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366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合肥市合肥市 20192019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二、选择题:本题共 8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4- -18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6 分,选对但不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全的得 3 3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0 分。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B.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若仅减弱该光的强度,则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D.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 A 错误; B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B 错误; C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若仅减弱该光的强度,只影响单位时间内发 出光电子的数目,光的频率不变,则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故 C 错误; D根据玻尔理

3、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电势能减少,动 能增加,故 D 正确。 2.如图甲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的物体,在竖直拉力 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其动能 E 与距地面高度 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0h0过程中,F大小始终为 mg B. 在 0h0和 h02h0过程中,F做功之比为 21 C. 在 02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D. 在 2h03.5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0h0过程中, 图像为一段直线,故由动能定理得:,故,A 错误;

4、 B由 A可知,F在 0h0过程中,做功为,在 h02h0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因此在 0h0和 h02h0过程中,F做功之比为 32,故 B 错误; C通过 A、B 可知,在在 02h0过程中,F一直做正功,故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D在 2h03.5h0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则,故 F做功为 0,物体的机械 能保持不变,故 D 错误。 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 A、B 两物块,在水平恒力 F的作用下,以共同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与 B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 0 B. B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可能为 0 C. 若撤去 F,A 与 B一定会相对滑动

5、D. 若撤去 F,A 与 B间摩擦力逐渐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B在水平恒力 F的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所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与 F平衡,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为零;A 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 A 不受摩擦力,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可能为 0,故 A正确,B错误; CD若 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 0,且,撤去 F,A与 B 一起减速到零,A 与 B 之间没有相对运 动,AB 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不变,若,撤去 F后,A与 B 会发生相对运动,A与 B 之间是滑动摩 擦力,在 A的速度减为零之前,保持不变,故 CD错误。 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 A

6、BC 位于方向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其中电场方向平行于三角形所 在平面。已知A=30 ,AB边长为 a,D是 AC的中点,CE 垂直于 BD且交于 O点。一带电粒子由 B点射 入,恰能沿直线 BD 通过三角形区域。若 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0、 、2 ,已知 0,粒子重力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一定带正电 B. 磁场方向垂直三角形所在平面向外 C. E 点电势为 D. 电场强度大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B一带电粒子由 B 点射入,恰能沿直线 BD 通过三角形区域,说明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等于 洛伦兹力,且两个力垂直于直线 BD,故电场方向沿 CE 方向

7、或 EC 方向,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或向外。 由于不知道电场的方向,故也无法判断粒子的电性和磁场的方向; CD在直角三角 ABC中,由几何关系可得:BC=CD,故 AE=CE,又有 ,;在匀强电场中,电势沿任意方向降落都是均匀的,故由, ,故 E点电势,故 C 正确,因为电场方向不是沿 AB方向,故电场强度 ,故 D错误。 5.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转动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干电池的负极吸上两块圆柱形强磁铁,然后将 一金属导线折成顶端有一支点、底端开口的导线框,并使导线框的支点与电源正极、底端与磁铁均良好接 触但不固定,图乙是该装置的示意图。若线框逆时针转动(俯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 线框转动是因为发生了电磁感应 B. 磁铁导电且与电池负极接触的一端是 S 极 C. 若将磁铁的两极对调,则线框转动方向不变 D. 线框转动稳定时的电流比开始转动时的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对线框的下端平台侧面分析,若扁圆柱形磁铁上端为 S 极,下端为 N 极,周围磁感线由上 往下斜穿入线框内部,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径向上,磁感应线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分量,在此径向上的负 电荷由下往上运动,由左手定则知:此负电荷受到垂直于径向沿纸面向右的洛伦兹力,即在径向的左垂线 方向;同理,其他任一径向上的电荷均受到左垂线方向的洛伦兹力(中心原点除外) ,所以,由上往下看(俯 视) ,线框沿逆

9、时针转动,若扁圆柱形磁铁上端为 N极,下端为 S 极,则转动方向相反,所以该装置的原理 是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不是电磁感应。故 AC 错误,B正确; D稳定时,因导线切割磁感应线,则线框中电流比刚开始转动时的小,故 D错误。 6.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创造了人类探月的历史。为了实现“嫦娥四号”与地面间的太空 通讯,我国于 2018年 5月发射了中继卫星“鹊桥”,它是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 L2点的通信卫星,L2点位于地 球和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若某飞行器位于 L2点,可以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匀 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 k倍,飞行器质量

10、远小于月球质量,地球与月球中心 距离是 L2点与月球中心距离的 n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行器的加速度大于月球的加速度 B. 飞行器的运行周期大于月球的运行周期 C. 飞行器所需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其引力提供 D. k 与 n满足 k=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某飞行器位于 L2点,可以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 周期相同,故飞行器的角速度与月球的角速度相等,根据,可知飞行器的加速度大于月球的加速度, 故 A 正确,B错误; C飞行器受到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二者合力提供向心力,故 C错误; D对月球有:,对飞行器有: ,又因为,联立 解得:k=,故

11、 D 正确。 7.图示为运动员在水平道路上转弯的情景, 转弯轨迹可看成一段半径为 R 的圆弧, 运动员始终与自行车在同 一平面内。转弯时,只有当地面对车的作用力通过车(包括人)的重心时,车才不会倾倒。设自行车和人的总 质量为 M,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方向与车所在平面平行 B. 转弯时车不发生侧滑的最大速度为 C. 转弯时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一定为 Mg D. 转弯速度越大,车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越小 【答案】BD 【解析】 【详解】A车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方向与车所在的平面垂直,故 A 错误; B 设

12、自行车受到地面的弹力为 , 则有:, 由平衡条件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故 B 正确; CD地面对自行车的弹力 N与摩擦力 f 的合力过人与车的重心,则:,解得, ,转弯时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不一定为 Mg,转弯速度越大,车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越小, C错误,D 正确。 8.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 角放置,导轨间距为 L且电阻不计,其顶端接有一阻 值为 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一质量为 m 的金属棒以初速度 0由导轨底端上滑,经一段时间滑行距离 x 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底端。棒与两导轨始 终垂直且

13、接触良好,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棒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B. 棒下滑过程通过 R 的电荷量为 C. 棒上滑时间等于 D. 棒上滑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耳热等于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根据能量守恒得,除最高点外,在任何一个位置,上滑到此位置的速度大于下滑到此位置的速 度,则上滑的平均速度大于下滑的平均速度,在上滑过程中,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故上滑 的平均速度小于,故下滑的平均速度小于,故 A 错误; B 根据感应电荷量公式可知,下滑过程中通过 R的电荷量为,故 B 错误; C上滑过程,以向上为正方向,对棒由动量定理得:,两边求和

14、得: ,整理得:,又,解得 ,故 C正确。 D 棒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回路中产生的总焦耳热为:,故 D 正确。 三、非选择题:共三、非选择题:共 174174 分。第分。第 22223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3338 题为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某课外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之间的关系,请完善如下主要实验步骤。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 d=_cm; 安装好光电门,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s=_cm: 接通气源,调节气垫导轨,根据滑块通过

15、两光电门的时间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可判断出 导轨已调成水平; 安装好其它器材,并调整定滑轮,使细线水平; 让滑块从光电门1的左侧由静止释放, 用数字毫秒计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1和2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 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a1=_(用 d、s、t1和t2表示),并记录对应的拉力传感器的读数 F1; 改变重物质量,多次重复步骤,分别计算出加速度 a2、a3、a4,并记录对应的 F2、F3、F4; 在 a-F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此得出_。 【答案】 (1). 0.550 (2). 50.00 (3). 相等 (4). (5). 物体质量一定时,其加速 度与

16、所受合力成正比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 该游标卡尺为 20分度, 精确度为 0.1mm, 读数为 5mm+0.05mm10=5.50mm=0.550cm; 刻度尺; 在调整气垫导轨水平时,滑块不挂钩码和细线,判断气垫导轨水平的依据是:接通气源后,反复调节旋 钮,使滑块静止于导轨的任何位置或接通气源后,给滑块一个初速度,反复调节旋钮,使滑块通过两光电 门的时间相等; 根据滑块和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则有:,则 通过光电门 1和 2 的速度分别为和,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故 由 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是正比例函数,故说明物体质量一定时,其加速

17、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10.为了同时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以及未知阻值的电阻 Rx,某同学设计了一电路。实验室提供 的器材如下:待测电源、待测电阻、电阻箱一个、内阻很大的电压表一只、单刀单掷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为实现上述目的,请完善实物图连接_; (2)该同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闭合 S1、S2,多次调节电阻箱,并记录其阻值及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 保持 S1闭合,断开 S2,多次调节电阻箱,并记录其阻值及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两条 一 是图线如图所示。 由图线可得电动势 E=_,内阻 r=_,Rx=_(用图中 a、b、c表示)。 【答案】 (1).

18、(2). (3). (4). 【解析】 【详解】 (1)通过开光 S2控制电路中的电阻 Rx是否接入电路,电路原理图如下: 故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 (2)闭合 S1、S2,有,故有 ;保持 S1闭合,断开 S2,有 ,故有 ;结合 一 图像可知,;故解得:,。 11.一带正电小球通过绝缘细线悬挂于场强大小为 E1的水平匀强电场中,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5,如图所示。以小球静止位置为坐标原点 O,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其中 x 轴水平。现 剪断细线,经 0.1s,电场突然反向,场强大小不变;再经 0.1s,电场突然变为另一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E2,又经 0.1s小球速度

19、为零。已知小球质量 m=1.0 102kg,电荷量 q=1.0 108C,g 取 10m/s2,空气阻力不 计。求 (1)E1和 E2; (2)细线剪断 0.3s末小球的位置坐标。 【答案】(1) (2) 【解析】 【详解】 (1)当小球静止时, 则 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 剪断细绳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经过 0.1s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速度的方向与 x 轴正方向成斜向右下方 在第 2 个 0.1s内,电场方向,小球的水平分速度 竖直分速度 即第 2 个 0.1s末,小球的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 依题意,在第 3 个 0.1s内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运动学公式知 根据牛顿第

20、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2)第 1 个 0.1s内,小球的位移大小 则小球沿 x 方向移动的距离 沿 y方向移动的距离 在第 2 个 0.1s 内,小球沿 x 方向移动的距离 沿 y方向移动的距离 在第 3 个 0.1s内,小球沿沿方向移动的距离 即小球速度为零时的位置坐标是 12.将一轻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 m的物体,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压 缩量为 l。现将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栓接小物块 A与 B,并将它们静置于倾角为 30 的足够长固定斜面上,B 靠在垂直于斜面的挡板上,P 点为斜面上弹簧自然状态时 A的位置,如图所示。由斜面上距 P 点 6l的 O点, 将另一

21、物块 C 以初速度 t=5沿斜面向下滑行,经过一段时间后与 A 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C、A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不粘连,已知斜面 P 点下方光滑、上方粗糙,A、B、C的质量均为 4m,与斜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 =,弹簧劲度系数 k=,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C与 A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C最终停止的位置与 O点的距离 (3)判断上述过程中 B 能否脱离挡板,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 (3) ,说明此时 A 仍有沿斜面向上速度,故 B 可以离开挡板 【解析】 【详解】 (1)刚开始 A 压缩弹簧,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对 A根据平衡条件可

22、得 解得 设 C 与 A碰前瞬间速度大小为,由动能定理得: 由以上式子得: (2)依题意,当竖直放置弹簧被压缩 l时,质量为 m的物体的动能为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 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C与 A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C与 A 后返回 P 点过程,B始终未动,对 A、C及弹簧组成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此后 C与 A分离,C 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由以上式子得,即 C最终停止的位置与 O点相距 4l (3)要使 B 离开挡板,则弹簧必须伸长到,即 A需到达斜面上 P 点上方 l处,此时弹簧 弹性势能恰也为 假定 A可以到达该

23、处,即对 A 由 P 至该处的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其中 由以上式子可得,说明此时 A 仍有沿斜面向上的速度,故 B 可以离开挡板。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B.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 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不平衡的结果 E.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但非晶体一定不可以转化为晶体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分子迁移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产生, 扩散速度与温度和物质

24、的种类有关,故 A正确; B空调机制冷说明热量可以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外界需要做功,故 B错误; C一定质量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体积变大,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 C 正确;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故 D正确; E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故 E错误。 14.如图所示,长 L=55cm的薄壁玻璃管与水平面成 30角倾斜放置,玻璃管粗细均匀,底端封闭、另一端 开口现用长 l=10cm的水银柱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为 306K,且水银面恰与管口齐平。 现将管口缓慢转到竖育向上位置,并

25、将水银缓慢注入管中,直到水银面再次与管口齐平,已知大气压强 p=75cmHg求 (1)水银面再次与管口齐平时,管中气体的压强; (2)对竖直玻璃管缓慢加热,若管中刚好剩下 5cm高的水银柱,气体温度升高了多少。 【答案】(i) (ii) 【解析】 【详解】(i)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 S,初态时,管内气体的温度为,体积 压强为 当玻璃管竖直时,设水银柱高为 ,则 压强为 由玻意耳定律, 代入数据解得: 故 (ii)设温度升至时,管中水银柱高为 5cm,气体体积 气体压强为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代入数据得: 15.如图所示,一列振幅为 10cm的简谐横波,其传播方向上有两个质点 P 和 Q,两者的

26、平衡位置相距 3m。 某时刻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再经过 0.3s,Q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_ A.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向右 B. 波长可能为 2m C. 周期可能为 0.24s D. 波速可能为 15m/s E. 0.3s 内质点 P 的位移大小为 10cm 【答案】BDE 【解析】 【详解】某时刻 P、Q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故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A由于不知道质点 P、Q的振动情况,故无法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故 A错误; B当 P、Q 之间的波的形式如图 b所示,则有,故有,故 B 正确; C质点 Q第一次到达波峰可能经历或,故周期或,故

27、C错误; D图 a、b、c 的波长分别为、,当周期时,波速、 ;当时,波速,故 D正确; E在 0.3s 内,当质点 Q到达波峰时,图 a质点 P到达波峰,图 b 质点 P 到达波谷,图 c质点 P 到达波谷, 故 0.3s 内质点 P 的位移大小为 10cm,E正确。 16.如图所示,一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砖,底角 =30,底边 BC长为 2a,AD与 BC 垂直,O为 BD 中点。一细光束平行于 AB边从 O点射入玻璃砖。已知玻璃砖的折射率 n=,真空中光速为 c。求: (i)光束的出射位置与 O点的距离; (ii)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答案】(i) (ii) 【解析】 【详解

28、】(i)光线在 BC 面上折射,由折射定律有: 式中, 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和 分别为该光线在 BC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代入数据得: 设折射光线交 AB 面于 P点,如图所示,故在中, 则 而光在该玻璃砖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满足 得,故光线在 AB 面上发生全反射 由反射定律有, 式中 和 分别是该光线在 AB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故 即反射光线平行于 BC,根据对称性可知光线经 AC面反射,最终又在 BC 面上 M点出射,且 M 点与 O点 关于 D点对称 故光束从玻璃砖中射出位置 M与 O点的距离为 a (ii)在中, ,则 由几何关系知识知 则根据对称性可知光束在玻璃砖中的光程为 又 则光束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物理 > 物理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