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8 课课 登临词二首登临词二首 一、基础巩固 1.填空题 (1)桂枝香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2)念奴娇 登多景楼作者陈亮,字同甫,时人称之为龙川先生,有龙川词 。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5)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6)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2.翻译下列词句。 (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译文:长江好像银河,远在天边的船只笼罩着一层薄雾,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 (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译文:意谓陈后主(陈叔宝)因为荒淫腐败而导致亡国。 (3)六朝何事,
2、只成门户私计? 译文:六朝都在此建都,并偏安一隅,统治者都不思进取,不着意于国家大业而只顾保护私 家利益。 (4)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译文:现在正逢北伐的大好形势,应该抓紧时机,挺进长驱,收复中原,管它什么对方强大 呢!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34 题。 一剪梅 宿龙游朱氏楼 蒋 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 朝卷帘看, 暮卷帘看。 故乡一望一心酸, 云又迷漫, 水又迷漫。 天 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点明登临, 楼台虽小, 视野却开阔, 词人登楼眺望, 想起山水之外的故乡, 内心
3、酸楚。 B.词人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眼界对应“小”楼台,拉开了视野的宽度,“暮”呼应 “朝”,拓展了时间的长度。 C.下阕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 眉紧蹙。 D.词中重复展现敲打阑干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 切。 答案 C 解析 词人是因为为乡愁所困才蹙眉。 4.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和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 答:_ 答案 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情。 不同点:思想感情不同,辛
4、词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自己故 国难回,家乡遥远,天涯无归路的哀愁。辛词愁更浓。且直接说出了无人领会自己心中之 意,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愁苦,借拍打栏杆来表现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苦闷,是一腔 激越的悲愤。 蒋词愁略淡。 感情隐而未发, 故国不再, 客居他乡, 有家归不得, 望乡望不见, 是一种无奈的悲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56 题。 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 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 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
5、州(今安徽当涂),本词 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 么”。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照应题目。 “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 极少出门的境况。 “望”字领起下文, 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 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 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D.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 的感慨。
6、答案 B 解析 “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 强烈。 6.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伤春之情: 看到眼前春光将尽, 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 思归之情: 词人登台远眺, 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 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 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 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78 题。 声声慢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
7、年太平万里,罢长 淮 、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 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 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 ,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 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时年 33 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 新结识的朋友。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建 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 华胥梦: 列子 黄帝篇 :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 自得。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五句以来往行人
8、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C.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D.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词人胸怀天下的情怀。 答案 B 解析 “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错,此处是表达自己故土难回的客居之愁。 8.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词人胸怀天下的情怀。(1)欣慰之情。今年 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2)悲痛之情。西北神 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3)喜悦(自信) 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 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