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13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广西玉林、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广西玉林、柳州市广西玉林、柳州市 2020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1.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把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 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泰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这说明商周时期 A. 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 小农经济的盛行 C. 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 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平民祭祀祖先,是希望先祖赐福,献礼是各种谷物和动物,表明百姓对谷物和动物的重视,即对 农耕经济的重视。故答案为 C。重农抑商意识出现于商鞅变法以后,排除 A 项;由

2、材料内容看不出小农经济 的盛行和农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 BD 项。故选 C。 2.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新道家”推崇为最高明学派,理由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与自 我),动合无形(人与道),赡足万物(人与自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这体现了当时 A. 道家逐渐被推崇为正统 B. 兼容进取整合的时代特色 C. 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 D. 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中心是新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即新道家吸取这各家的思 想,故答案为 B。汉代儒家被确立为正统,排除 A 项;西汉的儒

3、家思想是董仲舒在传统儒家思想上创新的结 果,排除 C 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排除 D。故选 B。 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 浊官,这说明孝文帝注重 A. 提高官员素质 B. 缓和民族矛盾 C. 少数民族发展 D. 规范制度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分清浊,主观上是加强门阀贵族政治,客观上也加强了制 度的规范建设。故答案为 D。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孝文帝注重规范制度的建设,无法体现提高官员素质、缓 和民族矛盾和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排除 ABC 项。故选 D。 4.下表

4、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进程一 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 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 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 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B. 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 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A 【解析】 【详解】晚明赋役折银对农民、对农业、对农村的影响巨大,为古代经济带来新的影响,进而推动古代社 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故答案为 A。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当时白银的储备情况,排除 B 项;表格内容没有

5、反 映雇佣关系,无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 C 项;表格内容看不出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 D 项。 故选 A。 5.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 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 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 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 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A. 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B. 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 强调清政府腐朽战败主因 D. 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总体是清政府战前判断失误、战争中指挥失误,即清政府腐

6、 朽是战败主因。故答案为 C。该学者主要是总结了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没有体现要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和主张进行改革,排除 AB 项;甲午战争中中国存在失误并不意味这当时中国的军备远远落后于日本,排除 D 项。故选 C。 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最早提出抗战主张,最早公开对日宣战,最早制定抗日救 国纲领,最早派出武装力量走上抗日前线。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聚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我的旗帜下,以崭 新的精神风貌与民族自信投入到抗日战争中。这表明 A. 中共推动抗日民主力量联合 B. 中共发挥中流纸柱作用 C. 中共形成全面抗战思想路线 D.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 【答案】B 【解析】

7、 【详解】 材料强调中共对抗日战争的作用。 即中流砥柱, 故答案为 B。 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 没有体现抗日民主力量的联合,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共的抗战思想路线,排除 C 项;仅有中共在抗 战中的表现无法体现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排除 D 项。故选 B。 7.如图反映 19521956 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A. 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C. 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 D. 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2 年是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并存,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基本上形成了单一公有

8、制经济为 主,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故答案为 D。图示内容主要反映了经济所有制的变化,无法体现经济 建设成就突出和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排除 AC 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于 1957 年,图示内容无法体现, 排除 B。故选 D。 8.1978 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 1978 年 1 月至 11 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 就达 529 批,共 3213 人。有 12 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 20 次访问了 51 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 访 4 次 7 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 A. 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 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酸 C. 表

9、明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展开 D. 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8 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特别是国家领导人频繁出国访问考察,目的 是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找寻适合中国发展的方法,预示对外开放政策即将出台。故答案为 B。中国 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就有体现,排除 A 项;国有企业改革是在 1985 年以后, 排除 C 项;这些频繁的考察并不能推动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排除 D 项。故选 B。 9.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如图)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 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

10、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该 作品 A. 凸显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光辉 B. 发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体现雅典卫城妇女地位的提高 D. 表明人的崇拜超越神的祟拜 【答案】A 【解析】 【详解】雅典卫城是古希腊雅典时代的建筑,伊瑞克提翁神庙因为女像柱而著名,女像柱体现了人体美和 生命的气息,与人文精神相关系。故答案为 A。雅典卫城修建于古希腊时期,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 排除 B 项;少女的造型并不能体现妇女地位提高,排除 C 项;当时人主要崇拜的对象还是神,D 项说法与史 实不符,排除。故选 A。 10.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英国经济学者约翰理查德

11、希克斯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 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英国金融革命(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现代资本交易市场建立 而引发的深层次金融变革)的结果。”这说明 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视角越新颖越是接近历史真相 C. 研究者的身份决定了历史结论 D. 同一历史事实可以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研究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同一历史事 实就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故答案为 D。人的主观判断只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A 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B 项说法没有依据,排除;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

12、实,排除。故选 D。 11.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 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 如 2016 年英国公投脱欧成功,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 TPP、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 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A. 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B. 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C. 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 D.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美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反映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的不满,英国公 投脱欧、“美国优先”的策略都是从本国国家利益出来。故答案为 A。英美成为反全球化的主力说

13、明它们不 再是全球化的主导者,排除 B 项;世界的主要潮流依旧是全球化,排除 C 项;D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 不符,排除。故选 A。 12.美国科学界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五个方向:新材料、基因工程、AI(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美 国由于科技积累优势,肯定是第一梯队。中国有工业 4.0 计划、中国智造 2025 战略将是第二梯队的龙头。 2019 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的种种打压行为,表明 A. 高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B. 中美冷战在经济文化的斗争 C. 大国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竞争 D. 中美博弈于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美将会是新一轮科技潮

14、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竞争对手,于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 公司的种种打压行为,主要是因为美国想减缓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速度,实质就是大国竞争是科技实力的较 量。故答案为 C。A 项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出中美之间的竞争,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中美之间不存在 冷战,排除 B 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博弈一说无从体现,排除 D。故选 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 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 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 年英 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

15、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 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 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 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 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 20 世纪 40-50 年代 1949 年 10 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 多项除疫法规

16、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 年 11 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 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 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 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暴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 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 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 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 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

17、事业的成统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登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 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又卫生事业和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欧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公共 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答案】(1)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发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将公 共卫生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 影响:改善了环境(公)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增

18、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应对全 球疾病,促进全球健康。 (2)特点: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优势: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服务人民群众宗旨的落实;创造性确立适应国情的公 共卫生模式 【解析】 【详解】(1)根据“1848 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 医院和药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 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 局”、“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

19、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等内容可从 国家立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机构等方面总结其相似之处。根据“欧洲一些城 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 他国家宣传和推广”等内容可从改善公共卫生、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政府管理职能和有利于应对全 球疾病的角度概括其影响。 (2)根据“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中西医 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 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等内容可知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0、主要包括预防为主,城乡协 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发动人民群众等。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 成“中国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和适应 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 平原磅礴,扼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 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 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

21、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 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 “秦汉统一帝国, 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一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 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 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 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1)观点:地理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2)评价:我认为梁启超对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的观点是片面的。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固然是中国 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古代长期统一还有很多因素。 经济因素:小

22、农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才能维系。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也推动国家统 一。 制度因素:郡县制、行省制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封建国家采取的其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的日益加强是封建国家统一的 基本原因。 文化心理因素:中国因为受儒家大一统文化影响,文人君主都统一中国为目标。 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地理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度 的分析问题。 示例二观点:制度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评论: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制度因素固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经济因素:小农经济发

23、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才能维系;思想文化因素:中国长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强调统治者要行仁政,要遵守“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这在一定程度维护了社会 秩序;选官制度在:实行科举考试,既保证了官员的质量,也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避免阶层固化。 (3)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制度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 度分析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确定论点,在结合所学引用史 实进行论述。如根据梁启超的观点可知他认为中国的大一统是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而费正清则认为是制 度因素,

24、田庆余则认为与秦汉之前几百年的历史铺垫有关。从中任选一观点,结合相应史实加以论证即可。 15.材料:民国初年,军间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 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在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 深深被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的一 剂良方。1927 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 ,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 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 1 所,负責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 把批育行政权力全部视到大学方面,

25、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 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是,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 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摘编自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大学区制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大学区制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 【答案】(1)背景:军阀和政党对教育横加干涉,教育发展艰难;受法国大学区教育制度的启发;有识之士 的大力推动;希望教育独立发展。 (2)原因:国内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改革内容脱离中国实际(教育独立于政治之外);教育

26、内部人士不认同; 改革急于求成 【解析】 【详解】(1)根据“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 划”、“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的一剂良方”等内容可从军阀干涉教育、 教育发展困难、受法国启发、有识之士的推动等方面总结其背景。 (2)根据“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 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等内容可知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改革内容 不符合中国实际,教育内部人士不认同,改革急于求成等。 16.材料: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

27、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族长期不 和。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国家策动下进行非法全民公决,宣布 独立。 科索沃塞族与阿族的军事冲突加剧, 美国等而方媒体炮制“科索沃有 10 万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闻, 大肆报道科索沃难民。美国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 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1999 年 3 月 24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 南联盟发动了空袭行动,即科索沃战争。战争不仅给南联盟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学者指出,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

28、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 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全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 摘编自芮立平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步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 【答案】(1)步骤:充分利用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误导舆论,损害南联盟形象,为插手科索沃制造依据;把 一国内政问题国际化;以“保护人权”之名,发动科索沃战争。 (2)目的:实现北约东扩计划;打击南联盟这一挡路虎;打压俄罗斯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在欧洲制造紧张 局势,打击欧盟、欧元对美国的威胁;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解析】 【详解】(1)综

29、合材料内容可知,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的步骤主要是利用科索沃内部的民族矛盾,误导舆论, 把一国内政国际化,以“保护人权”的名义发动战争。 (2)根据“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 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全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等内容可知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 目的是打击阻碍北约东扩的南联盟,打击欧盟、欧元对美国的威胁,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17.材料:屠呦呦,1930 年出生于浙江宁渡。20 世纪 60 年代,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全 球疟疾的发病率上升。1967 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并担任项目组长。屠呦

30、呦通过整理中 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最终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 年,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失 败了 190 次之后,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 40 多年来,使超过 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 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 世界的一份礼物。”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在评价屠呦呦的抗疟贡献时说:“青蒿素 联合疗法对全球疟疾防控做出卓越贡献,这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 致。”至今这位年近 90 岁的老科学家,仍然将全部的精力花在青蒿素的科研上,努力把中国中医

31、科学院青 高素研究中心打造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科研平台 摘编自徐婧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作为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屠呦呦的历史贡献。 【答案】(1)报效祖国的精神;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奋发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为医学献身精神。 (2)带领团队提取出青蒿素,提高了疟疾防治的效率,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弘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解析】 【详解】 (1)根据“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并担任项目组长”、 “使超过 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努力把中国中医科学院青高素研究中心打造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科研平台”等内容可知更体 现了屠呦呦报效祖国的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奋发创新和为医学献身的精神。 (2)根据“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 40 多年来,使超过 600 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青蒿素联合 疗法对全球疟疾防控做出卓越贡献,这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 等内容可知屠呦呦作出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提取出青蒿素、推动世界医学发展,弘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价 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