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名校安徽省名校 20192019 届高三届高三 5 5 月冲刺卷月冲刺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微生物。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体内部分染色体的人工合 成,开启了人类“设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细胞核 B. 人工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 C. 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人工合成染色体必需的原料 D. 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工酵母菌背景,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与联系,旨在
2、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知识的 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故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 正确;人工 酵母中存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故人工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B 正确;染色体的主要 成分是蛋白质和 DNA,所以人工合成染色体必需的原料包括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C 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 生物,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均在细胞质中进行,D 错误。 【点睛】抓取题干信息“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体内部分染色体的人工合成”是解答 B选项的关键。 2.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 37 B.
3、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会产生大量 ATP C.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由 ATP 提供 D. 细胞内 ATP 水解时需要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和 ATP 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识记酶的本质和作用及特性、ATP 的利用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 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 37,但胃蛋白酶应在低温下保存,A 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丙 酮酸分解产生少量 ATP,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不会产生 ATP,B 错误;细胞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 物,其中为吸能反应提供能量最常用的是 ATP,C 错误;细胞内 AT
4、P 水解时,需要酶催化,酶能降低反应的 活化能,D 正确。 【点睛】吸能反应消耗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放能反应时合成 ATP 储存能量。 3.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和 物质 B 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再置于蒸馏水中,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A. a 点前,有物质 A 和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B. a 点前,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变化量相等 C. b 点前,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D. c 点前,两组实验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答案】A 【解析
5、】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两条曲线失水速率不同,可推测 a 点前,有水分子和物质 A 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 细胞(原因可能为 A、B 溶液浓度一样,但物质不同,导致 A 进入细胞) ,A 正确;由于细胞壁具有的伸缩性 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不同,所以 a 点前失水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量,B 错误; b 点前,处于失水状态,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C 错误;置于蒸馏水中后,细胞渗 透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限制,至 c 点时,液泡体积均达
6、到最大,但在 a 点前有物质 A 进入到细胞内,故 到达平衡时两组细胞液浓度不相等,D 错误。 【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 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 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4.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 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 原)的生成。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 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红细胞具有接收 ESF 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 C. ESF 抑制肝脏中的 E
7、SF 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 D.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促红细胞生长素(ESF)为背景,综合考查内环境的作用、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信息 获取的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 正确;根据题意分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 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 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
8、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 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正确; 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提取题干信息,判断 ESF 的靶器官(细胞)进而分析作答。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B. 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个体的产生可能与其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 C. 基因中的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其表达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D. 六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四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
9、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透彻理解变异的类型及影响,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旨 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A 正确;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个体的产生与其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B 错 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翻译形成相同的氨基酸,则可能 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C 正确;六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四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正确。 【点睛】基因重组是指在
10、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 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 ,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 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 组。 6.鹦鹉的性别决定为 ZW 型,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图。让一 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亲代 子代 雌 雄 第一组 甲乙 黄色 ,白色 绿色 ,蓝色
11、第二组 甲丙 绿色 ,蓝色 绿色 ,蓝色 A. 鹦鹉乙、鹦鹉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BbZ AZA和 bbZaZa B. 在自然条件下,白色雄鹦鹉的比例大于白色雌鹦鹉 C. 第一组子代绿色雄鹦鹉和第二组子代绿色雌鹦鹉杂交,后代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 5/8 D. 欲通过两纯合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基因组合有两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绿色需要 A 和 B 基因的参与,甲是绿色雌性鹦鹉,又因为甲和乙的后代中有白色出现,白 色是 bbZ aZ-,故甲的基因型是 BbZAW,据此进一步分析作答。 【详解】由于鹦鹉甲的基因型为 BbZ AW,产生了 BZA
12、、bZA、BW、bW 四种配子,甲与乙交配,后代雌性个体只 有黄色(B_Z aW)和白色(bbZaW) ,因此鹦鹉乙的基因型为 BbZaZa;甲与丙交配,后代雌性雄性个体都有绿色 和蓝色,且比例是 1:1:1:1,因此鹦鹉丙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bZ A,丙鹦鹉的基因型为 bbZAZA,A 错误; 因白色是 Z a控制的,Za基因频率在自然界中一定的情况下,雌性只需要一个 Za基因,雄性鹦鹉需要同时出 现两个 Z a基因,故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B 错误;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 有 1/3BBZ AZa和 2/3BbZAZa,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是 BbZAW
13、 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 B-ZA-的概率 为:1/33/4+2/33/43/4=5/8,C 正确;欲通过两纯合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 代,则亲代基因组合有三种(BBZ AWBBZaZa、BBZAWbbZaZa、bbZAWBBZaZa) ,D 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有几个关键之处: (1)善于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同时确定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2) 善于从两个杂交组合实验的结果分析亲子代的基因型,为进一步求解相应表现型出现概率做好准备; (3) 求解概率时注意采用分对基因单独分析再组合(相乘) ,并列满足题意的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7.
14、图 1 为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变化,其中 AD 表示生理过程的不同阶段,af 表示物质;图 2 表示该水稻 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过程 B 为过程 A 提供的物质为_,af 所表示的物质相同的是_(填字母) 。白天 时,水稻叶肉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为_。 (2)由图 2 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较为敏感的是_有关的酶,净光合作用的最适 温度约为_。 (3)若将该水稻植株长期置于 45左右,该水稻植株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其原因 _。 【答案】 (1). ADP、Pi (2). b 与 f (3). 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基
15、质 (4). 光合作用 (5). 25 (6). 不能 (7). 温度在 45左右时,植物净光合速率为 0,无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可知,过程 A为光反应,B为暗反应,D 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物质 d 为H(还原型辅酶 I) ,f 为 H20,b 为 H20,c 为 02,e 为 CO2,a 为H(还原型辅酶 II) ;图 2 为温度对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图可发现,同一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过程 B(暗反应)为过程 A(光反应)提供的物质为 ADP 和 P
16、i;a-f 所表示 的物质相同的是 b 与 f,均表示 H20;白天时,水稻叶肉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 第三阶段) 、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阶段) ; (2)由图 2 可知,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所需的酶对温度更敏感,净光合作用在 25左右时达到峰值,故此 温度为净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3)由图 2 可知,温度在 45左右时,植物净光合速率为 0,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时无有机物的积 累,故若将该水稻植株长期置于 45左右,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点睛】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表示方法有:C02的吸收量、0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 量) 8.下图中表示刺激 S 引
17、起的人体调节过程,X 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刺激 S 为血糖浓度的变化,则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有_,以及器官 X 支配的 神经分泌的_。 (2)某糖尿病患者体内调节血糖的相关激素水平正常,则该患者血糖浓度较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_。 (3)若刺激 S 为寒冷,器官 X 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垂体分泌促甲 状腺激素过程中可表现出_作用,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桥本氏甲亢属于_病。 【答案】 (1). 血糖浓度升高 (2). 神经递质 (3). 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 (4). 拮 抗 (5). 自身免疫 【解析】 【分析】 据
18、图分析,X 通过垂体对甲状腺的活动进行了调节,说明 X 是下丘脑,则表示下丘脑通过某些神经调节胰 岛分泌激素的过程;过程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 促进甲状腺的过程。 【详解】 (1)在血糖浓度调节中,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有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支配的某些 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 (2)若某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较高,而患者体内调节血糖的相关激素水平正常,应为激素发挥作用时受限, 推测为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 (3)器官 X 是下丘脑,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含 量高了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
19、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表现为拮抗关系;从 免疫学角度分析,桥本氏甲亢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免疫缺陷病是免 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9.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当烟草叶受到某种蛾幼虫的刺激后,会释放出能吸引该种蛾幼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烟草释放的这种 物质属于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 (2)一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共同去向有_。 (3)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
20、大幅度减少,其 原因是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主要原因是_。 【答案】 (1). 化学 (2).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 的形式散失、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被分解者利用 (4).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 处于劣势,大部分被取代 (5).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关系的知识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烟草叶片释放出物质在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属于化学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调
21、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2)一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此外还可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和繁殖及被分解者利用等; (3)因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被取代,故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 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 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故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 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点睛】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22、息传递的作用,其中,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活 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 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0.某水稻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花粉粒长形(R) 对圆形 (r) 为显性。 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 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 现用品种甲 (aaeerr) 、 乙 (aaEERR) 、 丙(AAeeRR) 、丁(AAEErr)进行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甲与丁杂交后代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_。若利用花粉鉴定法 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
23、的亲本组合为_。 (2)为探究基因 R、r 和 A、a 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做了以下杂交实验:让甲与丙杂交产生 F1,F1与甲回 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与评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_。 (3)除以上让 F1与甲回交的方法外,还可采用_的方法探究基因 R、r 和 A、a 的位置关系,请写出 可能的结果与结论:_ 【答案】 (1). AEr:aEr:Aer:aer=1:1:1:1 (2). 甲乙、丙丁 (3). 如果回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 现型,且比例为 1:1,则基因 A、a 与 R、r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回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 为 1:1:1:1,
24、则基因 A、a 与 R、r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 F1自交 (5). 若自交后代中只有两种 表现型,且比例为 3:1,则基因 A、a 与 R、r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 为 9:3:3:1,则基因 A、a 与 R、r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验证条件,旨在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 能力。 【详解】 (1)甲与丁的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AaEerr,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基因型 为 AaEerr 的个体会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AEr:aEr:Aer:aer,比例为
25、1:1:1:1;若利用花粉鉴定法来验证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花粉的形状显微镜可见,花粉糯性非糯性遇碘变色可见,故可选用基因型为 EeRr 个体的花粉验证,故可选用的亲本组合为甲乙、丙丁; (2)甲与丙杂交产生 F1基因型为 AaeeRr,F1与甲(aaeerr)回交,可能的情况如下:若 A、a 与 R、r 位 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回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若基因 A、a 与 R、r 不在同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1:1; (3)除以上让 F1与甲回交的方法外,还可采用 F1自交的方法探究基因 R、r 和 A、a 的位置关系,可能的结
26、果与结论为: 若自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3:1,则基因 A、a 与 R、r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基因 A、a 与 R、r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睛】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通常选用双杂合的个体进行验证。 11.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 义。研究人员用纤维素、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KCl、酵母膏以及水解酪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出 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微生物能降解纤维素,有些微生物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一般认为它至少
27、包括三种 组分,即_。 (2)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及时 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灭菌法灭菌。 (3)用来筛选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含有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其作用是_、_。 (答出两点即可) (4)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 菌悬液量不宜过多,原因是_。若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需要 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 【答案】 (1). 纤维素酶 (2). C1、CX和葡萄糖苷酶 (3). pH (4). 高压蒸汽 (5). 为微生物
28、生长 提供无机盐 (6). 作为缓冲剂保持生长过程中 pH 相对稳定 (7). 培养基表面的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 菌体堆积, 影响分离效果 (8). 线条末端菌体数目比起始处少, 从末端开始划线能使菌体数目随划线次数 增加而逐渐减少,最后得到由单个菌体繁殖形成的菌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和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的方法以 及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接种方法,能够区分两种接种方法的接种工具的区别,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 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 (1)能否降解纤维素,主要看微生物能否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C1、CX 和葡
29、萄糖苷酶; (2)配制培养基的基本程序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 PH, 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然后进行灭菌处理,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 (3)用来筛选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含有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因其具有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 无机盐、作为缓冲剂保持生长过程中 pH 相对稳定等作用; (4)若用稀释涂布平板进行接种,为避免养基表面菌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应 注意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若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第二次以及其 后的划线操作时,需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线条末端菌体数目比
30、起始处少,从末端开始 划线能使菌体数目随划线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少,最后得到由单个菌体繁殖形成的菌落。 【点睛】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稀释成不同浓度,进行涂平板;平板划线法,是调单个菌落在平板上进 行划线。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独立的菌株,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平板划线法一般多用于 纯化菌株。 12.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人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将人抗体基因插入噬菌体载体,然后让该噬菌体感 染大肠杆菌,抗体可能和噬菌体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附着在噬菌体表面,也可能通过大肠杆菌分泌出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人抗体基因时,可从人的_细胞中获取总 RNA,反(逆)转录成 cDNA,再通过
31、PCR 技术 扩增抗体基因。在 PCR 反应体系中,需加入_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 (2)在抗体基因与噬菌体基因之间设计了一个终止密码子(UAA 或 UAG 或 UGA)的对应序列,在终止密码 子突变型的菌株表达时,抗体基因的表达产物是_(填“融合蛋白”或“分泌型抗体”) 。 (3)下图表示噬菌体抗体库中编码某抗体的 mRNA 的部分碱基序列: 图中虚线框内 mRNA 片段包含_个密码子,如虚线框后的序列未知,预测虚线框后的第一个密码子 最多有_种。 (4)在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过程中,理论上可以不利用 Ca 2+处理大肠杆菌,依据是_。与利用杂 交瘤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相比,用该技术省去的
32、步骤是_,使制备更简单易行。从噬菌体抗体 库中筛选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是_。 【答案】 (1). 浆 (2). 四种脱氧核苷酸 (3). 融合蛋白 (4). 8 (5). 13 (6). 噬菌体可以侵 染大肠杆菌, 将重组 DNA 分子注入大肠杆菌 (7). 动物细胞融合 (或已免疫的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或 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8). 抗原抗体杂交(法)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知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以 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过程,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 (1)抗体基因在效应 B细胞(浆细胞
33、)中表达,故应从人的浆细胞中获取总 RNA,反(逆)转录成 cDNA,再通过 PCR 技术扩增抗体基因;DNA 的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 (2)在抗体基因与噬菌体基因之间设计了一个终止密码子(UAG)的对应序列,终止密码子为翻译的终点, 由于终止密码子突变型菌株转录的产物无原来设计的终止密码子, 因此抗体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融合蛋白 (抗 体和噬菌体的蛋白质) ; (3)mRNA 上三个相邻碱基为一个密码子,故图中虚线框内 mRNA 片段包含 8个密码子;该片段后面的第一 个碱基为 U,所以后面的密码子最多可能为 44=16 种,根据题干信息及题中给出的 mRNA 序列可知,虚线 框后第一个密码子
34、不可能是终止密码子,故实际上最多有 16-3=13 种密码子; (4)Ca 2+处理大肠杆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的 DNA 分子,但由于噬菌体可以侵染大肠 杆菌,可将重组 DNA 分子注入大肠杆菌,因此在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过程中,理论上可以不利用 Ca 2+处理大 肠杆菌;利用杂交瘤技术生产的单克降抗体,需要对骨髓瘤细胞和 B 淋巴细胞进行融合,然后筛选出能产 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但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人的单克隆抗体省去了动物细胞融合环节,使制 备更简单易行;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 。 【点睛】本题在解答第(3)问密码子种类时,不要忽略题中隐含条件,要注意将终止密码子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