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上传人:狮*** 文档编号:139412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 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 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 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 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 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 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 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 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

2、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 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 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二、学情二、学情分析:分析: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 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 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 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 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 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 育的三个方面:知识、

3、能力、思想情感制定了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 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三)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 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 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 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 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 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画一

4、画、 比一比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 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 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 面进行考虑: 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 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 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二) ,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 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 学生自己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 小的。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 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

5、而揭 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三) ,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 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 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 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 他们直观地看到, 纸条张得越开, 角就越大, 纸条合得越拢, 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 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 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操作 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 能力和创造意识

6、。 (四) 、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 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 直观、 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 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 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 握知识形成过程, 使其知其然, 还需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中, 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 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 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 层次进行突破。 (1) ,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教

7、学中,让学生 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 的几何图形。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 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 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这 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 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 识。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 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2),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在学 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 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 闪烁

8、,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 再次抽象出几何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 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 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 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 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 点。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 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 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比如 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 是演示时角

9、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于是,我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 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 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 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 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 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 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 结合的思想, 促使学生全面、 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在生动、 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 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 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数学 > 人教版 > 二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