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2 章检测卷章检测卷(第第 1 章和第章和第 2 章第章第 13 节节)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 HCO 3参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 C 解析 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 A 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 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 B 项错误;血浆 pH 的稳定与 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2、 故 C 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 D 项错误。 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病变细胞 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 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答案 D 解析 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 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到达病变细胞发挥作用。 3如图代表肌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 Y 中渗透压会升高 BX 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 Z 进入 Y C肌
3、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 X 的 pH 降低 DX、Y、Z 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 D 解析 图中 X 是组织液,Y 是血浆,Z 是淋巴液。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 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浆,B 正确;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 酸,可导致组织液的 pH 略有降低,C 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络,故 D 错误。 4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 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4、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体温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 免疫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 5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答案 D 解析 稳态被破坏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影响了细胞内酶的活性。 6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
5、 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 分别是 T 细胞、浆细胞、效应 T 细胞、B 细胞 B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自身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C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 c 或 d D细胞 a、b、c、d 都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细胞 a、b、c、d 分别是 T 细胞、B 细胞、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能特异 性识别抗原的是 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7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6、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醛固酮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K 的主动吸收和对 Na的分泌 D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排放 答案 A 解析 K 对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肾脏 排尿的形式排出;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 8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 偏高。某研究室对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可矫正过度肥 胖老鼠的生理缺陷。过度肥胖老鼠服用阿司匹林三周后,注射胰岛素,120 分钟内血糖含量 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司匹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7、:阿司匹林对老鼠的过度肥胖有治疗作用 乙:注射胰岛素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老鼠血糖在 60 分钟内明显下降 丙:对照组老鼠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 丁:服用阿司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得以发挥作用降低血糖 A丙、丁 B乙、丙 C甲、丁 D甲、乙 答案 A 解析 从题图可知,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注射胰岛素后,60 分钟内血糖含量明显下降,未 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血糖含量变化不大,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敏感,未服用阿 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不敏感。 9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8、( ) A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 b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 40 U/mL 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答案 B 解析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 减少血糖的来源。 注射胰岛素后,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使糖的补充速率下降,因此曲线 a 为血 糖补充速率, A 项错误; 曲线 b 为血糖消耗速率, 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葡萄糖大量被氧化分解、 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等细
9、胞中,因此 B 项正确;当胰岛素浓 度为 40 U/mL 时,血糖浓度的补充速率等于消耗速率,此时血糖浓度暂时稳定,但是随着 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会很快下降,C 项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 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此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D 项错 误。 10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B体温升高都是由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C对冷刺激敏感的温度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 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答案 D 解析 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 而是一个动态变
10、化的过程, 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 体温升高都是由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体温的变化应该考虑两个方 面:产热和散热;对冷刺激敏感的温度感受器兴奋,是由寒冷刺激造成的,会引起皮下毛细 血管收缩。 11如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B和均表示神经调节 C内环境中血糖和 pH 调节均主要与途径有关 D剧烈运动时,、和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答案 C 解析 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如体温升高等)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寒冷环境), 故 A 正确;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图
11、中和均表 示神经调节,故 B 正确;内环境中血糖调节主要与途径有关,而 pH 调节主要依赖血液 中的缓冲物质, 故 C 错误; 人体内环境稳定是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 故 D 正确。 12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解析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 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
12、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 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13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 B 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 T 细胞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LCM 病毒相当于抗原。通过图解可知:给小鼠注射 LCM 病毒,可使小鼠体内出现相 应的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将相应淋巴细胞和被 LCM 病毒感染的含 51Cr 标记的同种小鼠细 胞混合的目的是测定上清液中 51Cr 的释放量, 而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51Cr 只能来自于破裂的 含 51Cr 标
13、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所以该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效应 T 细胞能使相应的靶 细胞裂解。 14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 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 E 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 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答案 D 解析 E 细胞是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 解的是效应 T 细胞。 1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或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由长的轴突和短的树突组成 B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
14、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C完成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3 个神经元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 答案 D 解析 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A 错误。感受器是 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 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B 错误。完成反射活动至 少需要 2 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 向的,D 正确。 16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提示 ( ) A电流通过神经传导 B神经与心肌收缩没有
15、关联 C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 D神经通过释放某种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答案 D 解析 刺激供体心脏的某神经,然后从供体心脏吸取浸泡液,能够导致受体心脏心跳变缓, 可以知道心脏中因电刺激神经而出现了某种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17.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 A、B、C、D 四个点,且 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 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BD,AD 之间,若在 C 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 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兴奋区膜电位是外负内正,邻近两侧未兴奋区仍然是外正内负,这样在兴奋区和未兴 奋区之间由于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兴奋部
16、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 膜外正好相反,这种形成回路的局部电流以相同的速度向两侧传导。所以刺激 C 点,由于 BCCD,B、D 两点同时兴奋,故电极放在 B、D 处电流计指针不会偏转,而 A 与 B 先后 兴奋、A 与 D 先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 经元传递(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
17、速度 答案 A 解析 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 错误;图乙表示突触结构, 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 正确;突触前膜以胞吐 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C 正确;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 速度,D 正确。 19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 该种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这种神经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答案 B 解析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
18、放到突触间隙,只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并引发突触后膜 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种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且药物阻止分解 神经递质,使之长期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20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 B、E 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 流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 D 处时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BC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 C 处缺乏神经递质受体,则 D 处将无法得到从 C 处传来的信息 D刺激 B 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BC 答案 A 解析 刺激 D 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 E 处,而
19、不能传递到 B 处,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发生 一次偏转。C 处是突触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 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 B 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 A 处和 C 处传导。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40 分) 21(10 分)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共同构成内环境,其中_与_的成分最相似,_与 _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填序号) (2)的内环境依次是_、_、_、_。(填序号) (3)中的 O2进入至少需要穿过_层磷脂双分子
20、层。 (4)的渗透压主要由_和_决定,若其含量减少,会引起_。 答案 (1) (2) 和 和 (3)4 (4)无机盐 蛋白 质 组织水肿 解析 图中是组织细胞,是血浆,是毛细血管壁,是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壁, 是淋巴液,是细胞内液,是红细胞。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其中组织 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最相似。组织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 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 液和淋巴液,红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红细胞中的 O2到达组织细胞需穿过红细胞膜(1 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 层膜)和组织细胞膜(1 层膜),共
21、4 层膜。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无机 盐和蛋白质所决定;若蛋白质或无机盐含量减少,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2(10 分) 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过程,字母 ad 表示 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大量失水后, 调节过程为_(填数字), d表示_, 乙表示_。 (2)过程体现的激素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 (3)当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使甲所分泌的_增多,它与 _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4) 连 接 神 经 调 节 和 激 素 调 节 的 枢 纽 是 _ , c作 用 的 靶 细 胞 是 _。 答案 (1)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
22、管 (2)(负)反馈 (3)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4)下丘脑 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 解析 当人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 奋,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渴觉,激发饮水行为;同时刺激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使抗利尿激 素的合成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的排出。过程 表示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体现了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当血糖 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控制胰腺,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胰 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人体内血糖的平衡。连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 枢纽是下丘脑,甲状腺激素作用
23、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 23(10 分)请回答下列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 体 液 免 疫 的 初 次 免 疫 反 应 与 第 二 次 免 疫 反 应 相 比 较 , 产 生 抗 体 更 多 的 是 _。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 经_细胞摄取和处理, 使 V1的_暴露出来, 并传递给_,使之产生淋巴因子。 (3)B 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 体的细胞(甲)是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 能力的细胞(乙)是_;当机体两次受到 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 能 对
24、V1发 生 免 疫 反 应 , 细 胞 乙 不 能 对V2发 生 免 疫 反 应 的 原 因 是 _。 答案 (1)第二次免疫反应 (2)吞噬 抗原 T 细胞 (3)浆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 抗原不同 解析 (1)第二次免疫反应由于已经存在大量记忆细胞,所以会产生更多抗体。(2)当病原体侵 入的时候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使病原体的抗原暴露,并传递给 T 细胞,T 细胞分泌淋巴 因子,使 B 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一种是记忆 B 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一种是浆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只能对 V1发生免疫反应,不能对 V2发生免疫反应,原因是 V1 和 V2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25、24(10 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 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 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 a、 b、 c、 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是_, b 是_, c 是_,d 是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 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 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析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分级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 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 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 起呼气)。 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 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 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细胞体型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