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6958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年中考中国现代史考点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内容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将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

2、施 实行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5 个民族自治 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47 年 5 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年 10 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 年 3 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 年 10 月 西藏自治区 1965 年 9 月 30 个民族自治州 100 多个民族自治县 结果 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对维护民 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

3、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 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措施 政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 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20 世纪末,中 央决定进行西部大 开发 范围:覆盖了 5 个民族自治区、27 个民族自治州和

4、 83 个民 族自治县,还有 3 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 策 意义: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代表成就: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 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 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

5、时在台 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前提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过程 1984 年 12 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 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 行政区 1987 年 4 月, 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 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1999年 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 中英两

6、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 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 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 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 立 1999 年 12 月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 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 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 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 要解放台湾 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

7、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后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95 年 1 月 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两岸关系的变化 走向缓和 从 1979 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 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打破隔绝 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 40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达成共识 1992 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

8、国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不断发展 在反对“台 独”和坚持 一个中国原 则的基础上, 两岸关系经 历种种风云 变幻, 不断取 得进展 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 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 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 年 11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 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 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日益

9、密切的交往 (1)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 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2008 年 11 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3)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钢铁长城 1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发展成包括步兵、 炮兵、 装甲兵、 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创建 在

10、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陈旧舰艇百余 艘。为了保卫祖国海疆的安全,我国陆 续研制了多型舰艇,充实到海军 1970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并于 1974 年装备我国海军 1971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 的核潜艇 现代化 建设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 显提高 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 动范围也逐

11、步扩大 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空军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 世纪 50 年代初,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 300 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 年,我国仿 制成功歼-5 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导弹部队的发展 (1)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

12、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等任务。 (2)1966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 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 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3)2015 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3新时代强军之路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1)2014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 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 2016 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即东部战区、 南部战区、西部战区、 北部区、

13、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 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 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14、 (2)1953 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 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 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 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1

15、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 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 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 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 1945 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

16、国民政府代表 中国。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 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 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3)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 外交的重大胜利。 (4)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 (1)新中国的成立

17、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 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 20 多年。 (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 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1971 年 7 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 举行会谈。 (4)1972 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 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承认中华人

18、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6)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 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 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 的关系。 (3)中国还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 平和建立一个公正

19、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等,加强国际合作。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考向一 对比我国的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聚居地区建立的民族自治区与在香港、澳门设立的

20、特别 行政区相比,二者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 A实行特殊经济的政策和相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地区实行的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实行高 度自治的地区。他们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不符 合特别行政区;D 项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故选 B。 考向二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 形象活跃

21、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1972 年,中美正式建交 D2001 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 中美签订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C 项说法不正确;A、B、D 说法是正确的。答案 选 C。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22、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2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实 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举措是指 A东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3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其得以实现的原因有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既尊重了历史,又尊重了现实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 B C D 4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 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5与下面图案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香港回归 B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C澳门回归 D2008 年奥运会开幕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请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汪辜会谈 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 B C D 7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 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8中国

24、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担负防御敌人从海上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重 任,它诞生的标志是 A北洋水师的筹建 B南海舰队的组建 C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D装备了我国自制的核潜艇 9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铸就了“钢铁长城”。下列有关人民军队发展 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红军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一段奇迹 D改革开放后,在不断扩大部队总人数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军之路 10毛主席曾说:“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25、“五项原 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 年万隆会议上 C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11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发展,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21971 年 10 月,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6、1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举世瞩目。下列哪幅图片反映了 21 世纪第一年我国取得的 重大外交成就 A B C D 1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某班同学以“祖国统一”为主题,开 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图文识读,史实回顾】 材料一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 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图片中仪式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出现的原 因是什么? 【热点关注,历史探究】 材料二 台湾海

27、基会今天举办 25 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致辞时表 示,呼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要让前人心 血付诸东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 年 03 月 10 日)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当前哪一因素成为两岸和平稳 定的最大威胁? 材料三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1 (2019 年甘肃天水卷)“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 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

28、,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 我国实行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2 (2019 年湖南郴州卷)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 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澳门回归 3 (2019 年山东潍坊卷)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

29、祖国怀抱 4 (2019 年江苏苏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 倍觉离乱苦, 近乡更知故土甜。 ”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 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 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5 (2019 年山东青岛卷)2019 年 4 月 23 日,我国在青岛举行庆祝人民海军成立 70 周年海 上阅兵活动。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一 次亮相。从海军节阅兵可以看出,我国海军 A日益

30、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成立于抗美援朝期间 6(2019 年四川广安卷) 20 世纪 50 年代, 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7 (2019 年湖南岳阳卷)1955 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亚非独立国家的一次盛会。下列对该会议 的叙述错误的是

31、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会议主要讨论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C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8 (2019 年湖北孝感卷)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 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 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 系。”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苏联支持中美建交 C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D中美开始结束敌对状态 9 (2019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下列镜头能够见证这一 历史的是 10 (2

32、019 年广西梧州卷)截至 2018 年,中国已同 178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 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 国 A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考点冲关 1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 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实施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非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施的前 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A、C、D 正确,B 错误。故答案选 B。 2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民族

33、政策的相关知识点。依据题文提示信息“实施以来,少数民族 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 5 个民族自治区、27 个民族自治州和 83 个民族自治县, 还有 3 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 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故选 D。 3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既尊重了历史,又尊重了现实,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 归指明了正确道路。都正确,故选 A。 4 【答案】

34、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 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 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在“一国两 制”方针的指导下, 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 要一步。A、B、C 与题意不符,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5 【答案】C 【解析】图片中有“99”字样和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987 年 4 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1999

35、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 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的区旗是 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故选 C。 6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祖国统一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 末 80 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 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 40 年的隔绝状态;1990 年,台湾成 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 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

36、993 年,汪辜会谈举行。故正 确顺序是,选 C。 7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是海峡两岸发展的相关史实。 题干反映了两岸的合作促进了两岸经济 的共同发展, 加快了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由此可总结出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C 正确。A、D 本身说法绝对,排除;B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 C。 8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 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C 项符合题意。北洋水师筹 建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 A。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到 20 世纪 7

37、0 年代,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排除 B、D。故选 C。 9 【答案】D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A 项说法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 的企图,保存了党和国家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 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B 说法正确;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 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 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一段奇迹,C 项说法正确;改革开放后,党和 国

38、家领导人宣布百万大裁军, 并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军之路, 加强现代化国防建设, D 项 “不 断扩大部队总人数”的说法不正确。故选 D。 10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A 项符合题意;1955 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 异”方针;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 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 年 中美联合公报 发表,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A。 11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39、 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 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 些都是我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A、B、C 不符合题意。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发生在 1955 年,故选 D。 12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1 年,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B 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 在 1953 年,排除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是 1972 年,排除 C;中国上海承 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时间是 2001 年,排除 D。

40、故此题选 B。 13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21 世纪第一年”,依据所学可知,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 9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21 世纪第 一年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D 符合题意。A 图片反映的是 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B 图片反映的是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图片反映的是 1972 年美国总统尼 克松访华。A、B、C 均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 14 【答案】 (1)香港回归祖国。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 正确性,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等。 (答出两点即可) (

41、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两岸经济文化交 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 领土, 历史将证明“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不得人心的, 是注定要失败的。(任意两点) 【解析】 (1)依据图片中的中国国旗和英国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之所以能够顺利回归,与我国综合国力 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

42、想的正确;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等是分不开的。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 1990 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 事务性 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 年, 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当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威胁两岸和平,我们必须坚 定不移地反对“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决不允许“台独”分子干扰祖国统一。 (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可知,近十多年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 这些都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

43、交流越频繁,人员交流越密切,和平统一的阻力 就越小。 (4)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比如: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民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历史将证明“台独”势力及其分裂 活动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直通中考 1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C 符合题意。题 意是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祖国统一的方针、 依法治国的政策是治 国方略、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 ABD 均不

44、符合题意。故选 C。 2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 年 12 月 20 日我国对澳 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体现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所以 D 项符合题意。而 ABC 三项属于中国外交方面的成就,不属于祖国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3 【答案】B 【解析】依据学习卡的

45、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 年中国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反映了停止对台湾进攻;1987 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 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 发展; 2015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故学习卡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实。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 不合题意。故选 B。 4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台湾老兵高秉涵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 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行为彰显

46、了民族亲情,故 D 符合 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促成了“一国两制”、消除了两岸隔阂、发展了“九二共识”,故 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 5 【答案】B 【解析】根据“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 一次亮相。”可知,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B 符合题意,AC 材料未涉及,我国 海军成立于新中国建立之前,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6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后成为国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而基本准则;1955 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

47、满结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是在 1971 年;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是在 1979 年;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十八大以来。所以 BCD 项与题意时间不符,A 项符合题意。故选 A。 7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 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 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选项 ACD 与万隆会议 的叙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主要讨论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与万隆会议不符,符合题意,故选 B。 8 【答案】B

48、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可知, 此内 容反映了苏联反对中美建交,故 B 对材料理解错误,符合题意;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改善中 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中美开始结束敌对状态,故 ACD 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B。 9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 1979 年 1 月 1 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从而结束了长达 30 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故 A 项正确。 B 项是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是中日建交的体现,B 项错误。C 项是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是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体现, C 项错误。 D 项是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的协商, D 项错误。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10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已同 178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说明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比 较多;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 行动,说明我国外交领域涉及面广,涉及经济文化、各种类型的政党和政治组织等,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所以 A 符合题 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历史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