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49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的演替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 分钟) 对点强化 强化点 1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1.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 解析 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该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故 A 错误;在群落 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变化,其结构越来越复杂,种群的基因 频率也在变化, 故 B 错误、 D 正确; 捕食属于种间关系, 大鱼吃小鱼为种内斗争, 故 C 错误。 答案 D 2.关于群

2、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 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解析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为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的演替方向,可看作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A 正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 次生演替,B 正确;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 离,因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 错误;群落中植物因光照不同而

3、具有明显的垂直 结构,这又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 分布提供了基础,D 正确。 答案 C 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 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说明岛屿上存在水 平结构,故 A 正确;岛屿由

4、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 替,故 B 错误;旅游等人类活动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故 C 正确;该岛屿上植被茂盛,已经演替到森林阶段,属于顶极 群落,说明一定经过漫长的过程,故 D 正确。 答案 B 4.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 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解析 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

5、替,A 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 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小, B 错误; 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 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 正确;巨尾桉 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 错误。 答案 C 5.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 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m 1 000 1 000 2 000 2 000 2 500 2 500 3 000 3 000 3 500 3 500 植被 类型 热带季 雨林 常绿阔 叶林 常绿落叶混 交林 针阔混 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 草甸

6、 蝶类 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和群落的结构。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主要是由于 温度的影响,A 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不能反映群落的 空间结构特征,B 错误;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 错误。 答案 D 6.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发生了一次火灾,几年后该地又长出了许多植物 B.海底火山喷发

7、形成的一个小岛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植物 C.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了小草 D.种植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树等木本植物覆盖 解析 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遭到 严重的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 演替。上述选项中 A、C、D 是受到火灾或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的次生演替; 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上从未有过生物,因而为初生演替。 答案 B 强化点 2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7.人类的哪些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 A.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 B.湖边围湖造田 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

8、D.森林的适度砍伐 解析 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 田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 答案 B 8.南方某农田弃耕后, 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 后来又出现灌木。 图中曲线 b、 c 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 a 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 b 表示植物物种数 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解析 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 c

9、)及群落所含能量增多(曲 线 a),但个体数基本不变(曲线 b)。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会使相应的食 物链发生改变。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 林阶段。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 D 9.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 A 项应是次生演替;B 项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类 活动改变

10、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 项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 有水平结构。 答案 C 10.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 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 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 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 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D.在撒哈拉沙漠撒播多种植物的种子可使其向森林群落演替 解析 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但不可能决定演替规律,撒哈拉沙漠属于 干旱的荒漠地区,即使有人的作用也难演替成森林群落。 答案 D 11.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

11、群落的影响。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 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 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 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系统稳定性 解析 分析由环境变化对群落甲、乙的影响曲线可以看出:甲、乙群落随环境的 改变都发生了波动,但群落甲比群落乙的波动剧烈,即群落乙的稳定性强。 答案 C 综合强化 12.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 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_ 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

12、时间短, 分析其主要原因。 _ _。 (3)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 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 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 、 “变慢”或“变快”), 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解析 (1)(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

13、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次生演替起始条件优越、历时较短。(3)题干给出的演替类型是在气候干燥的 不良条件下发生的由森林灌木的退化性演替。人类的开垦活动使环境条件更加 恶劣,加快了这一演替,导致局部出现了荒漠,但其演替方向并未改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 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 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13.观察下列群落演替图回答问题: (1)此图代表_的演替过程,是由最初的_阶段,发展到湿生植物阶 段,随着_的入侵,逐步演替成_群落

14、。 (2)若三图自上至下分别用字母 A、 B、 C 代替, 那么演替的顺序应该是: _。 (3)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是_和_,此群落演替的动力来源于 _,催化剂是_。 (4)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也是引起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它包括_以及 _对环境作用而引起的变化。 (5)C 图中所示群落被火烧光,那么形成的裸地称_。在此之后的演替称为 _;引起这种演替的外界因素有_和_,其中_是主 要因素。 解析 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累积的表现,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 的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群落演替 往往会发生有规律的或有序的变化,水生群落演替的阶段为:水生植物(浮水

15、、沉 水植物等)阶段湿生植物(沼泽、草地植物等)阶段陆生植物阶段。 答案 (1)水生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 灌木和乔木 陆生植物 (2)ABC (3) 植物的入侵 定居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4) 外界因子的变化 群落本身 (5)次生裸地 次生演替 火灾、虫害等自然因素 过度砍伐、放牧垦荒等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14.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 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群落演替 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叶 混交林 季风常绿 阔叶林 群落垂直结构 层数 2 3 4 5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漏射率/% 62.2 44

16、.7 3.3 1.1 生 产 者 总初级生产 量/(t hm 2 a 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 量/(t hm 2 a 1) 1.50 14.52 23.88 26.00 总生产量/总 呼吸量 1.09 1.35 1.26 1.21 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 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 _。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_,总 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增多有关。 (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

17、)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 指全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 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 _。 解析 (1)表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由灌草丛开始的,因此,这种演 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表现出层数增多,群落物 种丰富度不断增加。(2)生态系统的截光率1漏射率,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 以得出: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增大,这可能与群落 中植物种类增多、分层增多有关。(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方面是因为植物可利 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物数量的增 加,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特别是动物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总量增加,最终导致生 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下降。 答案 (1)次生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 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2)增大 分层 (3)随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全部生物的总呼吸量不断增加,而绿 色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