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专题6.3.1 二氧化碳(第1课时)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543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专题6.3.1 二氧化碳(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专题6.3.1 二氧化碳(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专题6.3.1 二氧化碳(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专题6.3.1 二氧化碳(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专题6.3.1 二氧化碳(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第六六单元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一、碳碳的氧化物的氧化物 1碳的氧化物只有_种。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 二、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_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 气的_。 (2)固体二氧化碳叫做_,易发生_现象。 (3)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溶解性的相关实验 实验 1 中,_侧纸袋高于_侧纸袋,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 2 中,观察到现象_,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_

2、燃烧,不助燃,也不能供给呼吸。 (2)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实验 现象:蜡烛_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来源:学科网 ZXXK 化学方程式:CO2H2O_。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H2CO3_。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Ca(OH)2_。 【注意】常用该原理检验二氧化碳。 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该物质就碳酸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 钙反应生成碳酸钙;除去这层白膜物质常先用_清洗,然后用水冲洗。 (5)氧化性 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能与碳反应生

3、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失去氧生成一氧化碳,发生_反应,碳具有 还原性,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三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的用途用途 1常用于_。 2干冰用于_、作制冷剂等,因为干冰能_。 3作温室气体_,因为 CO2可以促进植物的_。 4作_的原料,如制尿素、纯碱等。 四四、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 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 (2)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_。 2温室效应 (1)形成机理:温室效应是指

4、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 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 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2)温室气体:二氧化碳、_等。 (3)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 全球变暖。 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 两极、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气候反常,灾害性天气频发。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4)对策 国际合作, 签订国际公约 (如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_)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减少使用_等化石燃料 开发新能源,如_等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传播_理念,倡导_生活。 一、

5、1两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 二、1 (1)能 大 (2)干冰 升华 (3)左 右 气球变大 2 (1)不能 (2)自下而上 (3)H2CO3 CO2H2O (4)CaCO3H2O 稀盐酸 (5)还原 CO2+C2CO 三、1灭火 2人工降雨 升华吸热 来源:Zxxk.Com 3肥料 光合作用 4化工产品 四、1 (2)温室效应增强 2 (2)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 (4)哥本哈根协议 煤、石油、天然气 太阳能、风能、地热 “低碳” “低碳” 一、一、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气体的检验 燃烧的火柴深入到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火柴熄灭,能够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不能用

6、该实验 现象来鉴别二氧化碳,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如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硫等。故检验二氧化碳 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二二、石蕊试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呈紫色,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常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 性。 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典例典例 (2018泰安肥城期末)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 是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紫色无色紫色

7、【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 碳和水,二氧化碳不可使石蕊试液变红。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 序正确的是紫色红色紫色。故选B。 【答案】B 来源:学#科#网 来源:Z,xx,k.Com 1下列有关 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 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 B C D 2 (2018常州调研)下列气体中属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AH2 BO2 CN2 DCO2 3 (2018苏州月考)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 D将它

8、们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 (2018淄博恒台县一模)“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 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灭、随手关闭水龙头 C保护本国林木,多从国外进口原木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5 (2018北京门头沟二模)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氮气可用于食品填充气 6 (2018潍坊二模)O2和 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 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O2具有助燃性,而 CO2可用来灭火 7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 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花。若关闭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紫色小花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

10、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C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在化学反应:2Mg+CO22MgO+C 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AC BMg CMgO DCO2 11含碳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其中硬度最大的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 ,属于氧化物的是 _ _。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体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填字母序号) 。 A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

11、,要关闭电源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究卫生,在餐厅用餐时,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4)利用下图装置,验证 CO2的性质。 甲中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发生的现象是_。 乙中澄清石灰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_的性质。 122018威海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017 年国家建立 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132018江西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

12、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142018成都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A B C D 来源:学科网 152018滨州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 d 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纸花,b、c 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纸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 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

13、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 【答案】A 2 【答案】D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与氢气和氮 气无关。故选 D。 3 【答案】D 【解析】A、氮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没有现象,无法鉴别,错误;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 度较为复杂,错误;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各集气瓶中,木条都熄灭,不可以鉴别,错误;D、氮 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方法简单,正确。故选 D。 4 【答案】C 【解析】A、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砍伐,正确;B、节约用水、用电,做到

14、人走灯灭、随手关闭 水龙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C、保护本国林木,多从国外进口原木,不会减少树木的砍 伐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不会减少,错误;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 C。 5 【答案】A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错误;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原料,可以做气体肥料,正确;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可以用于人 工降雨,正确;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可以做食品填充气,正确。故选 A。 6 【答案】B 7 【答案】A 【解析】若关闭弹簧夹

15、,打开弹簧夹,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浓硫酸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 小花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染成的干燥紫色小花变成红色;若关闭弹簧夹,打 开弹簧夹,进来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故选 A。 8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故 A 不可选;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 B 不可选;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 C 不可选;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制取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 D 可选。

16、9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 应的主要因素,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引起的,错误;C、二氧化碳没有毒性,能溶于水可 以做碳酸饮料,错误;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才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故选 A。学科网 10 【答案】B 【解析】在化学反应:2Mg+CO22MgO+C 中,镁得氧,被氧化,作还原剂;二氧化碳失去氧被 还原,作氧化剂。故选 B。 11 【答案】 (1)A B (2)物理 (3)AB (4)紫色石蕊花变红色 Ca(OH)2+CO2CaCO3+H2O 密度

17、比空气大,不助燃 12 【答案】A 【解析】2017 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 A。 13 【答案】D 【解析】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 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 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 故选 D。学科&网 14 【答案】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错误;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液氧的助燃性,故是 化学性质,正确;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

18、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于食品保 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错误。故选 B。 15 【答案】B 【解析】A、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稀硫酸 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 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 的 a、b、c、d 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a、d 处放置湿润的,b、c 处放置干燥的,可观 察到,湿润的纸花变红,且 d 处先变红,a 处后变红,而干燥的纸花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空

19、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 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故选 B。 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 PM2.5、粉尘、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等) , 有效提高空气的清洁度。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负(正)离子、催化、光触媒技术等;材料技术主 要有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AP 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用复合型,即 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设置在车内前方 (正副驾驶位) 、 侧方 (车内前排和后排) 和车顶三个方向, 内有叠氮化钠 (NaN3) 或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 大量气体,充满气囊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和水蒸 气,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