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 中在( ) A 轻工业 B 重工业 C 造船业 D 冶铁业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比较 落后,表现在行业上,就是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故选 A。 2. 1882 年 10 月 24 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 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 思想观念解
2、放 B 大众报业发展 C 铁路交通发达 D 轮船航运繁荣 【答案】B 【解析】题干的“1882 年 10 月 24 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 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反映了大众报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 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它 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 要传媒工具。故 B 符合题意;思想观念解放、铁路交通发达和轮船航运繁荣与题干材料无关,故 ACD 不符 合题意。故选 B。 3.下列是一
3、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B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 C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由此判断这与近代 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 展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状元实业家张謇 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发展工业,创办企业。选项 B 符合题意;而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
4、,故选 B。 4.通过学习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的废除,我们可以( ) A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 B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D 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科举制的废除是教育方面的进 步,给出了落后的旧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新兴的学校,新兴的教育,是新式教育的开端,BCD 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择 A。 5.1907 年生于江苏宜兴的报人徐铸成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 的。”由此可见申报( ) A 是当时国内创办的唯一报纸 B 是民国政
5、府创办的官方报纸 C 刊发的内容主要是商业广告 D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 信息等;因此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6.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 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 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点( ) 3 A 平等观念 B 民主观念 C 自由观念
6、 D 等级观念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 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人人平等、人格独立的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妇女 也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开始提高。故选 A。 7.“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 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 A 洋务运动之后 B 戊戌变法之后 C 辛亥革命之后 D 新文化运动之后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提到了“剪辫子”,这是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影响的结果。此题选 C。 8.中国近
7、代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 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 B 国民党发动内战 C 官僚资本的压迫 D 二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使民族工 业再度受挫,A 正确,排除;一战后,国共两党爆发了两次内战,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对民族工业造成了 重创,B 正确,排除;中华民族近代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C
8、 正确, 排除;故答案为 D。 9.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有益探索有( ) 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 4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有益探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 化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足之处,我们对待西方文化 的态度应该是去取精华弃其糟粕,不属于有益的探索,排除;所以答案选 D。 10.狂人日记暴风骤雨李有才板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是 ( ) A B C
9、 D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弘扬科学精神,批 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项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工 作者创作小说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 因此排除含有的 ABD 三项。C 选项正确。 11.中国近代最早采用的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是( ) A 轮船 B 火车 C 汽车 D 飞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72 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中国近代最早采 用的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轮船,A 项符合题
10、意;1880 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1885 年卡尔本次发 明汽车;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由此分析 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A。 12.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康有为选择了变法, 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张謇选择的道路是( )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君主立宪 D 民主科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为挽回中国利益,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 口号,并在江苏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B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 13. 1905 年 9 月 2 日,清政府发布“上谕”
11、,宣布“自丙午(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 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5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的相关内容。材料中的“各省岁科考试”所指的是从隋唐时期开始 的科举考试,“亦即停止”指的是 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这是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的奏定学 堂章程里宣布的内容,说明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此不存在了。故选 B。 14.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新的长
12、城。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抗日救亡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为“上海电 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由于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 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15.自 2008 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京剧艺术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第一 次被拍成电影的是( ) A 西洋影戏 B 强行剪辫 C 定军山 D 杨乃武与小白菜 【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
13、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 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 年的京剧舞台片定军山 ,故 选 C。 16.20 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 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方式控制中国铁路筑路权 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水上运输业 夺取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权、矿藏开采权 100%控制着中国的棉纺业和钢铁业 A B C D 【答案】A 6 【解析】19 世纪末,美国制定新的对华政策,提出各国在中国的利益和贸易“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原 则。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些使帝国主义掀
14、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 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方式控制中国铁路筑路权、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水上运输业、夺取铁路沿线的土 地开发权、矿藏开采权。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取得表面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此题选 择答案 A。 17.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旗袍是中国特有的服饰与西方国家无关,A 项错误;B 项旗袍原本是满族服饰,民国 时期成为城市女性追求的时尚着装,这
15、能够说明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平等观念的兴起,这直接得益于辛亥革 命的巨大贡献;C 项说法显然违背史实,也无法解释旗袍受青睐的独特性;D 项是旗袍本身的特征而非社会 原因。所以答案选 B。 18.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 19121918 年发展示意图,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 D 西方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7 【答案】B 【解析】题文表格中的数据显示:1912 年1920 年,中国民族工业厂家数增长速度非常快,其原因有二: 一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二是“一战”期间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更重要的
16、原因是后 者。所以答案选 B。 1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B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 民族工业总体比较落后 D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 城市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故选 D。 20.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 年) ,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同事是避之惟恐不 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
17、,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 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909 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发生于 1861-1894 年,与题干所给 时间不符。维新变法发生于 1898 年 6 月-9 月,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民国建立于 1912 年,与题干所给时 间不符。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
18、料,回答问题。 1912 年至 1919 年, 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 600 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 40 多年。 1911 年, 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 20 家,纱锭约 50 万枚,资本 1700 万元;1919 年增至 35 家,纱锭 65 万多 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年面粉出口不足 7 万担,1918 年,已超出 200 万担改变了过去洋 8 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121919 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
19、 (1)1912 年至 1919 年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显著发展;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刺激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积极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各 国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地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壮大了无产阶级的 队伍。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数字的增加,可以看出 1912 年至 1919 年期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 速发展。“纱厂有 20 家,纱锭约 50 万枚,资本 1700 万元;1919 年增至 35 家,纱锭 65 万多枚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20、 年面粉出口不足 7 万担,1918 年,已超出 200 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 场的状况。”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原因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作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 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 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 为战争
21、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 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依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回答。通过第一问,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尤其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表明了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同时工人的数量增多,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14 年面粉出口不足 7 万担,1918 年,已 超出 200 万担”。说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地位。 2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
22、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 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中国近代 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872 年开始,清政府每年派 30 名幼童到美国学习,连续四年共派出 120 人。这些幼童的年龄段 9 在 10 到 16 岁之间,将在美国进行为期 15 年的留学生涯,经费全部由清政府负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海归 ,杨秦、梅彬、柯建刚主编 (1)请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哪个时期? 材料二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
23、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三 1898 年 7 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为主体,引进一些 西方,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 位。 材料四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章程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的特点, 对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办学目标和教育行政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017 北师大版) (4)请问材料中所说的章程具体指什么? 材料五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
24、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 (5)材料五是严复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请问此事指的是哪件事?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答案】 (1)洋务运动; (2)优先发展教育(或者:急迫发展教育) ; (3)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4) 奏定学堂章程 ; (5)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6)应重视教育;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 1872 年(19 世纪 70 年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历程中的 19 世纪 60-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 (
25、2)根据材料二“莫亟(急迫)于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优先发展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是中西结 10 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颁布并 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根据材料五“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是严复对 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评价。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既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当中,又
26、要体现新时代的特点;教育的内容 和形式都要与时俱进等。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统计,从 19121916 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 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 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 公司条例 、 公司注册规则 、 商人通 例 、 商业注册规则 、 商会法 、 商标法” 引自北洋军阀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尚能继续向前发展。到 1936 年,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高峰。 (1)材料一表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
27、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在经历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打断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 (1)艰难曲折。 (2)政府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实业。 (3)第一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或“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第二次:日本侵华 战争的破坏。 【解析】 (1)由图片的曲线可以看出来,民族工业的发展非常曲折。一波几折,有高峰有低谷,尤其在一 11 战期间,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被称为黄金时代。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逐渐萧条。 (2)材料二北京政府所颁发的
28、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 项之多。材料三抗日战争 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两点综合在一起就是共同原因。 (3)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次高峰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或“一战后帝 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导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第二次是三十年代,日本大肆侵华战争。由于战争 的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被破坏。 2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 诈的对象。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
29、农、工、商、矿各业,作为“裕 国裕民之计”。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无不批准立案。遇有侵夺工商私产、破坏营业 者,即令有关部门查清妥为解决。 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材料四 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材料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何种态势? (4)阅读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角度谈谈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答案】 (1)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摧残。 (2)辛亥革命提高了资产
30、阶级的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振兴工商业的措施。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繁荣,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2 (4)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发展缓慢。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解析】 (1)阅读材料一得出有效信息“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诈的对象。” 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摧残。 (2)阅读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法令,振兴工商业,辛亥革命提高了资 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答对一个即可) 。 (3)阅读材料三的表格,到 1920 年民族资本主义的企
31、业数目,工人数出现大幅增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阅读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 慢。 (5)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社会性质方面看,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25.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解决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
32、近代教育) 材料一北京大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 主、科。 (1)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材料一中的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 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材料二 1905 年 9 月 2 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 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同时 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 (现代教
33、育) 材料三我国小初中入学率统计图 13 (3)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978 年后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 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 (3)信息: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原
34、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立法保 障等。 (4)启示: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问世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大 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的新式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 1916 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使北大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它的校风也体现了这两大运动。 (2)依据材料可以概括出:1905 年清廷正式废除科举;1905 年同年清廷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 定重订各级学
35、堂章程 ;选派留学生出国等等。 (3)第一问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从统计图可看出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入学率开始大幅提高,到 2000 年我国基本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第二问,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教 育,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86 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提供立法保障等方面,答出两 点即可。 14 (4)开放性试题,围绕教育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等等。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说:天生之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36、 材料二:从 1901 年到 1907 年,张謇先后创办了 19 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 协办了复旦大吴淞中国公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摘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謇进行过哪两方面的“有用事业”的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在上述实践前开展的“有用事业”是什么?取得了怎样成效?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对“有用事业”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兴办企业或实业;创办教育机构或兴办各类学校。 (2)科举考试。考
37、中了状元。 (3)甲午战后严重的民族危机;借鉴发展了前人的救国主张及实践教训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阅读材料,可以总结,“有用事业”为兴办实业和创办教育机构等。 (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张謇创办实业的成就,从时间上分析,在张謇创办实业之前, 张謇是清末的状元。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所以“有用事业”指的是清朝的科举考试,而张謇 是 1894 年考中的状元。 (3)结合所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列强纷纷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一些官员、地主、商人也开始了兴办 实业的热潮,以抵制列强的资本侵略;张謇借鉴发展了前人的救国主张及实践教训,主张实业救国,回家 乡创办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