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4024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第 16 课课 冷战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 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 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 学科思维和素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 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 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 局势的动荡不安,给

2、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 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 年 3 月 5 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 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 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 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 10 天,斯大林发

3、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 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 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

4、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 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 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 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 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 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

5、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 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 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 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

6、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 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 年 9 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10 月, 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

7、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 1949 年和 1955 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 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 势

8、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 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 展。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 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 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 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 成目标,

9、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 病。 第第 17 课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 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 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 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 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国、 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资料(图片、数据),从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 材料,用于课堂展示,

10、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 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难点: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原因与影响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 年 6 月 24 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 国在加入欧盟 43 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 年 6 月 24 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这是自 2

11、016 年脱 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 欧”与反“脱欧”的矛盾和斗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 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 干净都需要 30 年时间。 由于长期的战争, 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是在 15 年以后, 也就是 1960 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 15 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

12、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 迹的? 1950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西欧联合的目的(原因)、联合的过程。 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 “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 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 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13、 设问:材料中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为实 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措施? 提示: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冷战,西欧国家深感 加强西欧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性;措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 年 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到 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欧共体与欧盟的性质和影响,链接时政“英国退欧”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下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 项目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

14、1990 年国际元) 1952 年 1967 年 1975 年 1983 年 1991 年 1999 年 西欧六国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近几年欧洲遭遇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欧债危机等问题困扰,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 之一,于 2016 年 6 月 24 日以全民公投形式退出欧洲联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英国退欧不仅给英国经济 带来严重后果,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欧

15、元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也将因英国的离开而走上 下坡路。 2018 年人民网 A.据材料一表格分析,19521999 年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 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西欧六国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 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 的进程,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B.材料二中由于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等导致英国退欧,请你为欧盟化解英国退欧出谋划策。 提示:英国“退欧”于事无补,逃避欧洲区域一体化

16、违背时代潮流(反“一体化”潮流);各国要开放市 场,扩大对外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欧盟改革,共度时艰等。(类似亦可) 归纳总结:欧洲联合与英国退欧 欧共体性质: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有统一货币欧元。 历史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成立大大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英国退欧”是反“区域一体化”潮流,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 【图解联合】 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与特点。 提示:经济发展三个阶段:(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20 世纪七八十年

17、代;(3)20 世界 90 年代以后。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材料展示: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 期内借助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 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 1950 年为 1599 亿日元,1972 年增至 40244 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 算的 20%。 设问:结合材料分析 20 世纪 5070 年代,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美国的扶持;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技术

18、;与本 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 归纳总结: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 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图解崛起】 目标导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结合二战后美、英、法等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说说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 提示: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 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其共同原因在于政府适当的

19、调控政策、采用最 新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它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 科技!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堂中既和学生共同探讨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也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 己的生活和人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授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课用了很多材料,尤其多表格和数 据,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课堂上对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指导没有做的很到位;板书不完整;对学生的 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最好是让学生自己说出感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第 18 课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

20、“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的基本史实;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 东欧剧变; 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 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对东欧 剧变、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内外因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力量虽然遭受重大挫 折,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改革既要立足国情,又要改 革创新,更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1、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1:1953 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 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 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 年 12 月 31 日戈尔巴乔夫 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 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 3: 2018 年 3 月 18 日, 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 76.1%, 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早在 2012 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

22、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 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 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

23、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 业管理体制。 (3)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 何影响? 材料展示:1981 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 1500 亿美元,并说 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 然而, 从 1973 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 1971 年, 苏联军费支出为 740 亿美元, 1973 年增至 860 亿美元,1975 年又增至 1023 亿美

24、元。到了 80 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 2000 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 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 归纳总结:(1)经济上:“新政策”;(2)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 面;(3)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1985 年,54 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 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

25、阔斧的改革。1988 年,戈尔巴乔夫宣布 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 1989 年“东欧剧变”的发生。图为 1986 年 2 月 25 日,戈尔 巴乔夫在苏共 27 大开幕式上。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戈尔巴乔夫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的改革特点(或措施)。 提示:思想上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政治上多党制、议会制代替共产党和苏维 埃制度;经济上实行私有化。 归纳总结:改革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 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剧变的实质。 材料展示: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

26、,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 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 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 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 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设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提示: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各国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体制弊端,成效 不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出来;戈尔巴乔夫“新

27、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 策略等。 归纳总结:(1)剧变的原因;(2)剧变的表现;(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8.19”事件和苏联解体过程。 材料展示:伴随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趋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发展,社 会 日益动荡。 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 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 70 年的历史, 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内部进一步分化,400 多万党员退党。1990 年,波罗的 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 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

28、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 示? 提示:(1)主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影响;政治思想改革错误,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执政 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2)启示: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 归纳总结:苏联解体与原因 (1)苏联解体:1991 年底,苏联解体。 (2)解体原因:究其根源在于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改 革推行错误路线。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

29、主义理论认识的偏差;共产党自身的原因;经济方面的错误;民族 方面的因素;西方和平演变等。 【图解演变】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图解 三、课堂总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 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偏离了马克思 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立 足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苏联改革与解体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学生的感觉来说比较遥远,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对这样的情绪 体验和讲解不会引发学生更深、

30、更积极的思考,思考的深度肯定远远不够。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的培养。通过学生对苏联解体的认识,老师要适当的给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期的中国也 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是因为什么?通过启发讨论学生比较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也 就更能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第第 19 课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知道拉 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通过搜集和阅读有关亚非拉国家独 立和维权斗争史实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 的能力 过程与

31、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书资料以及网上搜寻、获取有关亚非拉国家独 立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 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 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教学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 年 4 月 19 日下午, 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上, 年近 90 的卡斯特罗发表了 我 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 90

32、岁。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而是一种幸运。每个人都会有大限 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思想将永远留存。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 必将取得胜利。” 历史上,“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推行哪一政策的体现?卡斯特罗为古巴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卡斯 特罗最后演说传递了什么思想理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万隆会议 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万隆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设问:此图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召开的情景?这次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说说该会议的决策内 容与影响。 归纳总结:(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

33、纷纷瓦解,越 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会议召开: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 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会议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 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4)历史意义: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目标导学二:“非洲年”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了解非洲独立运动发展概况和主要国家独立史实。 1956 年 7 月 26 日埃

34、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埃及共和国是哪年建立的?埃及是如何实现独立的?纳赛尔宣布从哪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提示:1953 年;1952 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 持的封建王朝;英国。 (2)阅读教材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 1990 年) ,指出 17 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之年被称作什么。20 世纪 90 年代前期,非洲独立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突出成果? 提示:“非洲年”;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阅读教材和史料,说说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收回

35、巴拿马运河的历程。 图一 卡斯特罗 图二 巴拿马运河 设问:材料中的人物有何重要贡献?举例说明。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提示:(1)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 1959 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 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斗争概况:20 世纪 六七十年代, 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 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977 年, 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 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 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 全部主权。 归纳总结:民族解放运动人物谱图解

36、三、课堂总结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各国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 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 忽视的国际力量。还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 增强综合国力。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增强直观性,一方面是把历史拉近现实,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利用课本 中的插图和形势图。历史的形势图,是历史空间直观而又客观的反映,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生动直观地理 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达到时间和空间的紧密结合。例如:结合非洲独立进程图来学习“非 洲民族独立浪潮”时,不仅能清晰地了解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进展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 的地理位置,从而形成较好的时间、空间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