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86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3 分)分) 1 (6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 诗经关雎 ) 式微式微,胡不归?   ,故为乎中露?( 诗经式微 )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 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 2 (7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 rng 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过两个月,燕子蹁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 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 n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 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ng   化     消声 n   迹    凤雪载 途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这个词的正确的写法是“   ” 。 (3) “周而复始”的意思是   。

3、3 (2 分)运用你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他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特殊的教育家,他的书信对两个儿子的人生了巨大的影响,楼 市以高度评价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 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他指   (人名) , “教子篇”是指   。 4 (8 分)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中国古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 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 灵。八(1)班准备开展一次“我爱中华诗词”的语文活动。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 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为本次活

4、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2)仿照事例写出诗句中的成语。 第 2 页(共 20 页)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成语:      (3) “飞花令” :请你写出两句含有“雁”字的诗   ,       ,    二、阅读(二、阅读(42 分)分) 5 (15 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 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

5、时的情景。 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 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 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 “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 地。 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 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 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 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 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

6、”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 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 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 面的甜,飘满村落。 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 事愈加清晰。 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 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 第 3 页(共 20 页) 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

7、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 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 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 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 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 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 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 静静地,听

8、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 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 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 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 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 “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 “是要给 您老人家带走的。 ”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 “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 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

9、线上。   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   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 说玉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 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 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6 (15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但“天有不测

10、风云” ,精准预测天 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 4 页(共 20 页)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 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 比喻: “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 ”这就是大家 熟知的“蝴蝶效应”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 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 的 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 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

11、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 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 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 蛋鬼” 。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 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 24 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 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 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 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

12、玩拼图:如果只有 8 个板 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 800 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 8000 万块,甚至更多, 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 1 平方公 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 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 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 500 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分点作答。 (2)阅

13、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 ( “风险”在文中具体 指什么?)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 ( “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 效果?) 第 5 页(共 20 页) (3)文中画波浪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的难易也不同,请选择其中一句,运 用文中相关知识作简要分析。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约客 ) 7 (12 分)晋太元 1 中

14、,武陵人 2 捕鱼为业 3缘4 溪行 5,忘路之远近6忽逢7 桃花林, 夹岸 8 数百步,中无杂 9 树,芳草鲜美 10,落英11 缤纷 12。渔人甚异之13复14 前 15 行, 欲 16 穷 17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5、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 73 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74, 处处志之75 及郡下76, 诣77 太守, 说如此 78 太 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79,遂80 迷,不复得 81 路。 南阳刘子骥,高 82 尚士 83 也 84,闻之,欣然85 规 86 往。未果 87,寻88 病终 89,后 遂无问津 90 者。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 )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16、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欲穷 其林      便要 还家 无论 魏晋      甘 其食 无所陈 之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第 6 页(共 20 页) (3) 【甲】 【乙】两文描绘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写作(三、写作(35 分,含有分,含有 5 分卷面)分卷面) 8 (35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 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

17、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 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自选。 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不少于 600 字。若写诗歌,不少于 15 行。 第 7 页(共 20 页) 2017-2018 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3 分)分) 1 (6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 诗经关雎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 ,故为乎中露?( 诗经式微 ) 青青

18、子衿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 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 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 君子好逑(重点字:逑) ; 微君之故; 青青子衿(重点字:衿) ; 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

19、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 ,更要“心到” “手到” 。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2 (7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 rng 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第 8 页(共 20 页) 过两个月,燕子蹁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

20、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 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 n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 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ng 融 化     消声 n 匿 迹    凤雪载 途 zi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蹁然归来 ” , 这个词的正确的写法是 “ 翩然归来 ” 。  (3) “周而复始”的意思是 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  【分析】 (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通读文章便可以得

21、出答案为融化、匿迹、风 雪载途。 (2)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从文中很容 易找到“再过两个月,燕子蹁然归来。 ”中的“蹁然归来”书写错误,应该为“翩然归来” 。  (3) 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定要根据词语的本义以及词语的语境义。 “周而复始”中的周:环绕一周:复:又。故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 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解答】答案: (1)融  匿  zi (2)蹁然归来 翩然归来 (3)转了一圈又一圈,

22、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 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 自己的见解,平时要多练习,做题时方能得心应手。 3 (2 分)运用你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他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特殊的教育家,他的书信对两个儿子的人生了巨大的影响,楼 市以高度评价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 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他指 傅雷 (人名) , “教子篇”是指 傅雷家书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 主要人

23、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解答】根据语段“杰出的翻译家,特殊的教育家” “他的书信对两个儿子的人生了巨大 第 9 页(共 20 页) 的影响”等信息,明确他指傅雷; “教子篇”是指傅雷家书 。 答案:傅雷;傅雷家书 【点评】这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 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4 (8 分)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中国古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 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 灵。八(1)班准

24、备开展一次“我爱中华诗词”的语文活动。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 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2)仿照事例写出诗句中的成语。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成语: 无可奈何或者似曾相识 春风得意或走马观花  (3) “飞花令” :请你写出两句含有“雁”字的诗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分析】略 【解答】 (1)答案:探诗歌之精髓,感民族之灵魂。 (2)答案:无可奈何或者似曾相识春风得意

25、或走马观花 (3)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点评】略 二、阅读(二、阅读(42 分)分) 5 (15 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 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第 10 页(共 20 页) 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 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 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 “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 地。 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

26、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 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 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 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 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 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 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

27、、 面的甜,飘满村落。 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 事愈加清晰。 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 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 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 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 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 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

28、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 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 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 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 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 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 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

29、 第 11 页(共 20 页) 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 “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 “是要给 您老人家带走的。 ”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 “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 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带“我”摘艾叶 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 荒年做艾饼 病 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 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

30、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 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分析】本文以“艾叶”为线索,回忆了奶奶带着我采摘艾叶,教我磨面作艾饼,给我 压岁钱,并在病中思念爷爷,一直到临终也不说出玉佩去向等事,表达了对奶奶的思念 与赞美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 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然后将要填写的情节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 在写奶奶教我磨面做饼后,第五段主要写奶奶给我压岁钱的事;第

31、六段写奶奶荒年清明 节做艾饼,然后第七段就写了奶奶得病时对爷爷的思念,最后第八段写奶奶临终不说玉 佩去向。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 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用“流”这一动词来描写山 茶的颜色,很明显是化静为动的写法,以此来突出春雨滋润下花色的鲜艳。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按题干中的要求先判断修辞,再分析效果。句子中的 “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句式相同,形成排比,增加了语言气势,以此来突 出老屋都是“泥”制的,但是这样依旧能引起我的回忆,让我眷恋,表现了我对老屋的 情感深厚。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

32、揣摩。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句子意思,明确句中的“你个外人” 指的是谁。根据奶奶语言的后半句,可知这里的“外人”指的是爷爷。前句“风轻轻地 第 12 页(共 20 页) 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 少有的红晕” ,可以判断病中的奶奶是想起了与爷爷之间的往事,那“红晕”便是想起往 事的“羞”态,由此可以判定,奶奶是深爱着爷爷的,说这话时无比的幸福,犹如见到 初见爷爷时,脸上满是娇羞。 (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上一题的分析,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前文暗示 玉佩去向的句子是: “淸明节前几天, 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佩, 去了一趟老镇。

33、回来后, 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 ” 奶奶以她最珍爱的物品换来粮食, 并一字不向家人说, 表现她爱的深沉,对家人的爱之深。 答案: (1)带“我”摘艾叶 荒年做艾饼 (2)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 。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 (3)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 ;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 长久的思念。 (4) “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 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 心佩作铺垫,表

34、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点评】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 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6 (15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但“天有不测风云” ,精准预测天 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 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 比喻: “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

35、。 ”这就是大家 熟知的“蝴蝶效应”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 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 的 结果大相径庭。 第 13 页(共 20 页)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 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 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 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 蛋鬼” 。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

36、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 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 24 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 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 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 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 8 个板 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 800 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 8000 万块,甚至更多, 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

37、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 1 平方公 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 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 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 500 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分点作答。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 ( “风险”在文中具体 指什么?)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 ( “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 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

38、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的难易也不同,请选择其中一句,运 用文中相关知识作简要分析。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约客 ) 【分析】本文以逻辑顺序写作,第段开门见山提出说明的对象,接着段,具体 第 14 页(共 20 页) 分析影响精准预报天气的因素;最后第段,指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 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解答】 (1)此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在文章的第二段至第四段,开头都有 相应的中心句子:影响天气预报

39、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 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何况,不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根据这 三个句子,就可得出答案。 (2)此题考查了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回答此题时应注意,要联系前后的文意,来具 体的回答,一般词语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不要回答原义。此处的“风险”是指具体指预 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此处的用“捣蛋鬼”是指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 变得十分复杂。 (3)此题考查了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一个从 内容方面来分析: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

40、的天气 信息;再一个是针对全文谋篇构思的作用:使用该材料,使说明内容通俗易僅,更具吸 引力。 (4)此题考查运用文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设置的有创意,联系古诗词的意 思来考虑,并且要联系文章的主要信息,作具体的分析。苏轼诗句的意思是:乌云翻滚 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 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的意思是: 梅子黄熟的时候下着连绵的阴雨,青蛙在青草地和池塘里随处可见。描写的是梅雨天气, 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答案: (1) 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 各种复杂地形

41、会影响大气运动; 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 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2)“风险”具体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 复杂。 (3)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 内容通俗易僅,更具吸引力。 (4)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 第 15 页(共 20 页) 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 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

42、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

43、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 (作用同举例子) B、 引用具体的数据; (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 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 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7 (12 分)晋太元 1 中,武陵人 2 捕鱼为业 3缘4 溪行 5,忘路之远近6忽逢7 桃花林, 夹岸 8 数百步,中无杂 9 树,芳草鲜美 10,落英11 缤纷 12。渔人甚异之13复14 前 15 行, 欲 16 穷 17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

44、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 73 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74, 处处志之75 及郡下76, 诣77 太守, 说如此 78 太 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79,遂80 迷,不复得 81 路。

45、第 16 页(共 20 页) 南阳刘子骥,高 82 尚士 83 也 84,闻之,欣然85 规 86 往。未果 87,寻88 病终 89,后 遂无问津 90 者。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 )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欲穷 其林      便要 还家 无论 魏晋      甘 其食 无所陈 之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6、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3) 【甲】 【乙】两文描绘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 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 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 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 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 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 齐,有肥

47、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互相 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 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 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 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 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

48、朝了。 第 17 页(共 20 页) 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 (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 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 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 “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 (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 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

49、再有探访的人了。 【乙】理想的国家是,国土很小,人民很少,没有冲突和纠纷,纵使拥有兵器也用不着, 没有苛邢暴政,人民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迁移远方了。虽然有船只车辆,也没有机会 乘坐。虽然有盔甲也没有机会去展示。使人们回到绳结记事。人人恬淡寡欲,吃的虽是 粗食,但也觉得很甘美。穿的虽是破衣服,但觉得很漂亮。住的虽是陋室,但觉得很安 逸。风俗虽是俭朴,但觉得很快乐。与邻国之间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 生到死都不相往来。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 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穷:走到的尽头; 句意: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通“邀” ,邀请。 句意: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无论:不要说, (更)不必说。 句意:吃的虽是粗食,但也觉得很甘美。甘:甘美 句意:也没有机会去展示。陈:展示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