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解析(八)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13232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解析(八)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解析(八)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解析(八)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0 年年高考高考语文语文模拟模拟卷(卷(八八)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 、 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 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 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 址中,发现有 1 枚骨针和 141 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 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 此发端。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 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

2、的绸子。西周时,等 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 “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 中国冠服制度, 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 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 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 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 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 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剪裁 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 最为

3、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秦汉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 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 断,史称“丝绸之路” 。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秦代服制与 战国时无大差别, 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 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 20 余种。服饰上的等级 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 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汉初,由于 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得到 了

4、长足提高。当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这一时期丝绸锦 绣产量极多。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代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使汉代人对人类生产能力持有 乐观信心。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作者说到“汉人继承了道家美学 的基本思想, 又舍弃了它的消极出世思想, 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观点, 注意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的统一性, 坚信广大的外部世界存在着无 限丰富多样的美,人们应当积极地去发现、占有,进而享受这种美。 ” (选自中国古代服饰特点及演变 ,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史料记载衣裳或由黄帝创造,而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则要追溯 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5、B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商代衣服材料已摈弃皮革,以丝麻织 物为主,甚至出现了极薄的绸子。 C夏商周时期,冠服制度建立。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形成,秦代 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汉代出现舆服制度。 D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此后无论 服饰如何发展,始终都有上衣下裳分明的样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论述了从商代到秦汉时期中国服饰文 化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B文章第一段通过史料、出土文物及其山顶洞人遗址中的骨针、 装饰品,追溯了服饰演化史的源头。 C文章在论证中多次提到等级差别,表明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腐败黑暗,穿衣由身份决定的观点。

6、 D对于中国服饰的发展,文章不仅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 还指出了它的内涵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织绣工艺得到了巨大进步,衣料不断 精细丰富,促进了服装的不断完善。 B汉代丝绸锦绣产量极多,纺织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华服 饰文化传往世界,这都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密切关系。 C因为汉代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身的生产能力持有 乐观信心,所以他们能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统一起来。 D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是庶人百姓 的礼服,据此当时社会等级的差别可见一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7、完成 4-6 题。 材料一: 8 月 31 日凌晨,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的我国首座设计时 速 350 公里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 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赣江特大桥,全长 2.156 公里,具有“水深、桩长、塔高、大跨” 的特点。该桥主跨长 300 米,主跨塔底以上索塔全高 120.6 米,是昌 赣高铁全线 3 座跨赣江的特大桥之一,以其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 被业内誉为“千里赣江第一桥” 。 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该桥梁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即 首次将索塔钢锚箱结构、锚拉板、箱形钢混组合梁、新形钢混结 合段构造连接技术应用于国内高速铁路大跨度

8、斜拉桥。 综合运用多种 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 为满足设计时速 350 公里高铁列车通行要求, 赣江特大桥在设计 和施工中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创新,全面采用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 化和绿色建造相关技术, 首次提出并推行铁轨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信 息管理,成为了现代智能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摘编自中国桥又有新突破 ) 材料二: “高铁是我国走出去的闪亮名片,我认为桥梁建筑也可以作 为我国走出去的名片之一。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 院院长田启贤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 领先水平。 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2014 年底, “湖

9、 北造”大桥首次搬上欧洲大陆。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基建项 目塞尔维亚泽蒙大桥主桥通车。2014 年 12 月 18 日,塞尔维亚 领导人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共同出席大桥竣工仪式时, 对中方施工 人员说: “你们在欧洲打造了一张中国名片,一座中国地标! ” 武汉军团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 , 仍要追赶差距、奋力超越。 “主要是理念、规范上的差距。 ”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认为, 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 中国桥企在桥梁设计规范的制定和设计理论研 究、结构全寿命周期和耐久性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不同 标准、规则、理念的主动适应上也存在不足。 “懂技术、会管理、晓

10、 商务、通语言的复合型海外人才稀缺,这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 业的进一步发展。 ”刘自明说,中外文化价值观差别大,如果对其他 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了解不够,易发生文化碰 撞。 中铁大桥局海外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少鹏认为, 武汉乃至中国建桥 企业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差距是全产业链竞争力不强,尤其是金 融能力。他举例说,我国桥梁产业在国际上的竞标最大压力来自韩国 公司,近几年世界著名的几座桥梁多来自韩国公司。这些韩国公司有 诸如三星、现代等大财团的支持,全产业链竞争力强,敢接连法国万 喜公司都不能接的项目。如何进一步做大湖北、中国的桥梁产业,这 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摘编自 “中

11、国桥” ,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 材料三: 在世界桥梁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看欧美,90 年代看日本,21 世纪看中国。 “中国桥”为何如此之“牛”?创新精神与技术追求是屡创奇迹 的法宝。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 造。目前,中国已拥有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跨海特大跨 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凭借创新优势,目前世界 最大(长)跨径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 10 座,中 国均占据半壁江山以上。 恪守匠人精神也是中国桥梁获得世界认可的一大原因。 一座赵州 桥,在中国屹立了 1400 余年。如今,

12、这种“赵州桥式”的工匠精神 正被中国桥梁建造者所继承,并且洒遍世界。高 160 米的钢塔拼装工 程,全塔 57 万多个螺旋和螺孔完美对接,拼装精度的误差达到 1/2500,远远低于合同约定的 1/1000 (摘编自遍布世界的“中国桥”牛在哪? )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人建 造,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 B武汉乃至中国建桥企业走出去,技术上没问题。差距主要是 金融力竞争力不强。 C赣江特大桥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在结构设计上创造 4 项国 内首次,是现代智能铁路桥梁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D海外人才队伍力量仍然薄弱,这

13、制约着中国桥梁企业海外事 业的进一步发展。 5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武汉桥梁界在世界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表明“中国桥” 获得了世界越来越多的认可。 B中国桥梁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精神、技术追求以及对匠人 精神的恪守。 C中国桥常常有新突破。 “中国桥”成为体现中国工匠精神、展 示中国形象,联通中外友谊的国家品牌。 D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虽然世界桥梁界流传“世界桥梁建设 21 世纪看中国” , 但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 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 不够自信。 6擦亮“中国桥”这张“中国名片”需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 合材料一一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过河 周涛 这时我才发现, 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 一路走了 20 多公里, 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 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 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 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 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 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线或无底的深渊。 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 也许在 它来到世间的为

15、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 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出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顽固的被 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脚踢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 那个界线, 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 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 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座独木桥, 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河到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但它依然 劈腿扬颈,一 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 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 20 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 离得最近的

16、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 来骑走。 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 床上, 似有重病。 她抬起眼皮, 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 没有神采; 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至少有 80 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 进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明她我的困难和请求, 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搀起来, 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 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 躺着都叫人看着

17、累,竟然“狂妄”地要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 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尚且费尽心机气喘吁吁而不能, 她能 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 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 鞍, 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 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 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 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 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它当然还是 不想过河,使劲儿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 转不能。它

18、小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的转化为前进的力,嗒 嗒地跃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 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 它勇猛地一用力, 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 湿漉漉地站定。 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 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 。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 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此事发生在 1972 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就在老人的身 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故事开始马不愿意过河,甚至对过河表现出恐惧,是因为它曾 经遭受过洪水的可怕袭击。 B.

19、文中采用了对比写作手法, “我”的年轻力壮与老太太的年迈 体衰,马在“我”面前的桀骜不驯与在老太太面前的心神相通,激发 读者兴趣,引人深思。 C.小说描写了“我”一次骑马过河的生活片断,并由此感悟出人 与动物相处的真谛,给人以生命的思索与启迪。 D.小说语言充满张力。自然环境的壮美,马的个性与飘逸,老太 太衰弱及其瞬间迸发的力度,都是通过作家精彩的语言描写来传递 的。 8.小说中对“我”骑马过河时和老妇人骑马过河时马的反应的细 节描写,有何作用? (6 分) 9.小说最后一段补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老人背后的 天山,有何作用?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20、(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征天下方正贤良文 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 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后稍得亲近。 因奏泰阶之事,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久之,隆虑公主病困,以金 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 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廷尉上请请论,左右皆为昭平言,上 曰: “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 ”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 “法 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

21、目入高庙乎?又下 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朔前曰: “臣闻圣王为 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汤汤。此二者, 五帝所重, 三王所难也。 陛下行之, 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 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 ”上乃起。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 “吾欲化民,岂 有道乎?”朔对曰: “孝孝文皇帝文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 足履革舄, 以韦带剑, 莞蒲为席, 兵木无刃, 衣缢无文孝以道德为 丽, 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 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 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屬;撞万石之钟

22、, 击雷霆之鼓,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 农, 事之难者也。 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 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 却走马示不复用, 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书书曰: 正其本,万事 理;失之豪嫠,差以千里。 愿陛下留意察之。 ”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_,用之如不及。而朔尝至太中大夫, 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 战疆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 赞曰:“刘言向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 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而杨雄亦以为朔言不纯 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然朔名过实者

23、,然朔名过实者, 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 隐。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 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B.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 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C.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 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D.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 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24、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 ) A.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 任官职。文中东方朔即是接受皇帝所“征”才来到朝廷。 B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 高官吏,职掌刑狱。根据诏令, 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 大臣。 C.孝文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汉代第三任 皇帝刘恒的庙号,史称“汉文帝” 。 D . “书” ,在文中指“五经”中的尚书 ; “易”在文中指解 说和发挥周易的易传(其学说据 说源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 后学之手。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5、 (分) ( ) A.东方朔自视甚高。他向汉武帝上书自荐,言词不谦虚,对自己 评价很高,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 B.东方朔善解人意。在汉武帝为处死昭平,觉得有负隆虑公主临 终嘱托而悲伤时,他以“圣王为政赏不避仇、诛不避亲”的观点来宽 慰汉武帝。 C.东方朔耿直敢言。在武帝问化民之道时,他指出前世圣主率先 垂范,注重仁义道德,天下望风成俗,而汉武帝穷奢极侈,并带来极 大的负面影响。 D.东方朔名过其实。班固认为其虽能言善辩,但因“诙达多端, 不名一行” ,所以建议始终不被汉武帝米纳。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 (5

26、分) (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人 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 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 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C.颈联“作草” “分茶”表面上看

27、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 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D .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 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15.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 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 (6 分) 1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 魄的句子是“ ,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水石 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2 分) (3)宋诗极富理趣, 陆游的 游山西村 中 “ , ” 两句体现这一特色,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2 分) 第卷 表

28、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据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超过 500 亿多次,两成 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 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 的网民达到 85.4%。不夸张地说,骚扰电话面前,几乎无人能幸免。 公众可能不难 :日常生活中,接到骚扰电话, ( )。打骚扰电 话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从何种渠道、如何获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又 都在为哪些产品做宣传,都是无从得知的 。 一场对骚扰电话的公民追击,在向警方报案、做过常规的笔录和 调查后就 了。客观而言,具体某个骚扰电话给公民个人带来的 权益侵害可能有限,一般性的电话骚扰或不至于涉及刑事犯罪,但却 起码也是

29、明白无误的治安违法, 有效的社会治理也不能就这样的任其 地逍遥法外 。 公民遇到骚扰电话怎么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乏报警求助、 拿 起法律武器等内容, 但事实上骚扰信息的发布主体一般处于无从查证 的状态,最终难免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感同身受 杳无音信 肆无忌惮 不了了之 B.身临其境 杳无音信 有恃无恐 不了了之 C.感同身受 石沉大海 有恃无恐 束之高阁 D.身临其境 石沉大海 肆无忌惮 束之高阁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 ( ) A.习惯性地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 话的标

30、记 B.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然后接听或者接起 来后挂断 C.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然后拒听或者接起 来后挂断 D.习惯性地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 话的标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据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 500 亿多次 B .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 500 亿次 C.据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 500 亿次 D.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 500 亿多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31、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为荔枝写下的名句, 表达了对这种水果的特别喜爱。然而,如果真的像诗中所写的那样, 每天吃下数百颗荔枝,恐怕是会患上“荔枝病”的。也许你会奇怪, 荔枝那么甜, ,怎么会让人患上低血糖呢?实际上,荔枝所 含的糖是果 糖,必须经由人体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如果过量食入荔枝,人体内的转化酶就 会供不应求,多余的果 糖, ,还会刺激胰岛细胞释放大量胰岛素,引发低血糖反 应。此外,荔枝中含有的 CT 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也有降低血糖的 效果。 吃“糖”不补“糖” ,还让人缺

32、“糖” ,这仿佛是一个隐喻。吃, 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补, 。 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吃上,就 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想当然地以为消化了、吸收了,并且于己有 补。 而实际上,可能非但不是如此,还有截然相反的效果。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0 个字。 (5 分) 很多人认为饮用水越纯净越有益健康,甚至有人喝实验室的“超 纯水”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水商品,如“矿泉水” “天然水” “超 纯水” “纯净水” “蒸馏水”等。 “超纯水”至清至纯,适 用于实验室 的科学研究, 不适宜饮用。 目前, 大多数家庭喝得最多的还是纯净水, 纯净水多为超滤和反渗透两种类型的净水器提供。 我们

33、的水源多为自 来水或者地下水,水中除了含有灰 尘、泥沙外,还有离子、胶体、 细菌、微生物、矿物质等。一般情况超滤型净水器就可以满足生活用 水需要,在农村或者是化工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反渗透型净水机就 派上了用场。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不知从何时起,微信群内投票评比变得司空见惯,每个人时不时 的要为同学、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投票拉票。随着“朋友圈”的 广泛使用,诸如此类的投票评比活动也越来越多,甚至产生了有组织 有规模的“专业投票拉票群” ,此风盛行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每个人在使用微信时都遇到过。有人觉得举手之劳,成人之美,何乐 而不

34、为?有人觉得碍于情面,不得已 而为之。有人置之不理,无视 它,甚至退群 微信“朋友圈”拉票之风盛行,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 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 先厘清文脉 产生时间 服饰特点 服饰演变史 旧石器时代晚期 兽皮类材料,缝制简单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 端 商代 皮、革、丝、麻类材料, 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初步建立中国冠服制度 周代 服饰繁简不同,上衣下 裳分明 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 形制 春秋战国 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 种名目日见繁多 深衣开始出现 秦汉时期 衣

35、料较前丰富,深衣得 到了发展 秦代保持深衣的基 本形制,汉代有了舆服制 度 1. A B, “商代衣服材料已摈弃皮革” ,理解错误,原文是说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 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C, “夏商周时期,冠服制度建立”分析错误, 原文是说 “中国冠服制度, 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 到周代已完整完善” 。 D, “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混淆概念, 应该是“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服饰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 2.C C, “表明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腐败黑暗,穿衣由身份决 定的观点”无中生有。 3.C C,因果倒置。应为“汉人注意了

36、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的统 一性” ,所以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身的生产能力持有乐观信 心。 4A 解析:A 项说法绝对, “近年来,世界上有难度、创纪录的 桥梁, 大部分由中国人建造, 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 中 “表 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的“已经”说法绝对,据材料二“无 论是规模, 还是技术水平, 我国桥梁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可知, “表 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桥梁强国”的说法扩大了概念外延。 5D 解析:D 项曲解文意, “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虽然世界桥 梁界流传世界桥梁建设 21 世纪看中国 ,但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 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足,不够自信”中的中国桥企“不够自

37、信”表 述有误,材料二中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桥梁都处于 世界领先水平” , “技术自信,让武汉建桥企业海外之路越走越宽” , 据这些信息可知,虽然与世界桥梁强国相比,中国桥企存在多方面不 足,但是不能推断中国桥企不够自信。 6缩小与世界桥梁强国理念,规范上的差距;提高对不同标 准,规则、理念的主动适应能力;增强技术自信;培养,引进稀缺 的复合型人才;提高金融竞争力;坚持创新精神与技术追求;恪 守匠人精神.(任答四点即可) 7.A( “遭受过洪水的可怕袭击”只是猜测,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 8.前后两个细节描写形成对比;我的强壮和老妇人的孱弱、我对 马的束手无策和老妇人对马的轻松驾

38、驭形成了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老 妇人与马之间息息相通,表现了生命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主题。 (每点 2 分,共 6 分) 9.小说最后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老人背后的天山, 对老妇人这个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表达出老妇人胸怀与情感 的深沉与伟大。小说在最后点明时间是 1972 年、地点是贡乃斯草原, 以及天山,起到了点明并深化主旨的作用。只有在这个没有被现代文 明侵染的时间和地点,才会有老太太和大青灰马那样令人感动的故 事。 (每点 3 分,共 6 分。学生有能自圆其说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0.B. 11.C( “孝文皇帝”是谥号。 ) 12.D (选文显示, 只是东方朔要求

39、升职被重用的上书没有被采纳, 而原因也不是因为“言语谐笑,极不端庄” 。 ) 13. 东方朔刚被征召而来, (就)上书皇帝,言辞(一点也)不 谦虚, 大大地称赞自己, 皇上认为他很有能力, 让他在公署待诏。 (得 分点: “来” 、 “伟” 、倒装句式各 1 分,句子通顺 2 分,共 5 分) 法律,是先帝制定的,因为我妹妹隆虑公主的缘故而使先帝制定 的律法受污, 我又有什么面目进祖庙(去见先帝)呢?又对下让我有负 万民。 (得分点: “用” 、 “负” 、判断句式各 1 分,句子通顺 2 分,共 5 分) 14B(B 项中“些许欣喜与慰藉”错误。颔联是说绵绵春雨如 愁人的思绪。 ) 15.

40、答案: 内容不同: 书愤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 情; 临安春雨初霁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恬静闲适生活,表达 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 情。 意境不同: 书愤的意境是沉郁雄浑顿挫; 临安春雨初霁的 意境是明艳恬静闲适。 风格不同: 书愤的风格是沉郁雄放; 临安春雨初霁的风格 是清新隽永,优美自然。 表达技巧不同: 书愤表达技巧之一是虚实相济,前四句回忆 往事是虚,后四句着眼现实为实,虚实对比,相得益彰; 临安春雨 初霁表达技巧之一以乐景衬哀情,以恬静闲适的生活反衬落寞无聊 的心境。 (每点 2 分,3 点给 6 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 泣

41、孤舟之嫠妇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7A(感同身受: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 历一般。身临其境 :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选文句意侧重于感受, 而非强调场景,故应该选“感同身受” 。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 石沉大海:比喻始终没有消息。两个成语都有“没有消息”之意,但 石沉大海是比喻性的,常跟比喻词配合运用;杳无音信是直陈性的, 一般不跟比喻词配合运用。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有 恃无恐:因有所倚仗而不害怕。两个成语都有“妄为”之意,不同在 于“有无倚仗” 。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 它,就算完事。束

42、之高阁: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 18D(A 项“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不属于两类,B、C 项语 序不当,不合乎逻辑) 19B(A、C 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A、D 项“多”造成逻 辑错误。 ) 20. 含糖量一定很高 不仅无法转换成葡萄糖 则是一种内 在的效果 21.(饮用水不是越纯越好,一般情况超滤净水器可胜任家庭所 需,农村或污染较重的地方反渗透型净水器就派上用场。 ) 22解析: 此题可看作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对社会热点话题给出自己的 看法。可任选材料中列举的几类认可、反感或反对来立意命题,也可 以自己给出新的看法。 参考立意: 举手之劳 成人之美 圈圈传情,情满心田

43、莫让感情束住手脚 勇于拒绝 形式主义可以休 浅谈“拉票”现象 这个时代充斥着竞争,国际间的金融贸易,小到公司内部员工之 间的暗流涌动。 在利益这条黄金杠杆的作用之下, 相互之间搞好关系, 设置“特殊暗号,到处笼络人心等等事件屡见不鲜。 ” 然,这些本应该出现在成人世界当中的“灰色事件” ,却同样也 发生在了孩子身上。日益泛滥的网络投票渠道,不是家长们动用一切 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佳渠道。但在我看来,这般评选活动的最 终结果,实在有失公平。 在网上投票、拉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选举环节最重要的透明度 和公开度。就算抛开结果不讲,当孩子们看到可以通过动用人脉来使 自己成为“最终赢家”的时候,难以

44、避免的,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做 什么事就靠别人拉拉票就行了”的惯性思维。而这,往坏处说,就是 对孩子纯洁性的一种抹杀, 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强制他们认识这 个混浊不堪的世界,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根本不该存在的“勾心斗角” 。 如此,便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极其严重的间接危害。 同时,当拉票成为一股“腐败之风”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社会 的公平正义问题也会暴露于群众这盏超大功率的镁光灯下。这公平 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大火的,被誉为“神仙 招架” 的 主持人大赛 采用现场投票制, 甚至连评委点评都不让听? 不还是因为听了点评之后,评审内心会动摇,会对最终选手得分产生 影响吗?这近乎“严苛

45、”的制度,再加上专业公证处的实时公证,不 正是保护公平的最好外壳吗?反观当下,有些家长为了多得选票,将 投票群在朋友圈,空间中一次次刷屏,甚至不惜注册几十、几百个账 号选夜刷票。这样得到的成果,难道是孩子们的真实水平吗? 由此观之,微信拉票这一行为确实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公正”这一社会准则。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不少家长把这一切的滥觞归结为“爱” 、 “可 怜天下父母心” 。可是这样的爱是没有营养的。甚至可能会让孩子产 生过于自信的想法而导致其目中无人。父母爱孩子固然天经地义,但 这种方式无异于溺爱,引导孩子树立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试想,这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 纵然时代发展的趋势如此,但我们仍应把握住心中的公平正义, 即使身处于阴沟之中,但也要心向光芒,在祖国未来的花朵面前做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同营造清朗的社会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