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802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19 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 (二二)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脂质分子具有与核酸分子相同的元素组成 B. 脂肪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含有少量的脂肪 C. RNA 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D. DNA 分子加热解旋后其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 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某些脂质分子如磷脂分子与核酸分子的元素组成相同,均为 C、H、O、N、P,A正确;细胞膜中 不含脂肪,B错误;R

2、NA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A、U、C、G、核糖和磷酸,C错误;DNA分子加热解旋 后其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A。 2.在细胞分裂后期,一种特异蛋白降解酶(APC)可通过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粘连而促进细胞的分裂 进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中 APC含量可发生周期性变化 B. APC 可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了 APC 的活性 D. 温度变化可通过影响 APC 的活性影响细胞的分裂进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APC 可以消除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故作用的时期是着丝点分离的时期,即有丝分裂的

3、后期或减数第 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例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APC 的含量在后期会增加,其他时期会下降,会出现周期性变化,A 正 确;APC 可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着丝点分裂的时期,B 正确;秋水仙素诱导多 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引起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 错误;APC 是蛋白质,温度变化会 影响 APC的活性,D正确。故选 C。 3.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细胞 表面受体转导的胞外信号可引发快反应和慢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内受体识别和选择性结合的配体可能为脂溶性

4、的信号分子 B. 胰岛 B 细胞接受高浓度的血糖刺激,可通过慢反应过程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C. 快反应过程中功能被改变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未发生改变 D. 慢反应过程可通过诱导反义基因的表达,合成相应的互补 RNA,使相关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胞外信号分子可以通过快反应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改变细胞行为;也可以通过慢反应,改变蛋白 质的合成,改变细胞行为。 【详解】细胞内受体识别和选择性结合的配体可能为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因为脂溶性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 A 正确;胰岛 B 细胞接受高浓度的血糖刺激,可通过慢反应过程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来降低血

5、糖,B 正确;快反应过程中功能被改变的蛋白质,改变的可能是空间结构,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未发生改变, C正确;慢反应过程可通过诱导反义基因的表达,合成相应的互补 RNA,使相关基因的翻译过程受到抑制, D 错误。故选 D。 4.除草剂敏感型拟南芥经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其子代出现了一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突变体.下列有关该 突变体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为某基因突变所致,则该抗性突变体自交后代一定发生性状分离 B. 若为某基因内部缺失部分碱基对所致,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长度一定变短 C. 若为某基因内部 C/G 碱基对重复所致,则该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一定不变 D. 若为某染色体片段

6、缺失所致,则该变异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等位 基因。 【详解】若为某基因突变所致,则该抗性突变体自交后代不一定发生性状分离,如 Aa 突变为 aa,则自交后 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 错误;若为某基因内部缺失部分碱基对所致,则该基因控制合成肽链长度不一定变 短,如缺失序列对应的是终止密码子序列,则可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肽链会延长,B错误;若为 某基因内部 C/G 碱基对重复所致,则该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一定不变,因为双链 DNA 分子中,嘌呤 数目=嘧

7、啶数目,C 正确;若为某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发生 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错误。故选 C。 5.下图表示细胞分裂素对叶绿体色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素可抑制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分解 B. 光照强度相同时,实验组叶绿体内 ATP 的含量会明显升高 C. 对照组的色素提取液经白光照射及三棱镜分光后明显变暗的是红光区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 SO2的目的是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实验组即细胞分裂素处理组,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细胞分裂素不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详解】 细胞分裂素处

8、理组叶绿素含量较高, 可能是抑制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分解, A正确; 光照强度相同时, 实验组叶绿体内叶绿素含量较高,故光反应较快,ATP 合成较快,但暗反应随之加快,产生的 ATP 很快用 于暗反应,细胞内 ATP 含量较少,不会明显升高,B 错误;对照组的色素提取液中类胡萝卜素较高,主要 吸收蓝紫光,故经白光照射及三棱镜分光后明显变暗的是蓝紫光区,C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 入 SO2是为了加速研磨,D错误。故选 A。 6.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根部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体。浮萍的根分泌的有关物质可使藻 类的叶绿素分解,从而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下列相关叙

9、述错误的是 A. 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 C. 浮萍对藻类的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D. 采用样方法调查浮萍的种群密度时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浮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产者;根部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故为分解者。 【详解】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浮萍能净化有机污 水,是其根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浮萍是生产者,其根部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错误;浮萍可以避免水华的 发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C 正

10、确; 采用样方法调查浮萍的种群密度时要遵循随机取样 的原则,以减小误差,D正确。故选 B。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 7.水稻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其叶肉细胞中的 C5化合物在 CO2浓度高时与 CO2结合生成 C3化合物。在气 孔关闭、O2/CO2比值升高时,C5化合物除了参与卡尔文循环外,还可被 O2氧化为 CO2,这一现象称为光呼 吸,如图 1 所示。图 2 为夏季一昼夜水稻的 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光呼吸的发生可以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过剩的_,防止类囊体结构遭到破坏。植物开始 出现“光合午休”时,C5/C3的比值将_(填“上升”或“下降”);O2/CO2比值较高时,

11、C3 化合物的来源途径有_(填生理过程名称)。 (2)图 2 中, C点时水稻的光合速率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一昼夜 当中,有机物的积累量最高的点是_。 (3)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图 2 中 D 点时 CO2吸收速率高于 C 点的主要原因是_。 【答案】 (1). O2和 ATP (H) (2). 上升 (3). CO2的固定和光呼吸 (4). 大于 (5). E (6). 随 着气孔开放,CO2/02的比值上升,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增强,光呼吸减弱 【解析】 【分析】 “C5化合物在 CO2浓度高时与 CO2结合生成 C3化合物;在气孔关闭、O 2/CO2比值升高时,

12、C5化合物除了 参与卡尔文循环外, 还可被 O2氧化为 CO2”即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 C5 主要参与暗反应; 氧气浓度较高时, C5主要参与光呼吸。 图 2中:A、E 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E 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 (1)由图 1 可知,光呼吸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氧气和 ATP。光合午休时,气孔关闭,二氧化碳 浓度下降,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C5/C3的比值会上升。由图可知,当 O2/CO2比值较高时,C3化合物可以 来自于 CO2的固定和光呼吸。 (2)图 2 中,C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0,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E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E 点之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

13、率,故 E点时积累量最大。 (3)D点与 C 点相比,气孔开放,二氧化碳浓度升高,CO2/O2的比值上升,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增强, 光呼吸减弱,故 D 点时 CO2吸收速率高于 C点。 【点睛】光呼吸指氧气浓度较高时,C5可以被 O2氧化为 CO2。 8.初春,昼夜温差较大,也是感冒频发的季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是人类容易发生感染并患感冒的病原体。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 要借助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 _细胞的作用促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人体患感冒时,“发烧”也是一种机体增强免疫力的反应。某人“发烧”

14、至 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 量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散热量。体温高于 38.5时,应适当服用“退烧” 药物。“退烧”过程中,机体散热增加的主要方式有_。 (3)随着新型流感疫苗研发,疫苗的接种率连年提升。接种流感疫苗能预防流感的原因是_;人 接种流感疫苗后仍然有可能再患流行感冒,其原因是_。 【答案】 (1). 浆(或:效应 B) (2). 效应 T (3). 大于 (4). 通过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 泌增加散热 (5). 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6). 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另一 方 面,特定疫苗(抗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

15、用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增加产热的途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 增加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详解】 (1)只有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所以需要借助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凝集甲流感病毒并抑制其增殖。 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需要经过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2)人发烧至 38.5的过程中,即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高烧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 通过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途径增加

16、散热。 (3)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特异性抗体,故可以预防流感。但由于流感病毒容 易发生变异;特定疫苗(抗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故接种流感疫 苗后仍然有可能再患流行感冒。 【点睛】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不变:产热量=散热量;体温下降的过程中:产热量 小于散热量。 9.草原生态系统是主要的牧业基地,同时又能减轻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水肥等条件不同,草原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些种群通常呈_现象 分布。草原返青,“绿色”为羊群流动采食提供了信

17、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流入草 本植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_。 (2)豚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这种优势是通过_来实 现的。虽然入侵的豚草其叶型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原产地豚草有了很大差异,但该豚草还没有进化为一个新 物种,判断的依据是_。 (3)草原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除了捕食外, 还具有恐吓、 驱赶作用, 属于“恐 惧生态学”。若由于某大型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 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不考虑捕食因素,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

18、可 能是_。 【答案】 (1). 镶嵌 (2).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生长、发育和繁殖 (4). 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 (5). 存在可育后代(或:没有生殖隔离) (6). 甲对某大型肉食性动 物的恐惧程度度比乙高,某大型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 同化量的去向:呼吸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 【详解】 (1)由于水肥等条件不同,草原不同地段

19、分布着不同的种群,通常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 结构。草原返青,“绿色”为羊群流动采食提供了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流入草本植物体内的能量即植物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 一部分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 (2)豚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这种优势是通过自然选择来实现的。 虽然入侵的豚草其叶型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原产地豚草有了很大差异,但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故该豚草还 没有进化为一个新物种。 (3)若由于某大型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

20、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 地位丧失。可能是因为甲对某大型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度比乙高,某大型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 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导致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点睛】易错点: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属于上以营养级的同化量。 10.果蝇的体色和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红眼、白眼由等位基因 B、b 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下表所示的杂交 实验: 实验 亲本 F1 杂交实验一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1:1 杂交实验二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早灰身红眼:灰身

21、白眼=1:1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为_。 。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位于_对同 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 (2)实验一中 F1随机交配得到 F2,F2灰身红眼雌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 (3)实验二中, 由于雄性亲本产生精细胞时号染色体的不正常分配, 使 F1中出现了一只号染色体三体(即 3 条号染色体)的灰身雄果蝇。请用该果蝇等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 号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_。 预期结果和结论:_。 【答案】 (1). 黑身、白眼 (2). 两 (3). 控制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4). 1/

22、6 (5). 用该三体灰身雄果蝇与多只黑身雌果蝇杂交,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其比例 (6). 如果子代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5:1,则 A、a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如果子代灰身果蝇与黑 身果蝇的比例为 1:1,则 A、a基因不位于号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根据灰身与黑身正反交结果,后代雌雄均全部是灰身,可知,灰身为显性,且控制体色的 A、a位于常染色 体上,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 AAaa;红眼与白眼正反交的结果,雌雄的表现型有差异,说明控制颜色的 B、 b 位于 X染色体上, 且组合一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 XBXBXbY, 组合二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 XbXbXBY。 【详解】 (1

23、)杂交组合一:灰身与黑身杂交,后代只有灰身;红眼与白眼杂交,后代只有红眼。故灰身、 红眼为显性性状,黑身、白眼为隐性性状。又因为体色与性别无关,颜色与性别有关,故 A、a位于常染色 体上,B、b位于 X染色体上,即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组合一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 AaXBXb,AaXBY。F2灰身红眼雌蝇 A-XBX-中纯合子 AAXBXB占 1/3 1/2=1/6。 (3)实验二亲本及后代的控制体色的基因型为:aaAAAa。要鉴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号染色 体上,可以选择该号染色体三体的灰身雄果蝇与多只黑身雌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

24、状及其比例。 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的基因型为 AAa,可以产生四种配子 A:Aa:AA:a=2:2:1:1, 与黑身果蝇 aa杂交的后代中灰身:黑身=5:1;若控制体色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上,则该三体的基因型为 Aa,与黑身 aa 杂交的后代中灰身:黑身=1:1。 【点睛】难点:三体 AAa可以产生四种配子 A:Aa:AA:a=2:2:1:1,故测交后代会出现 5:1的分离比。 11.某研究小组对酸奶中乳酸菌数量进行了测定,取 6 支灭菌后的试管,分别加入 9mL 无菌水,标号为 A1、 A2、A3、A4、A5、A6,吸取 1mL 酸奶样液加入试管 A1中,混合均匀;然后从

25、A1中吸取 1mL 溶液,加入 A2中, 混合均匀;重复上述操作,最后从试管 A6中取 0.1mL 样液进行涂布培养并计数。涂布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 分别为 251 个、265 个、276 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在取样涂布前,需要随机取若干灭菌后未接种的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_ (2)制备乳酸菌培养基过程中,倒平板时培养基温度不能太低,原因是_。平板冷凝后,要 将平板倒置,其目的是_。 (3)根据三个平板中菌落数,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浓度为_个/mL,该方法测定出的乳酸菌 含量与实际值相比偏小,其原因是_。 (4)该小组在探究橘皮精油对乳酸菌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时,提取橘皮

26、精油宜采用压榨法而不用蒸馏法,其原 因是_。抑菌实验时,在长满乳酸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 透明圈,可通过_来判断抑菌效果。 【答案】 (1).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香合格 (2). 温度太低会导致培养基凝固, 无法铺展均匀 (3). 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人培养基,造成污染 (4). 2. 6410 9 (5). 两个或多个乳酸菌连在一起时, 平板上只能观察到 1 个菌落 (6).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 分水解 (7). 测定透明圈大小(直径) 【解析】 【分析】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

27、灼烧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该小组在取样涂布前,为了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需要随机取若干灭菌后未接种的 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看是否有菌落生成。 (2)制备乳酸菌培养基过程中,若温度过低,培养基无法凝固,无法铺展均匀,故倒平板时培养基温度不 能太低。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这样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 落人培养基,造成污染。 (3)A6中相当于稀释了 106倍,三个平板中平均菌落数为(251+265+276) 3=264 个,故 1ml原酸奶中乳 酸菌浓度为:264 0.1 106=2.64

28、109个,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故该方法测定出的乳酸菌含量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4)该小组在探究橘皮精油对乳酸菌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时,提取橘皮精油时由于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 和有效成分水解,故宜采用压榨法而不用蒸馏法。抑菌实验时,在长满乳酸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 质为中心的透明圈,抑菌效果越好,透明圈越大,故可通过透明圈大小来判断抑菌效果。 【点睛】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用来进行计数,但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 一个菌落,故该方法测定出的乳酸菌含量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12.型干扰素是效应 T 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子,可用于治疗病毒

29、感染和癌症,通常只能从人体内获得, 产量小、体外保存相当困难。若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替换为丝氨酸,在一 70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 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该种单克隆型干扰素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对现 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若将干扰素的一个半胱氨酸替换为丝氨酸,所推测出的脱氧核苷酸 序列不止一种,其原因是_。 (2)人工合成该种型干扰素基因后,可利用 PCR 技术对其扩增,该技术需要合成两种引物,其原因是 _。 (3)诱导效应 T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_。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 是

30、_。 (4)从融合的细胞中筛选出分泌该种型干扰素的杂交瘤细胞,所采用的技术是_。体 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要向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其作用是_。 【答案】 (1). 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 (2).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丝氨酸有多种密码子) (3). 基 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可作为模板,其碱基序列不同 (4). 聚乙二醇(PEG) (5). 既能迅速大量繁 殖, 又能产生专一的淋巴因子 (6). 抗原一抗体杂交 (7). 补充合成培养基缺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 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诱

31、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聚乙二醇、电激法、灭活的病毒处理等。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详解】 (1)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合成或基 因修饰,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若将干扰素的一个半胱氨酸替 换为丝氨酸,所推测出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止一种。 (2)人工合成该种型干扰素基因后,可利用 PCR技术对其扩增,由于基因的两条反向平行的链都可作为 模板,其碱基序列不同。需要根据一段已知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两种引物,来进行子链延伸。 (3)诱导效应 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该杂交瘤细胞是骨髓瘤细胞和效应 T细胞 融合产生的,故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淋巴因子。 (4)需要经过抗原抗体杂交即专一抗体检测,从融合的细胞中筛选出分泌该种型干扰素的杂交瘤细胞。 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要向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它可以补充合成培养基缺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 素。 【点睛】易错点: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专一性 抗体;效应 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淋巴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