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197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2 课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题组 1 三民主义 1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 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民本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以民道代天道”“让民顶天立地”可知反映的是民权思想, 故选 C。 2(2018 天津高二检测)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 行(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D 解析 材料

2、强调实行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故 A 错误;民族主义是民族革命,故 B 错误;民 权主义是政治革命,故 C 错误;民生主义是社会革命,故 D 正确。 3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 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 大斗争任务。其中的“三大斗争任务”不包括( ) A政治革命 B社会革命 C经济革命 D民族革命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对应 A 项,民生主义对应 B 项,民族主义对应 D 项,其不包括经济革命。故选 C。 4(2019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 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

3、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 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答案 A 解析 材料指出“革命虽告成功指种族主义”,意即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 A 项正确;材料明确说到“政治革命尚未达到”,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平均地权 的内容, 故C 项错误; 题干是就革命的具体阶段分析, 不是笼统地叙述三民主义, 故D 项错误。 5(2018 天津高二检测)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 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 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

4、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答案 B 解析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没有涉及资产阶级 的政治基础问题,故 A 错误;“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 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欧洲的问题主要是贫富不均,所以被列为三民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故 B 正确;材料没有体 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故 C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帝的内容,故 D 错误。 题组 2 新三民主义 61924 年,孙中山说:“

5、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 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进行社会主义运动 C联合地方实力派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答案 D 解析 武装夺取政权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就有的主张,故 A 错误;进行社会主义运动是中 国共产党的主张而不是国民党的主张,故 B 错误;在 1924 年之前已经证明联合地方实力派 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故 C 错误;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行第一次合作,事实上确立 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 D 正确。 7孙中山说:“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

6、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 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这表明他( ) A主张联合苏俄共同革命 B认识到工农力量的重要性 C认为民族主义已经实现 D已经成为工农利益的代表 答案 B 解析 孙中山认为,中国国民党与民众结合后,中国民族才有胜利、自由与独立,故 B 合乎 题意;A“联合苏俄”材料没有体现,C、D 错误;故本题选 B。 8(2019 株洲高二检测)孙中山在 1924 年 8 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 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

7、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只是阐释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A 项以偏概全,错误;材料 只能体现民享思想,B 项以偏概全,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 C 项错误;孙 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的实现,故 D 项正确。 91924 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 客观上反映了( )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中国各革命阶 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8、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关键是审清要求“客观 上反映”,选项分别从时代背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加以 说明,均符合题意。 10(2018 遂宁高二测试)新三民主义在实践方面的主要意义是(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 A 项错误;新三 民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 民革命的形成和发展,故 B

9、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1921 年,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 1924 年,故 C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结果,国共两 党有各自的指导思想,故 D 项错误。 11资本主义在开出灿烂的近代文明之花的同时,也结出了令人憎厌的丑恶之果。例如,贫 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20 世纪初在中国继承资本主义的善果,又要避免资本 主义恶果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答案 C 解析 康有为主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梁启超主张救亡图存,没有涉及“避免资本 主义恶果”,故 A、B 错误;孙中山在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同时,注意考察

10、欧美社 会现状,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的弊端进行分析,在三民主义中以民生主义力图“避免资本 主义恶果”,故 C 正确;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不继承资本主义,故 D 错误。 12(2018 长春高二检测)孙中山曾说:“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 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 的满洲人。”这表明民族主义( ) A就是消灭所有的满洲人 B就是要建立汉族人的国家 C不是单纯“反满”理论 D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 汉人的满洲人”说明当时不仅仅

11、是“反满”,而是要建立民族的国家,故选 C。A、B 说法 与材料不符,D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13(2018 滨州高二检测)19 世纪末美国国民运动(Populist Movement,或译为人民运动)倡导 者亨利 乔治著有进步与贫困一书,提出土地法、“单税法”等近乎社会主义的构想,一 时在美国影响巨大,底层民众随之组建了人民党,并一度成为美国第三大党。据历史学者研 究,孙中山的思想曾深受其影响,具体表现为( ) A驱除鞑虏 B平均地权 C创立民国 D耕者有其田 答案 B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孙中山的思想曾深受亨利 乔治土地法、“单税法”等思想的影响,其 具体表现应该是民生主义思想。“驱除鞑虏

12、”属于民族主义,故 A 项错误;“平均地权”属 于民生主义,故 B 项正确;“创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故 C 项错误;“耕者有其田”的思 想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故 D 项错误。 14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 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答案 D 解析 “驱除鞑虏”强调的是反抗满清统治者, 带有片面的民族主义色彩。 国民革命时的“中 国民族自求解放”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民族

13、意识的觉醒。所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从立 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15(2018 武汉调研)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 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 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答案 D 解析 材料未体现孙中山推崇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推翻专制统治的 主张,故 B 项错误;材料未倡导进行社会革命,故 C 项错误;“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 梏”“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

14、,说明当时国民思想上 的愚昧麻木,所以孙中山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故 D 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 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 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 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群起解除专制, 并非仇满, 实欲合全国人民, 无分汉、 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

15、人,皆如兄弟,合 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1912 年 1 月)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 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 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 之条约。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1 月)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张的特点。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新变化?概括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 (1)主张: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实践: 领导辛亥革命, 推翻清王朝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 (2)特点:将民族平等团结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或强调五族共和,共同反对专制统治)。 (3)新变化: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或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平等。 原因:自身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