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2726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6 页) 2017-2018 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一、积累与运用 (1-6 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7 小题小题 3 分,共分,共 15 分)分) 1 (2 分)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滞留(zh) 麾下(hu) 诘难(ji) 重蹈覆辙(zh) B旁骛(w) 亵渎(i) 聒噪(gu) 一抔黄土(png) C睿智(ru) 陨落(yn) 相契(qi) 廓然无累(gu) D扶掖(y) 恣睢(z) 别墅(y) 庶竭驽钝(sh) 2 (2 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2、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精血诚聚 嗤笑 C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3 (2 分)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怅 恨久之(失望) 秦王色挠 (屈服) B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同“倡”倡导) 去国 怀乡(国都) C以数 谏故(屡次) 长跪而谢 之(感谢) D谓 为信然(说) 宜枉驾顾 之(拜访) 4 (2 分)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 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便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如同病牛一

3、般。 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B C D 5 (2 分)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第 2 页(共 26 页)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6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

4、状,惟妙惟 肖 。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 形是屡见不鲜 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 的气候。 7 (3 分)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你 熟悉的好汉是(谁) ,他的外号是 ,有关他的故事(故事名)是 。 二、古诗词赏析 (二、古诗词赏析 (2 分)分) 8 (2 分)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5、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A 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 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 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 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 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 现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三、默写填空(共三、默写填空(共 8 分) 分) 9 (

6、8 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欲语泪先流。 ( 武陵春李清照) (2) ,枳花明驿墙。 ( 商山早行温庭筠) (3) ,只有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陆游) 第 3 页(共 26 页) (4)江山如此多娇, 。 ( 沁园春雪毛泽东) (5)东篱把酒黄昏后, 。 ( 醉花阴李清照) (6) 观刈麦 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 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 , 。 (7)诗词讲引用典故,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 四、文言文阅读 (共四、文言文阅读 (共 14 分)分) 10 (14 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7、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 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 【乙】 (唐太宗)叹曰: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 明得失。朕尝保此三

8、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 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 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 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 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 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 【注释】鉴:镜子。 亡:通“无” ,丢失,没有。 比:最近,近来。 藁: 通“稿” 。 止:通“只” 。 笏(h)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 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恢弘 志士之气

9、 第 4 页(共 26 页) 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可正 衣冠 (2)翻译句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 【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 ” 。 【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意思相近的建议是“ , ” 。 (用原 文回答) (4)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 五、现代文阅读 (共五、现代文阅读 (共 31 分)分) 11 (11 分)记叙文阅读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

10、着想跟我说话。 说她又觉得哪个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 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 “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 “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 ”我说。 “哦。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 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 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

11、,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 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 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第 5 页(共 26 页)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 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时候,母亲总是一 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 “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 下闭着眼歇一歇。 ”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

12、身边。我说: “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 能不能写篇文章。 ” 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 A、B 两处。 A B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 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觉暖暖的 。 (3)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 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 “母亲” 这一人物形象的? (4)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3、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12 (10 分)说明文阅读 关于智力问题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 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 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 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 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 大约 只有 2 毫米,仅相

14、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 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 相当于 4 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 1 第 6 页(共 26 页) 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 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3 (10 分)议论文阅读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 ,这是绝对的

15、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 ,在他们眼里,凡有 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 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 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 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 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 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 之

16、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 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 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 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 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 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 食的部分尤

17、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 第 7 页(共 26 页) 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 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 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 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 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 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 良莠的能力越

18、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 “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 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由此可见,求知 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2)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3)在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 (4)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启示? 六、作

19、文六、作文 14 (50 分)有一首歌唱道: “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 她不在柳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她 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请 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15动力缘于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出真情实感。 不少于 600 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 8 页(共 26 页) 2017-2018 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一、积累与运用 (1-6 每小题每小

20、题 2 分,分,7 小题小题 3 分,共分,共 15 分)分) 1 (2 分)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滞留(zh) 麾下(hu) 诘难(ji) 重蹈覆辙(zh) B旁骛(w) 亵渎(i) 聒噪(gu) 一抔黄土(png) C睿智(ru) 陨落(yn) 相契(qi) 廓然无累(gu) D扶掖(y) 恣睢(z) 别墅(y) 庶竭驽钝(sh)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 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 B “亵渎”应读作“xi d” , “一抔黄土”应读作“y pu hung t” ; C “相契”应读作“x

21、ing q” , “廓然无累”应读作“ku rn w li” ; D “别墅”应读作“bi sh” 。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 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 (2 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精血诚聚 嗤笑 C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解答】A、有误, “脑羞成怒”的准确书写“恼羞成怒” , “泥民百姓”的准确书写“黎 民百姓” 。 B、准确,注意“精血

22、诚聚”的书写。 C、有误, “根深帝固”的准确书写“根深蒂固” , “潮迅”的准确书写为“潮汛” 。 D、有误, “一愁莫展”的准确书写“一筹莫展” 。 第 9 页(共 26 页)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熟练掌 握。 3 (2 分)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怅 恨久之(失望) 秦王色挠 (屈服) B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同“倡”倡导) 去国 怀乡(国都) C以数 谏故(屡次) 长跪而谢 之(感谢) D谓 为信然(说) 宜枉驾顾 之(拜访)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

23、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 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解答】A前句句意: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后句句意:秦王变了脸色。解释正确。 B前句句意: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后句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解释正确。 C前句句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后句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 解释不正确。 D前句句意:说是确实这样。后句句意: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文言词语“谢”的用法: 1道歉。如:长跪而谢之 2辞别。如:乃谢客就车 3拒绝。如:阿母谢媒人 4告诉、告诫。如:多

24、谢后世人 5凋落。如:花之既谢 4 (2 分)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 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便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如同病牛一般。 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第 10 页(共 26 页)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顺序的排列,注意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解答】仔细分析几句之间的关系,再看例句,先说环境(天气) ,再说山与海的情状, 先说山,后说海。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子,明

25、确内容,确定顺序。 5 (2 分)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 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 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正确; C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 ; 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

26、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 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6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 肖 。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 形是屡见不鲜 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 的气候。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 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27、第 11 页(共 26 页) 相一致。 【解答】A: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符合句意, 成语使用正确; B: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符合句意,成语使用 正确; C:屡见不鲜: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符合句意,成语使用 正确; D: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不符合句意,成语 使用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 学会恰当的使用。 7 (3 分)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

28、明的外号。你 熟悉的好汉是(谁) 鲁智深 ,他的外号是 花和尚 ,有关他的故事(故事名)是 倒拔垂杨柳 。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好此题,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看名著 要记住作者,里面的特色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以及其精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或所刻画 影射出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等。 【解答】 水浒传中最经典的故事有: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他的外号:智 多星;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等, “花和尚”是鲁智深的绰号。 答案: 鲁智深, “花和尚” ,倒拔垂杨柳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 、称谓、 生活时代、作品名

29、、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二、古诗词赏析 (二、古诗词赏析 (2 分)分) 8 (2 分)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C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第 12 页(共 26 页) 射天狼。 A 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 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 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 绪高昂的豪迈

30、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 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 现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他为国效力的豪情,并委婉地表达了他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 愿望。 【解答】作者在词中多次用典故,以孙权自比,暗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表现其狂气;以 魏尚自比,委婉地表现了词人希望重新获得朝廷重用的愿望;以天狼星喻西北来犯的敌 人,表达了

31、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运用典故的作用是含蓄委婉,而不是“直接表达” , 所以 C 项错误。 答案:C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我们要熟练掌握课标要求的 34 首诗 词的主旨、感情、写作特色、语句分析,进行解答。做好本题要借助注释、典故、写作 背景理解诗歌内容,特别是理解诗人的“狂” 。 三、默写填空(共三、默写填空(共 8 分) 分) 9 (8 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 武陵春李清照) (2)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 商山早行温庭筠) (3)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陆游) (4)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

32、英雄竞折腰 。 ( 沁园春雪毛泽东) (5)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 ( 醉花阴李清照) (6) 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 足蒸暑土气 , 背灼炎天光 。 第 13 页(共 26 页) (7)诗词讲引用典故,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为: (1)物是人非事事休(重点字: ) (2)槲叶落山路(重点字:槲) (3)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 (4)引无

33、数英雄竞折腰(重点字:竞) (5)有暗香盈袖(重点字:盈) (6)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重点字:灼)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重点字:浊)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 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四、文言文阅读 (共四、文言文阅读 (共 14 分)分) 10 (14 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34、义,以塞忠谏之 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 【乙】 (唐太宗)叹曰: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 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 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 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

35、,用恶人则国弊。公 第 14 页(共 26 页) 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 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 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 【注释】鉴:镜子。 亡:通“无” ,丢失,没有。 比:最近,近来。 藁: 通“稿” 。 止:通“只” 。 笏(h)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 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恢弘 志士之气 动词,发扬扩大 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可

36、正 衣冠 使端正 (2)翻译句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 【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 亲贤臣,远小人 ” 。 【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意思相近的建议是“ 任善人则国安 , 用恶 人则国弊 ” 。 (用原文回答) (4)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 【分析】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 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 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

37、, 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 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 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 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 法不同。 第 15 页(共 26 页)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 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

38、次不对桓、 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 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译文: 唐太宗感叹地说: “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 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 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 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 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 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 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

39、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 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 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那本书的大致内容就像这样。我总是 思考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错。公卿侍臣,可以书写在笏板上,知道可以进谏的一定要 进谏。 ” 【解答】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 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恢弘:动词,发扬扩大。 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昭:显示。 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痛恨:痛心遗憾。 可

40、以使我衣帽端正。正:使端正。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 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妄自菲薄:过 分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塞;阻塞。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亲近;远:疏远;所以: 的原因。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 严明赏罚(赏罚分明) ; 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 远小人 ( 亲贤远佞) ;先找到“得书一纸,始半藁” ,然后找到魏征提出的在用人方面 第

41、 16 页(共 26 页) 的建议“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从对待国家和君主方面忠心耿耿方面考虑相同点。 答案: (1)动词,发扬扩大 显示 痛心遗憾 使端正 (2)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 (3) “亲贤臣,远小人”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4)他们都是忠臣,为国家,殚精竭虑,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时甚至还要 冒死进谏。 (抓住“忠”字,意思对即可。 ) 【点评】内容理解 解题步骤:先浏览题目再读课文: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

42、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短文的大致意思。 方法: 紧扣题目,仔细答题:第一,引用原文句子(或原文的翻译)回答; 第二,抓住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 (共五、现代文阅读 (共 31 分)分) 11 (11 分)记叙文阅读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 说她又觉得哪个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 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

43、“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 “那说什么呀?” 第 17 页(共 26 页) “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 ”我说。 “哦。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 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 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 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

44、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 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 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时候,母亲总是一 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 “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 下闭着眼歇一歇。 ”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 “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 能不能写篇文章。 ” 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

45、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 A、B 两处。 A 备受 B 惊喜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 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觉暖暖的 。 (3)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 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 “母亲” 这一人物形象的? (4)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分析】选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母亲病了,我陪在母亲身边对母亲不耐烦,却 在电脑上和别人聊天;第二部分写母亲生病的原因和我躺在母亲身边的

46、感觉。文章通过 写自己的经历,呼唤人们不要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略了身边的亲人。 【解答】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两个词语在词义和 用法上的差别。 “备受”是受尽、尝尽的意思; “倍受”即更加受到、格外受到之意,跟 第 18 页(共 26 页) 原来的情况有程度上的对比。文中写母亲受尽了折磨,应该选“备受” 。 “惊喜”跟“欢 喜”相比有吃惊的意思,联系文章内容, “我”开始时不愿意理母亲,对母亲不耐烦,当 “我”要求母亲“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时,母亲应该在欢喜 的同时感到吃惊,所以用“惊喜”更恰当。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作答时注

47、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像很累似的”属于神态描写,结合前文“我”和母亲的对话可知, “像很累似的”写 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和无奈,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心理。 结合上文“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可以看 出“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 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3)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方法。细读文本可知,文中我与母亲的对话有两处,一是母亲问 我干什么,通过我不耐烦的回答和母亲的神态,生动的表现出母亲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处是母亲问我累不累,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位虽自身 痛苦,却依然深受着自己孩子的慈母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常常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 考虑。联系上文自己不和母亲说话却在电脑上聊天,可知结尾说的躺在母亲身边的感觉 已经遗忘多年意思是人们常常沉迷于网络,却忽略了身边的亲人,作者也是想通过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