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250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7 页) 2019-2020 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12 分)分) 1 (2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 形(j) 胆怯 (qu) 鲜腴 (y) 屏 气敛神(bng) B溃 退(ku) 秀颀 (q) 佃 农(din) 诲 人不倦(hu) C苔 痕(ti) 滞 留(zh) 诘 责(ji) 潜 滋暗长(qin) D纤 维(xin) 颓 唐(tu) 推崇 ( chng) 藏污纳垢 (gu) 2 (2 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咆啸 娴熟

2、惨绝人寰 俯仰生资 B斟酌 崎岖 重峦叠嶂 触目伤怀 C喧嚣 噪热 和颜悦色 油光可见 D频临 彰显 震聋发聩 旁逸斜出 3 (2 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好演员无需过多台词,仅用眼神就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 B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被打扫过的教室的地面看起来光亮整洁、坦荡如砥 C张老师逛旧书摊时发现了一本自己寻觅了很久的绝版图书,真是妙手偶得 啊! D这则倡议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很有趣味性,自出心裁 的创意深得人们的喜欢。 4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女排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时代精神,不愧为我们新时期中学生学习的榜样。 B随着锦

3、州文化烧烤节的成功举办,使锦州成为了具有地域美食特色的“网红城市” 。 C在云南支教的那几年,李芳无时无刻在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D睡前接触电子产品,是导致青少年睡眠质量差的重要原因,需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5 (2 分)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生活中总有那样一些人,他们甘为人梯,埋头苦干,总是在为别人默默地奉献着 一切。他们不是高耸明亮的灯塔,而是承载着灯塔的基石;他们不是鲜艳明媚的花朵, 而是滋养着花朵的土地: , 。 第 2 页(共 27 页) 6 (2 分)下列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一部长达十卷的科普巨著,它的作者是法国杰出的

4、昆虫学家法布尔。书 中描述了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B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成年后的蝉要在地底潜伏四年,切叶蜂善用“心理战 术”制服敌人,杨柳天牛为儿女操碎了心,螳螂喜欢用前肢切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埃德加斯诺是美国的著名记者,他曾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之中进行了广泛的 调查。可以说,他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西方记者。 D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 ,书中不仅记录了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 也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7 (5 分)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2018 年国民阅读方式及阅读群体比例调查图表 【

5、材料二】某校八年级的李亮同学最近常用课余时间上网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也 会用手机看看名人的微博、读读名著。他经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王 明同学最近也喜欢上网,但他热衷于明星八卦、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浏 览。他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1)阅读材料一中的两个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网络阅读的思考。 (不少于 40 字) 8 (8 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3)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

6、湖春行 ) 第 3 页(共 27 页)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 是” , 。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 ”一句,道出了一个国家容易走向 衰败灭亡的原因。 二、阅读(满分二、阅读(满分 45 分)分) 9 (10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古来共 谈 五色交 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清

7、流见 底 有时见 日 B四时俱 备 风烟俱 净 C沉鳞竞 跃 负势竞 上 D欲界之 仙都 已而之 细柳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以感慨之情起笔,既囊括了山水,又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以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C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画了清爽宜人的画卷,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D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出了傍晚时猿鸟叫声的嘈杂,打破了山林的静谧。 10 (10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

8、以上,便不是自已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 第 4 页(共 27 页) 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 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 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

9、内容。 (2)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和 (3)品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蕴含的意味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 中国人当然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 他们疑惑。 (4) 选文第段中最后一句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1 (14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碾米佬 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岁月,我一共聆听过二十几位老师的教诲。而今,我参加工作也已 十多年了,众多恩师的形象在我脑中早已经面目模糊,甚至连名字也无法一一记起,唯 有“碾米佬”老师的身影,每每会在不经意时从我的心海深处泛起,久久挥之不去。其 实,他的面容我已记不得了,有时候努力地

10、回想,也是只记得他全身裹着灰白米糠站在 教室门口的风尘仆仆的身影,还有那一瘸一拐地孤独离开的背影,两者在我脑海里交替 掠过,让人唏嘘。 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就读于偏僻乡间的一所小学。新学期开始,就传来一个消 息原来的女老师被调走了,而新老师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张黝黑的脸,头发 短短的,缀着补丁的粗布褂子上沾着一道道的米糠粉,磨破了的裤脚上还勾着一堆细碎 的稻谷壳。哼,这样也能是老师?果然有同学“揭露”新老师是他们村的碾米佬,他们 叫他“阿称” ,因为他总是用一杆很粗很长的称来称米,于是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他“阿 称” ,从未叫过他老师。 当时的老师是包班的,一个人负责一个班的语文、数学、

11、唱歌、画画、体育等所有课 程,但是自从“阿称”成了新老师,我们就再也没有享受过唱歌、画画、体育课的快乐。 “阿称”总是教我们读一些生字、或者讲一下数学后就布置作业让我们写,然后, “咔哒” 第 5 页(共 27 页) 一声把我们往教室里一锁。他匆匆忙忙地跑出去一下子就不见了人影,天擦黑了才又匆 匆忙忙赶回来开门,用沾满米糠粉的大手槎槎鼻子笑一下,然后站在门口等我们背好书 包。跟“阿称”同村的男同学很有经验地说: “准是又去碾米了,这个死“阿称!”据 说, “阿称”当老师是临时救场,没有工分的,碾米才是他的本职工作,才给记工分。 每天下午,小操场上别班同学上体育课高兴得大呼小叫,而我们被锁在教室

12、里像被囚 禁的鸟雀,我们扒着门缝恨“阿称”恨得要死。也不是没努力“出逃”可教室四面是厚 厚的土墙,高高的木窗包裹着粗壮的四方窗棂,我们十多个人曾经想尽办法也爬不出去, 便只好自寻乐子,在教室里踢毽子、跳草绳、抛课本、弹石子、吵嘴打架有两三个 女同学是背着弟弟妹妹来上学的,把那些小屁孩弄哭看谁的鼻子吹出的泡泡最大,成了 无聊的我们的保留节目 后来,我们终于不被锁了,因为“阿称”跛了什么原因我记不清了反正再也 干不了碾米的活了,于是他开始专心地包班教我们了。他不知道从哪里扛来一个巨大的 算盘,挂在教室泥土斑驳的黑乎乎的墙上,教我们背“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 进一” ,手把手教我们珠算。

13、别的班级是不学这个的,只有我们一天天地背着算着,忙个 不停。一旦有人算错了, “阿称”也不生气,只是带着我们重新再算。一旦所有人都算对 了,他就会涨红脸呵呵地笑,好像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有时候我们算得累了,就 会抗议,然后大呼小叫地出题考他,奇怪的是,不管我们怎么考,只要他拿起算盘啪啪 打几下就会算得又快又准。大家也曾议论过,想来是他毎日碾米称米练出来的吧,私底 下却也佩服他有些能耐,便肯老老实地随者他学了,于是他教地发起,粗社的大手把盘 打地作,上时常闪着亮光。这时候,我已经忘记他原本是个“碾米佬”了。 那时候家长们每天在地里秋收忙得要死要活,根本不管我们做不做作业,但”阿称” 每次都认

14、真批改,谁偷懒都不行,字写错了得重写,数算错了得重算。有一天,有同学 因为又做错题被“阿称”批得狠了,恨恨地喊道: “你又没有工分,根本不是老师!” “阿 称”一愣,咧了咧嘴角想尽力扯出一丝笑,却终于如被戳瘪的皮球,垂下头默默地走出 教室。透过敞开的门,他只留给我们一个一瘸一拐的背影,落寞而悲伤。大家都耷拉着 头不作声了,我趴在桌子上看着墙上的算盘,胸口有种闷闷的疼。再后来,学校来了一 个新老师,我便再没见过“阿称”了,也不知道他 又去做什么工了。 现在想想,在那个用工分才能换来粮食的年代, “阿称”被逼着白给我们这群皮孩子当 老师, 该有多么愤愤不平啊!可他仍然每天坚持给我们上课。 在那个出

15、行全靠双脚的年代, 第 6 页(共 27 页) 每天在碾米房和学校之间来回奔跑,我不知道“阿称”是如何累得气喘如牛的,不知道 他在奔跑的过程中是否有过怨或恨,也不知道后来当他拖着残腿艰难地走在泥路上时是 如何的失落和无奈,更不知道在被我们不懂事地伤害时是如何的痛苦和自我救赎。我只 知道,日渐长大、了解世事的我,越发被他所折服。如果有一天我遇到“阿称” ,我想告 诉他,虽然从没叫出口,你却是我最怀念 的老师。 【注释】称:同“秤” 。 (1)选文中三次写到“阿称”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用沾满米糠粉的大手搓搓鼻子笑一下 他就会涨红脸呵呵地笑 咧了咧嘴角想尽力扯出一丝笑 (2)结合

16、选文段内容,简要概括“我”对“阿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BCD折服、怀念 (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于是他教地越发起劲,粗壮的大手把算盘打地啪啪作响,黝黑的脸上时常闪着亮光。 (4)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 12 (11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攻克锦州全景画 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设开阔 的空间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仅有 50 余幅, 其中 100 米以上规模的更是屈指可数。 而在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顶层展馆里, 就藏有一幅巨型全景画攻克锦州 ,这个展馆也因此成

17、为了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 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建筑高大,造型独特。它的直径长达 42.24 米,高 28 米,和其 他展览馆不同,更像是一个高耸巨大的密闭堡垒。外墙顶端的女儿墙,均做成城墙式的 雉堞垛口,以表现军事斗争的特点。观众看台呈圆形,安设在“堡垒”的中心部位,距 离画面 13 米,可容纳 150 人。 馆内珍藏的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高 16.1 米,周长 122.24 米,总面积 1968 平方 米,重量达 4 吨。它是中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 行列。 艺术家首先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高度写实的油画技巧,把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 第 7 页(共 27 页) 场

18、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画面中。这个多视点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妥帖,山川、河流、建筑、 战斗描绘得栩栩如生。艺术家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 富多变而统一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的空间环境,准确 地表现了锦州地区深秋季节下午 2 点的色调气氛,以及特定时间内阳光照射下处于不同 方位中的地面、房屋、山坡和天空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产生了动人的空间感。 攻克锦州 全景画的总体色调变化和局部形象刻画都很有力度,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光到逆光部 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別是离观众较近的人物形象,采取了粗狂有力的笔 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19、其次,地面塑型也是攻克锦州全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手 段。 地面塑型是以石膏做成具体的地表形像, 总面积达 1000 平方米。 地面塑型上的木桥、 炮兵阵地、战壕、废墟、高粱地等都是按照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做得极为逼真。这些塑 型和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的巨幅的环形画,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视 觉上真假难分。这 就使得站在看台上的观众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仿佛置身 于当年的战场之中。 当然,灯光和音响也是增强全景画表现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 下,画面上的天空和地面的光线极为均匀明亮,富有真实感。全景画馆里还采用了现代 立体音响技术,让观众欣赏

20、全景画的同时,能听到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方位传来的爆炸 声、喊杀声、马达轰鸣声,使全景画表现的战斗气氛更为浓烈。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 1948 年 10 月 14 日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一一攻克锦州的 31 小时激战。参加创作的军装和地方的 各方面专家、艺术家、技术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经过 3 年的通力合作, 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终于在 1989 年 10 月将其顺利制作完成。而 攻克锦州全景画馆的建成,也恰好填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和美术事业的一项空白。 (1)选文第段中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2)选文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21、,为什么? (3)品析选文第段加点字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仅有 50 余幅,其中 100 米以上规模的更是屈指可 数。 (4)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的直径长达 42.24 米,高 28 米,和其他展览馆不同,更像是一个高耸巨大的密闭堡垒。 第 8 页(共 27 页) 三、作文(三、作文(30 分,卷面分分,卷面分 5 分,共分,共 35 分)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分)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 13 (30 分)题目:冬日里最美的风景 (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 600 字。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无错别

22、字,卷面整洁。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14题目:那天,我没有 要求: (1)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 600 字。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无错别字,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第 9 页(共 27 页) 2019-2020 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12 分)分) 1 (2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 形(j) 胆怯

23、 (qu) 鲜腴 (y) 屏 气敛神(bng) B溃 退(ku) 秀颀 (q) 佃 农(din) 诲 人不倦(hu) C苔 痕(ti) 滞 留(zh) 诘 责(ji) 潜 滋暗长(qin) D纤 维(xin) 颓 唐(tu) 推崇 ( chng) 藏污纳垢 (gu)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 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 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解答】A “胆怯”的“怯”应读为“qi” ; B “诲人不倦”的“诲”应读为“hu” ; C正确; D “推崇”的“崇”应读为“chng” 。

24、 故选:C。 【点评】在解题时注意下面几种易读错的情况: (1)形似字的音。 (2)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 声旁与本字的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声旁与本字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 声旁与本字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声旁与本字的声母韵母均不同。 (3)多音字的读音。 词性、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通常读音与地名、姓、物名等特殊读音(古音)并存。 书面语和口语两种读音并行。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 2 (2 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咆啸 娴熟 惨绝人寰 俯仰生资 B斟酌 崎岖 重峦叠嶂 触目伤怀 C喧嚣 噪热 和颜悦色 油光可见 第 10 页(共 27 页) D频

25、临 彰显 震聋发聩 旁逸斜出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 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 “咆啸”应为“咆哮” , “俯仰生资”应为“俯仰生姿” ; B正确; C有误, “噪热”应为“燥热” , “油光可见”写作“油光可鉴” ; D有误, “频临”应为“濒临” , “震聋发聩”写作“振聋发聩” 。 故选: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 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

26、不误解,不误写。 3 (2 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好演员无需过多台词,仅用眼神就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 B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被打扫过的教室的地面看起来光亮整洁、坦荡如砥 C张老师逛旧书摊时发现了一本自己寻觅了很久的绝版图书,真是妙手偶得 啊! D这则倡议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很有趣味性,自出心裁 的创意深得人们的喜欢。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 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 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 境

27、不符等。 【解答】A有误, “惟妙惟肖”意思是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内心世界是无法表演模 仿的,故用在此处不恰当。 B有误, “坦荡如砥”意思是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 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用来表现教室这样的小块面积不恰当。 C有误, “妙手偶得”意思是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 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用来表达偶然得到一本好书属于望文生 义。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 第 11 页(共 27 页) 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 (2 分)下列

28、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女排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时代精神,不愧为我们新时期中学生学习的榜样。 B随着锦州文化烧烤节的成功举办,使锦州成为了具有地域美食特色的“网红城市” 。 C在云南支教的那几年,李芳无时无刻在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D睡前接触电子产品,是导致青少年睡眠质量差的重要原因,需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 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 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应将“的榜样”改为“的精神” ; B

29、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使” ; C有误,否定不当,应在“无时无刻”后加“不” ; D正确。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 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 ,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 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 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30、 5 (2 分)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生活中总有那样一些人,他们甘为人梯,埋头苦干,总是在为别人默默地奉献着 一切。他们不是高耸明亮的灯塔,而是承载着灯塔的基石;他们不是鲜艳明媚的花朵, 而是滋养着花朵的土地: 他们不是璀璨夺目的明星 , 而是烘托着明星的夜空 。 第 12 页(共 27 页)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句子的时候首先要分析例句的内容、结构、修 辞手法。本题例句的结构“他们不是而是”同时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结 合句子的内容写出语意连贯的句子即可。 【解答】答案: 例:他们不是璀璨夺目的明星,而是烘托着明星的夜空。 【点评】仿写句子的时候根据

31、提供的句子按照其结构、修辞写出结构相似、修辞相同、 语意连贯的句子。 6 (2 分)下列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一部长达十卷的科普巨著,它的作者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书 中描述了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B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成年后的蝉要在地底潜伏四年,切叶蜂善用“心理战 术”制服敌人,杨柳天牛为儿女操碎了心,螳螂喜欢用前肢切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埃德加斯诺是美国的著名记者,他曾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百姓之中进行了广泛的 调查。可以说,他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西方记者。 D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 ,书中

32、不仅记录了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 也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 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小甲虫为了儿女操碎了心,切叶蜂喜欢用前肢切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故选: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 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7 (5 分)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2018 年国民阅读方式及阅读群体比例调查图表 第 13 页

33、(共 27 页) 【材料二】某校八年级的李亮同学最近常用课余时间上网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也 会用手机看看名人的微博、读读名著。他经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王 明同学最近也喜欢上网,但他热衷于明星八卦、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浏 览。他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1)阅读材料一中的两个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网络阅读的思考。 (不少于 40 字) 【分析】 (1)本题考查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一中通过手机、网上下载、网络在 线等电子阅读的人数占比超过纸质阅读人数占比可得出:超过半数(大多数)的国民更 倾向于电子阅读的方式。由图二中

34、80 后、90 后两阶段人数占比最多可得出:阅读群体以 80、90 后为主。 (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从 网络信息良莠并存,是双刃剑和要学会甄别信息、存益去弊等方面作答。 【解答】答案: (1)超过半数(大多数)的国民更倾向于电子阅读的方式;阅读群体以 80、90 后为主。 (2)网络阅读是把双刃剑,首先表现在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既有利于学习、增加交流的 好处,又有存在低俗、不良信息的坏处。还表现在学生辨别良莠的能力还不够好,容易 受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要学会甄别挑选、存益去弊。 【点评】解答从图表获取信息的习题,要仔细查看图表中的数据,根据其

35、各项数据的多 少、大小,得出不同项目的关系,再以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 8 (8 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 (2)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4)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第 14 页(共 27 页)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 山随平 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 。 ”一句, 道出了一个国家容易

36、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内容,以及平时的积 累与巩固。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答案: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折戟沉沙铁未销(注意“戟”的书写) (3)塞上燕脂凝夜紫(注意“脂”的书写) (4)乱花渐欲迷人眼 (5)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者”字有无皆可) (注意“拂”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7、;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满分二、阅读(满分 45 分)分) 9 (10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古来共 谈 共同 五色交 辉 交相 晓雾将歇 消散 夕日欲颓 坠落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第 15 页(共 27 页) A清流见 底 有时见 日 B四时俱 备 风烟俱 净 C沉鳞竞 跃 负势竞 上 D欲界之

38、 仙都 已而之 细柳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以感慨之情起笔,既囊括了山水,又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以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C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画了清爽宜人的画卷,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D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出了傍晚时猿鸟叫声的嘈杂,打破了山林的静谧。 【分析】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 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

39、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解答】 (1)本题考查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 句意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共,共同。 句意是: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交相。 句意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句意是: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见:看见/看见; B俱:都/都

40、; C竞:争者/争着; D之:助词“的”/到。 故选:D。 第 16 页(共 27 页)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 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自,从;与,欣赏;句意:自从南朝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不再有人能够欣 赏到这奇丽的景色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营造出欢快热闹的晨景。 “傍晚时猿鸟叫声的嘈杂,打 破了山林的静谧。 ”说法错误。 故选:D。

41、 答案: (1)共同 交相 消散 (2)D (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4)D 【点评】文言文学习,需要在平时积累与巩固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能做到准确流利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准 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10 (10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已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 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

42、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 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 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记叙 和 议论 第 17 页(共 27 页) (3)品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蕴含的意味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 中国人当然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

43、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 他们疑惑。 (4) 选文第段中最后一句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分析】本阅读语段出自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主要写在仙台医专课堂上发生的“看 电影事件” ,表现“我”当时身为弱国弱民被侮辱的辛酸。全文既赞美了没有民族偏见的 藤野先生,又表现了作者浓浓的爱国情。 【解答】 (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细读文本,选段记叙了我和同学们在课堂上看电影, 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杀死,爱国青年欢呼,我却觉得刺耳,于是决定弃 医从文。所以可概括为:看电影事件。 (2)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细读文本,作者记叙自己看电影的经过,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表达

44、自己对于电影中国人的看法与观点,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从逻辑关系上来看, “弱国”与“低能儿”两者之 间交无因果关系。但作者在这句话中却用了表达因果关系的“所以” ,并用还用“当然” 来加以强调,本意当然不是为了强调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表达自己对于这种混蛋 逻辑的强烈愤慨与抨击。 “也无怪”的意思是也不怪他们,看似是表示自己的理解,为这 些爱国青年开脱,实则是表现了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与愤懑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我的意见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 因为作者认为医学只可以改变人的体魄,却无法改变人的灵魂,而当前改变体质并不能 挽

45、救中国,只能是改变灵魂,所以决定弃医从文。 答案: (1)看电影事件 (2)记叙 议论 (3) “弱国”和“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予以 强调,揭露了荒谬的逻辑,表达了对谬论的愤慨和抨击。 “也无怪”貌似“表示理解” , 实则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 (4)决定弃医从文。国民的身体如何健全也无法改变弱国落后的命运,只有推文艺才能 唤醒民众麻木的灵魂(精神) 。 【点评】表达方式是共有五种:说明,多用于说明文;议论,多用于议论文;抒情,多 用于散文和记叙文;描写,多用于散文和记叙文;记叙,多用于记叙文。 第 18 页(共 27 页) 11 (1

46、4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碾米佬 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岁月,我一共聆听过二十几位老师的教诲。而今,我参加工作也已 十多年了,众多恩师的形象在我脑中早已经面目模糊,甚至连名字也无法一一记起,唯 有“碾米佬”老师的身影,每每会在不经意时从我的心海深处泛起,久久挥之不去。其 实,他的面容我已记不得了,有时候努力地回想,也是只记得他全身裹着灰白米糠站在 教室门口的风尘仆仆的身影,还有那一瘸一拐地孤独离开的背影,两者在我脑海里交替 掠过,让人唏嘘。 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就读于偏僻乡间的一所小学。新学期开始,就传来一个消 息原来的女老师被调走了,而新老师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张黝黑的脸,头发

47、短短的,缀着补丁的粗布褂子上沾着一道道的米糠粉,磨破了的裤脚上还勾着一堆细碎 的稻谷壳。哼,这样也能是老师?果然有同学“揭露”新老师是他们村的碾米佬,他们 叫他“阿称” ,因为他总是用一杆很粗很长的称来称米,于是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他“阿 称” ,从未叫过他老师。 当时的老师是包班的,一个人负责一个班的语文、数学、唱歌、画画、体育等所有课 程,但是自从“阿称”成了新老师,我们就再也没有享受过唱歌、画画、体育课的快乐。 “阿称”总是教我们读一些生字、或者讲一下数学后就布置作业让我们写,然后, “咔哒” 一声把我们往教室里一锁。他匆匆忙忙地跑出去一下子就不见了人影,天擦黑了才又匆 匆忙忙赶回来开门,用沾满米糠粉的大手槎槎鼻子笑一下,然后站在门口等我们背好书 包。跟“阿称”同村的男同学很有经验地说: “准是又去碾米了,这个死“阿称!”据 说, “阿称”当老师是临时救场,没有工分的,碾米才是他的本职工作,才给记工分。 每天下午,小操场上别班同学上体育课高兴得大呼小叫,而我们被锁在教室里像被囚 禁的鸟雀,我们扒着门缝恨“阿称”恨得要死。也不是没努力“出逃”可教室四面是厚 厚的土墙,高高的木窗包裹着粗壮的四方窗棂,我们十多个人曾经想尽办法也爬不出去, 便只好自寻乐子,在教室里踢毽子、跳草绳、抛课本、弹石子、吵嘴打架有两三个 女同学是背着弟弟妹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