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 中在( ) A 轻工业 B 重工业 C 造船业 D 冶铁业 2. 1882 年 10 月 24 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 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 思想观念解放 B 大众报业发展 C 铁路交通发达 D 轮船航运繁荣 3.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B 近代工业的
2、兴起和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4.通过学习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的废除,我们可以( ) A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 B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D 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5.1907 年生于江苏宜兴的报人徐铸成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 的。”由此可见申报( ) A 是当时国内创办的唯一报纸 B 是民国政府创办的官方报纸 2 C 刊发的内容主要是商业广告 D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6.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
3、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 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点( ) A 平等观念 B 民主观念 C 自由观念 D 等级观念 7.“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 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 A 洋务运动之后 B 戊戌变法之后 C 辛亥革命之后 D 新文化运动之后 8.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 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下列关于此
4、现象的原因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 B 国民党发动内战 C 官僚资本的压迫 D 二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 9.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有益探索有( ) 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 A B C D 10.狂人日记暴风骤雨李有才板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是 ( ) A B C D 3 11.中国近代最早采用的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是( ) A 轮船 B 火车 C 汽车 D 飞机 12.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
5、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康有为选择了变法, 孙中 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张謇选择的道路是( )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君主立宪 D 民主科学 13. 1905 年 9 月 2 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 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14.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6、 抗日救亡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5.自 2008 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京剧艺术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第一 次被拍成电影的是( ) A 西洋影戏 B 强行剪辫 C 定军山 D 杨乃武与小白菜 16.20 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 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方式控制中国铁路筑路权 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水上运输业 夺取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权、矿藏开采权 100%控制着中国的棉纺业和钢铁业 A B C D 17.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7、 4 B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18.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 19121918 年发展示意图,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 D 西方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1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B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 民族工业总体比较落后 D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20.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 年) ,我在本地的中学校
8、做监同事是避之惟恐不 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 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2 年至 1919 年, 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 600 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 40 多年。 1911 年, 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 20 家,纱锭约 50 万枚,资本 1700 万元;1919 年增至
9、 35 家,纱锭 65 万多 5 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年面粉出口不足 7 万担,1918 年,已超出 200 万担改变了过去洋 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121919 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 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中国近代 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一 从 1872 年开始,清政府每年派 30 名幼童到美国学习,连续四年共派出 120 人。这些幼童的年龄段 在 10 到 16 岁之间,将在美国进行为期 15 年的留学生涯,经费全部由清政府负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海归 ,杨秦、梅彬、柯建刚主编 (1)请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哪个时期? 材料二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三 1898 年 7 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为主体,引进一些 西方,构成中西结合
11、的课程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 位。 材料四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章程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的特点, 对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办学目标和教育行政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017 北师大版) (4)请问材料中所说的章程具体指什么? 材料五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 (5)材料五是严复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请问此事指的是哪件事?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6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2、:“据统计,从 19121916 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 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 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 公司条例 、 公司注册规则 、 商人通例 、 商业注册规则 、 商会法 、 商标法” 引自北洋军阀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尚能继续向前发展。到 1936 年,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高峰。 (1)材料一表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在经历
13、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打断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2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 诈的对象。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作为“裕 国裕民之计”。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无不批准立案。遇有侵夺工商私产、破坏营业 者,即令有关部门查清妥为解决。 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材料四 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 7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
14、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材料中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何种态势? (4)阅读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角度谈谈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25.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解决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近代教育) 材料一北京大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 主、科。 (1)我
15、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材料一中的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 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材料二 1905 年 9 月 2 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 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同时 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 (现代教育) 材料三我国小初中入学率统计图 8 (3)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978 年后我国基础教
16、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 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说:天生之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材料二:从 1901 年到 1907 年,张謇先后创办了 19 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 协办了复旦大吴淞中国公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摘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謇进行过哪两方面的“有用事业”的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在上述实践前开展的“有用事业”是什么?取得了怎样成效?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对“有用事业”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