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782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四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四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四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四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19 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 理综理综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硅肺致病的原因与肺部吞噬细胞溶酶体膜被硅尘破坏有关 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 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组成成分上相似 D. 提取人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的面积约等于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 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 组成的,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2、蛋白质和磷脂。 【详解】当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 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肺部细胞死亡,最终损伤肺功能,A 正确;功能 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 错误;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磷脂和蛋白 质,C 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的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提取到的人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只 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由于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所以提取的人成熟红细胞的磷脂 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的面积约等于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D 正确。 故选 B。 2.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

3、述正确的是 A. 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单独设置对照组 C. 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应及时滴加清水使其复原 D. 如果要用斐林试剂的甲、乙液鉴定蛋清中的蛋白质,可对斐林试剂的甲液进行稀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 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 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4、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 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详解】 高温处理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改变, 但肽键没有断裂, 故仍然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 A 错误;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 单独设置对照组,B 错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应及时滴加清水使其 复原,防止细胞长时间失水导致细胞死亡,C 正确;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 A 液浓度相同,但斐林试剂 乙液与双缩脲试剂 B 液浓度不相同,可将斐林试剂乙液稀释成双缩脲试剂 B 液用于鉴定

5、蛋白质,D 错误。 故选 C。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物都是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才逐渐发育为成体 B. 若细胞癌变,可采取手术切除核磁共振、化疗、放疗等进行相关治疗 C. 细胞通过细胞凋亡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白细胞的凋亡速率比红细胞慢 D. 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 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 亡对

6、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3、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而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在 形成成体的过程中不涉及增殖和分化,A 错误;在治疗癌症时,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核 磁共振不能杀死癌细胞,B 错误;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等,其凋亡的速率大于红细胞,C 错误;细胞

7、衰老过 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D 正确。 故选 D。 4.果蝇细胞中含有一种调控“生物钟”的周期基因,该周期基因表达后产生 PER 蛋白,PER 蛋白在白天会被 分解,而到了晚上 PER 蛋白与 TIM 蛋白绑定后被运到细胞核中积累,从而抑制 PER 基因的表达,通过这样 的机制,PER 蛋白持续而周期性的调控着果蝇的“生物钟”。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PER 基因发生突变,果蝇的“生物钟”一定会被打破 B. PER 基因能持续的进行复制、转录、翻译以补充被分解的 PER 蛋白 C. 果蝇“生物钟”的调节过程体现了基因与其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D. TIM 蛋白和

8、 PER 蛋白一样都会在白天被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生物钟根本原因是其细胞中存在一种能够控制正常生物节律的基因,该基因表达 出的蛋白质当处于夜晚时能够在细胞中进行积累,随后在白天时就会发生降解,从而控制正常生物节律。 【详解】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特点,PER 基因发生突变,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不变,故果蝇的“生物钟”不 一定会被打破,A 错误;PER 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形成 PER 蛋白以补充被分解的 PER 蛋白,形成 PER 蛋白的 过程不涉及 PER 基因的复制,B 错误;根据“该周期基因表达后产生 PER 蛋白,PER 蛋白在白天会被分解, 而到了晚上

9、 PER 蛋白与 TIM 蛋白绑定后被运到细胞核中积累,从而抑制 PER 基因的表达”可知,该“生物 钟”的调节过程体现了基因与其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 正确;由题意不能得出 TIM 蛋白在白天分解,D 错 误。 故选 C 5.激素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物质。下列关于激素类药物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促甲状腺激素 B. 在渔业生产中,通常是给雌雄亲鱼注射性激素类药物,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C. 某些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可促进肌肉的生长,提高比赛成绩 D. 桑叶适量喷洒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可提前蚕作茧的时间,提高吐丝量 【答案】C

10、【解析】 【分析】 动物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分级调节影响性激素分泌,性激素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 对相关激素的分泌。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喷洒蚕体,能保持幼虫状态,可增加产丝量。 【详解】促甲状腺激素为多肽类,不能口服,而且切除了甲状腺后,促甲状腺激素也不能促进甲状腺产生 甲状腺激素,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A 错误;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 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促进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因此为了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有利于 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需要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若直接注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 和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分泌,而垂体

11、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可导致性腺萎缩,B 错误;睾酮衍生物(兴奋剂的 一种)可以使肌肉兴奋,增强肌肉力量,从而能提高比赛成绩,但长期服用睾酮衍生物,会抑制下丘脑和 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分泌,使自身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减少,导致性腺萎缩,C 正确;养蚕时,可以在桑叶上 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以推迟结茧时间,提高吐丝量,D 错误。 故选 C。 6.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群落中所有的树是一个种群 B. 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某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则该种群密度将保持不变 D. 若连续使用某种杀虫剂,则蝗虫的种群密度可能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D 【解析

12、】 【分析】 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而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多少。环境容纳量是指 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用 k 值表示。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 【详解】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一个群落中的所有树不是一个物种,故不 是一个种群,A 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错误; 环境容纳量(K 值)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将在 K 值上下波动,从而维持相对稳定, 所以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种群密度仍会发生变化,C 错误;若连续使用某种杀虫剂,则初

13、期由于 杀虫剂的作用,蝗虫中的不抗杀虫剂的被大量杀死,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使一部分抗 杀虫剂的蝗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故后期蝗虫的密度又会增加,D 正确。 故选 D。 7.雨生红球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淡水单细胞绿藻,含有叶绿体。据报道,雨生红球藻也能进行混合营养生长 (既有外源有机物又有光能条件下的生长)及化能异养生长(只有外源有机物而无光能条件下的生长)。研究 人员通过实验,得到雨生红球藻进行光能自养型及在适宜浓度的乙酸钠溶液中混合营养型、化能异养型的 生长曲线,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雨生红球藻为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2)雨生红球藻在进行光能自养时,类胡

14、萝卜素主要吸收_光。光合作用能把 CO2和 H2O 转化为储 存能量的_。 (3)雨生红球藻的混合营养生长及化能异养实验中,乙酸钠的作用是_。 (4)实验中采用_方法,对培养液中雨生红球藻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 (5)雨生红球藻由于富含虾青素、胡萝卜素及维生素 E,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据图分析,雨生红球藻的培 养应在_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 【答案】 (1). 真核 (2). 蓝紫 (3). 有机物 (4). 为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提供有机物(或“为雨生 红球藻的生长提供碳源”) (5). 抽样检测 (6). 既有外能源有机物又有光能 (7). 相同时间雨生红 球藻的混合营养生长数量明显大于另外两种

15、条件的生长数量,细胞数量越多,虾青素、胡萝卜素及维生素 E 的提取数量越多(或雨生红球藻的混合营养生长的速率明显大于另两种条件的生长速率)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混合营养生长的雨生红球藻数量多于光能自养型以及化能自养型的雨生红球藻,但不同条件下 培养的雨生红球藻均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达到种群数量的 K 值。 【详解】 (1)根据“雨生红球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淡水单细胞绿藻,含有叶绿体”可知,雨生红球藻为真 核生物。 (2)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作用能利用光能把 CO2和 H2O 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3)根据“混合营养生长是指既有外源有机物又有光能条件下的生长及化能异

16、养生长是指只有外源有机物 而无光能条件下的生长”可知乙酸钠的作用是为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4)雨生红球藻为单细胞绿藻,个体小,数量多,故需要借助显微镜并利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雨 生红球藻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 (5)由图可知,相同时间雨生红球藻的混合营养生长数量明显大于另外两种条件的生长数量,细胞数量越 多,虾青素、胡萝卜素及维生素 E 的提取数量越多,故雨生红球藻的培养应在既有外能源有机物又有光能 条件下进行。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雨生红球藻的数量,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并根据题意回答相关问 题的能力。 8.狂犬病毒是单链 RNA 病毒,它侵入人体后可导致严重的中枢

17、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如果人被狗咬伤,轻者 需按狂犬病疫苗的使用方法进行接种,重者需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特别严重的病人,建议联合使 用干扰素(淋巴因子)。结合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干扰素由图中细胞_(填字母)产生,促进免疫效应。 (2)图中“H 效应”主要通过_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功能。 (3)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如果感染狂犬病毒,能最快产生浆细胞的免疫过程是_(填序号)。图中 过程是指_。 【答案】 (1). e (2).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 交流 (4). (5).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解析】 【分析】 抗原进入机

18、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并将抗原呈递给 B 淋巴 细胞,B 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T 细胞 也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效应 T 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被释放 到内环境中抗原可被抗体特异性结合。结合图示可知,细胞 a 为吞噬细胞,细胞 e 为 T 细胞,细胞 b 为 B 淋巴细胞,细胞 c 为记忆 B 细胞,细胞 d 为浆细胞,细胞 f 为记忆 T 细胞,细胞 g 为效应 T 细胞,物质 为抗体。 【详解】 (1)干扰素是一种淋巴因子,图中能分泌淋巴因子

19、的细胞是细胞 e,即 T 淋巴细胞。 (2)根据分析可知,细胞 g 为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的功能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故图中的“H 效应”主要是通过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 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3)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浆细胞的数量多且快,根据分析可知,图示下方的过程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 B 细胞(细胞 c) ,而过程则表示由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 d)的过程,所以如果感染狂犬 病毒,能最快产生浆细胞的免疫过程是。图中过程是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20、对免疫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以及准确识图的能力。 9.回答下列关于遗传的问题: (1)1910 年摩尔根发现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假设的内容为 _。 (2)对于摩尔根的实验结论,一些人仍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的平行现象只是偶然巧合而已。布里吉斯的经 典实验彻底消除了这种怀疑。他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在子代的 20003000 只红眼雌果蝇中会 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子代的 20003000 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注:XY、XO 为 雄果蝇;XX、XXY 为雌果蝇;XXX、YO 果蝇胚胎致死) 已知亲本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中只有一方减数分裂时

21、染色体分离异常,则发生异常的一方是 _,子代异常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异常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 布里吉斯根据该实验现象,进一步通过显微镜观察_可证明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 体上。 【答案】 (1). 假说演绎法 (2).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3). 母本 (4). X aXaY (5). XAO (6). 异常后代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解析】 【分析】 1、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自由交配后,F2中红眼和白眼比例为 3:1,但 白眼全为雄性,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摩尔根及其同事做出了假说是

22、控制 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 X AXA、XaY,子一代的基 因型是 X AXa、XAY,子二代的基因型是 XAXA(红眼雌果蝇) 、XAXa(红眼雌果蝇) 、XAY(红眼雄果蝇) 、XaY(白 眼雄蝇) 。 2、如果摩尔根及其同事的假说是正确的,则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X aXa,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XAY。二者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X AXa(红眼雌果蝇) :XaY(白眼雄果蝇)=1:1。 3、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及数目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并确定变异类型。 【详解】 (1)摩尔根发现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

23、演绎法,他发现在子二 代果蝇中出现了白眼的雄蝇,而没有出现白眼雌蝇,于是他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 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 (2) 白眼雌果蝇 (X aXa) 与红眼雄果蝇 (XAY) 交配, 理论上后代雌蝇 (XAXa) 均为红眼, 雄蝇均为白眼 (XaY) , 但子代的 20003000 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子代的 20003000 只白眼雄果蝇中 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结合 XY、XO 为雄果蝇;XX、XXY 为雌果蝇;XXX、YO 果蝇胚胎致死,可知白眼雌 果蝇的基因型为 X aXaY,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AO,XaXaY 是由异

24、常的卵细胞 XaXa和含 Y 的正常精子受精后 形成的, 而 X AO 则是由不含性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和含 XA的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 所以若亲本只有一方减数 分裂时发生了异常,则发生异常的一方是母方,根据分析可知,子代异常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X aXaY;异 常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X AO。 上述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异常后代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得以证实。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的掌握,理解并掌 握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点,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 10.下面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利用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25、1)图中分解者是_。 (2)写出图中的食物网: _ (3)随着健康饮食理念普及,人的能量来自于农作物与来自于家禽、家畜的比例由 64 调整为 82,则 同样的人口数量在调整前需要的农作物是调整后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用 10%计算)。 (4)该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 【 答 案 】 (1). 微 生 物 、 食 用 菌 (2). (3). 1.64 ( 或 “46/28”“23/14”) (4).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或实现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26、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以及 动物的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所构成的链状结构。研 究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 益的部分。 【详解】 (1)由图可知,食用菌以及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利用人的粪便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 所以图中属于分解者的是微生物和食用菌。 (2)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结构,图中的生产者、家禽、家畜和人之间可构成的食物网为: 。 (3)假如人类获取农作物与家禽、家畜的比例是 6:4,按能量 10%的传递效率计算,假设人获得的能量是 a,则共需农

27、作物的相对值得 0.4a10%10%+0.6a10%=46a;调整后人获得的能量设为 b,则根据人的能 量来自于农作物与来自于家禽、 家畜的比例为 8:2, 可知共需要的农作物为 0.8b10%+0.2b10%10%=28b, 调整前后农作物的同化量不变,故 46a=28b,故 b/a=46/281.64。所以人的能量来自于农作物与来自于家 禽、家畜的比例由 64 调整为 82,则同样的人口数量在调整前需要的农作物约是调整后的 1.64 倍。 (4)该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 有效的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计算、研究能量流

28、动的意义以及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判断,难点是有关能量流 动的计算。考生要理解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只是提高了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改变生产者的同化量。 11.胡萝卜素广泛应用于药品和食品添加剂中,最近科学家发现天然胡萝卜素还有抗癌作用。美国、日本、 英国等国家已经研究培育出 胡萝卜素含量高并且能够抗病虫的胡萝卜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夜盲症、干皮病等,这是因为在人体内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 _。 (2)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常釆用萃取法提取。在石油醚、乙醇、乙醚、四氯化碳中,最适 宜于胡萝卜素提取的是_,原因是_。 (3)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还

29、受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萃取之前要对原料进行_,萃取后要对过滤后的萃取液进行浓缩,浓缩的目的是 _。 (4)胡萝卜素提取的操作装置复杂,其中萃取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 (5)为了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是否含 胡萝卜素,常采用_法。 【答案】 (1). 维生素 A (2). 石油醚 (3). 石油醚是水不溶性的溶剂,沸点较高,能充分溶解胡萝 卜素,且毒性较低 (4). 粉碎和干燥 (5). 使有机溶剂挥发,获得浓度较高的胡萝卜素 (6). 防止有 机溶剂挥发 (7). 纸层析 【解析】 【分析】 1、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

30、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天然 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荻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 酵生产。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 。 2、-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内被氧化分解成维生素 A,用于治疗夜盲症、干皮症等。胡 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缺乏维生素 A 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胡萝卜素可用作食品色素;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使 癌变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作用。 【详解】 (1)一分子 -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内可被氧化分解成两分子维生素 A,维生 素 A 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夜盲症,

31、故胡萝卜素可以医治维生素 A 缺乏症。 (2)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的特点。在 石油醚、乙醇、乙醚、四氯化碳中,应选用其中的石油醚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因为石油醚是水不溶性 的溶剂,沸点较高,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毒性较低。 (3)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等因素的影 响,因此萃取之前要对原料进行粉碎和干燥,萃取后要对过滤后的萃取液进行浓缩,浓缩的目的是使有机 溶剂挥发,获得浓度较高的胡萝卜素。 (4)胡萝卜素提取时,萃取装置中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5

32、)胡萝卜素鉴定方法的名称是纸层析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和鉴定,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2.2012 年 6 月 29 日,中国首例设计试管婴儿在中山医院诞生。该婴儿的父母均为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 者,曾育有一患重度地中海贫血的女儿。为了救治患病女儿,该夫妇在中山医院通过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植 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生下了一个不携带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且配型适合于患病姐姐的健康男婴, 用他的脐带血帮助姐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试管婴儿应用了_技术(答出两点)。 (2)人的设计试管胚胎,可在 816 个细胞阶段移植,并在植入前取胚胎

33、的一个细胞进行某些基因检测;牛、 羊一般要培养到_时期,并取_细胞进行性别鉴定。 (3)该设计试管婴儿与患病姐姐的配型要相合,原因是_。 (4)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在培养液中加入 _(如牛黄酸)时,可诱导 ES 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5)与本材料中“设计试管婴儿”相比,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不需要经过 _这一步骤。 【答案】 (1). 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遗传学诊断 (2). 桑椹胚或囊胚 (3). 滋养层 (4). 降低或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 (5). 发育的全能性 (6). 分

34、化诱导因子 (7). 基因检测(遗传学诊断) 【解析】 【分析】 1、在胚胎发育成桑椹胚后,桑椹胚进一步发育,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聚集在胚胎的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 称为内细胞团,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个体较小的细胞, 称为滋养层细胞,它们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做基因诊断时,通常取少量滋养层细胞诊断是否患有遗传 病,这样不会影响胎儿发育。 2、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原始性腺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具有 发育的全能性。 【详解】 (1)设计试管婴儿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遗传学诊断、胚胎移植以及在代孕母 体中发育和

35、产出(分娩)等过程。故该技术应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遗传学诊断等技 术手段。 (2)不同动物的胚胎移植时期不完全相同,人的设计试管胚胎,可在 816 个细胞阶段移植,而牛、羊一 般要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并取滋养层的细胞进行性别鉴定,因为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做基因诊断或性别鉴定时,通常取少量滋养层细胞检测,这样不会影响胎儿发育。 (3)为了降低或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该设计试管婴儿与患病姐姐的配型要 相合才能移植。 (4)胚胎干细胞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等特点;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只进行分裂不分化, 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成所需的各种特定类型细胞,体现了胚胎干细胞 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5)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区别是植入前需对胚胎进 行遗传学诊断(或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 ,而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则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这一环节。 【点睛】本题考查试管婴儿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试管婴儿技术和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概念, 明确两者都需要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第三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