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248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5 页) 2019-2020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分) 1 (2 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 (si) 遏 制() 秀颀 (q) 锐不可当 (dng) B踌 躇(ch) 悲悯 (m n) 不辍 (zhu) 摩肩接踵 ( zhng) C滞 留(zh) 炽 热(ch) 遒劲 (jn) 络绎 不绝(y) D颓 唐(tu) 记载 (zi) 翘 首(qio) 潜 滋暗长(qin) 2 (2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祖藉 娴

2、熟 正襟危坐 巧妙绝伦 B禁钢 躁热 眼花缭乱 摧枯拉朽 C鲜腴 蔓延 长途跋涉 无动于衷 D俯瞰 消逝 油光可鉴 纵橫绝荡 3 (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 B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西周时期的精品,价值非常高,热烈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 馆参观。 4 (8 分)古诗词默写。 (1)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2)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 (3)杜甫

3、在春望中刻画了一个典型的优国思家者的形象的诗句是 , 。 (4) 田园诗在描绘田园生活、 山水风光之外, 常常表现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王绩在 野 望中“ , ” 第 2 页(共 25 页) 借用典故表达了孤独忧郁、 追怀先贤的情感陶渊明 饮酒 (其五) 中 “ , ” 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盲说的人生真谛,悠然忘我。 5 (3 分)名著阅读。 它们的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精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 或黄色的斑,或红色黄色的莉翅上有黑色的斑飲,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 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 。 (2) 昆

4、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6 (6 分)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人民网讯北京时间 2 月 22 日晓,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上演, 中国 选予武大清一骑绝尘,没有给韩国队任何机会,以 39 秒 584 的成續再次刷新自己刚创造 的世界纪录和奥运纪渌,获得冠军,为祖国拿下了本届冬奥会首块金牌。这枚金牌也是 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的奥运首金。 标题: 理由: (2)如图是北京申办 2022 年世界冬奥会的会徽,请解读此会徽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 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

5、阅读(共 24 分)分) 7 (9 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宣、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 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第 3 页(共 25 页)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完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 构成究美的西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 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 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

6、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 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 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峦 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

7、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 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 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 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 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阔, 花时不冋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李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 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

8、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 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 (1)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 安排桥梁”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 掉?为什么? (3)文第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第 4 页(共 25 页) (4)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 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8 (15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中读诗的男孩 男孩

9、十来岁的样子,站在风口,双手努力捏住一张纸,神情专注地读着。风声太大把 纸吹得哔哗响,我听不清他在读什么。男孩这样站在风口,好些天了。 一天清早,我看见一位老大爷站在男孩身后,欲言又止,最后无奈而不舍地离去。 一天中午,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子站在男孩身后,用手轻拭着眼睛。 一天黄昏,我看见一位老太太站在男孩身后,夕阳照在她身上,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静止成一座雕塑。 一个天上飘着毛毛雨的下午,我撑起伞走下楼,在离男孩两米的地方停住脚步。男孩 的头发上,雨滴凝成的水珠闪着光而我除了细细的风声、如细的雨声没有听到一声诵读, 我的心里长满了疑问。 ”小南,下雨了,回家吧。 ”是那个老太太。男孩太专注,

10、没听到老太太的话。老太太 轻轻戳戳男孩手中的纸,男孩这才停止诵读,抬起了头。老太太轻轻抚去男孩头发上的 雨滴,牵着他的手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男孩不见了,我的心里挤满了失落。因为少了男孩,风口显得那么孤 独。我站在风里,学着男孩的样子,无声地诵读着忽然男孩出现在我面前,望着我 腼腆地笑。 “你叫小南是吗?你在读什么?能给我看看吗?我看着男孩手中的纸问。 男孩点点头, 把纸递给我。上面是手写的几行字: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幼劳。凯风 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荃各,我无令人”我知道,这是诗经中的凯风 ,赞美 的是母亲的辛勤、劳苦、明理。 男孩接过我手中的纸。嘴巴一张一合地读了起来。我依

11、旧没听到任何声音。 “小南在给他妈妈读诗。 ”是那个老太太, “前几天生病了,在医院也没有停止给妈妈 读。 “小南为什么非要站在风口给妈妈读诗?” “他告诉我,风有翅膀,能把他的声音传到妈妈耳朵里。小南的妈妈是我的女儿。六 年前查出得了癌症,就毅然决然跑到山区支教。这些年病魔好像忘记了她,她说是孩子 第 5 页(共 25 页) 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可就在不久前,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席卷了她所在的小 学校,她的身子躬成船状,护着身下的孩子,自己被砸晕,到现在还没醒来。小南听医 生说亲人的呼唤也许能唤醒她,就每天为妈妈读诗。这首诗,是我女儿教他的老太 太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那小南为什么要默

12、读却不出声呢?” 老太太用力擦擦眼中的泪,好像要把所有的悲伤都吞到肚子里: “小南,是我女儿初到 南方支教那年,收养的聋哑弃儿。 ”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我努力平复情绪,走到小南身边,与他一起大声念着; “凯风自 南,吹彼棘心” (作者:王举芳,有删改) (1)本文写了“小南妈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分别概括。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太太轻轻 戳戳男孩手中的纸,男孩这才停止诵读,抬起了头。老太太轻轻抚去男孩 头发上的雨滴,牵着他的手离开。 老太太用力 擦擦眼中的泪,好像要把所有的悲伤都吞到肚子里。 (3)小南是个聋哑孩子,前文已多次伏笔请找出两处来

13、并分析其作用。 (4)文中的小南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古诗文阅读(共 13 分)分) 9 (9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舜发 于畎亩之中 必先苦 其心志 第

14、6 页(共 25 页) 曾 益其所不能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第一段共 87 个字,只有两个句号,句子貌似太长,可否增加句号?说说理由。 10 (4 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星河”指银河,帝所”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三山”指的是蓬莱等三座仙山。 B “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鹏

15、”是指大鹏鸟,孟子的逍遥游对它也有描绘。 C整首词表达的主旨是:词人尽管生活美满,还是更加向往逍遥自在的理想世界。 D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人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2) “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 四、作文(四、作文(40 分)任选一题分)任选一题 11 (40 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 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 500 字。 提示: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 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

16、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 等。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12作文 村上春树说: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 第 7 页(共 25 页) 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 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 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可是,我们往往 拥有时却不懂得珍惜,匆匆的脚步让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温暖。那就让我们重新捡拾这 些温暖,感受生活的阳光。 请以“被忽略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你可以大胆

17、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 700 字(如写诗歌,不少于 20 行) ;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不可抄袭。 第 8 页(共 25 页) 2019-2020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分) 1 (2 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 (si) 遏 制() 秀颀 (q) 锐不可当 (dng) B踌 躇(ch) 悲悯 (m n) 不辍 (zhu) 摩肩

18、接踵 ( zhng) C滞 留(zh) 炽 热(ch) 遒劲 (jn) 络绎 不绝(y) D颓 唐(tu) 记载 (zi) 翘 首(qio) 潜 滋暗长(qin)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 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解答】A有误, “锐不可当”中的“当”应读作“dng” ; B有误, “踌躇”中的“踌”应读作“chu” ; C有误, “遒劲”中的“劲”应读作“jng” ; D正确; 故选:D。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

19、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 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 (2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祖藉 娴熟 正襟危坐 巧妙绝伦 B禁钢 躁热 眼花缭乱 摧枯拉朽 C鲜腴 蔓延 长途跋涉 无动于衷 D俯瞰 消逝 油光可鉴 纵橫绝荡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 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第 9 页(共 25 页) 【解答】A有误, “祖藉”应写作“祖籍” ; B有误, “禁钢”应写作“禁锢” , “躁热”应写作“燥热” ; C正确; D有误, “纵橫绝

20、荡”应写作“纵橫决荡” 。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 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 (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 B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西周时期的精品,价值非常高,热烈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 馆参观。 【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

21、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 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表述正确; B搭配不当,关联词“只有就”搭配不当,将“就”改为“才” ; C搭配不当,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将“水平”改为“能力” ; D句式杂糅, “热烈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馆参观”杂糅,可以改为“热烈欢迎感兴 趣的观众到馆参观”或“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馆参观” 。 故选:A。 【点评】解答病句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 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 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

22、干,再 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类比检查法,就是 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逻 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 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 第 10 页(共 25 页) 明显得语音标志。 4 (8 分)古诗词默写。 (1)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 (3)杜甫在春望中刻画了一个典型的优国思家者的形象的诗句是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23、(4) 田园诗在描绘田园生活、 山水风光之外, 常常表现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王绩在 野 望中“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借用典故表达了孤独忧郁、追怀先贤的情感陶渊明饮酒(其五) 中“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盲说的人生真谛,悠然忘我。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沉鳞竞跃(重点字:竞)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重点字:簪) (4)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重点字:辨) 【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

24、句 要深刻理解。 5 (3 分)名著阅读。 它们的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精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 或黄色的斑,或红色黄色的莉翅上有黑色的斑飲,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 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 瓢虫 。 (2) 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名著的文学常识、主要内容、人物 形象及历史意义等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忆。必要时可以写读后感来强化识记重要的内容。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积累。从“它们的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 、 “通常黑

25、色的 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或红色黄色的莉翅上有黑色的斑飲”等可知,这是瓢虫的典 型特征。据此作答即可。 第 11 页(共 25 页) (2) )本题考查名著语言特色。 昆虫记一书,其语言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 俗易懂、生动有趣、亦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知 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注意结合作者描述瓢虫的语句具体分析即可。例如, 把瓢虫“鼓鼓的身体”比喻为“半粒豌豆” ,生动形象。 答案: (1)瓢虫 (2)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把瓢虫“鼓鼓的身体” 比喻为“半粒豌豆” ,生动形象;对瓢虫鞘翅颜色的描写,细致入微; “吓

26、退”一词对其 颜色作用的描写更是充满了幽默感,读来情趣盎然。 【点评】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 、主要作品、 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6 (6 分)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人民网讯北京时间 2 月 22 日晓,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上演, 中国 选予武大清一骑绝尘,没有给韩国队任何机会,以 39 秒 584 的成續再次刷新自己刚创造 的世界纪录和奥运纪渌,获得冠军,为祖国拿下了本届冬奥会首块金牌。这枚金牌也是 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的奥运首金

27、。 标题: 武大靖破记录夺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冠军。 理由: 从整体上概括了这一新闻的核心内容;它突出了冬奥会上我国选手武大靖所取 得的成绩,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2)如图是北京申办 2022 年世界冬奥会的会徽,请解读此会徽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 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第 12 页(共 25 页) 【分析】 (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能力。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 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 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这里新闻是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中, 武大靖破了记录,夺得了金牌。再精简一下

28、即武大靖破记录夺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冠军。理由是改标题将新闻交代清楚了,概括了核心内容,让我们明白了他取得 的成绩,也激发了所有中国人的自豪感。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这是一个会徽。根据题意,观察所给的世界冬奥会标识,可以 看出其中的构图要素分别为: “北京”的拼音,一个大大的书法“冬”字,数字“2022” , 还有奥运五环的标识。然后结合各构图要素的表现形式,分析其表现的意义与精妙之处 即可。如:一个大大的色彩多变的“冬”字,既表现“冬奥会”的主旨,又以柔合多变 的线条,表现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以“2022”的第一个“2”巧妙变形为“冬” 下的两点,来交代举办的具体时

29、间等。 【解答】答案: (1)武大靖破记录夺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冠军。理由:从整体上概括了这一 新闻的核心内容;它突出了冬奥会上我国选手武大靖所取得的成绩,激发了中国人的自 豪感。 (2)设计之妙: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了“冬奥会”主题、 展现了运动活力,彰显了中国文化魅力。“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于 2022,点明了举 办时间。“冬”字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 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 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

30、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 等。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 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分) 7 (9 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宣、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 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完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 第 13 页(共 2

31、5 页) 构成究美的西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 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 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 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 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峦 叠

32、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 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 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 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 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仰生姿。落

33、叶树与常绿树相阔, 花时不冋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李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 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 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 (1)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 安排桥梁”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去 掉?为什么? (3)文第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

34、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 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第 14 页(共 25 页) 【分析】选段出自苏州园林 ,采用总分的结构,首段总写,点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其余几段分写,从四个角度对这一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解答】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仔细研读该段,在本段末找到答案。最后“总 之” “一切” 是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标志。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句子回答, 选文是围绕着 “似 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 的图画。 ”一句来说明的。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

35、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 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去掉。 “往往”在句中指常常,大部分情况下,说明还有特殊 情况的存在,如果去掉,则表明所有情况下都是这样,过于绝对化,并与事实不相符。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作答本题时,需要正确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 细读文本,从文本当中找出相应的说明方法即可,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是一个具体的实例,所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本段首 句可知此处举例说明了什么内容。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写作角度及情感的把握。通

36、读文本,从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游 览者来到园里”可以看出课文是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从文中“务必使游览 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而园林是美术画” “游览者看鱼戏莲 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 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可以看出作者对苏州园林 的喜爱、赞美之情。 答案: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不能去掉。 “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

37、是所有的河道 都安排有桥梁, (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充分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 )举例子、打比方,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4)课文是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 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赞美之 情。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第 15 页(共 25 页)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38、。 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8 (15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中读诗的男孩 男孩十来岁的样子,站在风口,双手努力捏住一张纸,神情专注地读着。风声太大把 纸吹得哔哗响,我听不清他在读什么。男孩这样站在风口,好些天了。 一天清早,我看见一位老大爷站在男孩身后,欲言又止,最后无奈而不舍地离去。 一天中午,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子站在男孩身后,

39、用手轻拭着眼睛。 一天黄昏,我看见一位老太太站在男孩身后,夕阳照在她身上,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静止成一座雕塑。 一个天上飘着毛毛雨的下午,我撑起伞走下楼,在离男孩两米的地方停住脚步。男孩 的头发上,雨滴凝成的水珠闪着光而我除了细细的风声、如细的雨声没有听到一声诵读, 我的心里长满了疑问。 ”小南,下雨了,回家吧。 ”是那个老太太。男孩太专注,没听到老太太的话。老太太 轻轻戳戳男孩手中的纸,男孩这才停止诵读,抬起了头。老太太轻轻抚去男孩头发上的 雨滴,牵着他的手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男孩不见了,我的心里挤满了失落。因为少了男孩,风口显得那么孤 独。我站在风里,学着男孩的样子,无声地诵读着忽然男

40、孩出现在我面前,望着我 腼腆地笑。 “你叫小南是吗?你在读什么?能给我看看吗?我看着男孩手中的纸问。 男孩点点头, 把纸递给我。上面是手写的几行字: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幼劳。凯风 第 16 页(共 25 页) 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荃各,我无令人”我知道,这是诗经中的凯风 ,赞美 的是母亲的辛勤、劳苦、明理。 男孩接过我手中的纸。嘴巴一张一合地读了起来。我依旧没听到任何声音。 “小南在给他妈妈读诗。 ”是那个老太太, “前几天生病了,在医院也没有停止给妈妈 读。 “小南为什么非要站在风口给妈妈读诗?” “他告诉我,风有翅膀,能把他的声音传到妈妈耳朵里。小南的妈妈是我的女儿。六

41、年前查出得了癌症,就毅然决然跑到山区支教。这些年病魔好像忘记了她,她说是孩子 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可就在不久前,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席卷了她所在的小 学校,她的身子躬成船状,护着身下的孩子,自己被砸晕,到现在还没醒来。小南听医 生说亲人的呼唤也许能唤醒她,就每天为妈妈读诗。这首诗,是我女儿教他的老太 太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那小南为什么要默读却不出声呢?” 老太太用力擦擦眼中的泪,好像要把所有的悲伤都吞到肚子里: “小南,是我女儿初到 南方支教那年,收养的聋哑弃儿。 ”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我努力平复情绪,走到小南身边,与他一起大声念着; “凯风自 南,吹彼棘心” (作者:王举芳,有删改

42、) (1)本文写了“小南妈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分别概括。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太太轻轻 戳戳男孩手中的纸,男孩这才停止诵读,抬起了头。老太太轻轻抚去男孩 头发上的雨滴,牵着他的手离开。 老太太用力 擦擦眼中的泪,好像要把所有的悲伤都吞到肚子里。 (3)小南是个聋哑孩子,前文已多次伏笔请找出两处来并分析其作用。 (4)文中的小南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写“我”多日见到一个小男孩在风中读着什么,后来从老太太口中得知真 相:小南是妈妈收养的聋哑儿,他妈妈在山区支教因救助学生而受伤昏迷住院,小南以 读诗的方式希望妈妈醒

43、来。文章以此赞美了感人至深的亲情。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先找出“小南妈妈”的事件,再按 第 17 页(共 25 页) 时间顺序排列出先后,然后以“人+事+结果”的模式进行概括。 “六年前查出得了癌症, 就然决然跑到山区支教”是第一件事; “小南,是我女儿初到南方支教那年,收养的聋哑 弃儿”是第二件事; “可就在不久前,一场特大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她弓身护着身下的孩 子,自己却被砸,到现在还没醒来”是第三件事。可据此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体会人物的 思想感情。第题“轻轻”是轻柔的意思,老太太轻柔地提醒男孩,体现

44、了她对男孩的 关爱和体贴,同时“轻轻”是叠词,与“戳戳”连用,音韵和谐。第题“用力” ,结合 老太太的女儿受伤住院、小南是聋哑儿的家庭状况,老太太虽然面临困境,但有决心、 有信心照顾好小南,渡过难关,这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坚强。 (3)本题考查伏笔照应手法及其作用。作者在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 某种暗示,即“预伏” ,在后文对所伏进行呼应、说明或加深,即“照应” 。文中“风声 太大把纸吹得哔哗响,我听不清他在读什么” 、 “老太太轻轻戳戳男孩手中的纸,男孩这 才停止诵读” 、 “嘴巴一张一合地读了起来。我依旧没听到任何声音”等处都暗示了小男 孩是聋哑儿。这样一方面能使后文交待男孩是聋

45、哑儿时不至于显得太突兀,使文章前后 贯通,也能表明“我”对男孩的关注非常细致,体现出对他的关爱之情。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入 手。由“男孩这样站在风口,好些天了” 、 “男孩的头发上,雨滴凝成的水珠闪着光”可 见,小南的坚强执着。由“男孩十来岁的样子,站在风口,双手努力捏住一张纸,神情 专注地读着” 、 “前几天生病了,在医院也没有停止给妈妈读”可见,小南深爱着妈妈。 由“他告诉我,风有翅膀,能把他的声音传到妈妈耳朵里” 、 “小南听医生说亲人的呼唤 也许能唤醒她,就每天为妈妈读诗”可见,小南天真淳朴。 答案: (1)小南妈妈六年前得了癌

46、症,跑到山区支教;小南妈妈初到南方支教那年,收 养聋哑弃儿小南;不久前,在泥石流灾难中小南妈妈为保护山区孩子被砸晕,至今昏 迷不醒。 (2)“轻轻”指轻柔地,修饰动词“戳戳” ,连用叠词,音韵和谐,表现出老太太对 小南的细致的体谅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用力”意为用大力气,修饰了动词“擦” ,表现出老太太面对困境和悲伤时的隐忍和 善良,表现出她坚定地继续承担起照顾小南的责任的心理。 (3)伏笔:“风声太大,把纸吹得哗哗响,我听不清他在读什么。 ”“而我,除了 第 18 页(共 25 页) 细细的风声、细细的雨声,没有听到一声诵读。 ”“嘴巴一张一合地读了起来,我依旧 没听到任何声音。 ”“男孩太

47、专注,没听到老太太的话。 ”“老太太轻轻戳戳男孩手 中的纸,男孩这才停止诵读,抬起了头。 ” 作用: 让读者看到下文小南是聋哑孩子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使情节合情合理; 表现了“我”对小南的细致关注和关爱。 (4)深爱妈妈,富有感恩之心:作为妈妈收养的聋哑弃儿,在妈妈昏迷不醒时用自己 的力量“救助”妈妈;坚强执着:不管天气如何、生病与否都坚持给妈妈读诗;天 真淳朴:坚信亲人的呼唤能唤醒妈妈,相信风能把自己的声音带到妈妈那里。 【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48、 (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古诗文阅读(共 13 分)分) 9 (9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舜发 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必先苦 其心志 使痛苦 曾 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