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48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1.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1.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1.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1.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5 课时课时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 分钟) 对点强化 强化点 1 免疫失调病 1.据报道, 我国将迎来艾滋病发病高峰期, 河南省某村庄艾滋病患者达 65%以上。 以下对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毒攻击 B 淋巴细胞使人体的体液免疫机制失调引起的 艾滋病之所以无法攻克是因为病毒在逆转录形成 DNA 的过程中基因突变率高 河南省该村庄患者传播感染途径可能为血液传播所致 发达城市中艾滋病患者感染的途径最可能是血液传播 A. B. C. D. 解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

2、别是侵入 T 淋巴细胞,使患 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艾滋病很难攻克, 在于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稳定性差,易变异。不同地区艾滋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不同,一般农村患者感染途 径多数为血液传播,而城市患者的感染途径多数为吸毒。 答案 D 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 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 解析 题中出现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无疑与内环境的 3 种主要成分的关系密切 相关,即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不包括血液中的血浆蛋白,正常情况下它不能进入组织液和 淋巴。当发生花粉等过(超)敏反应时,血管壁通

3、透性增强,原来在血管中的血浆 蛋白渗出,直接进入组织液,由于血浆蛋白属于一种溶质分子,进入组织液后使 组织液“渗透吸水”能力随之增强,使组织液的含量较原来的增加。 答案 B 3.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的结构很相似,AZT 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艾滋病病毒 RNA 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 RNA 的逆转录 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 RNA 的自我复制 解析 药物 AZT 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 而胸腺嘧啶脱 氧核苷酸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把二者联系起来,揭示了药物

4、 AZT 抑制 逆转录的过程,即扰乱了 RNADNA 的过程。 答案 B 4.有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会打喷嚏、鼻 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解析 超敏(过敏)反应是指在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或反应异常时,机体会产生以组 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种过于强烈的免疫反应,有淋巴 细胞的参与;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不正常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

5、是机体第二次 接触过敏原产生的,而不是首次。 答案 C 5.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传染途径是注射、输血、握手等 B.HIV 的潜伏期较短 C.是由 DNA 病毒 HIV 引起的传染病 D.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解析 艾滋病属体液传染病,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它是由逆转录 病毒 HIV(RNA 病毒)引起的传染病,HIV 的潜伏期可达 10 年,它主要攻击 T 淋 巴细胞,进而使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答案 D 6.下图所示为 HIV 引起艾滋病的过程。在潜伏期,检测人体是否已被感染可采取 的措施是( )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 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 HIV

6、抗体 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 HIV D.采集血液检测 HIV 抗体 解析 HIV 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 T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与 血液中 HIV 的含量成反比关系, 而图中“对 HIV 的免疫反应”的曲线就反映了 T 淋巴细胞受损情况。在潜伏期,又称做无症状感染期,表现为抗体阳性,可以通 过从血液中检测 HIV 抗体来确诊。 答案 D 7.某人患病后,自行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发生了过敏反应,下列有关他的判断, 你认为不能确定的是( ) A.该人不是第一次注射青霉素 B.此人体内发生了免疫反应 C.此人极有可能患了感冒 D.该免疫反应肯定是体液免疫 解析 青霉素过敏与是否患有感

7、冒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 C 8.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 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 C.过敏原只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解析 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过敏原:有动物蛋白,如鱼、虾、 乳、蛋等;植物蛋白如花粉、孢子;化学物质如青霉素、奎宁等;其他:尘埃。 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源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进入 机体后,都能使机体产生抗体,但抗体在体内的分布不同,再次入侵后引起的反 应不同。抗原包括过敏原。抗原对所有的人来讲都是一样的,即不具有个体差异 性。但过敏

8、原与人的体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对于 A 来讲是过敏原,但对于 B 来说 不一定是,即有个体的差异性。过敏原对体质过敏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 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有益的,如牛奶。 答案 C 强化点 2 免疫功能异常的判断 9.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 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 抗毒素相当于抗体,所以能够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A 正确;凝集 素是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出来的能凝集

9、红血球的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B 错 误;抗体不能当作抗原而引起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C 错误;抗体不能刺激机体 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D 错误。 答案 A 10.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内 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B.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解析 由题意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递质正常,只是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 膜上的受体结合,因此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不能治疗该病,A 错误;由于 重症肌无力的致病原因是患者的抗体破坏了突触后膜上的

10、受体,导致神经递质不 能与受体结合,因此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可以治疗该疾病,B 正确;由于重 症肌无力的致病原因是患者的抗体破坏了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注射受体蛋白后, 受体蛋白还会被破坏,不能治疗该病,C 错误;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抗 体产生量增加,会加重该病,D 错误。 答案 B 11.下图中, 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 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表示第一次感染,表示第二次感染)( ) 解析 第一次感染时,机体产生的抗体少,第二次感染时,机体产生的抗体快而 多。 答案 C 12.研究人员发现, 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 除了有乙肝病毒(HBV, 一种 DNA 病毒) 外,还有大

11、量的“空心乙肝病毒”(病毒外壳),下列针对这种“空心乙肝病毒”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可能是 HBV 侵染细胞过程中留在细胞外的外壳或增殖过程中未组装的外壳 B.它是由人体肝细胞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C.它与 HBV 一样具有感染性 D.它既具有抗原特异性,也具有感染性 解析 病毒自身无独立的代谢,也无独立的代谢产物,它的蛋白质外壳具有抗原 特异性而无感染性。 答案 A 综合强化 13.2018 年 7 月 15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冻干人用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图甲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 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

12、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 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图乙是某志愿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 的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 _。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 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_(填相关字母)有关。 (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作为_,大多数要经过图甲中的 A 细胞的摄取、处理、呈递,并接受 T 细胞产生的_作用,才能促使 B 细 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 _,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3)如果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的第 15 天感染了乙肝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 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 (4)写出两种注射未用冷链保存的疫苗的危害:_

13、 _。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A为吞噬细胞,B是 T 细胞,C为 B 细胞,D是记 忆 B 细胞,E为浆细胞,F为效应 T 细胞,G是记忆 T 细胞,其中对抗原没有 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E浆细胞。 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 的D记忆 B 细胞和G记忆 T 细胞有关。(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 苗属于抗原。大多数抗原要经过图甲中的A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呈递,并接 受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才能促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 生e抗体,进而发挥免疫效应。(3)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 忆细胞, 在注射疫苗后的第 15 天感染乙肝病

14、毒时, 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 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与注射疫苗后引起的初 次免疫反应相比,感染乙肝病毒后引发的再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产生抗体的浓度 高, 作用时间持久, 据此在乙图中画出一条从 14 天起与横坐标几乎平行的线段延 伸至 15 天,在 15 天后改画为一段急剧上升的曲线,该段曲线的峰值及上升的幅 度均高于或大于乙图中原有的曲线(曲线图见答案)。 (4)注射未用冷链保存的疫苗的危害有:疫苗失效、疫苗致病、使人死亡等。 答案 (1)E浆细胞 D、G (2)抗原 淋巴因子 e抗体 (3) (4)疫苗失效、疫苗致病、使人死亡等 14.下面表示 HIV 感染

15、人体后,体液中 HIV 浓度和人体内主要免疫细胞数量变化 的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艾滋病是一种_病, 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_引起的。 (2)图中 A、B、C、D 表示 HIV 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据图回答: A.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_(填“大多数”或 “少数”)病毒。 B.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_(填“升高”或“降低”),T 淋巴细胞浓度 _(填“升高”或“降低”)。 C._,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多。 D.人体免疫能力_(填“全部”或“少部分”)丧失。 答案 (1)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病毒(HIV) (2)大多数 升高 降

16、低 T 淋巴细胞 浓度降低 全部 15.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下图是该 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 1 是_。 (2)HIV 在非寄生时,不能进行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 细胞。 (3)HIV 的感染和繁殖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_和释放。在侵 入的过程中,进入宿主细胞的是_。 (4)HIV 经反复感染宿主细胞,最终将导致_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 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HIV 属于_生物,细菌属于 _生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_等,对杀灭 HIV 无效。 (5)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_ _。

17、 解析 HIV 呈袋状球形,是 RNA 病毒,外有衣壳蛋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逆 转录酶,能以单链 RNA 作为模板,逆转录为双链 DNA,该双链 DNA 可与宿主 细胞的 DNA 结合,然后转录出 HIV 的单链 RNA,因此感染 HIV 后,HIV 的核 酸与宿主细胞 DNA 结合在一起,使得机体无法清除该病毒。HIV 由皮肤伤口或 黏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 T 淋巴细胞,使得 T 淋巴细胞失 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 艾滋病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血液传播包括:输入污染了 HIV 的 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药瘾者共用受 HIV 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也可能经破损处 传染;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等。 答案 (1)衣壳蛋白 (2)独立的代谢 T 淋巴 (3)组装 RNA (4)免疫 非细胞 结构 原核 抗生素 (5)血液传播,如不洁输血等;吸毒传播,如静脉注射毒品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