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03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2 页) 2018-2019 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 卷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窈窕淑女, 。 ( 关雎 ) ,在水一方。 ( 蒹葭 ) 微君之故, 。 ( 诗经 ) ,悠悠我心。 ( 诗经 )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2)根据提示写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的颔联和颈联。 , 。 , 。 2 (9 分)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1)(4)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 一个叶孔都在悸动, 拼命地呼吸着空气, 吸收着阳光。 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 贪婪地 shun 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 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un( )吸 堤 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 (3) “擎起”中“擎”的意思是。 “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 。 (4)将文中

3、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 3 (4 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 ,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 30 余种,最具 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 等。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的家人将他与儿 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 , 收录了 1954 年到 1966 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 要是写给长子 的家信 100 多封。 第 2 页(共 22 页) 4 (12 分)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 “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 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阜阳九中校团委 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

4、读【材料一】 ,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宣气体,主要是二氧化 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 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 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 米, 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 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 的疾病。 (2)阅读【材料二】请补充填写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材料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08 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 7

5、 项小建议: 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 48 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 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 48 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 45 分钟的锻炼改 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 1000 克的碳排放量。去 8 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 通比乘坐汽车减少 1700 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 2300 克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 半。 “低碳生活”的关键是 和 。 (3)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再帮助他设计

6、几个栏目。 栏目一:拟低碳标语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 (4)某校八年级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 下列任务。 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作为班长,你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 二、阅读(二、阅读(55 分)分) 第 3 页(共 22 页) 5 (21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 9 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 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 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

7、手 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 “我又不是故意的! ”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 房间。 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 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 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 “女 儿回来没?”妈妈说: “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 “人太多 了,没看清。 ” 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 “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连个道歉也没有,倒 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 第三棵

8、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 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 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 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 边走一边说: “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 却不以为然。 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 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

9、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 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 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 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 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 第 4 页(共 22 页) 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

10、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 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 症的早期反应。 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 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 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 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2)第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分析第段句子“他如释重负 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

11、“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 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 ”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 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6 (19 分)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 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 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

12、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 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 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 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 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

13、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 第 5 页(共 22 页) 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 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遮叫逆温层。由于冷 空气比较重,在无凤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 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 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 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 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

14、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选文第段中加点的“后者”指代什么? (3)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 子,这是为什么? (4)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5)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候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 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6)选文第三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 3 月 24 日是玲玲的生日, 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 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

15、的大连, 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7 (15 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关,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6、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第 6 页(共 22 页)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欲穷 其林 穷: 便要 还家 要: 无论 魏晋 无论: 处处志 之 志: 诣 太守 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遂与外人间隔。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

17、有何作用? (4)虚构的世外桃源,干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写作(三、写作(60 分) (其中卷面分分) (其中卷面分 5 分)分) 8 (60 分)青春无限好,有追求有梦想,但也有叛逆,迷惘,冲动,鲁莽回首往事, 你是否为曾经的不谙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 请以“我不该这样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填写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字 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7 页(共 22 页) 2018-2019 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 卷

18、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 关雎 )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 蒹葭 )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 ( 诗经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诗经 )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2)根据提示写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的颔联和颈联。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 【分析】本题考查

19、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 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君子好逑(注意“逑”的书写) 所谓伊人 胡为乎中露 青青子衿(注意“衿”的书写) 无为在歧路(注意“歧”的书写) 天涯若比邻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注意“撼”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第 8 页(共 22 页)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

20、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 一个叶孔都在悸动, 拼命地呼吸着空气, 吸收着阳光。 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 贪婪地 shun 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 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un( 吮 )吸 堤 d 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沧穹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1、苍穹 ” 。 (3) “擎起”中“擎”的意思是。 “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 渴求而不知满足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把握情况、对字形的把握、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 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 (1)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把握情况。 “吮”和“堤”都是易读错音的字,同时“吮”也易写错,学生容易把“允”写成“充” 。 (2)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把握。 汉字,特别是形声字,有表义的形旁,如“苍穹”与天空有关,而“沧”从水。与水有 关,所以断定“沧穹”的“沧”是错误的。 (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对词语

22、意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特别是对“贪婪”的解释,此处并无贬义, 而是对树叶汲取后进行奉献的赞美,所以不能说“贪心而不知满足” ,要理解为“渴求而 知不满足” 。 (4)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时,除了恰当添加表示反问的代词外,还要在“肯定”或“否定”上 注意。 “肯定”的陈述句变成反问句时,应该是“否定”的形式,否则相反。 答案: (1)shun ( 吮 )吸 堤 ( d )岸 第 9 页(共 22 页) (2)沧穹,苍穹 (3)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4)那未来的一 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字词的读音和书写,做好此类题目,离不了平日

23、的积累。 3 (4 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 翻译家 ,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 30 余种, 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 欧也妮葛朗台 等。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 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 傅雷家书 ,收录了 1954 年到 1966 年间傅雷及 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写给长子 傅聪 的家信 100 多封。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积累。 傅雷家书的作者是傅雷,其中收录的是傅雷及其 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写给长子傅聪的一百多封家信。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生于 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 ,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作家、教

24、育家、 美术评论家。 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 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 【解答】答案: 翻译家; 欧也妮葛朗台 ; 傅雷家书 ;傅聪 【点评】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 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 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4 (12 分)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 “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 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阜阳九中校团委 将要举办

25、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一】 ,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宣气体,主要是二氧化 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 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 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 米, 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 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 的疾病。 (2)阅读【材料二】请补充填写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第 10 页(共 22 页)

26、【材料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08 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 7 项小建议: 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 48 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 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 48 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 45 分钟的锻炼改 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 1000 克的碳排放量。去 8 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 通比乘坐汽车减少 1700 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 2300 克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 半。 “

27、低碳生活”的关键是 节约能源 和 减少碳排量 。 (3)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再帮助他设计几个栏目。 栏目一:拟低碳标语 栏目二: 提低碳建议 栏目三: 讲低碳故事 栏目四: 画低碳图画 (4)某校八年级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 下列任务。 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作为班长,你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 【分析】本题为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 信息的提取能力,第三题考查栏目的设计能力,第四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与提建议的 能力。 【解答】 (1)材料中表述了因气温升高而造成的危害: “全球气候

28、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 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 , “水温升高将 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根据这两点危害即可概括出“低碳生活”的好处。 (2)根据材料二中给出的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 7 项小建议的具体内容,可以看 出都是用传统的东西来代替先进的东西,尽量减少电器的使用,减少碳排放量。据此可 见关键是: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量。 (3)为海报设计栏目,首先看所给的示例栏目,是“拟低碳标语” ,根据提示可想到我 们还可以来提醒有关低碳生活的建议,讲述有关的故事等,然后再按示例栏目

29、的名称格 第 11 页(共 22 页) 式拟写相应的名称。 (4)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本题以“低碳生活”为中 心,表述活动的形式或意义,如拟写为“低碳生活,诗意生活” 。 根据题意,给出有关“低碳生活”的建议即可,可参照材料二中表述的内容来拟写。 如: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使用节能灯等等。 答案: (1)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一系列。 (2)节约能源;减少碳排量。 (3)提低碳建议 或讲低碳故事 或画低碳图画 或过低碳生活。 (4)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一 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选

30、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洗机。 (其他标语 建议合理亦可) 【点评】写宣传标语应注意: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 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标语是面向大众的, 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 记易诵。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 的心上。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 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二、阅读(二、阅读(55 分)分) 5 (21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

31、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 9 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 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 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 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 “我又不是故意的! ”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 房间。 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 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 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 “女 儿回来没?”妈妈说: “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

32、他如释重负地说: “人太多 第 12 页(共 22 页) 了,没看清。 ” 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 “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连个道歉也没有,倒 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 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 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 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 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

33、跟在我身后,一 边走一边说: “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 却不以为然。 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 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 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 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 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好在他有妈妈陪伴

34、,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 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 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 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 症的早期反应。 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 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 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 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

35、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2)第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第 13 页(共 22 页) 分析第段句子“他如释重负 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 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 ”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 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我”成

36、长阶段中的几件事,主要讲述“我”和父亲之间的事, 从开始的不理解父亲,后来在父爱的感召下,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事。作者让我们明白了 一个道理,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 【解答】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 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 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本文通过叙述“我” 成长阶段中的几件事,表现了“我”在父爱的感召下,终于理解了父亲,彻底告别隔膜 的过程。 (2)该题考查的是描写方法以及作用,先找出来是动作描写,准确地找到动词,然后结 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37、第四段划线句中“赶” “跑” “追” “喘”等动词是对父亲动 作的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到女儿的急切不安和对女儿故意躲避的愤怒,突 显出父爱的真挚。 (3)该题考查了句子的品析, 考查的是词语在句子里的表达效果,先写出词语的意思,再把意思结合当时父亲的心 情去理解。 先要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去写。 (4)本题考查结尾句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 内容上的作用,末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 升华主题等。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末句话在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我”对 父爱有了正确的认 识,对父亲的

38、情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结构上看,起到篇末点题,并 点明中心的作用。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无唯一的答案,能结合生活实际 和本文的主旨,谈出自己的感悟,语言通顺即可。 答案: 第 14 页(共 22 页) (1)本文通过叙述“我”成长阶段中的几件事,表现了“我”在父爱的感召下,终于理 解了父亲,彻底告别隔膜的过程。 (2)动作描写。 “赶” “跑” “追” “喘”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到女儿的急 切不安和对女儿故意躲避的愤怒,突显出父爱的真挚。 (3)“如释重负”意思: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父亲由接不到女儿的心情紧张,到 知道女儿回到家后的放心和轻松。体现了

39、父亲没接到女儿的愧疚、自责心理。 示例:每个人与父母之间不应该有感情的隔膜,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要 学会主动地去关心父母,去爱父母。 (4)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父爱有了正确的认识,个人情感发生了 质的变化。结构上:点明中心,照应题目。 (5)我也曾经不理解我的父亲,小时候总觉得他整天沉默不语,每每看到别人的父亲高 兴地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玩耍,我都很羡慕,我一直以为他不够爱我,直到后来母亲告 诉我,父亲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好,一直不停地工作,他很愧疚没有时间陪陪我,突然间 我似乎就明白了父亲。这或许就是深沉的父爱吧!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

40、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 ,如果是第 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 ,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6 (19 分)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 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 夏季却相差不大。在

41、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 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 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 第 15 页(共 22 页) 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 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

42、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 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 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遮叫逆温层。由于冷 空气比较重,在无凤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 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 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 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 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43、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选文第段中加点的“后者”指代什么? (3)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 子,这是为什么? (4)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5)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候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 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6)选文第三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 3 月 24 日是玲玲的生日, 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 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

44、在气候宜人的大连, 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就用疑问句提出了说明的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接着 从维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解答】 (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细读这五段文字可知,选文介绍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 的四个因素。 (2)本题考查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所谓的“前者”与“后者”就是指前面的,后面的, 与句子表述内容相对应, “后者”指的就是前句后面的内容,即:1921 到 1930 年十年平 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 第 16 页(共 22 页)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

45、作用的能力。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具 体真实,因为这些物候现象的知识比较专业,不是人们熟知的知识,所以,用多一些的 例子,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知识。 (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 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 的意思,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 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和思路,解答能不能调换语段的顺序,先明确态度,然后解释这 几段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再强调能不能调换;段介绍的是物候现象 的来

46、临决定于哪些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也会影响, 最后是古今的差异。这四段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安排的,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6)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 比较、下定义和打比方等,然后结合内容来辨析。结合划线语句,从“又如济南”中可 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济南、烟台”中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7)本题考查了文章中知识的实际迁移应用,解答“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 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的原因,需要根据地理位置考虑经度的差异, 根据第三

47、段内容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2)1921 到 193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或 1921 到 1930 年十年 的平均值) 。 (3)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 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 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4)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 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

48、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 次) ,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 第 17 页(共 22 页) 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 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 (意思对即可) 。 (6)举例子或者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7)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炜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 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 事物的的特点。、分类别:对事物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 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 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 XX 本质特征。、列 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7 (15 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关,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