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模拟试卷(6)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125976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模拟试卷(6)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模拟试卷(6)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模拟试卷(6)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模拟试卷(6)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A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C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25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

2、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26全唐诗云:“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上述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A坊市界限打破B草市普遍出现C商税收入增加D专业市场形成27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传统文化倾向

3、保守封闭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C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D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29由于中共旅欧党、团员的加入,国民党旅欧支部人数急增。为了更好地管理旅欧的国民党员,国民党中央决定在巴黎成立通讯处,任命周恩来为通讯处筹备员。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B国共两党共同反帝反封建

4、C国民大革命潜伏失败危机D全民族抗战成为时代要求30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31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32在雅典历史上,失

5、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深入人心B军事将领更易受罚C民主政治存在缺陷D公民参政热情高涨3318世纪中,因为党派政治的影响,英国内阁大臣更加听命于下院。所以,在国王任命大臣时,受议会支持的大臣往往会提出一些前提条件。1746年和1757年,乔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这说明当时A英国国王失去行政大权B议会有权任命内阁大臣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大臣已是议会的代言人341901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试验

6、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到1915年全国已有10多个工业研究所和试验站,大力开展研究工作。通过科研及实验,激励了发明,而发明反过来导致了更高精的产品发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政府加强经济全面干预B垄断组织促进科学研究C政府推动科学技术进步D知识经济开始得到发展35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复辟时期的反动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无情地打碎了人们对理想主义的幻想;而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种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等待戈多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7、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

8、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

9、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

10、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中国西欧作者著作成书时间作者著作成书时间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薄伽丘十日谈1353年李

11、贽焚书1590年伊拉斯漠愚人颂15世纪末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602年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2年塞万提斯堂古诃德1615年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663年哈维血液循环论1628年顾炎武日知录1670年伽利略两大体系的对话1632年王夫之读通鉴论1692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材料反映了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民国期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各出

12、版机构遵照标准自编课本;官方虽不断推行统一教科书,但统一教科书编写科目残缺且没有形成专门发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教材编写事业的新篇章。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1950年,作为教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人教社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文化教育方针和“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参考苏联,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的编辑方针,组织大批专家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摘编自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等(1)根据

13、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意义。(7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

14、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摘

15、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9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王守仁,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八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16、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仁被贬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身上所体现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7分)参考答案及解析2425262728293031323

17、33435DBDDDBDBADCA2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玩法体现“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排除B;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故C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同时将周王朝的文化也带到了分封之地,推动文化的认同,故D正确。2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钱币使用方便,反映出西汉时期的商业交换比较发达。而东汉时期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改用布帛作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东汉时期市场的衰退,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市场交换,故

18、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流通而不是中外贸易,故A项错误;通读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到滥发钱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金属货币使用频繁,没有涉及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2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鱼市”、“药市”、“花市”等出现在这些唐诗中,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专业市场的形成,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无关“市”、“坊”即居民区和商业区界限打破的信息,A选项错误;诗中没有提供草市普遍存在的信息,B选项错误;描写商业繁荣的唐诗不能佐证商税收入增加,C选项不符合题意。27【答案】D【解析】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

19、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映了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A项;宗教可以在中国传播,不能说明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不能反映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排除B、C项。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陈旭麓资本主义扩张一方面造成落后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又推动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旨在强调西方侵略的影响而非动机,排

20、除。B项,题干未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中西方社会差距,排除。2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任命周恩来为通讯处筹备员,为其管理旅欧党员,从侧面反映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两党共同反帝反封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没有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A项错误;共产党员在巴黎为国民党发展、管理党员不能说明大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C选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周恩来负责国共谈判事宜,不是在巴黎做国民党通讯处筹备员为其管理、发展党员,D选项错误。3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红军总政治部的画报上,支部带动游击队这辆火

21、车的漫画,其寓意在于要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游击队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红军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A选项错误;红军长征初期采取并不是游击作战,而是战略转移,B选项错误;党中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C选项错误。3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

22、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32【答案】A【解析】“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深入人心,故A正确;材料认为失去民心的领导人都容易被公民大会处罚,但未必军事将领更易受罚,排除B;材料的主旨并非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C;材料未体现公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D。3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受两党政治影响,英国内阁大臣听命于下院,国王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大臣

23、已经成为了议会的代言人,D项符合题意;国王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不能说明其失去了行政权,A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无权任命内阁,B选项错误;乔治二世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与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的说法矛盾,C选项错误。3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国联邦政府成立规划局、实验室、拨款等激励了科研工作的展开,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政府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C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始于19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A选项错误;垄断组织的作用在材料里无从体现,B选项错误;知识经济得到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D选项错误。3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拿破仑战争失败和工业革命

24、影响,知识分子要求自由表达个人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A项符合题意;人间喜剧是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号称社会百科全书,与自由表达个人感情无关,B选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C选项错误;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属于后现代主义,D选项不符合题意。41【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

2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3)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得出外交多元化;据材料“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结合所学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strative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城市(市场)经济发达;据材

26、料“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所学得出科技(文化)先进;据材料“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结合所学得出士人政治。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结合所学得出少数民族的崛起(封建化);据材料“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封建经济繁荣;据材料“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

27、大”结合所学得出士族衰弱(庶族崛起);科举制的发展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赋税制度改革。(2)据材料“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结合所学得出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结合所学得出民族国家出现。(3)差异从社会性质角度思考,唐宋都是封建社会,而西方完成社会转型,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42【答案】示例一:14-17世纪,中国

28、和西欧都产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明末清初,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书立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法治、民权、工商皆本等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更加务实。与此同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以薄伽丘、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学者,通过文学作品批判基督教神学,揭露教会腐败,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歌颂人性。由此可见,在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的产生。示例二: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

29、科技巨著,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上实行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使得中国的科技仍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而同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产生了牛顿经典力学等近代科技果。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差距,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在通读材料之后,对14-17世纪文化成就进行对比整合,从中分析在此期间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然后根据个人所学知识,酌情选取一个角度,将个人

30、观点当作命论题表出来,如“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或者“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接着汇总与所选观点相关的这一时期中外史实,从观点表现到相关依据和影响进行分析论证。论题须简明准确,论证科学严谨,表述条理清晰。45【答案】(1)继承老解放区的经验;成立专门机构,国家统一负责;编写队伍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借鉴苏联经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2)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纂混乱的局面,建立新的教材制度;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体制;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了对中国历史和新政权的认同。【解析】(1)根据“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得出继承老解

31、放区的经验;根据“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得出成立专门机构,国家统一负责;根据“作为教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得出编写队伍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根据“参考苏联”得出借鉴苏联经验;根据“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得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2)根据“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得出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纂混乱的局面,建立新的教材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体制、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对中国历史和新政权的认同等方面总结回答。46【答案】(1)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合国的分治决

32、议成为战争导火索;冷战影响和美苏大国介入。(2)特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启示: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协商或妥协(或“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是解决地区国际争端的正确途径;中东的持久和平需要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建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思考作答)【解析】(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可知阿以双方对巴勒斯坦领土归属争端;联合国的分

33、治决议成为战争导火索;美苏大国介入。根据材料时间“1947年”可知冷战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中东地区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对立。(2)特点:根据材料“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大国从中主导和斡旋;以政治谈判为主要方式;进程具有复杂、曲折和艰难性。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协商或妥协、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分析。47【答案】(1)不同: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

34、的本原;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与“知行合一”。(2)美德:注重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善于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解析】(1)根据材料“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心生万物”等信息可知,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根据材料“知行合一”“致良知之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主张通过探究世界万物来获得其存在的“理”,即“格物致知”,而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与“知行合一”。(2)根据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等信息可知,王阳明注重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根据材料“向思想家们提出了”等信息可知,王阳明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根据材料“攻佛、老之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善于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