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58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1 自由平等的真谛自由平等的真谛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法治意识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 自由平等的真谛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 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 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 求。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由于中学生思想跳脱自由, 是非观念还未形成。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 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

2、前人人平等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人人平等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的内容标准为“知道法律是由 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案例,结合教材,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2、 结合网络语言暴力和全国妇女宣传片的案例, 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 待人。 3、通过学习自由与平等,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

3、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 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什么是自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学生发言过后,教师用 PPT 展示下方名言。 )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毕达哥拉斯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西塞罗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教师总结:在看过几位名人对于自由的见解之后,我们在来看一看教材中自由的含义,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 任务一任务一、探究探究断线的断线的风筝案例风筝案例,及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结合教材及网络世界

4、自由的边界,结合教材,知道自由的含义,知道自由的含义限制及法治与限制及法治与 自由的关系自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探究活动一探究活动一 请同学们思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诗的含义。 参考答案: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 由地生活。 教师总结: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 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 在地生活。 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二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

5、己不再被 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 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思考: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参考答案:(1) 风筝离不开线, 要受到线的约束, 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 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风筝离开线的约束,必然会“无力回天”。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

6、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 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探究活动三探究活动三 观看视频:网络语言暴力。 思考: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参考答案:这个边界就是宪法和法律。 知识拓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 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 布、传播的 9 类信息,具体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信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 颠覆国家政权,

7、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 民族团结的信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 社会稳定的信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 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等。 2、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 92 页内容,思考:自由与法治是怎样的关系?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

8、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 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 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过渡: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自由平等的真谛,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什 么是平等。 任务二任务二、列举身边关于列举身边关于平等的平等的实例实例及及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正确理解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正确理解平等的含义平等的含义,知道法律面知道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及表现,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及表现,树立正确的平等观。

9、探究活动四探究活动四 思考: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参考答案: 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 待遇。2017 年山东省高考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取消高考加分政策,让每一位考生平等的 参与竞争,实现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 4、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 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 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教师提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宪法这样强调的

10、 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答案)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探究活动五探究活动五 观看视频:全国妇女形象片。 思考:请你列举保障男女平等的相关法律条款。 参考答案: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 1 款中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 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 在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 “继承权男女平等。 ” 在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 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

11、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 限等, 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 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拓展拓展空间空间 思考: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 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 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