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3759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8 页) 2018-2019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解答题(共一、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4 分)分) 1 (10 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 ( 孟子鱼我所欲也 ) (3)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4)人们常用诸葛亮出师表中“ , ”来表现在紧要关头接受重要而 艰巨任务。 (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 2 (4 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抬头仰望,gung mo 无垠的天空中,珍珠般的星星正在眨着眼睛。 (2)那笑声清纯、甜美,如风铃 yo y ,似春雨绵绵,渐渐地弥漫开来。 (3)内容丰富的电影,f gung l yng 地浏览将无法完全领略其内涵。 (4)这里的建筑,dio ling hu dng ,蕴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二、二、选择题选择题 3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女排夺冠的捷报 传回华夏大地,引起举国的欢呼。 B草原上的小丘不是用墨线勾勒的,是用绿色渲染 的。 C漫天的浪花,前仆后继 地

3、撞向那巨石,炸裂成无悔的壮丽。 D目前,不少国际阴谋家仍在孜孜不倦 地宣传着中国威胁论。 4 (3 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将作为粤港澳湾区的新的大动脉, 已经连接起粤西与珠三角所孕育的新的 想象空间。 (把“已经”删去) 。 B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据计划它将在月球南极着陆,人类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的探测器。 (将“升空”改为“成功” ) 。 C环保部门使出组合拳,在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加快移动源治理、持续跟进扬尘污染防 治等方面夺得较好成效。 (将“夺得”改为“取得” ) 。 第 2 页(共 28 页) D电子竞技成为热点,受到更多关注,更需要我们引导青少

4、年去理解、去了解“竞技” 与“游戏”之间的区别。 (将“理解”与“了解”互换位置) 。 三、解答题(共三、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 分)分) 5 (4 分)语言运用 从食器进化推想,先民应是先以手抓食,后来发明了用火煮食,热食烫手,徒手 取食多有不便,他们多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树枝触手可及,随手用树枝夹取热食方便不 少;筷子或许就是这样诞生的。于是,在文明的用筷子进食行为下, “食物不再成为人们 暴力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另据检测,在使用筷子时,要窄动人体 30 多个 关节和 50 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 30 字。

5、(2)根据材料,以“使用筷子”开头,用“既又”的句式,写一句话。 二、阅读(二、阅读(46 分)分) 6 (10 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收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 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 师败绩

6、。 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衣食所安 弗敢加 也 既克 ,公问其故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第 3 页(共 28 页)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录了齐、鲁两国的一场军事战争,重点不在叙述长勺之战的战斗情况,而在记 叙曹刿“论”战略、战术。 B 文章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说

7、明战争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把握好时机等。 C文章将曹刿和鲁庄公对战争的见解进行对比,以鲁庄公的昏庸、专横来突出曹刿的政 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D文章前后照应紧密,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公问其故”相照应、 “故逐之与 “遂逐齐师”相照应等。 7 (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庄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每五日洗沐常事 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为内史,诚 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 诸公然其彼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

8、长者。其推毂士及 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 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有删改) 【注】 :庄:郑庄,汉代陈县人。大父:祖父。洗沐:官员休假。算器:竹制 器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皆其大父行 /大道之行 也( 礼记 ) B请谢 宾客/长跪而谢 之( 唐雎不辱使命 ) C至其明 旦/越明 年( 岳阳楼记 ) D未尝名 吏/名 之者谁( 醉翁亭记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说说

9、山东士诸公为什么“翕然称之” 。 8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俗话说得好” 第 4 页(共 28 页) 人常说: “俗话说得好。 ”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 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它该是传 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 韩非子有言: “古无虚谚。 ”由于谚语是我们 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谁会将一 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谚语之天然

10、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 呈现出来的。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须是真言。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 “知行合一是善” ,善是人心的指归。谚 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 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 “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 (生产) , “凡人败 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 (警世) ,等等。 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 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 今来,谚语始终“自觉

11、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 长大成人。谚语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经验之谈” 。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俗话说: “养儿不用屙金尿银,但能见景生情。 ” 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其乐融融的骨肉亲情, 体现的即是天伦之乐, 人伦之美。 俗话又说:“人 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 ”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 “正月正”乃大年初一, 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宣人, 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 可以说,所有

12、的谚语都似比喻,所有的比喻都是诗文。诗意是美,隽永是美,幽默是美, 思想是美,物我交融、情景合一是真美,朴素自然、俗中见雅是大美。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所关注的从来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 永远是生活与心灵。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朴实,深刻,精辟!形式上的大白话、 大实话,内容上的乡土气、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的真谛所在;也是它称 之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光明网百家号,422,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5 页(共 28 页) A文章开门见山,先提出“俗话说得好”的观点,接着先后从俗语具有的“真” 、 “善” 、 “美”

13、等特点来说理,结尾重述观点,结构严谨。 B文章善于运用引用材料的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名人名言、诗文诗句、目常的俗语,这 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加强了论述的力度。 C因为俗语通俗易懂,父母可以用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祟善向上,长大成 人,故而,很多俗语都可以作为人性向善的向导。 D文章告诉我们,俗语(俗谚)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以,俗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不 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 (2)根据文意,下列对俗语(谚语)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 (西谚)说的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 行,这俗语不能证明俗话“好在它的善” 。 B

14、俗话“千两纹银万两金,难抵父母在世恩”说的人生事也是世俗事,是俗语真诚与真 实的体现,所以俗语是真言,也是箴言 C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这句俗语,可谓是俗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的名副其实的活的哲学。 D “春捂秋冻” 、 “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 、 “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等谚语对生 活、对世道人心起到教益之用。 (3)为什么俗语谚语)能够“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9 (17 分) 拖鞋、小猫和安尼尔先生 曼妮姑妈微笑着打开门,拉维和米娜立刻跑出来,把表姐梅里杜往屋里推。 “等 等,让我先把鞋脱掉。 ”梅里杜喊道。她把她的鞋放在一双大号的、沾

15、满灰尘的黑色拖鞋 旁边。 梅里杜没有时间考虑这是谁的拖鞋,因为拉维拉着她匆匆往后院跑。 “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要善待动物,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喊, 哦,别 把那脏兮兮的动物带回家!”拉维说可是这个秘密迟早会被你们奶奶发现的。 ”梅里杜也 很喜欢小动物,可是她妈妈不允许家里出现任何动物,因为她爸爸对动物的毛发过敏。 “我们打算让拉莉去向奶奶求情,因为奶奶最喜欢拉莉。 ”拉维说道。 “好主意。咦,拉莉呢?怎么不见她?”梅里杜说道。曼妮姑妈一共有三个女儿,拉莉 是大姐,拉维是二姐,米娜是小妹。而梅里杜是拉莉的表妹,拉维和米娜的表姐。 第 6 页(共 28 页) “在练琴呢。今天教他练琴的

16、是妈妈新请来的老师,安尼尔先生。 ”米娜说道。 三个女孩悄悄走到一个窗口。屋内,拉莉正在专心致志地拉琴。旁边,拉莉的新 老师安尼尔先生正在仔细地聆听。安尼尔先生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琴师,今天是他第 一次来给拉莉上课。 突然,厨房的窗口传出了曼妮姑妈的声音: “米娜,拉维,那个流浪汉又来了。 快让他离开。今天没有剩饭。 ” 女孩们转身望去。一个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男人正坐在院子里的树下。后院的 门敞开着,刚才她们三个沉醉于琴声当中,都没有注意到他进来。 “这个流浪汉每天都来 我们家要吃的,已经一个多星期了。 ”拉维向梅里杜解释道。 米娜走过去,说道: “先生,刚才我妈妈说的话我想你已经听到了,你

17、还是走吧。 ” 时间将近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小姑娘,太阳太大了,你就让我在树下躲一会儿吧。外面的路已经被晒得发烫, 我的脚都被烫伤了。你瞧。 ”说完,流浪汉抬起了他的脚。他的脚底已经被烫得通红通红 的,连皮都破了。 要是他有一双鞋就好了。梅里杜想。可是,她不知道姑妈家是否有多余的鞋。就 算有,适合他穿吗?她小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米娜和拉维。米娜和拉维都摇了摇头。 梅里杜看着流浪汉那双黑乎乎的大脚,突然想起了什么。她拉起拉维和米娜的手 来到了前门。刚才她进门时看到的那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还摆在那里。 “这是谁的鞋?是姑父的吗?”梅里杜指着那双拖鞋问道。 “不是。我们从来没见

18、过这双鞋。 ”米娜答道。 “可能是妈妈打算扔掉的旧鞋,不知什么原因暂时放在了这里。 ”拉维说道。 我们就把这双鞋送给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吧。应该适合他穿。 ”梅里杜说道。 米娜和拉维没有反对。梅里杜拿着鞋回到树下。 “你愿意接受这双鞋吗?”梅里 杜对流浪汉说道。 “当然!”流浪汉高兴地说道。他接过鞋,马上把脚伸了进去。不大不小,刚合适。 “太 好了,我再也不怕发烫的马路了。谢谢你们,善良的小姑娘。也谢谢你们一家这些天施 舍给我的可口饭菜。谢谢!”说完,流浪汉哼着小曲离开了。 这时,拉莉的小提琴课也结束了。曼妮姑妈、奶奶与拉莉一起正送安尼尔先生出 门。 “咦,我的鞋呢?”安尼尔先生说道。 第 7 页

19、(共 28 页) 听到安尼尔先生的话,梅里杜、米娜和拉维知道她们闯祸了。原来那双被她们送 给流浪汉的拖鞋是安尼尔先生的。 你们三个看到安尼尔先生的鞋了吗?”奶奶问道。梅里杜、米娜和拉维都低着头 不敢出声。 “怎么回事?”曼妮姑妈问道。 梅里杜一咬牙, 抬起头说道:“姑妈, 都是我的错。 请你不要责怪米娜和拉维” 听了梅里杜的解释, 安尼尔先生哭笑不得。 奶奶和曼妮姑妈向安尼尔先生道了歉, 然后回屋去找鞋子。 几分钟后,曼妮姑妈拿着一双鞋和奶奶一起出来了。 “可能不太合适,但家里最 大号的男鞋只有这一双了。 ”曼妮姑妈满脸歉意地说道。 安尼尔先生把脚伸进去。鞋子果然偏小了。 “没关系,没关系。能

20、走回家就行了。 请你不要责怪孩子们,她们毕竟是做好事。再说,是我太不修边幅了,穿着一双拖鞋就 来上课。就当我把那双拖鞋送给流浪汉了吧。 ”安尼尔先生笑着说。 “喵” 突然,米娜和拉维的脸色僵住了。 原来,她们两个今天早上收养的小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跑到了她们的身后。 “哪来的猫?”奶奶厉声问道。曼妮姑妈也盯着自己的女儿。 “奶奶,是我今天早上从后院的门外捡回来的。 ”米娜颤抖着说道。 “你们不知道奶奶不喜欢猫吗?快把它扔了!”曼妮姑妈大声道 “可是,姑妈,这只小猫太可怜了!”梅里杜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唉,梅里杜,她们的奶奶跟你爸爸一样,也对动物的毛发过敏。 ”曼妮姑妈说道。 梅里杜不出声了。

21、 安尼尔先生笑道: “这样吧,你们把我的拖鞋送给了流浪汉,那么,你们也回送 我一份礼物,就把这只小猫送给我吧。我刚好想养一只猫。你们愿意吗?” 女孩们尽管有些舍不得,但小猫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她们怎么会不愿意呢?米娜 俯身抱起小猫,然后把它交给了安尼尔先生。 安尼尔先生抱着小猫,穿着那双不太合脚的鞋离开了。 “拉莉表姐,姑妈给你找了一位好老师 哦!”梅里杜说道 “当然!”拉莉开心地说道。 (节选自读者 ,201820,有删改) 第 8 页(共 28 页) (1)根据选文内容,以梅里杜为陈述对象,填写如表。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曼妮姑妈家门口 开端 来到曼妮姑妈家,和表妹们商量如何安排收养小猫

22、曼妮姑妈家后院 发展 曼妮姑妈家门口 高潮 曼妮姑妈家门口 结局 和表妹们将小猫送给安东尔先生收养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流浪汉哼着小曲离开了 突然,米娜和拉维的脸色僵住了。 (3)文末画线句中的“好老师”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三、 (三、 (50 分)分) 10 (50 分)愿。 某词典解释如下:名词希望将来能够达到某种目的、目标的想法:动词 因符合自己的心愿而同意;动词想达到某种愿望。 有学者这样解释: “原”与“心”联合表示“本真的念头” ,其本义是本初的想法。 请以“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

23、立意,文体自选;不少于 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或校名。 四、附加题(四、附加题(10 分)分) 11 (10 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他(国王)命令我,如果我还想保住一命,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死板的教条和短浅的目光就产生了这么奇怪的结果!一位君王,具有种种令人崇敬、爱 戴和敬仰的品质,他有卓越的才能,伟大的智慧,高深的学问,统治国家的雄才,臣民 们对他都很爱戴;就是这么一位君王,出于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顾虑,竟将到手的机会 轻轻放过了,这真是我们欧洲人意想不到的,要不然,他很可能成为他领导下的人民的 生命、自由和财产的绝对主宰。我这么说倒也丝亳不是要减损那位杰出国王的

24、许多美德。 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件事上,英国的读者会很看不起国王的这种性格。不过我认为他们 有这种缺点是出于无知,他们至今还没能像欧洲一些比较精明的才子那样把政治变成一 第 9 页(共 28 页) 门科学。因为我记得很清楚,在有一天我和国王的谈话中,我曾偶然提到,关于统治这 门学问,我们写过几千本书。使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反而使他非常鄙视我们的智慧。他 表示,不论是君王还是大臣,心里每一点神秘、精巧和阴谋都令他厌恶、瞧不起。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 ) (1)在本名著中,选文第段的“这事”具体指什么事? (2)格列佛拒绝帮助小人国国王灭掉不来夫斯古国的要求,却建议大人国国王加强武器 装备。 根据原著,

25、说说你对其行为的理解。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本名著的讽刺写作特色。 第 10 页(共 28 页) 2018-2019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一、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4 分)分) 1 (10 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 ( 孟子鱼我所欲也 ) (3)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4)人们

26、常用诸葛亮出师表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来表 现在紧要关头接受重要而艰巨任务。 (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 (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瀚海阑干百丈冰(注意“瀚”的

27、书写)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注意“奉”的书写)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注意“柯”的书写)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意“暂”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第 11 页(共 28 页) 2 (4 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抬头仰望,gung mo 广袤 无垠的天空中,珍珠般的星星正在眨着眼睛。 (2)那笑声清纯、甜美,如风铃

28、yo y 摇曳 ,似春雨绵绵,渐渐地弥漫开来。 (3)内容丰富的电影,f gung l yng 浮光掠影 地浏览将无法完全领略其内涵。 (4)这里的建筑,dio ling hu dng 雕梁画栋 ,蕴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 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答案: (1)广袤 (2)摇曳 (3)浮光掠影 (4)雕梁画栋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 音进行归纳。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3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女

29、排夺冠的捷报 传回华夏大地,引起举国的欢呼。 B草原上的小丘不是用墨线勾勒的,是用绿色渲染 的。 C漫天的浪花,前仆后继 地撞向那巨石,炸裂成无悔的壮丽。 D目前,不少国际阴谋家仍在孜孜不倦 地宣传着中国威胁论。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要结合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进行辨析。 【解答】ABC正确。 D错误, “孜孜不倦”是汉语成语,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是一个褒义词,明 显不适合语境。 故选:D。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考虑词语的适用对象、使用范围、表意程 度等各种情境因素。 4 (3 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将作为粤港澳湾区的

30、新的大动脉, 已经连接起粤西与珠三角所孕育的新的 想象空间。 (把“已经”删去) 。 第 12 页(共 28 页) B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据计划它将在月球南极着陆,人类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的探测器。 (将“升空”改为“成功” ) 。 C环保部门使出组合拳,在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加快移动源治理、持续跟进扬尘污染防 治等方面夺得较好成效。 (将“夺得”改为“取得” ) 。 D电子竞技成为热点,受到更多关注,更需要我们引导青少年去理解、去了解“竞技” 与“游戏”之间的区别。 (将“理解”与“了解”互换位置) 。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 容角度

31、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 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将”后面加“成为” 。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 以巩固。 三、解答题(共三、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 分)分) 5 (4 分)语言运用 从食器进化推想,先民应是先以手抓食,后来发明了用火煮食,热食烫手,徒手 取食多有不便,他们多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树枝触手可及,随手用树枝夹取热食方便不 少;筷子或许就是这样诞生的。于是,在文明的用筷子进食行为下, “食

32、物不再成为人们 暴力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另据检测,在使用筷子时,要窄动人体 30 多个 关节和 50 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 30 字。 (2)根据材料,以“使用筷子”开头,用“既又”的句式,写一句话。 【分析】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 与关联词的使用能力。 【解答】 (1)阅读材料,材料一共分为两层意思,先介绍筷子的使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表现,最后介绍使用筷子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将这两个要点表述出来即可。 (2)题干要求以“使用筷子”开并没有写话, “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 词,从材

33、料中提取出使用筷子的两大作用,组合表述即可。 答案: 第 13 页(共 28 页) (1)使用筷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并能刺激人神经系统的活动。 (2)使用筷子,既卫生、防烫手,又可刺激人神经系统的活动。 【点评】压缩语段,指的是在一定的字数限制内将一段或一个较长的句子进行筛选、提 炼、压缩、概括。这类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表达等项能力; 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如概括材料主要信息或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 语,为材料续写一句话或一个结论,结合材料给概念下定义等,稳中求变的多彩题型既 增强了考查的知识性趣味性。在备考阶段,对这些题型要高度重视,不断摸索规律,寻 求

34、最佳解题思路。 二、阅读(二、阅读(46 分)分) 6 (10 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收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 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 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

35、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衣食所安 养 弗敢加 也 虚报 既克 ,公问其故 胜利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记录了齐、鲁两国的一场军事战争,重点不在叙述长勺之战的战斗情况,而在记 第 14 页(共 28 页) 叙曹刿“论”战略、战术。 B 文章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说明战争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和

36、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把握好时机等。 C文章将曹刿和鲁庄公对战争的见解进行对比,以鲁庄公的昏庸、专横来突出曹刿的政 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D文章前后照应紧密,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公问其故”相照应、 “故逐之与 “遂逐齐师”相照应等。 【分析】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 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 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 臣。 ”曹刿回答说

37、: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 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 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 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 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 齐军大败。鲁庄

38、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 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 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 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 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 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 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

39、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安:养; 第 15 页(共 28 页) 句意为: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加:虚报夸大; 句意为: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克:胜利。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 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肉食者,当权的人;谋,谋划;间,参与;句子翻译为:当权的人自 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句中重点词有:狱,案件;虽,即使;必,一定;以,按照;句子翻译为:

40、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文中的鲁庄公能听取曹刿的建议,并没有表现出专横; 故选:C。 答案: (1)养;虚报夸大;胜利。 (2)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3)C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 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 连

41、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 疏通句子。 7 (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庄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每五日洗沐常事 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为内史,诚 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 诸公然其彼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 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 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之。 第 16 页(共 28 页) (节

42、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有删改) 【注】 :庄:郑庄,汉代陈县人。大父:祖父。洗沐:官员休假。算器:竹制 器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皆其大父行 /大道之行 也( 礼记 ) B请谢 宾客/长跪而谢 之( 唐雎不辱使命 ) C至其明 旦/越明 年( 岳阳楼记 ) D未尝名 吏/名 之者谁( 醉翁亭记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说说山东士诸公为什么“翕然称之” 。 【分析】 【参考译文】郑庄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 知名的人物。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

43、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 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做右内史时,告 诫属下官吏说: “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 ”他敬执主 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 (郑庄)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 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每逢 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 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 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

44、上 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因此,肴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 他的美德。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 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 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不同,辈、辈分/施行; B不同,感谢/道歉; C相同,均为“第二” ; D不同,名字/命名。 故选:C。 第 17 页(共 28 页)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一个 句子的停顿,其“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 ,一

45、般就能正确停顿好。 “两个原则” 是: (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二) 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五个规律”是: (一)主谓之间要 停顿。 (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三)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 (四)发语词 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 (五)古今异义之间要停顿。其句意为: (郑庄)又不添置私产, 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 许吃食。所以其停顿为: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先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

46、人物的行为 来分析判断。从“诚门下: “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 “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 长者”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等语句可以看出他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 答案: (1)C; (2)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3)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俗话说得好” 人常说: “俗话说得好。 ”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

47、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 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它该是传 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 韩非子有言: “古无虚谚。 ”由于谚语是我们 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谁会将一 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谚语之天然 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 呈现出来的。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须是真言。 第 18 页(共 28 页)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

48、善。有道是, “知行合一是善” ,善是人心的指归。谚 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 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 “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 (生产) , “凡人败 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 (警世) ,等等。 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 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 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 长大成人。谚语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经验之谈” 。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俗话说: “养儿不用屙金尿银,但能见景生情。 ” 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其乐融融的骨肉亲情, 体现的即是天伦之乐, 人伦之美。 俗话又说:“人 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 ”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 “正月正”乃大年初一, 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宣人, 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