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试卷单元检测试卷(一一)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 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 方向。 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 所以, 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 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 莫
2、测的星空, 眼前是广阔无垠、 连绵不绝的大地、 山川, 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 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 亚伯拉罕那样在旷野里仰望星空只倾听神的安排。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 文化。 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 理解了这一点, 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 收获、 生养。 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这便 是周易的思想。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 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 现在看来,易经 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 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
3、化的元典。 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后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 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 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 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 性。 这种看上去有分歧的思想在董仲舒时得到了统一,他集百家之长,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 家,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观念,并依循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这是道 法自然的社会应用。正是在
4、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逐渐形成。后世中国文 化与西洋文化相区别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整体观,即在天地之中确立人的关系,一方面根据 自然生态的伦理构建人类社会的伦理,将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茫 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忘却自己的主体性。 中国人关于生态哲学的观念,不仅仅停留在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以及应用在 社会治理和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还深刻地体现在个体生命的本体世界。 黄帝内经是黄帝与 岐伯关于养生的对话著作。表面上看,它是一部医学著作,究其实质,仍然讲的是人如何道 法自然、延年益寿,因此,也是中国人关于个体生命的生态哲学
5、。阴阳调和、道法自然是其 基本原理。 雅斯贝尔斯在考察人类轴心时期的大哲学家时发现,其他的哲学家基本都是与神交往进 行思想,只有中国的老子和孔子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思想。而这正是今天人 类生态文明时期苦苦寻找的生态思想。 (摘编自徐兆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2018 年 6 月 16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钱穆认为,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的未来选择方向是农耕文明所孕育的某些文化特征。 B天水伏羲庙里的伏羲塑像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也是中国生态文化的生动体现。 C 易经和道德经是两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前者重“人道”,而
6、后者重“天道”。 D董仲舒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其思想对于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答案 C 解析 “前者重人道,而后者重天道”错,根据原文, 易经中“天道与人道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 2下列对原文的论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钱穆先生的研究结论说起,自然地引出“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 要意义”的观点。 B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的形成过程,也阐述了它在社会治理、本体世界等 方面的体现。 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既有中国生态文化内部的对比,也有中国文化与西洋文 化之间的对比。 D文章
7、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的现实意义。 答案 D 解析 “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错, 从结尾看, 本文的立足点是揭示“今 天人类生态文明时期苦苦寻找的生态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体现了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 B 儒家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 而道家则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 两者存在根本分歧。 C 黄帝内经既是医学著作,也是哲学著作,蕴含了阴阳调和、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 D雅斯贝尔斯认为老子和孔子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
8、的生态思 想。 答案 C 解析 A 项“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错,原文为“根据这样一 种思想”,而不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体现了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的是易经 。 B 项“两者存在根本分歧”错,两者只是“看上去有分歧”,其实相反相成。D 项“老子和 孔子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的生态思想”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雅 斯贝尔斯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喷发英武正气 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 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 宗璞还读了很多儿童读物, 她
9、读过 格林童话 爱丽丝漫游仙境 , 而在小孩子中流行的七侠五义 、 隋唐 、 小五义 、 水浒 、 荡寇志 ,她也都读了。宗 璞甚至还看了不少成人读物,八九岁时就读了红楼梦 ,看到林黛玉死,哭得泣不成声。 童年的阅读,尤其是诗词对宗璞的影响是巨大的。1944 年,15 岁的宗璞就写了一篇关于 滇池月光的散文并在刊物上发表。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小说。1948 年,宗璞的短篇小说 A.K.C.发表在大公报上,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1957 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红豆 ,小说描写女大学生江玫和银行家少爷齐虹 之间的爱情悲剧,突现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这为宗璞赢得了声誉, 也带来
10、了麻烦。 红豆被打上“毒草”的标签,她无奈搁笔,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 写了弦上的梦 、 三生石 、 我是谁?等作品。 宗璞的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写到了“文革”。在1966 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中写 到很多知识分子被批斗、被迫自杀,对这些人的遭遇,宗璞无疑是同情的,但她自己是坚强 的她不仅在被批斗和羞辱的巨大痛苦里,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对那个时代 发出了尖锐的质疑:“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这世界,以后还不知怎样地荒 谬,怎样地灭绝人性!”这就启发和促使我们要在更深的层面去反思那一段历史。 有一部作品,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这就是她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七 七
11、事变”后,一大批教授、学者在战火硝烟中跋山涉水,把西南边陲造就成为保存中华民族 文化命脉的“圣地”。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时西南联大毕业 学生从军者有 800 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 不完整的”。滇西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十分辉煌,长时间被埋没,被 歪曲。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他们徽章上的号码被说成是特务 编号。“把这段历史从尘封中磨洗出来”被宗璞视作自己的责任。小说包括南渡记 、 东 藏记 、 西征记 、 北归记 四卷。 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 宗璞开始动笔, 如今 60 多年过
12、去, 前三卷已陆续出版。其中, 东藏记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一方面, 宗璞通过规模恢宏的小说叙事来写抗日战争, 写我们民族的深哀剧痛; 一方面, 宗璞热情讴歌中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先公后私的爱国情怀。这样一部作品,没有出现在充 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倒是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作家王蒙曾评价野葫芦引 :“喷发着 一种英武,一种凛然正气,一种与病弱之躯成为对比的强大与开阔。” 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近 30 年,她在病中笔耕不 辍,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 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 年才写
13、完。 南渡记写完,父亲 去世了; 东藏记写完,先生去世了。经历了更多死别,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件,宗璞对人生 的看法更沉重了一些,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也更现实,更富于悲剧色彩。宗璞写得很苦,实在 很不潇洒。但她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 宗璞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她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却没有亲身打过仗。她害怕凭借材料 只会写成一般的报道。困惑之余,书中澹台玮、孟灵己年轻的身影给予宗璞极大的启发。用 人物统领材料,将材料化解,再抟、再炼、再调和,就会产生新东西。宗璞诚心诚意地烘托 书中人物,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烛照全书,一切就会活起来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 年 4 月 28 日) 相
14、关链接 宗璞十岁时, 随父亲冯友兰与清华大学一起南迁到昆明, 在西南联大度过了 8 年时光。 宗璞的哥哥冯钟辽于 1943 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那年他 19 岁。随着战事的推 移,他用双脚从宝山走到畹町。宗璞对这段历史有一种亲切感。 (肖鹰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出对大地、对自然、对人、对物甚至一 只鸟、一只猫的那种大爱。(李建军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父亲的影响下,宗璞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不仅涉猎
15、范围广泛,而且感情非常投入。 童年的阅读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B宗璞亲身经历“文革”,看到很多知识分子被迫自杀,自己也被批斗,所以才会对那个 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 C抗战的特殊经历使宗璞认识到作家的责任,关于抗战的小说包括南渡记 、 东藏记 、 西征记 、 北归记四卷,影响深远。 D近 30 年的笔耕不辍,使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 的帮助下口述成文。 答案 D 解析 “宗璞的视网膜脱落, 头晕频频发作, 半边身子麻痹”的原因并不一定是“近 30 年的 笔耕不辍”,强加因果。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红豆
16、为宗璞赢得了声誉,让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也被打上“毒草”的 标签,使她一度被迫搁笔。 B抗日战争爆发后,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 笔下,却被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 C面对把战争写成一般报道的忧虑,宗璞采用人物统率材料的方法,展示在战争中人物的 喜怒哀乐,使写作活跃而有新意。 D宗璞在创作野葫芦引时遭遇到病痛的折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由此可见,在整个 创作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 答案 C 解析 A 项让宗璞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是发表在大公报上的A.K.C. 。B 项“知识分子 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于文无据。D
17、 项“一直是 沉痛的”错,曲解文意。 6 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 二者有何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本具体说 明。(6 分) 答:_ 答案 (1)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2)在宗璞的作 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 神,以及对人对物的大爱;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 ,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 以引导;“文革”中对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革”的忧思; 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辉煌,创作野葫芦引 ,谱写中国学人抗战史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更夫阿韩 沈从文 我们县城里,一般做买卖的,帮闲的,够得上在他姓下加上一个“伯”字的,这证明他 是有了什么德行,一般人对他已起了尊敬心。就如道门口那卖红薯的韩伯,做轿行生意的宋 伯便是。 这伯字固然与头发的颜色与胡子的长短很有关系,但若你是平素为人不端,或有点痞, 或脾气古板,像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不怕你头发已全白,胡子起了纽纽,他们那些娘 女家小孩子,还不是只赶着你背后“烂脚老杨”“赵麻子师傅”那么不客气地叫喊!你既然没 有法子强人来叫一声某伯,自然也只好尽他那些人带着不尊敬的鼻音叫那不好听的绰号了。 在南门土地堂那不需出佃钱的房子住身的阿韩,打
19、更是他的职业。五十来岁的人了,头 发不白,下巴也是光秃秃的。但也奇怪,凡是他梆子夜里所响到的几条街,白天他走到那些 地方时,却只听见“韩伯,韩伯”那么极亲热的喊叫。他的受人尊视的德行,要说是在打更 的职务方面,这话很觉靠不住,他老爱走到城门洞下那卖包谷酒的小摊前去喝一杯。喝了归 来,便颠三倒四地睡倒在那土地座下。哪时醒来,哪时就将做枕头的那个梆取出来,比敲木 鱼念经那大和尚还不经心,到街上去乱敲一趟。有时二更左右,他便糊里糊涂“乓,乓,乓 乓”连打四下;有时刚敲着三下走到道台衙门前时,学吹喇叭的那些号兵便已在辕门前“哒 哒”鼓胀着嘴唇练音了。 这种不知早晚的人,若是别个,谁家还再要他来打更?但
20、大家却知道韩伯的脾气,从没 人教训他。最多有个把刻薄点儿的人,笑笑地说一句“老忘晕了的韩伯”罢了。那时,他必 昂起头来,看看屋檐角上的阴白色天空,“哦!亮了!倒看不出”接着只好垂头丧气地 扛着他那传家宝慢慢地踱转去睡觉。走过杨喜喜摊子前,若是杨喜喜两口子已开了门,在那 里揉面炸油条了,见了他,喜喜屋里人很随意地叫一声“韩伯,喝碗热巴巴的猪血去!”他 便不客气地在那脏方桌边一屁股坐了下去。 他没有像守城的单二哥那样,每月月终可到衙门去领什么饷银。他吃喝的来源,就是靠 到他打更走过的各户人家也可说听过他胡乱打更的人家去讨捐。南街这一段虽说没有很 多户口,但讨捐来的却已够他每夜喝四两包谷烧的白酒了。
21、他今天这家取点明天那家取点来 度日,估计到月底便打了一个圈子。当他来时,你送他两个铜元,他接过手来,口上是“道 谢,道谢”,一拐一瘸地走出大门。遇到我们对门张公馆家,一进屋就是几升白米,他口上 也还只会说“道谢,道谢”。要钱不论多少,而表示感谢则一例用“道谢”两字。 我们这一段街上大概是过于接近衙门的缘故吧,别的地方大嚷捉贼的当儿,我们这一节 却听不到谁家被盗过一次。 有时, 我们家晚上忘了关门, 他便乓乓地一直敲到我们院子中来, 把我们全家从梦中惊醒。“呵呵!太太,少爷,张嫂,你们今夜又忘记闩门了!”这个“又” 字,可想而知我们大院子不知他敲着梆进来过几多次了!他的这种喊声起时,把我们一家人
22、 都弄得在被单中发笑。这时妈必叫帮我们的张嫂赶紧起来闩大门,或者要我起来做这事。 “韩伯,来做什么?前几天不是才到这要钱!”顽皮的六弟,老爱同他开玩笑,见他一 进门,就拦着他。“不是,不是,不是来讨更钱。太太,今天不知道是哪里跑来一个瘦骨伶 精的叫化子,倒在聂同仁铺子前那屠桌下坏掉了。可怜见,肚皮凹下去好深,不知有几天不 曾得饭吃了! 一脑壳癞子, 身上一根纱没有, 翻天睡到那里。 这少不然也是我们街坊上的事, 不得不理,我才来化点钱,好买副匣子殓他抬上山去。可怜,这也是人家儿女!”他每遇到 所打更的这一段街上发生了这么一类事情时,便立即把这责任放到自己肩上来,认真一把鼻 涕一把眼泪洒着走到几
23、家大户人家来化棺木钱;而结实老靠,又从不想在这事上叨一点光, 真亏他! 过年来了。这时的韩伯,他不像别人那么愁眉苦眼摆布不开的样子;也不必为怕讨债人 上门,终日躲来躲去。他的愉快程度,简直同一个享福的小孩子一样。走到这家去,几个粑 粑;走到那家去,一尾红鱼;而钱呀,米呀,肥的腊肉呀,竟无所不有。他的所费就是进人 家大门时提高嗓子喊一声“贺喜”! 土地堂前照例有陈乡约来贴一副大红对联。那对联左边是“烧酒水酒我不论”,右边便 对“公鸡母鸡只要肥”。这对子虽然旧,但还俏皮,加之陈乡约那一笔好颜字,纸又极大, 因此过路的无有不注意一下。阿韩虽认不到什么字,但听到别人念那对子多了,也能“烧酒 水酒,汾酒
24、苏酒”地读着。他眉开眼笑地念,总觉得这对子有一半是为他而发的。 这几天的韩伯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是一个什么人了。每日里提着一个罐子,放些鱼肉,一 拐一瘸地颠到城头上去找单二哥对喝。 喝得个晕晕沉沉, 又踉跄颠簸着归来。 遇到过于高兴, 不忍遏止自己兴头时,也会用指头轻轻地敲着又可当枕头又是家业的竹梆,唱两句“沙陀国 老英雄”。这半月来韩伯也不要什么人准可,便正式停了十多天工。 1926 年 5 月 4 日作于窄而霉小斋 (选自沈从文作品集 第八卷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人们不在他的姓下加“伯”字,而对胡乱
25、打更的阿韩大 家却尊称为“韩伯”,对比中足见老杨、老赵的德行不好。 B 喜喜屋里人很随意大方地叫阿韩吃热猪血, 阿韩却不客气地坐下来, 说明阿韩随性和气。 C阿韩这个人不如单二哥,单二哥守城凭劳动挣饷银,而阿韩胡乱打更混饭吃。 D小说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先对阿韩作贬抑,从反面衬托,这样叙事具有波 澜,与后文扬的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 C 解析 “不如单二哥”原文看不出,“混饭吃”的看法与作者对阿韩的态度不一致。 8小说主人公阿韩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答:_ 答案 阿韩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他贫穷,没有自己的房屋,住在不需出佃钱的土地 堂里。阿韩骨子里富于爱心、
26、同情心和责任心,受人尊敬。他夜里打更到“我们”院子里 来叫“我们”闩门;叫化子死了,他到大户人家化钱殓尸埋葬。阿韩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很 满足。他没有什么愁苦,愉快得同一个享福的小孩子一样;陈乡约的对联似乎表达出他的心 声,他为此而高兴;高兴到兴头上,还会唱两句。阿韩不趋炎附势。他讨捐时不论多少, 而表示感谢则一例用“道谢”两字,并不因为大户人家给得多而有其他表现。阿韩嗜酒, 常常喝醉酒。阿韩随性和气。喜喜屋里人随意地叫阿韩吃热猪血,阿韩不客气就坐下来。 9小说中写到“土地堂”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概括分析。(6 分) 答:_ 答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背景。土地堂与县城南门、衙门等在小说中共同
27、构成了故 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阿韩住在不需出佃钱的 土地堂里,说明他处于社会底层,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阿韩 常常喝醉酒,醉了后回到土地堂,醒了时又从土地堂起身去敲梆打更,由此,土地堂成为情 节发展的线索。深化小说主题。阿韩贫穷,社会地位低,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只能 住在不需出佃钱的土地堂里,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因其德行受到大家 的尊敬,小说主题借此得以深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
28、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 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 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 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 第一。 越七年, 成进士, 授户部主事 。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 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 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 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 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 四方大旱, 玮以军食可虞, 奏请: “禁江西、 湖广遏籴, 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
29、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 亏; 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 非州县土产者, 悉解折色 , 且尽改民解为官解, 以救民汤火。 ” 所司多议行。迁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 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 京试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 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 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 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玮
30、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 赠左都御史,谥 清惠。(节选自明史 张玮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 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31、 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要先找出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处,即“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 “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两处。 根据涉及的人物来判断, “引疾去”的主语应是传主“张 玮”,故排除 A、C 两项。再比较 B、D 两项中的“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大学 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两处,不难看出“谓”是“认为”的意思,不是“说”的意思,后面的“言 之吏部”是吴宗达的进一步行为,因而“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的断句不合适。故排 除 B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
32、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 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 其副职为主事。 C折色,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果用布帛等其他实物或货币来代替赋 税,称折色。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 玮的褒扬。 答案 B 解析 “其副职为主事”错,户部尚书的副职称户部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 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虑事周全。任应天府丞时忧虑
33、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 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C张玮崇尚简约。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 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 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答案 C 解析 “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错,原文“宫室供张舆马饩 牵之奉甲他省”是说,办公官署所提供的帷帐、用具、车马食物等比其他省份的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
34、所知。 译文:_ (2)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 译文:_ 答案 (1)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获取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 为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 (2)(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 婉开导民众。 参考译文 张玮,字席之,是武进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获取糟糠秕谷来自给,不 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为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在东林书院讲学,以孙慎行为师。张玮的学 术把独处时谨慎不苟和穷究精微作为根本。 万历四十年参加应天乡试考中第一名。 过了七年, 成为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张玮)被调任兵部职方,
35、历任郎中,出京城任广东提学佥事。广 东一带的风俗奢侈华丽,督学到任,宫室陈设和宴会上用的帷帐、用具等及车马食物的供应 盖过其他地区,象牙、犀角、玛瑙,名贵花木、珍珠宝贝,堆砌众多,光彩耀眼,张玮全都 舍弃屏退,不看一眼。大官吏修建魏忠贤祠,向张玮请求上梁文,张玮当天就(因拒绝写文章) 隐退辞职。张玮廉洁,回家后穿布衣着草鞋,在家中教授弟子。庄烈帝即位,(张玮)被起用 任江西参议,历任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认为张玮难于进用而易于引退,向吏部说 明这种情况,(朝廷)召张玮任尚宝卿,晋升太仆少卿。因事获罪调任南京大理丞,称病辞职 离去。很久之后,(张玮)被起用任应天府丞。这一年,四方大旱,张玮
36、认为军用粮料值得忧 虑,上奏请求:“禁止江西、湖广遏制买进粮食,而让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合输送 漕粮的银两,到别的地方换米,这样平民就可免受催收租税的痛苦,太仓也没有颗粒米粮的 减损;其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如果不是州县土产的,全部解送折色,并且全部 将百姓解送改为官府解送,以此来救民众于水火。”主管官吏大多商议执行。(张玮)升任南 京光禄卿,皇帝召他入京城任右佥都御史,升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刘宗周、金光辰一同总管 法纪,张玮就进献风励台班疏说:“惩戒以往的为政失误来作为以后的借鉴。现今最大 的贪官是原任御史王志举,最大的清官是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成勇和我不曾相识,我在家 闲居时听
37、说成勇被逮捕,士人平民哭泣着前往送别成勇的数以万计,送到百里以外还不肯停 止。后来我进入南都,才知道成勇在职位上不乱听一句话,不轻易用一钱抵消或弥补罪过, 不收受下属官吏的一蔬一果。 (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 一点儿也不宽容。 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我离开南中,百姓就拉着我的车辕请求借用成御史, 施惠于我们南人。虽然先前他受到严厉谴责,应当召回来劝勉诸御史。”奏疏呈上,一时之 间众人称快。皇帝下诏令将王志举交给司法部门逮捕治罪,成勇依据规定任用。张玮不久因 为生病辞官回家,不久去世。福王时,追赠为左都御史,谥号清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3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晚秋夜坐 王 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是一个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的物候和 特点。 B 颔联两句重在写景, 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 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 C第五句中的“噪”字写出了知了叫声之大,作者烦它扰人清静,让人去粘它,赶它远离。 D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是晚秋的,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 方。 答案 C 解析 C 项“作者烦它扰人
39、清静,让人去粘它,赶它远离”理解有误,颈联两句写的是作者 乐于做粘知了、钓鱼这样的事。 15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 分) 答:_ 答案 对晚秋园亭物候的喜爱之情;对园亭幽居的自得其乐、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 不求为世人所知的隐逸、旷达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辛弃疾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写道“_, _”,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 的惆怅。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
40、3)荀子 劝学中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 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 答案 (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锲而 不舍 金石可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 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甚至 被社会遗忘。 直到 2003 年, 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41、_了生机。 (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 进行交流的乐器, 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 心也”“琴者, 禁也”的说法。 “琴者, 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与大自然交流, 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 “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 是_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答案 D 解析 “边缘化”指使靠近边缘;使处于
42、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指事物向个人的方向发 展变化, 事物逐渐变得属于个人所有, 而非大众共有。 此处语境说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消失, 而这些文人在传统社会正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风尚自然是社会主流,随着 他们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变得“非主流”也即“边缘化”了。“获得”指取得;得到(多用 于抽象事物)。 “焕发”指光彩四射; 振作。 单从与“生机”的搭配讲, 此处用“获得”和“焕 发”皆可,但是“焕发”体现出来的生机,比“获得”更加旺盛,更加充沛。结合语境,此 处用“焕发”合适。“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 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约束”指限制使不
43、越出范围。“弹琴”与“古人”之间并不存在 “制约”关系,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弹琴在这些文人看来,是对心灵的一种调适、提升, 是文人们主动追求的高雅行为,故用“约束”合适。“放松身心”即在有压力、感到紧张的 状态下对身心的调整,侧重于对身和心的“放松”。“修身养性”指修养身心,涵养性情, 侧重于对身和心的“修养”。根据上文“琴者,禁也”可知,弹琴是为了对身心的过多欲望 的约束与清除,故应用“修身养性”。故选 D。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为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
44、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答案 D 解析 结合语境可知,括号后的“这”指的是古琴“音量小”,故前一句即括号内的语句的 主语也应是“音量小”, 据此排除 A、 B 两项。 对比 C、 D 两项, D 项中的“很多人认为” 与括号后的“我认为”句式更统一,故答案为 D。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
45、,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 C 解析 通读画线句可知,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因为”这个词有两种词性:一是作介 词,其后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二是作连词,通常和“所以”联合使用,构成因果关系。画 线句中的“因为”显然不是介词,作为连词的话,后面的分句应是“所以”。第二处, “使得”作为谓语动词,应该有主语。画线句中,“使得”缺少主语。另外,“使得它”和 “是”搭配不当。 “是”表明古琴作为“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既定事实。 而实际上, 是因为“音量小”,所以人们认为古琴能“和你的心进行交流”。分析题中四个选项。A 项 添加了“所以”构成因果关系,但“使得”缺
46、少主语。B 项“使得它”和“是”不搭配。D 项“正因为使得”没有修改。C 项两处语病都得到了修改。故选 C。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围绕“报国情怀”,仿照画线句子写三句话,构成排比句。(6 分) 中国用不到 10 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核潜艇的研发和入列, 茫茫海疆有了制敌于千里之外的“钢 铁蛟龙”,背后深藏着科研人员的奋斗和牺牲。他们用“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诠释了“想 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报国情怀。这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亲子情怀; _; _; _。 答案 (示例)这是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情怀 这是一种“春蚕 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情怀 这是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奋发情怀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2019 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 3 月 13 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 4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