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届届“三省十二校三省十二校”联考文综试题联考文综试题 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14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该秩序 表明西周 A. 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B. 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C. 始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 D. 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礼制在血缘家族秩序和社会国家秩序中发挥的联系纽带作用,根据血缘家族秩序来 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说明西周时期已经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故答案为 D 项。宗法制和分封
2、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礼制的作用,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夏朝王位世 袭制的确立,表明已经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排除。 【点睛】 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 “国” 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 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 础,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 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汉武帝初,中央
3、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別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形状为圆形龙 币,方形马币,椭形龟币,分別等值于在市面上流通的三千、五百、三百铜钱,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 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朝廷这种做法 A.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C. 使中央垄断了铸币权 D. 保障了商品市场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银锡合铸“白金币”的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这是通过变相的 通货膨胀掠夺财富,但有利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 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通过货币手段实现对地 方的控制,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是否只有中央才能铸造货币,故
4、C 不符合题意;材料的做法不 利于商品市场稳定,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 3.如图为朱熹所著小学集注 童蒙须知等读本的页面。这种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读本自元朝 起成为蒙学教材,一直延续到近代。这表明朱熹( ) A. 开始以儒家伦常为教育内容 B. 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 C. 注重“知行合一”开启民智 D. 顺应了儒学复兴的发展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仁义礼智人性之纲”“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和题干中“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重视以理学修养观教化儿童,提高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从 而推进了儒学普及和通俗化,故 B 项
5、正确;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人伦纲常已成为教 育内容,故 A 项错误;“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故 C 项错误;儒学复兴运动是在唐后期至北 宋,随着宋代理学产生与发展,这一运动即已结束,故 D 项错误。 4.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 人口(百万) 粮 食 产 量 ( 千 顿) 粮 食 种 植 面 积 (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 公顷) 1400 72 20520 19.8 1036 1650 123 35055 32.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1544 1820 381 10
6、8585 59.0 1840 A. 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 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 C. 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D. 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格数据显示,明清时期“粮食产量”和“人口”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说明农业发展为人口的增 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 C 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和世界的相关数据,排除 A;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仍然是传统 农业技术,生产力没有取得了质的发展,排除 B;表格数据没有显示生态环境的信息,排除 D。故选 C。 5.1864 年,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国际法的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清政府试图用外国 的法律来反击列 强的观点,并在世界各国设立驻外使馆等
7、。这反映了() A. 清政府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清政府主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C. 列强对清政府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D. 官僚集体改变排外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以及“设立驻外使馆”体现出 晚清时期不同形式与国际外交接轨,说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故 B 正确;材料并不是主张学 习外国的技术,排除 A;材料也没有说明清政府采取和平的外交方针,排除 C;材料说明清政府是主动融入 国际体系,不是排外观念,排除 D。故选 B。 6.下表依据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制作,反映了 1913 年至 1922 年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
8、分比 情况,据此可知() 1913 年 1914-1916 年 1917-1919 年 1920-1922 年 日本 29.6 36.0 57.7 44.7 英国 33.0 33.4 29.5 42.2 其他 37.4 30.6 12.8 13 1 A. 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 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C. 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 D. 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 表格数据显示 1913-1919 年中国进口日本的棉布价值百分比逐年上升, 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趁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扩大了在华的经济侵略,故 D 正确;表格显示不
9、出一战之前的政府政策,排除 A;表格显示的是中国进口外国棉纺织品,不是国内纺织业发展状况,排除 B;表格显示 1922 年英国贸易 上升,排除 C。故选 D。 7.1931 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 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意味 着 A. 中共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中共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出现失误 C. 中共对其基本政策进行初步调整 D.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 材料“1931 年”“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反映了 1
10、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的政 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调整,故 C 项正确;材料“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 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说明 A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故 B 项错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故 D 项错误。 8.下图为创作于 1952 年 9 月的一幅漫画鸟儿与草人 。该漫画反映了 A. 农村生产关系正发生重大变革 B. 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 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D. 国民经济彻底恢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漫画,一只鸟儿落在田间衣帽破烂的草人身上,路上正行走着几位衣着
11、光鲜、笑逐颜开的农 民,他们推着白行车,牵着牲口,手里提着新买来的东西。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 现在农民可不像你这个样儿了。”这幅漫画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故 A 项正确;农 业合作化运动、工业化建设始于 1953 年,排除 B、C 两项;国民经济彻底恢复的时间是 1952 年底,排除 D 项。 9.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使弱 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恶劣的影响。于 是有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亚里土多德,提出教
12、育为国家政体服务。 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 A. 对自然的研究转到对人的研究 B. 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C. 感觉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 D. 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 A、C 两项分别讲的只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各自思想研究,A、C两项错误;材料考查三 人思想共同主张,不涉及政治制度,D 项错误;材料中三位哲人在当时看到希腊盛行的诡辩风气和极端个 人主义的流弊,他们提出教育理论及主张,想方设法补救,体现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故 B项正确。 10.18 世纪的欧洲,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一些国家推行“启蒙专制”(又称开明专制),在否定君权神授、推 行重
13、商主义的同时,实行了一些保留君权、实行分权和代议的新制度。这些制度( ) A. 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 B. 与英国政体大同小异 C. 实践了启蒙思想学说 D. 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洞悉 18 世纪欧洲的现状, 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基本上是封建君主国, “启蒙专制” 是为了富国强兵、扩充实力而采取的一种专制主义或绝对君主制形式,实际上并不会直接减少君主权力, 其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故 A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专制”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因而与 当时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大不同,故 B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专制”本质目的是扩
14、充实力,没有实践启蒙思想学说,故 C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专制”非走资本主义道路, 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 选项错误。 11.斯大林在 1928 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 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 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 B. 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C. 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 D. 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而让农业、 农
15、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材料中的“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等字 眼说明了斯大林在为自己所创建的经济发展模式辩解,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C 均是自身是正 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两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大林并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选项 B 不合史实,不 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 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12.19 世纪的西方有一批文学艺术家宣称要用他们的笔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要用自己的希 望来描摹世界, 要用奇妙的创作来展示强烈欲望的自我以弥补纤弱的心灵世界。这类作品() A.
16、宣扬浪漫情怀 B. 追求幻灭反叛 C. 遵循写实原则 D. 突出理性思维 【答案】A 【解析】 【详解】浪漫主义的特点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 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材料“要用自己的希 望来描摹世界,要用奇 妙的创作来展示强烈欲望的自我”符合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 A正确;追求幻灭反叛是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排除 B;遵循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排除 C;浪漫主义文学主张感性认识,不是突出理性思维,排 除 D。故选 A。 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160 分分)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321854 年,俄、法、英、美、波等国先后研制和开发了石油产品、设备与油田。1859 年, 美国钻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1861 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打 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兴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 展石油产业,极大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 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 2100 万吨,到 1940 年猛增至 3 亿吨。 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 年至 1945 年,美国 16 个州发现油田,美国石油发明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
18、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 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 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 140 年 材料二 中国近代石油业起步于 19 世纪后半叶,经过多年发展,基础仍极其薄弱。19041948 年,旧 中国累计生产原油仅 278.5 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 万吨,被西方讽为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 油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石油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努力工作,到 1952 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 43.5 万 吨,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 1.3 倍。50 年代末,我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 4 个石油天然气 工业基地,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 40%。1960 年春,数万石油大军在大
19、庆展开了一场石油大会战,依靠 “铁人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仅用三年半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1963 年,全国原油产量 达到 648 万吨,石油已可以基本自给。此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相继建成,炼油工业也得 到发展。到 70 年代,我国原油产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出口石油。 摘编自申力生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第二、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期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石油业薄弱的主要原因,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业发生的巨 变。 【答案】(1)特点:石油工业迅
20、速发展,石油产量迅速增长,石油贸易日益兴盛;石油资源开发及产业 分布由欧美扩展到南美、中东等更多地区;美国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世界市场的扩大及垄断组织的形成;美国 的崛起与扩张。 (2)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与科技落后;“洋油”倾销(外国经济侵略)。 巨变:由依赖“洋油”到实现石油自给;从“贫油国”变产油大国。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先后研制和开发了石油产品、设备与油田,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 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 ”“世界石油总产量为 2100 万吨, 到 1940 年猛增至 3 亿吨”等信息可知石油工业 迅速
21、发展,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以及石油贸易日益兴盛;依据材料一“美国石油发明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 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可知石油资源开发及产业分布由欧美扩展 到南美、中东等更多地区;依据材料一“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 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可知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原因:依据材料一“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 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可知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及 垄断组织的形成和美国的崛起与扩张回答。 (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国近代石油业起步于 19 世纪后半叶,经过多年发展,基础仍极其薄弱”
22、“进口 洋油2800万吨”的信息和所学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经济与科技落后以及外国经济侵略回答。巨变: 依据材料二“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油国”“50年代末,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 40%”可知由依 赖“洋油”到实现石油自给;依据材料二“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油国”“到 70年代,我国原油产 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出口石油。”可知从“贫油国”变为产油大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军人的威息,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 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识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对外的难关, 仍成为我
23、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中国既处于今日之世界,非努力打退侵略的恶势力,决无可以自存之 理。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努力于外交的改进。废除不平等条约,已定有办法。关税业已自主。取消领事裁 判权,亦已有实行之期,租借地威海卫已交还。租界亦有交还的。然在今日情势之下,此等又都成为微末 的问题。我们当前的大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这些都不成问题;在大问题还没解决之前,这些又都无从 说起了。在经济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更无生息的余地,资源虽富,怕我们更无余力可沾。在文化 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亦断无自由发展的余地。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对材料
24、中的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另有 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一: 观点:解决中国近代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的压迫而不在于对内。 评析: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1840 年以来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危害: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文化上受到西方文化的侵 略。列强侵华是和中国境内的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而军阀是列强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列强先后扶植了慈 禧太后、袁世凯、蒋介石等,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中国人民还要反对本国封建势力,争取民主权利。 因此,近代中国要民主富强就必须完成民族独立之任务。 示例二:
25、 观点:解决中国近代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压迫而不是对内。 评析: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没有全面认识问题。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以强势的工业文明征服中国,经济上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掠夺中国的资源, 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政治上干涉中国内政,侵夺中国主权,使中 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发展证明近代中国要反对外来侵略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历史,实现民族独立。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列强侵路中国是和中国境内的反动势力相勾结,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南京国民 政府、抗战时期的汪精卫伪政权,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出卖国家
26、民族利益,造成经济衰败,社会 矛盾重重。 因此,阻碍中国近代发展的因素内外皆有,必须对内反封建争取民主、对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 中国的独立富强。 【解析】 【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 可知吕思勉认为解决中国近代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的压迫而不在于对内。若同意此观点,要结合 1840年 以来列强侵华给中国政治、经济合文化等方面带来一系列危害,所以要民主富强就要先实现民族独立。也 可以否定吕思勉的观点,认为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论证时就要从对内反封 建和对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意义分析。 1
27、5.【历史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 年)夺位后,即命高颞、 郑译、杨素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 断狱,犹至万数”的原因,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 ,主旨在于“权衡轻 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 。 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政为 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日绞、日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 政之制也。”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
28、摘编自吴楠论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法律改革意义。 【答案】(1)背景:北周法律条文繁杂苛酷,社会局势动荡;法律不公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王朝刚刚 建立,统治者意图通过改革法律来笼络人心。 (2)意义: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 “开皇之治”的基础;为后世王朝律法所沿用,影响深远。 【解析】 (1)本题考查了隋文帝法律制度的改革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律尚严密,故人 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
29、出北周法律严苛;法律不公和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等。 (2)据材料“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对法律自身的完善,社会矛盾的缓和,巩固统治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16.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 140 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 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20 世纪 30 年代的法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实在太大,以 致无法制定任何坚定的外交方针,各派人士无不借那据说是坚不可摧的严密构筑的马奇诺防线来聊以自慰 罢了。在大不列颠和美国,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与流血念念不忘。这个时期
30、出现的典型事例, 是 1933 年牛津大学学生通过一项决议,宣称不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他们绝不为自己的国家拿起武器。在美 国大学生中间也出现了和平运动。在英国,有些上层人物对法西斯独裁者公开地表露同情,或者至少认为 他们是反对共产主义的堡垒,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认为或许可以找出某些方法,以 满足或抚慰独裁者们的较为合理的要求。在美国,则通过了中立法案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三国对外政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三国对外政策
31、的影响。 【答案】(1)相同之处: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纵容绥靖政策。原因: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忙于应付经济 危机;未认清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恨。 (2)影响: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英法美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自食其 果;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 来更大灾难;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三国对外政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要求具备解读材 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在法国人看来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 性的
32、各派人士无不借那据说是坚不可摧的严密构筑的马奇诺防线来聊以自慰罢了”“在美国大学生中 间也出现了和平运动。在英国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认为或许可以找出某些方法, 以满足或抚慰独裁者们的较为合理的要求。在美国,则通过了中立法案”,可以看出 20 世纪 30 年代英、 法、美三国对外政策的相同之处是: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纵容绥靖政策。原因:根据材料“再重复这样的人 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与流血念念不忘在美国大学生中间也出现 了和平运动”可以得出,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未认清法 西斯的侵略野心;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恨
33、。 (2)本题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三国对外政策的影响,要求具备解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弱小国家、对英法美、对苏联、法西斯国家 以及二战的进程等角度分析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瞿秋白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方面的新书刊,汲取新思想。 1919 年五四运动中,他带领俄文专修馆学生参加游行,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 年 1 月到达 莫斯科,3 月,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全俄共产党代表大会。此后在俄国两年 间,他通过晨报 时事 新报向中国人民报道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实况。19
34、22 年 2 月, 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 年 1 月瞿秋白回到北京,此后专门从事党的 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 1923 年 6 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其翻译的国际歌歌词。他 还曾发表一百 多篇论文和译作,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在各 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以及武装工农群众的思想。瞿秋白还参加了中共三大,并为 大会起草 了党纲草案。 他出席了 1924 年 1 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并参 与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 后来,他在遭到王明等人打击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后,便集中精力从 事文学工作。他翻译了恩格斯、列宁、 普
35、列汉诺夫等论文艺的经典著作和苏联著名作家的文 艺作品,积极开展文艺批评和倡导大众文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瞿秋白成为职业革命家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瞿秋白一生的主要贡献。 【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五四运动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在俄国期间所见所闻 坚定了他的 革命理想等。 (2)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积极领导中共早期革命运动,投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的工作,是卓越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等, 是中共早期的 理论家和宣传家之一; 翻译苏俄(联) 的文艺经典著作,是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 【解析】 【
36、详解】 (1)依据材料“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 瞿秋白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方面的新书刊”可知是受到俄国 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依据材料“1919 年五四运动中,他带领俄文专修馆学生参加游行,成为五四运动领 导人之一”可知五四运动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依据材料“到达莫斯科,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全俄 共产党代表大会。 此后在俄国两 间, 他通过 晨报时事新报 向中国人民报道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实况” 可知在俄国期间所见所闻 坚定了他的革命理想等。 (2)依据材料“1922 年 2 月, 经张太雷、 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可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依据材料“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
37、民主革命纲领和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以 及武装工农群众的思想”可知积极领导中共早期的革命运动;依据材料“他出席了 1924 年 1 月召开的中 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 与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可知投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工作,是卓越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依据材料“发表了其翻译的国际歌歌词。他还曾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和译作,介绍 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可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等,是中共早 期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之一;依据材料“他翻译了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论文艺的经典著作和苏联著 名作家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文艺批评和倡导大众文艺”可知翻译苏俄(联)的文艺经典著作,是伟大的中 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