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高考地理模拟卷(18)(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杭州湾沿岸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历来是人杰地灵、物产富饶之地。鲁迅作品社戏以浙江绍兴为背景,文中写到“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近二十年来,杭州集聚了阿里巴巴等众多高新企业。据此完成13题。1以下反映母亲的嘱托并与当地环境最相关的是A小心撞船河道弯曲,暗礁密布B小心着凉夜间陆风,气温骤降C小心走失河道分叉,河网密布D小心落水水流湍急,船行不稳2阿里巴巴
2、企亚总部落户杭州最可能的原因是杭州A集聚了大量优秀人才B交通四通八达C劳动力非常充足D市场十分广阔3杭州旅游业发达,最能吸引欧美游客购买的旅游纪念品是A真丝制品B水果蜜饯C绍兴黄酒D纯棉服装【答案】1C 2A 3A【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材料可知,母亲送别的地点位于杭州湾区域位于河流入海口,该区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说明该区域暗礁较少,水流平缓,因此A、D错误;根据海陆风原理,虽然夜晚该地吹陆风,但是由于靠海,海洋的调节作用强,气温变化较小,B错;而C河道分叉,河网密布符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故选C。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布局在高等院校和
3、科研场所等科技人才众多的区域,阿里巴巴企业总部落户杭州最可能的原因是杭州集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科技力量雄厚,具有人才优势,A正确;而交通条件、劳动力数量和市场不是高新企业布局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3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果蜜饯属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特产,苏州市享有“中国蜜饯之乡”之誉,B错误;黄酒属于浙江绍兴的特产,C错误;杭州不属于中国主要棉花生产基地,纯棉服装也不属于我杭州旅游纪念品,D错;杭州一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其作为中国丝绸的主要产地,因此在杭州旅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应为真丝制品,A对。故选A。下图示意我国19822017年国内流动人口数量和城
4、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45题。4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主要是因为A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C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提高D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5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阻碍沿海地区产业转型B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C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增多D城镇化水平快速下降【答案】4C 5B【解析】4经济差异是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流动方向主要表现为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近年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可就近就业,故C正确。农村实施土地流
5、转政策,可集中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劳动力投入,有利于人口流动;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突出与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无直接关联。故A、B、D错误。5由上一小题可知: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导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回流。因此有利于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减少、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故A、C、D错误。劳动力伴随产业流动的过程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力。故B正确。电影西关大屋带火了广州城市标志之一的西关屋旅游。西关屋是清末富商
6、巨贾所建豪宅,因集中在西关而得名。早期的西关大屋有标志性的“冷巷”,多呈南北走向,与天井相接。下图为西关大屋平面示意图和“冷巷”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6清末时的“西关”是A男耕女织的乡村聚落B书院云集的学术圣地C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D机器轰鸣的工业基地7南北走向的“冷巷”的作用是A防潮防风B防止风沙C隔热遮光D通风散热8近年“冷巷”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A城市扩张,用地紧张,节约用地B气候变冷,大屋不再需要“冷巷”C修建新道路,交通更加便利D世易时移,民居多建西式风格【答案】6C 7D 8A【解析】6据材料“西关屋是清末富商巨贾所建豪宅,因集中在西关而得名。”可推知该地曾
7、经极其繁荣,应是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故选C。7冷巷是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比较窄的巷道,或者是在建筑的一侧留出的一条小廊道。冷巷截面面积较小,经过这里时风速会增大,风压会降低,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较冷空气就会进入补充,从而达到通风效果。故选D。8随着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用地紧张,节约用地,导致很多“冷巷”被迫拆除。故选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9
8、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有机质含量B土壤湿度和温度C海拔高低和降水D植被的疏密程度11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B秋季微生物繁殖快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D土壤湿度和温度高【答案】9C 10B 11A【解析】9读图分析可知,在各类植被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都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并且高值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纬度变化和海拔变化,故答案选C。10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在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9、该地位于岷江上游,属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温度高,枯枝落叶较多,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因此含量较多,故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和温度,B正确。故选B。11秋季树木落叶,枯枝落叶最多,生物的分解量最大,因此微生物的生物量最大,故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中央谷地(位置见下图)位于美国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谷地北部降水量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
10、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中央谷地原来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当地引水渠道系统的兴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1)分析中央谷地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8分)(2)说出加州引水渠道系统建设的不利条件。(8分)(3)说明加州引水渠道系统对南部农业发展有利影响。(4分)(4)你认为中央谷地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请说明理由。(4分)12【答案】(1)时间上: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加乏作物处于生长期需水量大;冬春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所以,夏秋季水资源短缺,冬春季水资源较丰富。(4分)空间上:北部比南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
11、量较小;北部比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大,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所以,北部比南部水资源丰富。(4分)(2)引水区降水并不充沛,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大;南部受水区夏季炎热干燥,蒸发量大。(8分)(3)缓解了南部缺水的状况,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使其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蔬菜水果的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4分)(4)应该。理由: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果、蔬菜品质佳;临近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4分)不应该。理由: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将导致水源短缺、土地盐碱化;当地
12、市场有限,需要开拓新的市场。(4分)【解析】该组试题以美国西部中央谷地为背景,考查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1)结合该地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可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地降水时间分布的规律的成因。该地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北部多、南部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南北方的蒸发和降水等。(2)加州水道属于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的不利条件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地质、气候等可能对调水所需能源、工程量大小、水源、输水过程中的损耗等的影响。(3)南部地区是受水区,加州水道工程对
13、该地农业的影响可从缓解缺水状况以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回答。(4)该小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应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若赞同,可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方面说明理由;若不赞同,可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的不利条件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说明理由。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三峡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库区段泥沙淤积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图a),而库尾段则淤积最严重。库区的淤积沙源主要来自江津(海拔200m左右)以上的河段,同时消落带(图b)的土壤侵蚀也十分严重,正成为库区的重要沙源
14、。日益严重的泥沙淤积威胁着重庆市航运业的发展,相关学者感到十分忧心。(1)归纳三峡常年库区段泥沙淤积区的分布特征。(4分)(2)说明库尾段成为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6分)(3)分析消落带在夏季土壤侵蚀特别严重的原因。(6分)(4)结合图示,说明泥沙淤积对三峡库区航运业的不利影响。(6分)13【答案】(1)主要分布在弯曲河段和干支流交汇处。(4分)(2)库区以上河段来沙量大;库尾段水位的坡降最大;河水流速迅速变慢,搬运能力急剧减弱,江津以上河段携带泥沙在江津至重庆段大量淤积。(6分)(3)秋冬季消落带被水浸没,形成厚厚的泥沙淤积层且秋冬季长时间的水浸,植被死亡;夏季的消落带植被
15、覆盖率较低;夏季降水多,强度大,加之消落带坡度陡,地表水流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6分)(4)水深变浅,限制了通航能力(或大型船舶难以通航);船舶易触底,影响航行安全;泥沙淤积改变原有航道路线(位置)。(6分)【解析】本题考查了流水的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成因,流水沉积(泥沙淤积)对航运的影响。流水沉积作用大小应从流速和含沙量分析。侵蚀作用的大小应从流量、流速、植被覆盖率等方面考虑。泥沙淤积区的分布特征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1)据左图可知,云阳弯道淤积区、三湾淤积区、大宁河口淤积区、梅溪河口淤积区等河曲和河口处淤积严重。因此可总结出三峡常年库区段泥沙淤积区的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弯曲河段和干
16、支流交汇处。(2)库区以上河段因植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来沙量大;据左图可知库尾段河床较陡,水位的坡降最大;库尾河水流速迅速变慢,搬运能力急剧减弱,江津以上河段携带泥沙在江津至重庆段大量淤积。(3)据右图可看出冬季水位高于夏季水位,秋冬季消落带被水浸没,形成厚厚的泥沙淤积层且秋冬季长时间的水浸,植被死亡;夏季的消落带植被覆盖率较低;长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强度大,加之消落带坡度陡,地表水流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所以消落带在夏季土壤侵蚀特别严重。(4)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河床抬高,水深变浅,限制了通航能力(或大型船舶难以通航);船舶易触底,导致搁浅,影响航行安全;泥沙淤积导
17、致船只选择水较深的地水域行驶,改变原有航道路线(位置)。【点睛】水流进入库区后,由于水深沿流程增加,水面坡度和流速沿流程减小,因而水流挟沙能力沿流程降低,出现泥沙淤积。在库区,淤积减少有效库容,影响水库调节性能和建筑物的正常运用。在水库上游河道,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水位升高,坡降和流速减小,河槽过水能力降低,增加了防洪困难,河水位抬高还会引起两岸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盐渍化;在水库下游河道,在水库淤积并拦截泥沙时期,水库下泄清水,下游河床由于冲刷而普遍下切,水位随之下降。(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选修3旅游地理(10分)云海,是
18、指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风起云涌。说出黄山云海能体现旅游资源的哪些特性,并分析黄山云海的成因。14【答案】能体现旅游资源的非凡性、不可移动性、可观赏性。(任意回答两点,满分4分)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丰富;林木繁茂,蒸腾作用强;山高谷低,水分不易扩散,因而水汽丰富;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答出3点,共6分)【解析】旅游资源具有观赏性和体验性、时限性和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变化和可创新性,黄山云海突出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凡性、永续性。云海的成因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水汽、
19、气温等方面分析。黄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林木繁茂,蒸腾作用强,水汽含量大;加上山高谷深,水分不易扩散,因而水汽丰富;冬、春季节,冷空气南下频繁。15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全球每年塑料度弃物超过3000万吨,其中有超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直接丢弃或从陆地通过河道、风力最终进入海洋。当前国内外坏保意识逐渐增强,各地“禁塑令”逐步推广。聚酯材料在土壤中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已经在众多领域替代了普通塑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陆地上的白色污染。聚酯材料需要环境中微生物种类、数量、温度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得到快速降解,在海洋环境中聚酯材料分解缓慢。分析在海洋环境中聚酯材料分解缓慢的原因,并请你为治
20、理海洋塑料污染提出解决措施。15【答案】原因:海洋中微生物数量较少;海水温度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海水的流动性降低了微生物分解的效果。(任意回答两点,满分4分)措施:加大技术投入,开发能够在海水中降解的塑料制品;加强宣传教育,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监管,减少向海洋排放塑料污染物。(6分)【解析】本题以海洋塑料污染为例,考查影响聚酯材料降解的因素及减少海洋聚酯材料塑料垃圾的原因,注重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第一问分析在海洋环境中聚酯材料分解缓慢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聚酯材料在土壤中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聚酯材料需要环境中微生物种类、数量、温度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得到快速降解,与土壤环境相比海洋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型较少、海水温度较低、海水的流动性强等降低了其分解效果。第二问,分析治理海洋塑料污染提出解决措施,第一加大科技的投入,开发能在海水中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第二加强监督与管理,减少向海洋排放塑料污染物;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