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备课部分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分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 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 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 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本单元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包括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三部分知识。每个窗口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包括分数的读、写与各部分名称;在体会分数意义的基础上,
2、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比较分数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计算时继续体会分数的意义。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掌握的一些整数知识,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 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并进行比较。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 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课时安排课题 课时1.分数的初步认识 1 课时2.分数大小的比较 1课时3.分数的加减法 1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总计 4课时9.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 P91-9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 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
4、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每位学生一支彩笔、图片、练习卡、彩色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动画演示:东东参加我当小厨师实践活动,东东提出问题,我只做了一个月饼,却要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最公平?(板书:平均分。)2.体验一半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可以分多少?(一人一半)。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圆,提问:这是你说的一半吗?怎样做才能是一
5、半?这半个月饼还能用我们原来学的整数表示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一半:比如图形、用文字、用数等各种方式来表示,先写在练习本上,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像这样的数1/2称为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进入本课,让学生直接面对问题,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明白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语言描述分数 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一半表示平均分成两份里的1份,就可以用 来表示,那这一份呢?总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 。1 2我把一个馒头分成2块,我吃了1块,就是吃了这个馒头的二分之一,对吗?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
6、)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刚才你已经找到了一个饼的1/2,能找到长方形的1/2吗?现在请你拿出长方形纸片(出示折纸要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找出长方形纸片的开始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得到1/2的?出现横着、竖着、斜着对折的三种方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有代表性的作品板贴,教师加以订正。为什么它们的折法不同,2折出的形状也不同,却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小组交流)总结:虽然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但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来1/2表示。(板书)你觉得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那第三个图形为什么不能用1/2表示呢?难道也是因为没有平均
7、分吗?(板书:1/4)看情境图把一个烧饼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在分数的王国里,是不是只有1/2、1/4这些分数呢?那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哪些分数呢?3、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1份是多少?2份是多少?3份呢?4份-学生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能找到图形的3|8?揭示分数及教学各部分的名称:1 分子 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数线 表示平均分2 分母 表示平均分成2份 你能快速说出下面分数的分子,分母吗? 的分子是 分母是 37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探究让学生牢固掌握平均分,明确只有平均分才能写出分数。(三)巩固新知:1.出示课本93页第1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2.
8、出示课本93页第2、3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新知的掌握,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四)达标反馈一、填空:1、把一块月饼( )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写作( )。把这块月饼( )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2、像 , 这样的数都是( )。12,14,34 ,310512,、3、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 )。二、看分数,涂颜色。三、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答案:一、1、平均 二分之一 平均 4 2、分数 3、几分之几12 14二、略三、第一、三
9、个是对的。(五)课堂小结师:回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是什么数?生:分数。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生: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分数有几部分组成?生:分子、分母、分数线。学生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六)布置作业一、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二、涂一涂。三、写出合适的分数。涂色部分没有涂色部分答案:一、 12355839二、略三、 264825 410 464835 610 板书设计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
10、识几分之一,从而知道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分月饼导出“一半”,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创造符号,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都能保持活跃的气氛。 2、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
11、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四分之一时,又让学生用图形折出来,并互相说说怎样创造出的这个分数。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3、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练习设计时,先通过判断能否用二分之一表示,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再利用平均分成三份的图形,引出三分之一。再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其他分数。我想通过一系
12、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教学资料包(一) 教学精彩片段师:老师想得到这块巧克力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板书1/4、1/5)怎么办呢?生: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取一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四分之一。生: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取一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一。师: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取一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一。那么取两份、三份应该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生: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取两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二,取三份应该是这块巧克力的五分之三。师:你能写出来吗?生:能。(生板书2/5、3/5)教学资源 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
13、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这样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资料链接分数由来说分数的历史,得从3000多年前的埃及说
14、起。 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 200多年前,瑞士 数学家欧拉,在通用 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名称起源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
15、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分数使用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 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 3,中等的不得超过1/5 ,小的不得超过1/9。 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1/4天。 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 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多么灿烂的分数的文化啊!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16、。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他们都有着差异。这一部分的认识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这部分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直观的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17、学好这一部分的内容,为后面深入学习分数作了铺垫,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打下了基础。(2)学情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力目标:通过
18、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情感目标: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成功体验这样的目标要求,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能使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4)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5)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尊循这一理念,我利用故事诱导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
19、让学生运用知识大胆创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6)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过程首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遇到一大桃园,唐僧要把4个桃子分给悟空和八戒,应该怎么分比较合理?(这地方强调平均分并且板书)每人2个:如果是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几个?1个,如果只有一个桃子要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个人能分得多少呢?一人一半,一半应该哪个数来表
20、示呢?让学生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呈现出整数2,1,很自然由一半引出分数的这种必然性,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一半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点燃学生思维的花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分了四步:第一步:动手操作,认识二分之一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绳子找出它们的另一半?(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体的另一半)学生对各种图形折法进行演示,以圆为例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二分之
21、一的含义。通过几个学生的复述和齐说,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表述。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写法教学。接着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和同桌说一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写上这个分数。再次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加深学生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把分数的写法教学和分数的含义相结合,使两者进行巧妙融合。为后面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合作交流,感知四分之一我要求学生把小组里圆形平均分给4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1份上,让学生汇报自己分得了多少(这样的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圆形,体验自己分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
22、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人)展示并让学生熟练读四分之一。我再次出示活动要求:动手折一折正方形,找一找它的四分之一,找到后,涂上颜色,并写上这个分数。学生有很多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虽然它们的折法不同,但是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设计,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第三步:结合实际,认识其它分数在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说了其它的几分之一,如八分之一等,然后让他们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说一个分数,同时我也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他们找一找分数。(这样加深了数学
23、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对分数的理解)第四步:知识链接,比较大小在这里我设计了八戒和悟空分吃西瓜的场景,也想用今天学到的分数,悟空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想自己肚子大,吃得多,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到底谁吃的多?为什么?(我选择这个故事情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趣,点击学生的思维,让思维的火花再次碰撞,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观察,比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寓学于乐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首先,判断一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否用分数表示?如果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三年级 上册 第九 单元 分数 初步 认识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