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081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4 课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四首 一、基础巩固 1.登幽州台歌从体裁上看应当是( ) A.绝句 B.律诗 C.古体诗 D.近体诗 答案 C 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张若虚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号称“孤诗横绝全唐”。 B.诗中从月出到月落,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C.这首诗中景物描写太乱,诗的重心不明确。 D.诗中朦胧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别有情趣。 答案 C 3.下列对望月怀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紧扣题目,而不露痕迹。 B.颔联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直抒胸臆。 C.颈联的景物描写,旨在表现秋夜之凉,扰人难以成眠。 D.尾联进一步抒写对友人

2、的一片深情、真切感人。 答案 C 4.下列对题李凝幽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表现出李凝居处的冷落荒凉。 B.颔联是千古名句,表现出诗人严格的创作态度。 C.“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天明离别时的景物,仍突出一个“幽”字。 D.结尾言简而意远,余味无穷。 答案 A 5.填空题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选自全唐诗 。 (2)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作的一首写景抒情诗。 (3)望月怀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九龄。诗的首联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诗的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

3、下门”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 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36 岁因病去职,与刘 禹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

4、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D.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答案 C 解析 “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 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 7.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_ 答案 (1)情感:尾联表达了诗人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 苦之情。 (2)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

5、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 贤。 注 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 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 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 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 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6、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 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 同时也揭示出 “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答案 B 解析 A 项“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说法有误, 由诗歌内容来看, 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 的悠闲之情。C 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 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 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 从诗 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 D 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 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自叹不受赏识,没有 太公的际遇。 9.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

7、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1)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2)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 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 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8、是( )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的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 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 B.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 诗歌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C.诗中女主人公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 D.作者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另外, 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上是别具一格。 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 答案 D 解析 D 项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11.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

9、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_ 答案 从意境营造的方法看, 本诗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 将人物因思念而引发的试衫、 开镜、 妆洗等动作,与燕窥罗幕、蜂上画衣、桃红李艳的明媚春光结合起来描写,将入梦的期待、 掩扉的落寞与黄昏的孤寂结合起来写,以景衬情,意境孤寂、冷清。 春江花月夜运用情 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游子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奇景融合在 一起,并在江畔望月、月下奇景的画面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意境优美深邃。 从意境的开掘看,本诗借助乐景与哀景的不同描绘,不断深化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景物作 结,意境看似凄凉,但感情含蓄深沉,哀而不伤。 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春江潮水、江畔明 月、明月高楼、江中孤舟等画面的描绘,将游子漂泊、两地相思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生、 对宇宙的深沉思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