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9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757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9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9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9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9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9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液泡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 C. 当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人体胰岛 A细胞的核糖体可以合成胰高血糖素和胰蛋白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中具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 透过性,用台盼蓝染色进行染色,凡是活的动物细胞均不能被染色,而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因此 鉴别细胞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人体胰岛 A 细胞的核糖体可以合成胰高血糖素,但不能合成胰蛋白酶。 【详解】溶酶体、液泡都是具有单层生

2、物膜结构的细胞器,A 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台盼蓝 通过,死的细胞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故可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别细胞的死活,B 正 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的黏着性降低,故癌细胞容易转移,C 正确;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 是在胰腺的外分泌腺细胞中合成的,而胰岛 A 细胞属于内分泌腺细胞,不能合成消化酶,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注意区分内分泌 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低温诱导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应选用卡诺氏液进行染色 B. 观察

3、线粒体的材料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 艾弗里及其同事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等分开,成功地完成了肺炎双球菌体内 转化实验 D. 菠菜叶中的色素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在滤纸条上呈现不同宽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

4、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 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 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 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3、艾弗里分别提取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通过 R 型细菌的体外培养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 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观察低温诱导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可用改良 的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A 错误;观察线粒体需要用

5、健那绿染色,故实验材料应选择无色或浅色 且富含线粒体的细胞,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 正确;艾弗里及其同事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等分开,成功地完成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C 错误;菠菜叶中的色素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不同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而色素带的宽度与色素的含量有关,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无关,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的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 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

6、质,去甲肾上腺素 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 K+、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 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存在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

7、兴奋或抑制。 【详解】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方式为胞吐,不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运输,A 错误;神经递质 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正确;神经递 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立刻灭活或运走,同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C 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增大突触后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形成动作电位。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 制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增大突触后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而不是使细胞膜对 Na + 的通透性增加,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的种类以及作用特点,意在

8、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在自然条件下,冬小麦是在头一年秋季萌发,以营养体(长出根茎叶的植物体)过冬,第二年夏初开花和 结实。秋末冬春的低温是诱导开花的必要条件。经研究发现低温能促使冬小麦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加,说明 A. 未经过低温处理的冬小麦,如果施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也能诱导开花 B. 赤霉素等植物激素控制着植物的生命活动 C. 赤霉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 赤霉素具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赤霉素具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赤霉素的合成受基 因组(赤霉素的合过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酶的合成受基因

9、控制)调节控制,还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植物激素只能对细胞代谢进行调节,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详解】根据题意:秋末冬春的低温是诱导开花的必要条件,低温能促使冬小麦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加,说 明赤霉素与植物的开花有关,故未经过低温处理的冬小麦,如果施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也能诱导开花,A 正 确;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故基因的程序性表达控制着植物的生命活动,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只 是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BC 错误;冬小麦是以营养体(长出根茎叶的植物体)过冬的, 故题目中未体现赤霉素具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

10、记和对题目信息的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5.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 ,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 植株中约 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 2N 细胞和 4N 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 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B.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 19条染色体 C. “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D. “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 38 条染色体的配子 【答案】B 【解析】 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的染色

11、体数目加倍,不同的细胞,其细胞 周期的起始时间不同,即细胞的分裂不同步,从而导致 “嵌合体”的产生,A 正确;“嵌合体”根尖中的 2N 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 38 条,4N 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 76 条,B 错误;“嵌合体”的花,有的由 2N 细胞发育而成,有的由 4N 细胞发育而来,前者产生的花粉或卵细胞含有 N=19 条染色体,后者产生的花粉 或卵细胞含有 2N=38 条染色体,所以“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 正确;综上 分析,“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 38 条染色体的配子,D 正确。 6.某研究小组在香溪河某河段做了以下的实验: 确定取水深度:0.5m、1.0m、

12、2.0m、5.0m 和 10.0m; 每个深度分别取水样,分装到 3 个 250ml 的瓶子:A 为黑瓶、B 为白瓶和 C 为固定瓶,在 C 中用碱性碘化 钾和硫酸锰现场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其他 2 个瓶子重新放回到取水的深度; 24h 后再取出不同水深的 A 和 B 瓶; 对不同水深的 A、B、C 瓶进行溶解氧的测定。 经该小组的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水层的浮游植物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下表为香溪河不同水层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和呼吸作用(单位:gO2/(m 3*d) (1)该实验中设计 C 瓶的目的是_。 (2)表中呼吸量的观测指标是 _。可以通过 A、B、C 瓶中的结果直接获

13、得表中的 _从“总初级生产 力”“净初级生产力”“呼吸量”中选择填写) 。表中有 2 个数值计算有误,分别是_。 (3) 24h 后在水深为 5m 处测得的白瓶中溶解氧的量 _ (大于/小于/等于) 黑瓶中溶解氧的量, 依据是_。  【答案】  (1). 确定不同水深每瓶中的起始溶解氧的量  (2). 测定不同水深黑瓶中溶解氧的消耗量   (3). 净初级生产力和呼吸量  (4). 3.06和0.16  (5). 大于  (6). 24h后在水深为5m处白瓶中溶解氧的 量比 C 瓶小 0.35,而黑瓶中溶解氧的量比 C 瓶中

14、小 0.69 【解析】 【分析】 A 为黑瓶,不透光,瓶内的生产者因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 A 瓶可用来测相应水深所有生物的呼吸速 率,B 为白瓶,透光,瓶内的生产者可进行光合作用,所以 B 瓶可用来测相应水深所有生产者的总光合速率 与所有生物呼吸速率的差值,取样后的 C 瓶直接用碱性碘化钾和硫酸锰现场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后的测定值 表示相应水深的初始溶氧量。实际的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答题。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设计 C 瓶的目的是确定不同水深每瓶中的起始溶解氧的量。 (2)根据题意中单位为 gO2/(m 3*d)可知表中呼吸量 观测指标是测定不同水深黑瓶中溶解氧的消

15、耗量。A 瓶直接测得是呼吸量,B 瓶直接测得是净光合量,C 瓶直接测得是初始的溶氧量,所以可以通过 A、B、C 瓶 中的结果直接获得表中的净初级生产力和呼吸量。根据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量可知,表 格中总初级生产量中 3.06 和 0.16 是计算错误的两个数值。 (3)水深为 5m 处的初始溶氧量是一定的(即 C 瓶所测数值) ,A 瓶生物只进行细胞呼吸,24h 后溶氧量减 少 0.69,而 B 瓶生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24h 后溶氧量减少 0.35,即白瓶中氧气比黑瓶中与 氧气减少的少,所以白瓶中溶解氧的量大于黑瓶中溶解氧的量。 【点睛】本题以黑白瓶考查总光合速率

16、和净光合速率的区别和联系,意在考查考生能分析实验的能力和理 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 7.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L 清水、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_表示快速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判断的理由是 _。 (2)图中曲线 a 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_。 (3) 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 3.55.5mmol/L, 但它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 _ 写出一点即可) 。血液中 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原因是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 值 _(“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答案】

17、  (1). b  (2).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  (3). 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  (4). 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等  (5). 增大 【解析】 【分析】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 有明显优势的是 Na +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 2、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 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18、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分析题图:快速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加,快速饮用生理盐 水后虽然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 d 曲线是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排 尿量的曲线,a 曲线是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量曲线。c 表示饮用清水后的渗透压变化,而 b 表示饮用生理盐水 后的渗透压变化。 【详解】 (1)由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饮用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变, 故图中曲线 b 表示快速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 (2)由于快速饮用 1L 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

19、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由下丘脑合成、 分泌,并由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所以曲线 a 快速上升。 (3)钾离子具有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等作用。血液中钾离子浓 度急剧降低,导致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量增加,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使动作电位不容易产生。 【点睛】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有关知识和无机盐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8.某植物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花色有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 B/b 影响。现有 紫花植株甲和白花植株乙和丙。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与乙杂交,F1全为紫花,F

20、1自交,F2紫花:白花=9:7 实验二:将实验一的 F1与丙杂交,子代紫花:白花=3:5 请回答: (1)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基因存在时会补充 A 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_,子代白花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 (2)有人重复上述实验一,发现 F2紫花:白花比例接近 9:7,他提出假说可能是 F2的分离比为 9:6:1, 因为受到某种因素影响导致 F2中双隐性的个体致死。如果将 F1与_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_,则 假说成立。 (3)如果将紫花品系(甲)与另一白花品系(丙)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F2紫花:白花=27:37,则 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

21、_。 【答案】  (1). B  (2). Aabb 或 aaBb  (3). 3/5  (4). 乙  (5). 1:2  (6). 三  (7). F1自交后代 性状分离比是(3:1)3的变式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一:甲与乙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F2紫花:白花=9:7,由于 9:7 为 9:3:3:1 的变式,可推 断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AaBb,且 A-B-为紫花,A-bb、aaB-、aabb 均表现白花。甲为紫花,乙为白花,甲和乙 杂交的后代均为紫花,所以甲的基因型为 AABB,乙的基因型为 aabb。

22、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B-表现紫花,其余基因型表现白花,所以当 B 基因存在时会补充 A 基 因的表达。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一中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AaBb,丙为白花,二者杂交的后代中紫花 A-B-占 3/8, 即 3/41/2, 所以丙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 实验二子代白花中杂合子为 (1/21/2+1/41/2) 5/8=3/5。  (2)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假说进行验证常用测交的方法,根据上述判断可知乙的基因型为 aabb,所以可将 F1(AaBb) 与乙杂交, 若受到某种因素影响导致 F2中双隐性纯合子致死, 则测交的子代 1AaBb: 1Aabb: 1

23、aaBb: 1aabb(致死)对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1:2,所以若测交结果为紫花:白花=1:2,可说明上述假 说是正确的。 (3)如果将紫花品系(甲)与另一白花品系(丙)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F2紫花:白花=27:37,即 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3:1)3的变式,并且子二代紫花所占比例为 27/(27+37)=27/64=3/4 3/4 3/4, 所以可判断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 3 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能根据分离比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9.沙棘耐干旱、耐贫瘠,被广泛用于沙漠绿化。沙棘引种至沙漠,几年后能成为优势种。科研

24、人员对沙棘种 群密度和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由图中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是 _。调查沙棘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 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代表_ 能量。 (2)沙棘林内得不到阳光的个体会死亡,导致杂草丛生,并有灌木树种入侵,这一过程称为_。在这一 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不断增强。 (3)610 年间沙棘种群密度在急剧下降,而生物量在不断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_。 【答案】  (1). 时间  (2). 样方  (3). 未利用(现存的能量)  (4). 群落演替(次生演替

25、)  (5). 抵抗力  (6). 沙棘个体生长导致的生物量增加量大于死亡个体导致的生物量减少量 【解析】 【分析】 坐标曲线中的横轴含义一般为实验的自变量,纵轴含义一般为实验的因变量。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 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演替。一般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增 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详解】 (1)由图中横轴含义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沙棘是绿 色植物,故调查沙棘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代表现存的能 量。 (2)沙棘林内得不到阳光

26、的个体会死亡,导致杂草丛生,并有灌木树种入侵,这是一个群落代替了另一个 群落,为群落的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物种类不断增加,营养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故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 (3)610 年间,沙棘种群密度在急剧下降(植株数量在减少) ,而生物量在不断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的 原因是沙棘个体生长导致的生物量增加之和大于死亡个体导致的生物量减少之和。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演替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10.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制作泡菜时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其方法是 _

27、。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 _,引起 生物致癌。 (2)科学家设想,如果能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植入正常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患者可以免去每天注射胰岛素的 麻烦。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制成“胶囊”植入患者体内,患者 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包在保护膜中的应为_ 细胞,其内环境的营养物质 _(“能”或者“不能”)透 过保护膜。 (3)海藻酸钠是固定化细胞常用的载体,在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中,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 则说明_。 (4)酶活性是指 _。目前,还没有一种固定化技术普遍适用于所有酶,原因是 _(答出两点即可) 。 【答案】  (1). 比色法

28、  (2). 亚硝胺  (3). 胰岛 B()  (4). 能  (5). 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固定 的酵母细胞过少  (6). 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7). 不同酶的结构不同;不同酶理化性质不同(不 同酶对理化因素的耐受程度不同) 【解析】 【分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 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该 测定方法为比色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作过程中,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

29、藻酸钠 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详解】 (1)制作泡菜时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其方法是比色法。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 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为亚硝胺,引起生物致癌。 (2)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故应将胰岛 B 细胞包在保护膜内。为保证胰岛 B 细胞的营养需求,其内环 境的营养物质应能透过保护膜。 (3)在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中,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固定的 酵母细胞过少。 (4)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由于不同酶的结构不同;不同酶理化性质不同(不同酶对理 化因素的耐受程度不同) ,所以目前

30、还没有一种固定化技术普遍适用于所有酶。 【点睛】本题考查亚硝酸盐的测定、细胞的固定化和酶活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能力,难度不大。 11.下图是转基因猕猴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用到的工具酶中能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是_过程中常用_法将目的基因导入 受精卵。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 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 CO2气体以维持 _。 (3)图中过程称为_,为使代孕雌猴与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要对代 孕雌猴做_处理。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会发生_,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 存活提供了可能。 (4)若要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

31、猕猴相同的小猴,可对早期胚胎进行_,操作时选择发育到桑椹胚 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_。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显微注射  (3). 培养液pH  (4). 胚胎移植  (5). 同期 发情  (6). 排斥反应  (7). 胚胎分割  (8).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表示卵母细胞的采集,表示精子 的采集和获能,表示体外受精,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

32、(1)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 DNA连接酶,其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 核苷酸序列过程是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技术。 (2)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提供 CO2气体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 pH。 (3)由分析可知,过程称为胚胎移植。在胚胎移植前,需对代孕雌猴作同期发情处理,以使代孕雌猴与 供体雌猴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 存活提供了可能。 (4)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可同时获得多只与此转基因猕猴相同的小猴。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进行胚 胎分割,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胚胎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图 形复杂,但原理来源于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适应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