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 课时对对练(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875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 课时对对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 课时对对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 课时对对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 课时对对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3 课课 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传(节选节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演讲中讲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 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 的“鲁滨逊”。 他是个马大哈, 对于别人交代的事情总是漫不经心 , 摆出一副很随便的样子, 叫人不放心。 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看见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 面目全非 。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 的 说法。 3G 手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

2、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 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发挥得酣畅淋漓 。 第 81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 曾五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凯特 温斯莱特凭借在 朗 读者中的完美表演,当之无愧 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使用正确。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 心上。使用正确。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褒贬失当。舍本逐 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不合语境。酣畅 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

3、充分 抒发。用错对象。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B荣誉不关心将来,而比埃尔和玛丽却要向将来努力。 C比埃尔和玛丽所循的途径虽然不同,可是最后都采取了拒绝荣誉。 D我应该承认,我曾热心地想找出我认为是残酷的违反规律的事情。 答案 C 解析 缺少宾语,应在“荣誉”一词后加上“的态度”。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代, 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 _。 当然, 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

4、们后 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 但我们不必惭愧 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 并且诧异当初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失望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作答。横线前说“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故句紧承其后说 若没有这个人,“就崇拜一本什么书”,据此可知应在最前面,可排除 A、C 两项。再通 读六个小句,由逻辑及句中的“精神初恋”可知,应紧密相连,据此排除 D 项。 4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要求所选的材料与推出的观点一致。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努力完成汉书的班氏父子,

5、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创作人间喜剧 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 汉森,他们的经历 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答:_ 答案 (示例)无论是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忍辱负重完成千古杰作史记 的司马迁;无论是苦心钻研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妇,还是虽患有重病却探索出宇宙成因的史 蒂芬 霍金,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5感受了居里夫人高尚的节操,请为居里夫人写一段颁奖辞。 答:_ 答案 (示例)在化学行驶的轨道上,我们的目光聚集在一位白净端庄的女学者身上,她就是 玛丽 居里,她的淡泊名利,让我们肃然起敬,她的追求是我们人类不可估量的精神,

6、居 里夫人是一位从零点超越零点的人,她的成就可以让无知抵达死亡的边缘,居里夫人的信念 让她攀上人生的金字塔,她的成就让历史又增添了一份浩浩荡荡的气势。她的执着让化学领 域又多了一抹银色的光辉,她的目标让所有的人都向往,历史的卓越从这高贵的追求开始。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居里夫妇现在又有一个新理由要过“野人生活”,他们要逃避好奇的人们。他们比以前 更常到偏僻的村庄去,若是必须在乡下的旅店里过夜,他们总是用假名字登记。 但是他们最好的化装,还是他们的本来面目。一个笨手笨脚的男子,衣服穿得很随便, 在布列塔尼一条空荡荡的路上推着一辆自行车向前走,陪着他的那个年轻妇人,装

7、束像农村 妇女;看见这样两个人,谁会想到他们就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连最内行的人都不能一下子就认出他们来。 有一个美国记者, 很机警地追踪这两个学者, 在浦罗居赶上他们,困惑地在他们住的渔家房舍前面停住了。他的报馆派他采访著名学者居 里夫人,她在什么地方呢?他必须向人打听就向这个赤足坐在门口的石级上的大胆妇人 打听吧,她正在把一双凉鞋里的沙子抖掉。 这个妇人抬起头来,她那灰色眼睛注视着这个闯来的人他立刻看出她和报纸上登出 的成百成千张相片一样,这就是她!这个记者惊愕了一会儿,就在她旁边坐下,掏出他的记 事本。 她知道逃避是不可能的了,就忍耐着用很短的句子答复访问者的问题。是的,比埃尔 居 里和

8、她发现了镭。是的,他们正在继续实验 同时,她挥动凉鞋,在石头上敲着,把里面的沙子完全弄干净,然后穿在她那被石头和 荆棘划伤了的美丽的赤裸的脚上。这是记者的无上机遇!他算是遇着了极好的机会能看见这 样一幕“私生活”的情况;这个好记者立刻利用这个机会,问一些很不平常的问题,希望探 出玛丽青年时候的情形,探出她的工作方法,探出从事研究的妇人的心理,他想问出几句心 里话! 但是那个惊讶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玛丽只用一句话一句她常常当做箴言说的话, 一句比一部书更能表示她的性格、生活和使命的话结束了这次会谈: “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6怎样理解选文中提到的“野人生活”?为什么居里夫妇

9、要过这种生活? 答:_ 答案 (1)选文中提到的“野人生活”实际上是居里夫妇追求的清静、无人打扰、把精力充分 用于科研的生活。 (2)因为居里夫妇追求的不是世俗的金钱和名誉,也不是地位与显赫,而是全身心研究放射性 元素,所以她和丈夫要过“野人生活”。 7从她和丈夫普通的装束和平淡的生活上,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的哪些高贵品质? 答:_ 答案 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在常人看来就成了富翁,成了 地位显赫的人。但居里夫妇不居功自傲,把奖金捐出去,不为金钱所累;放弃富贵生活而要 去过“野人生活”,真是“伟大的人,平凡的心”,一心扑在科学事业上,这些都为我们年 青一代树立了榜样。

10、8怎样理解居里夫人给记者说的“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这句话? 答:_ 答案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科学家的心声,那就是,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用心的,是研究科 学的本身,而不应该只关注研究科学的人员。这句话也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不求名利,只关注 科学的求是精神。 9作者在文中塑造的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要突现她平凡的生活? 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 答案 因为在生活上不讲究、不为生活所累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这正是作者表 现的主题。作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来突出她事业上的成功。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

11、之母” 2015 年 10 月 5 日,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 2015 年的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 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 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 1951 年考入当时的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毕业后, 她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在 1970 年参与了一个大规模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主要是源于当时战争的需要。 越 南战争期间,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四五倍,这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受挫。 越南方面求助于我国。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1967

12、 年 5 月 23 日,解放军总 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并会同卫生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 后,“523”就用以指代此次疟疾防治研究项目。 按照当时的部署,“523”项目分了几个研究组,其中临床研究组赴疟疾疫区,观察先期 研发出的疟疾预防药的效果;中医药组一方面查阅文献,一方面深入民间,寻找治疗疟疾的 秘方和验方,采集中草药样品,有时还在疫区就地试用观察;还有化学合成药组,与药厂合 作,进行合成、筛选新药的工作。 1970 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她与军 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精心挑选其中

13、出现频 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 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根据她 2009 年出版的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药,并终于在 1971 年 10 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 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 1972 年 11 月 8 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 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 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 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 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 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

14、结构,后又在 1978 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人们一度认为,抗疟药物的结构中必须有含氮元素的环才能有效,但青蒿素却完全是由 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这种新结构的抗疟药,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对喹啉类药物 产生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并在过去 30 年里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在非洲,由屠呦 呦主持研发的新一代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商品名“科泰新”), 广泛用于抗疟治疗, 被誉为“神 药”。 当时在大多数学术权威都被打倒的情况下,38 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组长,负责重点进行 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她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还曾经因为在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工作,一 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仍坚持工作,无论

15、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都 积极主动地完成。 当年的科研人员们的献身精神,在屠呦呦和她团队人员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确 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 虽然大家都知道, 这样做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肝肾功能造成伤害, 但是她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 们需要尽可能快地证明这种好不容易发现的治疟药物的临床效果。”回忆起当年的行为,屠 呦呦说。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 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 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

16、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 受益。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 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 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这是刚刚摘取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 屠呦呦通 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取材自林晓娜同名报道) 10下列不属于屠呦呦取得成就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关怀。 B各地中医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C中国传统医药思想丰富。 D屠呦呦团队正确的研制思路及奉献精神。 答案 B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17、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蒿素的研制完全依靠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B科学研究只有基于现实的直接需要才会有价值,青蒿素等的研制就证明了这种说法。 C以身试药虽然危险,但在科研人员看来这却是比较有效的直接验证临床药效的手段。 D在屠呦呦看来,自己获得诺奖才能证明中医中药的伟大意义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 答案 C 解析 A 项“青蒿素的研制完全依靠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的说法过于绝对。B 项科学研究 不是“只有基于现实的直接需要才会有价值”, 青蒿素的研制也不能证明这种说法。 D 项“中 医中药的伟大意义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并不是只有靠屠呦呦获得诺奖才能证明。 12屠呦呦女士曾被戏称为“三无院士”,即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和无院士头衔,对此 社会各界有不同看法。请简要阐释你的看法。 答:_ 答案 (提示)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 系社会现实,作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 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 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 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具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