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模拟卷含答案解析(3)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12567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模拟卷含答案解析(3)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模拟卷含答案解析(3)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模拟卷含答案解析(3)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卷)模拟卷(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和是重要的聚变核燃料,和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X+17.6MeV,X与Y核反应又可获得,即X

2、+Y+4.9M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电子BY的核电荷数为4C+X+17.6MeV中的17.6MeV是的结合能DX+Y+4.9MeV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0.7MeV【答案】D【解析】A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中子,A项错误;B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Y的核电荷数为3,B项错误;C核子结合成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才是结合能,C项错误;DX+Y+4.9MeV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0. 7MeV,D项正确.故选D。15(2019重庆高三)如图,正点电荷固定在O点,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上有a、b两点,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则A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B粒子在

3、a点的动能小于在b点的动能C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答案】D【解析】A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同,则场强不相同,选项A错误;BD从a到b电场力做负功,则动能减小,电势能变大,即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选项B错误,D正确;C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较大,则粒子a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选项C错误;故选D。16(2020湖南高三期末)如图,用绝缘材料制作的光滑杆AB,B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杆AB与水平地面的夹角,D点是杆AB的中点。水面地面上的C点固定有正点电荷Q,A、C连线竖直。在杆AB上套

4、一个带负电的小圆环P,并让小圆环从A端静止释放,小圆环P能从A沿杆滑到B端,对小圆环下滑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圆环P一直做匀加速运动B小圆环P的机械能守恒C小圆环P在A点和D点的机械能相等D小圆环P在D点的加速度最大【答案】C【解析】A对小圆环P受力分析,受重力、静电力、杆的弹力作用,沿杆的方向有重力的分力、静电力的分力,静电力的大小方向都变化,合力随着变化,加速度也随着变化,不会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故A错误。B小圆环P下滑的过程,静电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故B错误。CC离A点和D点的距离相等,静电力相等,即A点和D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能相等,小圆环P下滑的过程发生电势

5、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在A点和D点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D重力沿杆方向的分力mgsin不变,在D点静电力沿杆的分力沿杆向上,而在A点沿杆向下,所以小圆环P在D点的加速度不是最大,故D错误。故选C。17(2019黑龙江高三)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原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面积为S,匝数为N,电阻为r,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OO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利用该发电机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压表和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平面通过图示位置时电流方向改变B电压表的读数为C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30时,线圈中的电流为D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30的过程

6、中,通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答案】D【解析】A线圈在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电流为零,电流方向改变,A错误;B电压表测得是路端电压,电动势最大值为,有效值,由于线圈有电阻,路端电压要比有效值小,B错误;C从图示位置开始转动,电动势,电流  ,C错误;D转过,D正确;故选D。18如图所示,正方形为水平放置的长木柱的截面,一根细线一端连接在点一端连一个小球,细线的长为,开始时细线水平拉直,由静止释放小球,要使小球刚好能垂直打在侧面,不计小球的大小,重力加速度为,则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为ABCD【答案】C【解析】设小球刚好能垂直打在侧面时速度大小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故C正确

7、。故选C。19如图所示,在某行星表面上有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盘面上离转轴距离L处有小物体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转动,角速度为时,小物块刚要滑动,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行星的质量MB这个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12C这个行星的同步卫星的周期是D离行星表面距离为R的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为42L【答案】AB【解析】A.物体在圆盘上受到重力、圆盘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合力提供向心力,可知当物体随圆盘转动到最低点,小物块刚要滑动,所受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此

8、时圆盘的角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cos30mgsin30m2L所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42L在该行星表面mg这个行星的质量M故A正确;B.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卫星绕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有mg故这个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12故B正确;C.因为不知道同步卫星距行星表面的高度,所以不能求出同步卫星的周期,故C错误;D.离行星表面距离为R的地方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mgm2L即该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为2L,故D错误。20(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两根相距l的平行光滑导轨ab与cd,阻值为R的电阻与导轨的a、c端相连。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导体棒垂直于

9、导轨放置并可沿导轨自由滑动。整个装置放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图中未画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导体棒的中点系一不可伸长的轻绳,轻绳绕过固定在桌边的光滑轻滑轮后,与一个质量也为m的物块相连,轻绳处于拉直状态。现若从静止开始释放物块,用h表示物块下落的高度(物块不会触地),g表示重力加速度,其他电阻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电阻R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由c到aB物块下落的最大加速度为gC若h足够大,物块下落的最大速度为D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答案】ACD【解析】A从静止开始释放物块,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由右手定则可知,电阻R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由c到a,故A正确;B设导体棒所受的

10、安培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的加速度,当F=0,即刚释放导体棒时,a最大,最大值为0.5g,故B错误。C物块和滑杆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当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最大,则有mg=F,而F=BIl,解得物体下落的最大速度为,故C正确;D通过电阻R的电量:,故D正确。故选ACD。21(2020天津高三期末)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如果圆环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处。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A从A到C的下滑过程中,圆环的加速度一直

11、减小B从A下滑到C过程中弹簧的弹势能增加量小于mghC从A到C的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D上滑过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比下滑过程多【答案】BC【解析】A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所以圆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所以经过B处的加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BC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解得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由分析可知,所以在C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则从A下滑到C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等于故BC正确;D由能量守恒定

12、律知,损失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摩擦生热了,而摩擦生热两个过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2020福建高三期末)小米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1)下列操作中,是为了保证“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F” 这一条件的有(_)A实验前应将木板远离定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实验

13、前应调节定滑轮高度,使定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C小车的质量应远小于钩码的质量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2)如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 5 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 a_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 aF 图象如图所示,造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AB(2分)  0.93(2分)  平衡摩擦力过度(2分)【解析】(1)A实验前应将木板远离定滑

14、轮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这样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重力才能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选项A正确;B实验前应调节定滑轮高度,使定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重力才能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选项B正确;C要使得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则要使得小车的质量应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C错误;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这一操作对保证“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F” 这一条件无影响,选项D错误;故选AB。(2)根据可得小车的加速度(3)由图像可知,小车上拉力为零时就有了加速度,可知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的过高,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2

15、3(9分)(2020福建高三期末)厦门某中学开展“垃圾分类我参与”活动,小米同学想测量某废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有如下器材:A一节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 1.5V)B电流表 A1(满偏电流 1.5mA,内阻 r1=10,读数记为 I1)C电流表 A2(满偏电流 60mA,内阻 r2=2.0,读数记为 I2)D电压表 V(满偏电压 15V,内阻约 3k)E滑动变阻器 R1(020,2A)F滑动变阻器 R2(01000,1A)G定值电阻 R3=990,开关 S 和导线若干(1)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进行测量,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编号)(2)根据本题要求,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

16、整_。(3)图乙为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 I1- I2 图线,由该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_V,内阻 r=_。(4)图丙为某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将此小灯泡接到该电池两端,其工作时的功率为_W(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E(1分) (2分)1.34-1.36(2分)5.0-5.3(2分)0.08(2分)【解析】(1)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进行测量,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阻值较小的E即可;(2)电压表量程过大,可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1与电阻R3串联,这样就相当于量程为:的电压表;电路连接如图: (3)因电流表A1的满量程1.5mA与电压1.5V对应;延长图像交于两坐标轴;交纵轴于1.36

17、mA,则电池的电动势为E=1.36V,内阻(4)对电源U=E-Ir=1.36-5.3I;将电源的U-I线和灯泡的U-I线画在同一坐标纸上如图,交点为I=0.28A,U=0.27V,则功率P=IU0.08W.24.(13分)(2019河南高三)如图所示,ABCD 与 MNPQ 均为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区域,且 A 点为 MN 的中点。ABCD 区城中存在有界的垂直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在整个 MNPQ 区域中存在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大量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 的电子以初速度 v0 垂直于 BC 射入 ABCD 区域后,都从 A 点进入电场,且所有电子均能打在 PQ 边上。已知从 C 点进入磁场的

18、电子在ABCD 区域中运动时始终位于磁场中,不计电子重力。求:(1)电场强度 E 的最小值;(2)匀强磁场区域中磁感应强度 B0 的大小和方向; (3)ABCD 区域中磁场面积的最小值。【答案】(1)   (2) ,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 (3)【解析】【详解】(1)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似抛体运动,有eE=ma(1分)要使所有粒子均能打在PQ边上,由题意可知至少在A点水平向左飞出的粒子能打到 Q 点。(1分)(1分)解得:(2分)(2)由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可得(1分)由题意则有r=l(1分)解得;(2分)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3)由题意分析可知,图中阴影部分为磁场面积最小范围。上部分圆弧为

19、以 B点为圆心,以 l 为半径的圆弧,下部分圆弧为以 D 点为圆心,以 l为半径的圆弧。由几何关系求得阴影部分面积:(2分)解得:(2分)25.(19分)(2019河北高三)网上购物近年来促使物流网迅速发展。如图所示为某智能快递车间传送装置的示意图,传送带的右端与水平面相切,且保持v0=8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传送带的长度为L=12m。现将一质量为0.4kg的包裹甲轻放在传送带左端,包裹甲刚离开传输带时恰好与静止的包裹乙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为0.001s,碰撞后包裹甲向前滑行了0.4m静止,包裹乙向前运动了1.6m静止。已知包裹甲与传输带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4,包裹甲、乙与水平面间的

20、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m/s2。求:(1)包裹甲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2)包裹乙的质量;(3)甲乙包裹间碰撞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答案】(1)2.5s(2)0.6kg(3)2400N【解析】 (1)包裹甲传送带上滑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分)解得(1分)假设包裹甲离开传送带前就与传送带共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知识可得(1分)解得(1分)所以假设成立,加速度过程(1分)得(1分)匀速过程(1分)解得(1分)所以包裹甲在传带上运动时间(1分)(2)包裹甲在水平面滑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分)解得(1分)同理可知包裹乙在水平面滑动的加速度也是5m/s2,包裹甲向前滑动至静止:(1分)解得

21、(1分)包裹乙向前滑动至静止(1分)解得(1分)包裹甲、乙相碰前后系统动量守恒(1分)解得(1分)(3)由乙的动量定理(1分)解得(1分)(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其中AB段为双曲线,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B过程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容器壁的碰撞次数减小C过程中气体

22、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过程中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次数增大E过程中气体的内能不变【答案】BDE【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故可知图像的斜率,而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斜率定性的反映温度的高低。A图像在过程的每点与坐标原点连线构成的斜率逐渐减小,表示理想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而由平均动能可知平均动能减小,A项错误;C图像过程的每点与坐标原点连线构成的斜率逐渐逐渐增大,则温度升高,平均动能增大,C错误;B图像过程可读出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温度升高,由压强,其中N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由温度和体积共同决定),为每个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力(仅由温度决定),因压强不变,而温度升高导致增大,可得

23、N减小,故B正确;D过程可读出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温度不变,因温度不变使得不变,而压强增大,则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次数增大,D项正确;E图像过程可读出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温度不变,因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不计,则有:可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不变,故E项正确;故选BDE。(2)(10分)如图,绝热气缸A与导热气缸B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塞与两气缸间均无摩擦。两气缸内装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开始时体积均为、温度均为。缓慢加热A中气体,停止加热达到稳定后,A中气体压强为原来的1.2倍。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气缸A中气体的体积和温度。【答案】;【解析】设初态压强为p0,膨胀后A,B压强相等

24、pB=1.2p0(2分)B中气体始末状态温度相等p0V0=1.2p0(2V0-VA)(2分),(2分)A部分气体满足(2分)TA=1.4T0(2分)34物理一选修34)(15分)(1)5分(2020河南高三期末)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是t=0.2s时的波形图,P、Q是这列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是P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15m/sCt=0.1s时质点Q处于平衡位置正在向上振动DP、Q两质点在任意时刻加速度都不可能相同EP、Q两质点在

25、某些时刻速度可能相同【答案】BCE【解析】A图甲是t=0.2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P质点的振动图象,则在t=0.2s时,质点P沿y轴负方向传播,根据波动规律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图甲确定波长=6.0m,由图乙确定周期T=0.4s,根据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可知=15m/s故B正确;Ct=0.2s时,质点Q处于波峰,则t=0.1s=时质点Q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故C正确;D质点P、Q的平衡位置,相隔,当质点P、Q关于波谷或波峰对称分布时,位置相同,加速度相同,故D错误;Et=0.2s时,质点P向下运动,质点Q也向下运动,在某些时刻速度可能相同,故E正确。故选BCE。(2)(10分)(2020河南高三期末)一玻璃砖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环的圆心,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3R,AF和EG分别为玻璃砖的两端面,AOE=,B、C、D三点将圆弧四等分。一细束单色光a从F点沿平行于BO方向从AF面射入玻璃砖,其折射光线恰好射到B点,求:(i)玻璃砖的折射率n;(ii)从B点出射的光线相对于射入玻璃砖前入射光线的偏转角。【答案】(i) (ii)【解析】(i)光路图如图所示:设从AF界面射入时的入射角为1,折射角为2,因为a光线平行于BD,则1=60,根据余弦定理有(2分)所以3=,2=(2分)根据折射定律有。(2分)(ii)因为,(2分)解得4=则偏转角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物理 > 物理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