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3376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8 页) 2019-2020 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14 分)分) 1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 (z)孜不倦地汲 (j)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嘲讷讷地怨怅 (chng) ,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 (gu) 聒地搬口。 C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 (qi)你中了个相 (xing)公。 D面如冠玉,头戴纶 (gun)巾,身披鹤氅 (chng)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A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拔云雾而睹青天。 B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带纱帽,身穿葵花色员领,金戴、皂靴。 C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逛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3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说到李教授,我马上想起他如雷贯耳 的形象。 B他想:难道我真的到了山穷水尽 的地步了吗?不!我不能自暴自弃,我一定行的。 C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读书难,其实读书并不难,难就难在持 之以恒 地读书。 D经过妈妈的一番开导,我顿开茅塞 再也不死钻牛角尖了。 4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是( ) A通过这次秋游活动,我们接触了自然,开阔了视野。 B李明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全班同学效尤。 C看到王俊同学的滑稽动作,我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D 为了增强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市交警大队深入各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专题讲座。 5 (2 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 道德经说: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最推崇实事求是,最主张实干担当 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 第 2 页(共 28 页) 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的事业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A B C D 6 (2 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

4、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正式的科举考 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B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 智取生辰纲中的生辰纲指的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C 吴敬梓, 字敏轩, 一字文木, 号粒民, 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 “文木山房” , 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 D莫泊桑,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 短篇小说巨匠。 7 (2 分)下列对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

5、的遗愿。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并以 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 B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 丈夫。 ”这是吴用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C 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 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D 世说新语是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 说集。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 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二、非文学性文本阅读(二、非文学性文本阅读(6 分)分) 8 (6 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前不久

6、,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 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 ;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 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 3 页(共 28 页) 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 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 在的活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

7、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 , 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 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 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 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 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 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 我们一直强调立足

8、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 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 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 着“创意” 、 “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 ,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 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 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 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

9、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 底决裂, 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 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 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 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 挖掘、 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当年梁启超曾说: “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 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 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 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 得着他好处。 ” 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

10、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 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 与践踏。 第 4 页(共 28 页)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传统文化须敬畏。 C传统文化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 D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是为了引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第段运用道理论证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C第段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是为了阐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 D第段画线句子点明传统文化受到致命伤害是因为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路。 (3)下列对文

11、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B因为传统文化资源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传承和保护所有的传统文化。 C那些打着“创意” 、 “文化”旗号和对古人的所谓“开发”的这种急功近利、赤裸裸的 商业行为要从严处理。 D文章结尾再次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三、古诗文阅读(18 分)分) 9 (2 分)古诗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12、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金樽清酒” 、 “玉盘珍羞”极言宴席的华美奢侈,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为下文 抒发感慨做铺垫。 B颔联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 激荡变化。 C诗人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任用他。还被“赐金还山” ,变相 撵出了长安,在途中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山的情况。 第 5 页(共 28 页) D尾联的“破”和“挂”字极富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和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 10 (10 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13、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拥毳 衣炉火:鸟的细毛 B余拏 一小舟:撑(船) C雾凇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D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

14、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 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 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C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生动形象,不加渲染,是用了白描手法。 D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 2 处) 湖 中 焉 得 更 有 此 人!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 (6 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 6 页(共 28 页) 富人之子 苏轼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

15、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 “君 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 务者耶?”艾子曰: “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 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 “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 ”其父愀然改 容曰: “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 “非其父不生其子。 ” 【注释】曷:何,怎能,当:担当,承担。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家累 千金 他日曷 能克其家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请根据

16、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四、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 (4 分)请用正楷将下列诗句抄写。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3 (10 分)默写, (1) ,蒹葭杨柳似汀州。 (许浑咸阳城东楼 ) (2)蓬山此去无多路, 。 (李商隐无题 ) (3) ,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 (4)树绕村庄, 。 (秦观行香子) (5)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7) ,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 (8)柔嫩喜悦, 。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9)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

17、的生疏、怅惆之 情的诗句是: , 。 五、综合性学习(五、综合性学习(6 分)分) 14 (6 分)岑溪某学校九年级(1)班准备就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第 7 页(共 28 页) 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推荐两个活动栏目。 (2)在“小说人物大家谈”环节中,请你为我们熟悉的人物:闰土、于勒、孔乙已、长 妈妈、杜小康、老王、杨二嫂、范进他们中的其中一个做一个人物档案,档案中必 须要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四个方面:姓名、出处、外貌、动作、语言、性格特征相关情 节。 六、文学性文本阅读(六、文学性文本阅读(12 分)分) 15 (12 分)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

18、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 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 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 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 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 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 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 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

19、,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 笔记, 也没有带语文教材, 是空手走上来的。 她望着我们, 说: “同学们, 什么叫 语文 。 ” 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 。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 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 然后她又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 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然后她又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

20、声音都是不 一样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 条万条银色的雨丝 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 “同学们,你们知 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 ”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 第 8 页(共 28 页) 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 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 地上的石

21、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 “丑八怪! ”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 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 “你请进来坐 一会儿。 ”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 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 “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 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 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 “在这六本 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

22、本里写春天的时候 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 必要用那么多形容 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 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 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 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 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 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

23、。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 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 年第 23 期,有删改) (1)本文记述了我的语文老师和我之间的三件事。请认真阅读文章,概括出这三件事。 (2)文章开头并没有介绍我的语文老师,而是赞美了我的数学老师,它的作用是什么? (3)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 (4)读完本文后,请描述一下你心中印象最深刻的语文老师。 (80 字左右) 七、作文(七、作文(50 分)分) 16 (50 分)家乡是一坛陈年老酒,在心里搁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家乡是一 杯龙井绿茶

24、,在心里泡的时间越长,它的味道就越浓郁;家乡是一部记忆短片,在心里 第 9 页(共 28 页) 放映的次数越多,它的画面就越清晰道路长,再长也长不过家乡情;天涯远,再远 也远不过家乡愁;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家乡养育恩,家乡啊,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根。 请以“我为家乡代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抒发真情实感,要把“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做到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章不少于 6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 和地名。 第 10 页(共 28 页) 2019-2020 学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

25、年广西岑溪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14 分)分) 1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 (z)孜不倦地汲 (j)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嘲讷讷地怨怅 (chng) ,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 (gu) 聒地搬口。 C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 (qi)你中了个相 (xing)公。 D面如冠玉,头戴纶 (gun)巾,身披鹤氅 (chng)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 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

26、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ACD正确; B有误, “怨怅”的“怅”应读作“chng” 。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 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拔云雾而睹青天。 B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带纱帽,身穿葵花色员领,金戴、皂靴。 C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逛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错别字,主

27、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 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 “拔”应为“拨” ; B有误, “带”应为“戴” ; C正确; D有误, “诳”应为“诓” 。 故选:C。 第 11 页(共 28 页)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 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说到李教授,我马上想起他如雷贯耳 的形象。 B他想:难道我真的到了山穷水尽

28、 的地步了吗?不!我不能自暴自弃,我一定行的。 C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读书难,其实读书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 地读书。 D经过妈妈的一番开导,我顿开茅塞 再也不死钻牛角尖了。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 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解答】 A 使用有误,如雷贯耳:形容的是声音很大。该成语不能用于形容人物的形象。 BCD使用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 环境的异同。 4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秋游活动,

29、我们接触了自然,开阔了视野。 B李明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全班同学效尤。 C看到王俊同学的滑稽动作,我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D 为了增强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市交警大队深入各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专题讲座。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 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 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解答】A正确。 B有误; “效尤”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C有误; “忍俊不禁”就是笑的意思,与后面的“笑”重复。 D有误;成分残缺,在“交通安全专题讲座”后面加上“的活动” 。 故选

30、:A。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 第 12 页(共 28 页) 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5 (2 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 道德经说: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最推崇实事求是,最主张实干担当 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 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的事业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 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

31、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 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 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依次排序即可。 【解答】通读语段,首句是,用道德经的名言引入话题。然后是具体解释“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的含义。接着是,解释“处其实,不居其华”的含义。再接 着是,由名言阐释转入对共产党人品质的论断。最后是,对共产党人提出“只争朝 夕学,一丝不苟干”的要求。 故选:B。 【点评】语句排序试题一般方法: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 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

32、析,排除 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 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 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6 (2 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正式的科举考 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B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 智取生辰纲中的生辰纲指的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C 吴敬梓, 字敏轩, 一字文木, 号粒民, 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

33、有 “文木山房” , 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 第 13 页(共 28 页) D莫泊桑,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 短篇小说巨匠。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 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 习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莫泊桑,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 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7 (2 分)下列对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六出祁山

34、,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并以 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 B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 丈夫。 ”这是吴用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C 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 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D 世说新语是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 说集。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 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

35、ACD正确; B有误,在浔阳楼写的反诗的人是宋江,不是吴用。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人物、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二、非文学性文本阅读(二、非文学性文本阅读(6 分)分) 8 (6 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 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 ;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 第 14 页(共 28 页) 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

36、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 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 在的活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 , 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 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 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 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

37、恰恰到 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 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 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 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 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 着“创意” 、 “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 ,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 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

38、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 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 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 底决裂, 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 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 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 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 挖掘、 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当年梁启超曾说: “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 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

39、洋人研究学问的方 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 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 得着他好处。 ” 第 15 页(共 28 页) 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 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 与践踏。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传统文化须敬畏。 C传统文化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 D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段中画线句

40、子运用举例论证是为了引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第段运用道理论证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C第段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是为了阐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 D第段画线句子点明传统文化受到致命伤害是因为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路。 (3)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B因为传统文化资源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传承和保护所有的传统文化。 C那些打着“创意” 、 “文化”旗号和对古人的所谓“开发”的这种急功近利、赤裸裸的 商业行为要从严处理。 D文章结尾再次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主题。 【分析】 这篇文章首先

41、由不尊重传统文化的现象和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就有被他国 “抢 走”的可能的事件引出论题,接着阐述了传统文化的意义价值,然后揭示了我们对待传 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其后果、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最后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 【解答】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 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 总结得出。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故选:B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和语言。 ABC正确。 D有误,句子中的“往往”表明传统文化的致命伤害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外因,是次要 第 16 页(共 28 页) 的;一种是

42、内因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是主要的,致命的,D 项去掉“往 往”就变成一种原因了。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我们要传承文化的正确方法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非全部的传统文化。 故选:B 答案: (1)B (2)D (3)B 【点评】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 分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句完整的话。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是作 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三、古诗文阅读(三、古诗文阅读(18 分)分) 9 (2 分)古诗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

43、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金樽清酒” 、 “玉盘珍羞”极言宴席的华美奢侈,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为下文 抒发感慨做铺垫。 B颔联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 激荡变化。 C诗人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任用他。还被“赐金还山” ,变相 撵出了长安,在途中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山的情况。 D尾联的“破”和“挂”字极富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

44、自信和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 第 17 页(共 28 页) 【分析】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 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 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 “金樽美酒” , “玉盘珍羞” ,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 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 、 “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 、 “雪满山” ,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 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 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

45、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 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 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 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 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 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

46、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山的情况是想象的。 故选:C。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10 (10 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 18 页(共 28 页)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47、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拥毳 衣炉火:鸟的细毛 B余拏 一小舟:撑(船) C雾凇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D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48、和淡淡的愁绪,突 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 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C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生动形象,不加渲染,是用了白描手法。 D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 2 处) 湖 中 焉 得 更 有 此 人!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分析】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 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 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 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