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Ⅱ)同步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83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Ⅱ)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3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Ⅱ)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3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Ⅱ)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3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Ⅱ)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3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Ⅱ)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基础过关 1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 ) A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制备单克隆抗体 C培育新物种 D生产杂交细胞 答案 B 解析 动物细胞融合不像植物体细胞杂交那样主要是为了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以培 育新品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还应用了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目 前只见到高度分化的细胞核在去核卵细胞中表现出全能性,还未见到融合的细胞核表现出全 能性的例子,因此动物细胞融合不能用来培育新物种;生产杂交细胞不是细胞融合的主要目 的,杂交细胞只是细胞融合完成后所形成的结构名称。 2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

2、程技术包括( ) 细胞培养 细胞融合 胚胎移植 细胞核移植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得到杂交瘤细胞,再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技 术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3下面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 1 过程注射的物质和 A 细胞的名称分别为( ) A抗体、T 淋巴细胞 B抗原、T 淋巴细胞 C抗体、B 淋巴细胞 D抗原、B 淋巴细胞 答案 D 解析 单克隆抗体是由骨髓瘤细胞与 B 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 其中 B 淋巴 细胞必须首先经过抗原刺激,成为具有分泌抗体功能的细胞。 4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

3、产生大量的单克隆 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是( ) A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 B 淋巴细胞 B不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 C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 T 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 T 淋巴细胞 答案 A 解析 骨髓瘤细胞必须与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 B 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才能大量 增殖并产生能够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 5运用细胞工程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时,下列操作不必要的是( ) A对小动物注射抗原 B融合并筛选杂交瘤细胞 C培养杂交瘤细胞 D将胰蛋白酶注入小鼠腹腔 答案 D 解析 胰蛋白酶在动物细胞培养时用到,是加到培养基中用于分离细胞的。 6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

4、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关于单克隆 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体外培养 B 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由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答案 C 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要想获得大量单一的抗体,需要 将某一种 B 淋巴细胞大量克隆,但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 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由已 免疫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大量增殖, 并分泌单克隆抗体。 能力提升 7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

5、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 病毒的作用是( ) 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到细胞内 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 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所保留的融合活性可使不同 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 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交细胞带有目的基因 答案 C 解析 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是因为灭活的病毒不再具有感染性,不会对细 胞造成破坏,但仍可促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融合。 8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骨髓瘤细胞和 B 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的选择培 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 B 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6、B 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杂交瘤细胞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在题中所述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能够存活、增殖的细胞只有杂交瘤细胞。 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答案 C 解析 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A 正确; 融

7、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 称为杂交细胞, B 正确;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不能用紫外线照射,C 错误; 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 正确。 10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们发现肺结核、天花、水痘和麻疹等疾病患者的病理组织中存 在多核细胞,这些多核细胞最可能的来源是( ) A细胞进行无丝分裂造成的 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没有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C有丝分裂时,细胞核进行了分裂,而细胞质没有进行分裂 D细胞在体内病毒的作用下发生了融合 答案 D 解析 选项 C、D 都可形成多核细胞,但结

8、合题干信息,此种现象与感染病毒有关,故选项 D 最有可能。 11.如图为细胞融合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 A 、 B 是 植 物 细 胞 , 则 其 融 合 形 成 的 D 细 胞 培 养 成 植 株 , 还 要 应 用 _技术。 (2)若 A、B 是动物细胞,则一般取自_、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 使其分散开来。 A、 B到C的过程中, 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工程的方法是用_ 诱导细胞融合。 (3)从 A、B 到 C 的过程中,可形成_种类型的 C 细胞(仅考虑两个细胞间的融合)。若 该过程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应筛选出符合要求的D细胞, 方法是用特定的_ 培养

9、基培养,筛选出的 D 细胞称为_,常用的培养方法有体外培养和体内 培养两种;前者是在_培养基中培养,后者是在_内增殖。 答案 (1)植物组织培养 (2)胚胎 灭活的(仙台)病毒 (3)3 选择 杂交瘤细胞 液体 动 物的腹腔 解析 若 A、B 是植物细胞,则 D 代表杂种植株,若 A、B 是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培养时首 先要用胰蛋白酶将器官、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胚胎、幼龄动物的器官 或组织,因为这些部位的细胞代谢旺盛,细胞分裂能力强;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是杂交瘤 细胞,需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经抗体专一检测后大量克隆,以便进行体内或体 外的生产。 12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

10、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2)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选用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 胞具有_、_的特性。 (3)由图中可以看出,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运用了_和_的动物细 胞工程技术手段。 答案 (1) (2)可在体外大量繁殖 产生特异性抗体 (3)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13如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_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而_技术突破了有 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图中过程常用的诱导因素是_,过程

11、常在_培养基中完成。 (3)A 细胞为_细胞,其特点是_。 (4)合成的单克隆抗体最终可以从_和_中提取。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融合 (2)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 选择性 (3)杂交瘤 既 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4)培养液 小鼠腹水 解析 (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 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2)过程中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生物法(如用 灭活的病毒)、化学法(如用聚乙二醇)、物理法(如电激等)。过程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筛选 过程,是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的。(3)A 细胞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既

12、能迅 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特点。(4)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一般有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两 种方式,体外培养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单克隆抗体;体内培养是 在小鼠腹腔中培养,培养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真题体验 14(2014 新课标,40)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 3 只同种小鼠(X、Y 和 Z),每只小鼠 免疫 5 次, 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 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 B 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0 条),并将该细胞与体 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60 条

13、)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 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 A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 B 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 16 000 以上,则小 鼠最少需要经过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 X、Y、Z 这 3 只免疫 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 B 淋巴细胞的是_小鼠,理由是_ _。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 _ , 体 系 中 出 现 多 种 类 型 细 胞 的 原 因 是 _。 (3)杂交瘤细胞中有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条。 (4)未融合

14、的 B 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 答案 (1)4 Y Y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2)B 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 且融合率达不到 100% (3)1 100 (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第四次注射后 X、Y、Z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几乎都达到 16 000 以 上,小鼠 Y 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最适合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 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的自身融合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细胞。细 胞的融合是随机的,并且不可能所有细胞都融合,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3)动物 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是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细胞核中 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4060100(条)。(4)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且经过免疫的 B 淋巴细胞高度分化,不能无限增殖,而是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逐渐衰老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选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