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四练 基础强化练5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29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四练 基础强化练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四练 基础强化练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四练 基础强化练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四练 基础强化练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四练 基础强化练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强化练五基础强化练五 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基础组合练基础组合练 5 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名篇名句默写专项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 逍遥游 中的斥无法理解大鹏, 称自己腾跃起飞, “_, 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回顾 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中“_, _” 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 (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 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

2、王纳谏中“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 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 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 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答案 (1)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余音袅袅 不绝 如缕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子罕中,孔子用“_,_”两句话阐明,即使是 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_,_。”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两句,

3、 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答案 (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既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又抒发了思乡和希望建立功业的矛盾心情 的句子是“_,_”。 (2)苏轼赤壁赋中阐明从变动的一面看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 都不停止的句子是“_,_”。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 “_”,对自身“_”。 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 (3

4、)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果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可长久延续的句子是 “_,_”。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两句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答案 (1)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为君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对鲁庄公解释当时可以放心追击不用担心有埋伏的依据是 “_,_”。 (

5、2)韩愈在师说中比较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不同的学习态度后,感慨地说,巫医乐师百 工们“_,_”,这现象实在奇怪。 (3) 辛 弃 疾 在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中 运 用 了 刘 裕 父 子 的 典 故 , 父 亲 是 “_”的气概,儿子却是“_”的狼狈结局。 答案 (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气吞万里如虎 赢 得仓皇北顾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中“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 边比喻凡事都有一定限制,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写出了游人 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

6、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_,_”两句,把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答案 (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 帆悬 基础组合练基础组合练 5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 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国人中,即使有人不通文墨,甚至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 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

7、,不但“治 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其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 治集团之间,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 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_的结论,也只有这一 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 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 君子的差距, 然后择善而从, 产生对高山景行的向往。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 _ 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_。

8、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识丁 依赖 建造 名不副实 B不学无术 依赖 锻铸 名存实亡 C不学无术 信赖 建造 名存实亡 D目不识丁 信赖 锻铸 名不副实 答案 D 解析 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根据“甚至”一词,此 处所表达的意思应比“不通文墨”程度更深,应选“目不识丁”。信赖:信任并依靠。依赖: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根据语境, 此处是说让别人信任的结论只有“修身”,应选“信赖”。建造:建筑,修建。锻铸:锻造 和浇铸。根据语境,应选“锻铸”。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

9、无实。名存 实亡: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名不副实”表示实际跟名义或名声不相称;“名 存实亡”表示原有实际内容但现在没有了,只剩个名义了。此处是说“即时打造、批量生 产的君子”与实际不相称,应选“名不副实”。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B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D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实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答案 C 解析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

10、,“不但”应放在“目标”后;二是词语搭配不当, “目标”和“做到”不搭配,可将“做到”改成“达到”。综合分析四个选项,C 项修改最 恰当。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是“修身” 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上文,“这一条”指代的是“修身”,再结合下文“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 可知括号内所填句子以“修身”为主语,与上下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 B、C 两项。比 较 A、D 两项,A 项与下文“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之间的转折意味更浓,故选 A。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11、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 _。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 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 _,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 学的语言等。 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 也离不开物, 它和美感一样, _。 答案 (示例)也要有物的条件 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 也是主客观的统一 体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语。 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晚,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

12、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 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步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不同于普罗大众对黑 洞照片的“戏谑狂欢”,天文学家表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 直接视觉证据,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由于黑洞的 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视界而形成的阴影,其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 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 答:_ 答案 首张 黑洞照片 发布 验证 广义相对论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将题目中的语段分层,总结每层的意思,然后综合起来归纳出语段 的主要信息,最后从主要信息中提取主干部分,作为关键词语。分析语段,第一

13、句说的是首 张黑洞照片发布,第二句说的是天文学家认为首张黑洞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第三句说的是天文学家认为首张黑洞照片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第三句说的是爱因 斯坦对黑洞的预言。综合三句话可得出主要信息: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据此提取主干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文化常识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 ,侪辈已翕然称之。 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 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须 当以礼。又谏游幸疏曰:天下无道,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陛下春秋 尚少,作而

14、不法,后嗣 何观?会丁父忧去位,服除 ,授集英殿修撰。(节选自宋史 刘黻传)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 或设国子学(监)。 B“伏阙”,即拜伏于宫阙下。多指臣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C“春秋”,指年龄,“春秋尚少”与“富于春秋”,都是指年纪尚少,年轻。 D“服除”,即脱去孝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 一年,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 答案 D 解析 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 参考译文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很早就有好的名声,三十四岁时,他在淳祐十年应试进入太学, 同辈人已经一致称赞他了。当时丁大全正在做台属

15、,上书弹劾丞相董槐,打算夺取董槐的相 位。 刘黻率领太学同舍直接向皇帝上书, 说朝廷任免大臣, 应当依照礼仪。 刘黻又上奏了 谏 游幸疏 ,说:天下无道,国君因为安逸享乐而忘记为国事而忧劳。皇上年纪还轻,等到主持 国家大事的时候,政令全部由您发出,做事如果不合法度,后世子孙们将会怎么看呢?适逢 刘黻遭遇父丧离职,服丧归来,被授予集英殿修书编撰。 三、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人的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 见“铁马冰河”; 辛弃疾在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也曾用“_, _”来表达类似情怀。 (2)“赋”体之文多铺采摛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 来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来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 财物毫不珍惜。 (3)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 “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 烟”的典故。 答案 (1)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覆压三百余里 用之如泥沙 (3)沧海月明珠有 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