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87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牧人驱犊返, 。 (王绩野望 )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钱塘湖春行中,作者描绘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湖边春草深密,绿色醉 人的美丽画卷的句子是“ , ” 。 使至塞上中“ , ”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 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 2 (9 分)阅读下

2、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 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 晒着新收的 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棵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 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 tin 静,一片安 xing!谁都知道:啄食 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 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曝 晒 tin 静 安 xi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

3、是“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 (3) “敦厚”中“敦”的意思是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第 2 页(共 21 页) 二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二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3 (2 分)下列篇目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一项是( ) A 渔夫和他的妻子 B 海的女儿 C 夜莺 D 拇指姑娘 4 (2 分) “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 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 上面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请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 5 (12 分)学校开展“走近汉字”活动,请你参加。 (1) “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

4、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的对联。请你根据 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 下联:山石 下 枯,此木为 (2)下列例句表达了对汉语美的感受,请仿写一句。 例句: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令人痴迷、神往。 (3)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要求:符合“走 近汉字”主题;不少于 60 字。 三、阅读(三、阅读(55 分)分) 6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单细胞生物“科学家” 柳 静 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知道吗? 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 更令人

5、意想不到的是, 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生物。 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黏菌的避光性,以光点模拟日本地形图,然后在地形图 上对应东京几处重要地铁站的地方放置食物。结果发现,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 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 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黏菌用短短的 26 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群 顶尖工程师花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 那么,这一团黏菌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元,怎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能力呢? 第 3 页(共 21 页) 这一切要从黏菌的生物性说起。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向四面八方

6、延展,定位所有食 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如此 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而这些网络的架构也不会太 复杂,否则会消耗黏菌太多的能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单细胞生物“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呢。 首先是风险评估能力。在实验中,若通往某个食物源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很有可能 因发生意外而中断。 因此,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达到了 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 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给黏菌一些外在刺 激,例如吹风或光照,使黏菌的生长受挫。持续一段时间

7、后,研究人员会突然中断这些 刺激。而此时的黏菌如同有了记忆一般,会在原本应该出现刺激的时间点减缓生长速度, 仿佛能够预测刺激的到来,并以减缓生长速度减少自己受到的损伤。 最后,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 杂的认知体系。这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它是用单一的中 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 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 形态。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黏菌具有哪些特点。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3)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具体指什么。 如此 一来,它便能自由

8、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 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 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形态。 (4)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第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7 (21 分)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 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第 4 页(共 21 页)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 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 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

9、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 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 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 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 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 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_微笑着,_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 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于是,

10、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 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 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地转身。碗,又在他头 顶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 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碗又掉了下来。 剧场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_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 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 “行了,不要再来 了,演下一个节目

11、吧! ”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 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 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 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剧场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 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 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选自

12、意林 ,有删改) (1)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 5 页(共 21 页) A歉疚地 不失风度地 呆呆地 B不失风度地 歉疚地 呆呆地 C呆呆地 不失风度地 歉疚地 D不失风度地 呆呆地 歉疚地 (2)依据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短语。 少年顶碗表演 最后演出成功 (3)文中多次写到了观众在观看表演时的不同反应,请分析其作用。 (4)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请分析老者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作用。 (5)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了顶碗少年的鞠躬,结合上下文,揣摩并描绘其不同的心 理活动。 8 (15 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13、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 之而已。鲁直所谓: “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选自袁中道游居柿录 ) 【注释】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 百许头 可:

14、犬牙 差互 犬牙: 以 其境过清 以: 自叹每有欲往 往: 辄 复不遂 辄: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6 页(共 21 页)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3) 【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 ; 【乙】文“万竹中 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 。 (4) 【甲】 【乙】两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三、写作(三、写作(55 分)分) 9 (55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说过: “会倾听他人的人是宽厚的,会倾听自然的人是纯净的,会倾听 自己的人是丰厚而智慧的。 ”品天地万物,读人间百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倾听。梳理 心绪的烦

15、乱,学着倾听,感受寂静之美,收藏快乐,洁净心灵。 请以“我在倾听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 体进行写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 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 7 页(共 21 页) 2019-2020 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

16、句或下句。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王绩野望 )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钱塘湖春行中,作者描绘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湖边春草深密,绿色醉 人的美丽画卷的句子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 使至塞上中“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 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誉为“千古

17、壮观”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猎马带禽归(注意“禽”的写法) 征蓬出汉塞 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萋萋” “鹦鹉”的写法) 山随平野尽 庭下如积水空明 虽乘奔御风(注意“御”的写法)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 8 页(共 21 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注意“长河”不要写成“黄河” )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

18、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 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 晒着新收的 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棵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 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 tin 静,一片安 xing!谁都知道:啄食 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 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

19、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曝 晒 p tin 恬 静 安 xing 详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棵粒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颗粒 ” 。 (3) “敦厚”中“敦”的意思是 诚恳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谁都不能忘记那一片蝉声。 【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p” ,第二个字写作“恬” ,第三个字 写作“详” (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 “棵粒”应写作“颗粒” 。 (3)本题考查字词释义。敦厚指脾气温和性情憨厚。敦的意思是诚恳。 (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划线句子是一个反问句,起到了强

20、调的作用。强调的语义是不 能忘记那一片蝉声。所以改为陈述句应是:谁都不能忘记那一片蝉声。 【解答】 (1)p 恬 详 (2)棵粒 颗粒 (3)诚恳 (4)谁都不能忘记那一片蝉声。 第 9 页(共 21 页)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 ,考查学生的审题 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 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 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 自己的见解。 二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二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

21、成问题 3 (2 分)下列篇目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一项是( ) A 渔夫和他的妻子 B 海的女儿 C 夜莺 D 拇指姑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课本上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 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 【解答】A有误, 渔夫和他的妻子是格林童话中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名著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4 (2 分) “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 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 上面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鲁智深 ,请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倒拔垂杨柳 。

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文段描写的外貌可知这是鲁智深,第二 个空写出一个跟鲁智深相关的故事情节即可,如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 等。 【解答】答案: 鲁智深(鲁达、花和尚) 、倒拔垂杨柳。 【点评】对名著人物性格的考查,一般是给出名著中有关某一人物的某一情节,然后要 求学生分析其性格。作答此类题目时,需根据人物在材料中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外貌、 说过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心理等,然后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用适当的词语 概括其性格即可。 5 (12 分)学校开展“走近汉字”活动,请你参加。 (1) “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的对联。请你

23、根据 第 10 页(共 21 页) 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 下联:山石 岩 下 古木 枯,此木为 柴 (2)下列例句表达了对汉语美的感受,请仿写一句。 例句: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令人痴迷、神往。 (3)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要求:符合“走 近汉字”主题;不少于 60 字。 【分析】 (1)本题考查了对联的补写。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 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 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根据“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 分

24、或合而成的对联,结合上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 ”下联应是“山石岩下古木 枯,此木为柴” 。 (2)本题考查仿写,仿写是综合读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作答时,一定要认真 分析例句,分析其句度,分析其格式,分析其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句义相 关,格式相同,修辞相同。开放类试题,与例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即可。本题可仿写 为: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樽滋味甘醇的美酒,令人陶醉、迷恋。 (3)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 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思路清晰, 语言得体,并注意达到指定的字数。这道题要以“

25、汉字”为中心,可以汉字的起源,汉 字惊艳世界的美的陈述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解答】答案: (1)岩 古木 柴 (2)示例: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樽滋味甘醇的美酒,令人陶醉、迷恋。 (3)示例:同学们,泱泱中华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语言正是文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 元素之一,从甲骨文到当今的简体汉字,文字的改变也反映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各位选手的精彩演讲,走近汉字,了解汉字。 【点评】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 辞为主的仿写。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 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

26、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 三、阅读(三、阅读(55 分)分) 第 11 页(共 21 页) 6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单细胞生物“科学家” 柳 静 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知道吗? 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生物。 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黏菌的避光性,以光点模拟日本地形图,然后在地形图 上对应东京几处重要地铁站的地方放置食物。结果发现,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 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而这个

27、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 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黏菌用短短的 26 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群 顶尖工程师花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 那么,这一团黏菌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元,怎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能力呢? 这一切要从黏菌的生物性说起。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向四面八方延展,定位所有食 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如此 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而这些网络的架构也不会太 复杂,否则会消耗黏菌太多的能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单细胞生物“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呢。 首先是风险评估能力。在实验中,

28、若通往某个食物源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很有可能 因发生意外而中断。 因此,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达到了 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 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给黏菌一些外在刺 激,例如吹风或光照,使黏菌的生长受挫。持续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会突然中断这些 刺激。而此时的黏菌如同有了记忆一般,会在原本应该出现刺激的时间点减缓生长速度, 仿佛能够预测刺激的到来,并以减缓生长速度减少自己受到的损伤。 最后,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 杂的认知体系。这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它是用单一的

29、中 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 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 形态。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第 12 页(共 21 页) (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黏菌具有哪些特点。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3)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具体指什么。 如此 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 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 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形态。 (4)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第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分析】本文以逻辑顺序为读者介绍了黏菌,文章开篇点明说明对象,接着介绍了黏菌 强大的设计能

30、力,然后介绍了黏菌身上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优点。 【解答】 (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归纳概括。这篇文章开篇引出说明的对象黏菌后,第 三段先介绍的是黏菌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第四至七段介绍黏菌身上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的三大优点:风险评估能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这些正是黏菌 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与结构,根 据第一题的分析,我们知道,文章在引出说明对象黏菌后,具体介绍了黏菌具有的特点 及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内容要根据其所处的语

31、境,即根据其前 后内容来分析。第一句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中, “如此”即“这样” ,是近指代词,指的 就是前一句所说的“先向四面八方延展,定位所有食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 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 ;第二句出现在文章第七段,指的也就是 前一句所说的“它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 。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给出具体的数据,并 将黏菌寻找食物的时间与工程师完全任务地时间进行比较,运用的是列数字与作比较的 说明方法,以此来突出黏菌的设计能力超强。 (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特点的分析。细读画线句,其中的加点词“很有可能”表示猜测

32、, 意思是说实验过程中通往食物的道路会有中断的可能性;如果删去,意思则变成道路的 中断一定会发生,表述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加点词删去后语意发生变化,所以是 不可删去的。最后强调一下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案: (1)是单细胞生物,却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准确的风险评估能力、极强的记忆力与学 第 13 页(共 21 页) 习能力、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 (2)逻辑顺序。先说明黏菌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放在路径十分复杂的地形图上的食物 这一现象,然后说明它们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能力的原因,再说明它们身上的能让人类 学习的优点,由现象到本质,所以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先向四面八方

33、延展,再定位,然后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 黏菌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 (4)列数字、作比较。将黏菌寻找食物的时间与工程师完成任务的时间进行比较,鲜明 地突出了黏菌具有惊人的设计能力这一特点。 (5)不能删去。 “很有可能”表猜测,不肯定。如果删去,就表示“一定会因发生意外 而中断” ,这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很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 性。 【点评】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情况。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 远及近依次

34、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 到分(或由分而总) 、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 般到个别) 、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7 (21 分)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 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 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 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

35、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 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 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 第 14 页(共 21 页) 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 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 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_微笑着,_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 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

36、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 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 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地转身。碗,又在他头 顶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 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碗又掉了下来。 剧场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_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 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

37、: “行了,不要再来 了,演下一个节目吧! ”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 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 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 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剧场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 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

38、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选自意林 ,有删改) (1)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歉疚地 不失风度地 呆呆地 B不失风度地 歉疚地 呆呆地 C呆呆地 不失风度地 歉疚地 D不失风度地 呆呆地 歉疚地 (2)依据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短语。 第 15 页(共 21 页) 少年顶碗表演 表演出现失误 失误再次发生 最后演出成功 (3)文中多次写到了观众在观看表演时的不同反应,请分析其作用。 (4)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请分析老者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作用。 (5)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了顶碗少年的鞠躬,结合上下文,揣摩并描绘其不同的心 理活动。 【分析】这

39、篇文章作者回忆了二十多年前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并从 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 放弃。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 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 ()写那位顶 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解答】 (1)本题考查根据词语的选择与运用。第四段写的是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 的情景,根据“台上并没有慌乱” , “微笑” ,可见少年当时并不慌乱,不会是“呆呆地” , 所以排除 C 项;第二空表现的是少年紧跟的动作“鞠了一躬” ,可见其不失风度;第三空 是要表现的是少年第二

40、次失败时的表现, “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当 时的慌乱,所以应填写的是“呆呆地” ,据此确定应选择 A 项。 (2)本题考查情节的概括。阅读全文,可知文章主要记述的是一位顶碗少年两次表演失 败后,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他再次表演,终于获得成功。据此可知中间两个情节表现 的就是少年两次表演失败,分别用六字主谓短语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理解与作用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 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其它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 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它的作用是使人物性格、形 象更鲜明;使文章

41、更加生动和感人。文章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顶碗少睥年,作者却在记 述过程中多次写到了观众在观看表演时的不同反应,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 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全 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等句子,可见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以观众的表现 来表现气氛的紧张,烘托少年表演难度之高,突出他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精神。 (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句的分析。从文章表述的情节来看,老者是少年表演成功的关键 人物,划线句子先描写了老人的神态“微笑” ,然后写他对少年的动作“抚摩” “摇” ,可 见他对少年没有丝毫的责怪,反是充满着关爱与鼓励; “说”的话语

42、我们虽然不知道,但 是从神态与动作,可以推断那是对少年进行技术上的指导,是让少年去除心理上的恐惧。 第 16 页(共 21 页) 正是因为这些所以少年才能再次回到舞台上,获得表演的成功。 (5)本题考查人物动作与心理的分析。第一次鞠躬出现在第四段中,这时是少年第一次 表演失败,从他“微笑”的表情,可以看出“鞠躬”是对观众表达歉意;第二次出现在 第五段末,这时是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在老者的鼓励下第三次开始表演前的动作,结 合我们的情感体验,可知这时少年鞠躬,不仅仅是对前两次的失败表达歉意,还在向观 众传达“这次表演我一定会成功”的自信信念。 答案: (1)A (2)表演出现失误 失误再次发生 (

43、3)对观众反应的刻画属于侧面描写,一是为烘托顶碗少年的表演技艺水准,二是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三是为突出顶碗少年的风度翩翩、沉着冷静、坚持不懈、勇于拼搏、 敢于挑战的高贵品质,带给人力量与震撼。 (4)通过外貌描写,交代了老人的年龄与外在形象矮小结实,从中可以看出这是 一位阅历丰富的杂技老人。他的出现对顶碗少年的表演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脸上微 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这是对老人的神态描写,写出了他的和蔼慈祥、温暖善良、沉 着冷静,他给予顶碗少年战胜失误的信心与勇气。“走、交、抚摩、摇、说”一系列 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老人对少年的鼓励与信任。这也是顶碗少年最后表演 成功的关键所在。 (5

44、)第段顶碗少年的鞠躬一是出于礼节,二是为了风度,三是为表达歉意。此时他的 心情虽有失落,但还是充满信心的,是不畏惧表演的。 第段顶碗少年的鞠躬是在表演成功之前,这一鞠躬不仅是为感谢观众们的支持,更是 对自己战胜失误,走出阴霾充满自信。 【点评】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原则: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中找出“题眼” ,带 着问题读文章; 读文时, 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准备答题时, 必须再次细读题目;答题时,要对具体题目涉及的相关段落反复研读。 8 (15 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

45、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第 17 页(共 21 页)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 之而已。鲁直所谓: “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选自袁中道游居柿录 ) 【注释】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 百许头 可: 大约 犬牙 差互 犬牙:

46、像狗的牙齿那样 以 其境过清 以: 因为 自叹每有欲往 往: 去,前往 辄 复不遂 辄: 就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3) 【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 潭水的清澈透明 ; 【乙】 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 夜晚的寂静 。 (4) 【甲】 【乙】两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译文: 【甲】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 水底) ,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 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7、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 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 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 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 第 18 页(共 21 页) 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 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 处不可以寄一梦” 。 【解答】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句意为: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句意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往:去,前往。 句意为:就是不行。辄:就。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