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系列第2讲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56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系列第2讲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系列第2讲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系列第2讲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系列第2讲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系列第2讲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讲讲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机体的稳态与免疫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 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1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排除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和外界相 通的管道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汗液等;细胞膜上的成分不是内环境成分, 如载体、受体;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如纤维素、麦芽糖。 (2)发生于内环境中的四类反应 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的反应。

2、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 激素与靶细胞膜外侧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 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2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1)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2)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是毛细血管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 3免疫调节 (1)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

3、:浆细胞。 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2)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3)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 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4)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2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 pH 明显降低( )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 4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 5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 6静

4、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 ) 7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 T 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 8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不属于胞吐( ) 9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 10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 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2寒冷环境中尿液增多的原因是寒冷环境下出汗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通过下丘脑的 调节,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5、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请写出其反射过程: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 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 考点一考点一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 1体液组成成分的判定 2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 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 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无论是在寒冷还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

6、持平 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 (2)水盐调节 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渴感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参与水平衡调节的 主要器官是肾脏。 3下丘脑 (1)图示 (2)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 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考向一 内环境组成及稳态分析 1(2019 全国,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7、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 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 D 解析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A 项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 项正确;组织 液中的 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C 项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 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 项错误。 2(2019 广西钦州三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C丙酮酸

8、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能产生大量还原氢 D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较迅速 答案 C 解析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寒冷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 项正确;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以及监控和清除功能,B 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 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 项错误;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较迅速,D 项正确。 考向二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3(2019 全国,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 A 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A 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液

9、量增加, 利于散热,B 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 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 皮肤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 不符合题意。 4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正常 情况下,体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偏离调定点后,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 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EP 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烧。下图 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_,B_。 (2)在上述反射弧中,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和分布于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共同构成 _,其中骨骼肌为主要的产热结构,它的活

10、动受激素和_等信息分子的影 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的形式传导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 _。 (3)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致使人的体温呈上升趋势时, 正常体温相当于_(填“炎热” 或“寒冷”)刺激,此时会在_形成冷觉。如果病人持续高烧 39 ,其产热量 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4)高烧病人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该调节 方式主要为_。与此同时病人体内_激素含量可能会上升,以使细 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答案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肾上腺 (2)效应器 神经递质 局部电流 反射弧中存在 突触,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11、(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 后膜) (3)寒冷 大脑皮层 等于 (4)神经调节 抗利尿 解析 (1)图中包含一些完整的反射弧, 即有感受器、 传入神经(即)、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即 A)、传出神经(即)、多种不同的效应器(如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其中 B 表示能产生肾上 腺素的肾上腺。(2)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及其上的神经末梢共同构成效应器。传出神经与 骨骼肌细胞之间可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神经元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引起骨骼肌战栗以增加 产热;骨骼肌细胞的代谢也受到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在这两种激素的调节下骨骼 肌细胞代谢增强,以增加产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

12、形式传导。在反射弧中有突 触,突触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3)体温上升时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形 成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持续高烧 39 ,说明体温一直保持在 39 ,此时机体产热量等 于散热量。(4)体温下降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该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由于 大量出汗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重吸收水,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5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肾源性尿崩症) 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如图 1 所示,图 2 表示正常人和尿

13、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利尿激素与 P 蛋白结合后,P 蛋白的_发生改变激活 G 蛋白。 (2)P 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后,该基因的结构_(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3)上图中曲线_代表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判断理由是_ _。 答案 (1)空间结构 (2)一定 (3)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导 致尿液渗透压升高,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尿液渗透压较低,注射抗利 尿激素后其尿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 由图 1 可知,抗利尿激素与 P 蛋白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 G 蛋白,作用于靶蛋 白,抗利尿激素发挥生理作用。分

14、析图 2:图中曲线尿液渗透压较高,代表正常人;曲线 和尿液渗透压较低,代表尿崩症患者,曲线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说明是 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的,原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不足,故代表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曲线代表肾源性尿崩症患者,因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并未改变,说明不是抗利尿 激素减少导致的,病因可能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 挥作用。 (1)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与 P 蛋白结合后,P 蛋白空间结构改变,激活 G 蛋 白,作用于靶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 (2)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

15、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因此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中枢性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尿液渗透压较低, 若注射抗利尿激素会导致其尿液的渗透压升高。因此,图中曲线代表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考点二考点二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 (1)抗体的浓度: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多。 (2)产生抗体的时间:初次免疫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缓慢,二次免疫时机体反应迅速,产生 抗体的速度快。 (3)患病程度:初次免疫往往

16、比二次免疫时的机体患病程度重。 (4)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 3艾滋病病毒 (1)艾滋病发病机理 HIV 侵入 T 细胞 逆转录 DNA 整合 人染色体 DNA 上 复制、转录、翻译 合成、装配 病毒颗粒 T 细胞裂解 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2)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式为: 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 T 细胞的核糖体。 (3)特点:因为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艾滋病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 来困难。 (4)致死原因: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由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而死亡。 (5)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4“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7、(1)免疫预防重在“预防”,注射物为“经处理的”丧失致病性却具“抗原性”的抗原即 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主动产生抗体,尤其是产生“记忆细胞”,以备真正病原体感染(防患 于未然)。 (2)免疫治疗重在“治疗”,注射物是“抗体”或免疫增强剂等,目的是“立竿见影”地 直接消灭病原体。 考向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辨析 6下列有关 T 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主要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 BT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C大多数 T 细胞必须依靠某种 B 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 D若阻止病人 T 细胞增殖分化,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 C 解

18、析 T 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主要分布在淋巴和血 液中,A 项正确;T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B 项正确; 大多数 B 细胞必须依靠某种 T 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C 项错误;器官移植最大的难题是 排异反应,而排异反应是由 T 细胞引起的,因此用药物阻止 T 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 官移植成活率,D 项正确。 7(2019 山东日照高三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是 B 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 T 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吞噬细胞在摄取和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中都有溶酶体参与 D健康

19、人的 T 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免疫力 答案 A 解析 B 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T 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在胸腺中成熟的,A 项正 确;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不需要 T 细胞的刺激,B 项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病原体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的过程中没有溶酶体的参与,C 项错误;健康人的 T 细胞不 能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因为可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 项错误。 考向二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分析 8(2019 安徽宣城二调)艾滋病( 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 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

20、 BHIV 侵入机体后,B 细胞和 T 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 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也可由母亲遗传给子女 D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遭到破坏,监控和清除功能也受到影响 答案 C 解析 HIV 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形成沉淀,经吞噬细胞吞噬,A 项正确;HIV 侵入机体后,能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 B 细胞和 T 细胞均可被激 活而增殖分化,B 项正确;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属于传染病, 可由母亲感染子女,但不是遗传,C 项错误;HIV 主要攻击 T 细胞,使得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细胞免疫缺失, 最终导致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21、, 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遭到破坏, 监控和清除功能也受到影响,D 项正确。 9(2019 全国,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 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 见表。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 A、 B、 C、 D 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填 “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

22、初次注射抗原后 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 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 _。 (3)A 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答出 2 点即可)。 答案 (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解析 (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 的免疫活性物质。 (2)再次注射抗原后, 由于 A 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 D 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 故 A、D 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

23、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 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3)A 组小鼠再次注 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 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 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 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0(2019 四川攀枝花二模)下图是人体感染 H7N9 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 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感染 H7N9 病毒后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能使人

24、体的免疫功能_(填“增 强”“减弱”或“不变”);此时,医生往往建议多饮水,饮水较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 _,会刺激下丘脑中的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_,导致尿量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2)H7N9 进入人体内环境后,首先被_消灭;B 细胞受到 H7N9 刺激后,增殖、 分化形成_; 当人出现焦虑、 紧张情绪时, 更易感染 H7N9 病毒而患病, 原因是_。 答案 (1) 增强 降低 减少 (2)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T 细胞活性降低,免疫活 性下降 解析 (1)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体温上升,引起发热,据图分析 可知,体温上升能促进免疫器

25、官细胞产生抗体,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饮水较多后,细胞 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减少 集合管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2)H7N9 进入人体内环境后,作为异物首先被吞噬细胞消灭;B 细胞受到 H7N9 刺激后,在 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T 细胞的免 疫活性下降,更易感染 H7N9 病毒而患病。 1(2019 全国,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答案 D 解析 当人体水分丢失过多

26、时, 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 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 项 错误。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环境因素的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摄入过咸食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这一过程只涉及体液调节 C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只能在消化道中进行,不能在内环境或细胞内进行 答案 C 解析 外界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7、,在人体内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下,人体也能维 持内环境的稳态,A 项错误;“摄入过咸食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这一过程 有激素调节,也有涉及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的神经调节,B 项错误;外界温度的变化会 导致人体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含量发生变化,C 项正确;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可以 发生在细胞内,D 项错误。 3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

28、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 B 解析 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 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 项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 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 项正 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产生的,C 项错误;已 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属于自身免疫反应,D 项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与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 C血浆中

29、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答案 B 解析 下丘脑与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有关,A 项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 淋巴中,B 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血浆中抗利尿激素 水平升高,C 项正确;突触间隙中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就属于蛋白质,D 项正确。 5研究发现乙醇能引发大鼠的低温反应,其机理可能与乙醇使大鼠的 BAT 细胞(褐色脂肪细 胞)产热降低有关。下图是 BAT 细胞产热机理和乙醇降低 BAT 细胞产热的示意图,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该物质被 BAT 细胞

30、 识别后引起细胞中 cAMP 增加,进而促进脂肪分解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 下丘脑合成并释放_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在乙醇的作用下下丘脑释放的 5HT 是一种_(填“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 递质”),通过_方式释放,与其结合的受体位于_。 (3)乙醇使大鼠体温降低的直接原因是_。 答案 (1)去甲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抑制性递质 胞吐 垂体 (3)产热小 于散热 解析 (1)据图分析,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 质),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使 BAT 细胞中 cAMP 增加,在其作用下

31、, 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 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 的量增加,作用于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的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 (2)下丘脑属于神经分泌细胞, 可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 也可释放神经递质 5HT 作用于垂体。 据题图可知,当下丘脑受到乙醇刺激时,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抑制性递质 5HT,与垂体 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垂体的分泌,进一步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3)据图分析可知,乙醇使大鼠体温降低的直接原因是乙醇引起细胞代谢减慢,大鼠机体产热 小于散热。 6(2019 甘肃张掖质

32、检)妊娠期母体体内存在 IgA、IgM、IgG 等多种抗体,在分娩过程中, 子宫剧烈收缩能促使母体的 IgG 与胎盘表面的 IgG 受体结合,使母体的 IgG 通过胎盘进入胎 儿体内,从而弥补了新生儿免疫力不足的缺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母体产生 IgG 的细胞可能来自_的增殖分化,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 IgG 主要分布在胎儿的_中。 (2)进入胎儿体内的 IgG 主要增强了胎儿的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功 能, 胎儿体内有 IgG, 却没有 IgA、 IgM, 其原因可能是_ _。 (3)分娩后, 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IgG的含量不断减少, 原因是_ _。 答案 (1)B

33、细胞和记忆细胞 血浆(血清) (2)体液免疫 胎盘表面没有与 IgA、IgM 相结合 的受体 (3)IgG 在发挥免疫作用时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消化,而新生儿体内几 乎没有或只有少量的可合成 IgG 的浆细胞 解析 (1)IgG 是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可以来自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抗体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2)抗体主要参与胎儿的体液免疫,可以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团。由题意可知,胎儿体 内有 IgG,是因为胎盘表面有相应的受体,没有其他抗体,可能是因为没有其他抗体相应的 受体。 (3)新生儿体内的 IgG 在发挥免疫作用时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消化,而新生儿体 内几乎没有或只有少量的可合成 IgG 的浆细胞,故 IgG 会不断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