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5080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池沼(zho)倔强(ju) 追溯(s) 坦荡如砥(d)B丘壑(h) 洨河(jio) 跋涉(b) 自出心裁(ci)C雕镂(lu) 孕育(yn) 遒劲(qi) 恹恹欲睡(yn)D斟酌(zhn) 殷红(yn) 藩篱(fn) 摩肩接踵(zhng)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匿名 私塾 狼藉 春寒料峭B.胆怯 踌躇 濒临 重峦叠嶂C.臃肿 跳蚤 躁热 因地治宜D.妥帖 擅长 簇拥 长途跋涉3(3分)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A这尊天津卫泥人张作品太好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把耍大刀的红脸关公捏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C故宫博物院建筑精美,每天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D他受邀出席某国际时尚品牌举办的晚宴,正装加身,器宇轩昂。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B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D高速公路上的团

3、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A孟子为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五个部分。C藤野先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D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6(5分)名著阅读。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底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那里是一群切

4、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1)上面的文段选自被誉为“ ”的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选文加以分析。7(8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5) ,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二章)(6)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抒悲痛之情的诗是: , 。二、综合性学习(9分)8(9分)阅

5、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如图)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三、古诗文阅读(22分)9(8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

6、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试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上阕一、二句所写的梦境。(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14分)阅读下列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

7、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

8、,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劳其筋骨 入则无法家拂士 而后喻 仆闻之 官大者,主恶之 小子不敏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可以免于患乎?(3)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四、现代文阅读(31分)11(15分)(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泉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后

9、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是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

10、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着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

11、。”“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12、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流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

13、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1)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四自然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小儿将树桩比作一口泉,“我”觉得小儿的发现很伟大,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分析。(4)文章最后说“谛听”“生命的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笑,不苦口的良药梁姗姗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

14、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 8 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15、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吗?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

16、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

17、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注释】肱:gng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颧:hun 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1)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2)请概括第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3)第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五、作文(60分)13(60分)请以“ 改变了我的生活”为

18、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池沼(zho)倔强(ju) 追溯(s) 坦荡如砥(d)B丘壑(h) 洨河(jio) 跋涉(b) 自出心裁(ci)C雕镂(lu) 孕育(yn) 遒劲(qi) 恹恹欲睡(yn)D斟酌(zhn) 殷红(yn) 藩篱(fn) 摩肩接踵(zhng)【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A错误,“池沼”的“沼”

19、应为“zho”,“倔强”的“倔”应读“ju”;B错误,“洨河”的“洨”应读“xio”;C错误,“恹恹欲睡”的“恹”应读“yn”;D正确;故选:D。【点评】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匿名 私塾 狼藉 春寒料峭B.胆怯 踌躇 濒临 重峦叠嶂C.臃肿 跳蚤 躁热 因地治宜D.妥帖 擅长 簇拥 长途跋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做好积累。字形的积累尤其要注意同音字,又要注意形似字。【解答】ABD书写正确;C有误,“躁热”的“躁”应为“燥”。“因地治宜”的“治”应为“制”。

20、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对同音字和形似字分类做好整理。3(3分)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尊天津卫泥人张作品太好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把耍大刀的红脸关公捏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C故宫博物院建筑精美,每天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D他受邀出席某国际时尚品牌举办的晚宴,正装加身,器宇轩昂。【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

21、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CD成语使用正确;B有误,“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多用于贬义。该成语褒贬不当。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B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

22、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把“通过”或“使”去掉;B语序不当,应该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C否定不当,“防止”和“不再”表示肯定语义,所以应该去掉“不再”;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A孟子为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新闻

23、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五个部分。C藤野先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D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孟子为记录孟子思想的著作。B有误,一般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C有误,藤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

24、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6(5分)名著阅读。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底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那里是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1)上面的文段选自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选文加以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把握。昆虫记

25、,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的史诗”。(2)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内容的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名著中对蜜蜂的介绍,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填写。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如:“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用“缝纫”一词拟人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心灵手巧;“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用拟人手法具体写出蜜蜂采蜜的过程。答案:(1)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2)如:“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用“缝纫”一词拟人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心灵手巧;“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用拟人手法具体写出蜜蜂采蜜的过程。【点评】阅读名著要细心,要记住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别人对作品的评价。7(8分

2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二章)(6)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抒悲痛之情的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答案:(1)徙倚欲何依 (重点字:徙)(2)乱花渐欲迷人眼(3)采菊东篱下 (重点字:篱)(4)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重点字:淫)(6)感

27、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重点字:溅)【点评】解答此题关键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做题时要混淆了所背的古诗文内容,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二、综合性学习(9分)8(9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如图)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

28、内容?(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解答】(1)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谷雨的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可以看到谷雨的习俗有“喝谷雨茶”等,还可以看到进入农时,农民杠着锄头下地劳动,也可以看到雨滴与曲麦穗,即雨水多起来,万物生长。只要仔细观察即可得全分。(2)此题考查了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先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中的关键字即可作为关键词语。本材料的主要人物是:张仲景,事件是:教人们包“娇耳”驱寒,结果为: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

29、俗。最后确定主要内容为: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前面材料都是为这做铺垫说明)。(3)回答此题目时,要注意题目要求:1、联系两则材料内容,2、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3、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为:内容是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是递进关系的句子,中心词语是节气。答案:(1)时间的确定习俗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农民进入农忙时节(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意思对即可。2分)(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人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内容正确,2分;使用关联词语,1分,共3分)(共9分)【点

30、评】学生概括材料时,先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中的关键字即可作为关键词语。三、古诗文阅读(22分)9(8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试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上阕一、二句所写的梦境。(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

31、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先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再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在一起,语言要优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的景物有:云雾、水、星河、千帆等。此句描绘了一幅拂晓海上乘船,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32、辽阔壮美、瑰奇雄伟的画面。(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和表达的感情。“路长嗟日暮”,“嗟”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案:(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

33、怀才不遇的愤懑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

34、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10(14分)阅读下列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

35、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劳其筋骨使劳累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而后喻明白,了解仆闻之听说官大者,主恶之讨厌,厌恶小子不敏聪明(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可以免于患乎?(3)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

36、题。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分析】译文: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

37、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于下层

38、;我的官越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句意为:使他筋骨劳累。劳:使劳累。句意为: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句意为: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喻:明白 了解。句意为:我听说。闻:听说。句意为: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恶:讨厌,厌恶句意为:我不聪明。敏:聪明(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重点字的翻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句意为: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

39、有所作为。重点字的翻译,可以:可以凭借。患:祸害。句意为: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乙文中,孙叔敖说的我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这和甲文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思相近。答案:(1)使劳累通“弼”,辅佐明白 了解听说讨

40、厌,厌恶聪明(2)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3)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含义,还要多读、多背。掌握课内文言文常见词语的含义,遇到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就回想课内学过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四、现代文阅读(31分)11(15分)(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泉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后来,我

41、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是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

42、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着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

43、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泉!生

44、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流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

45、,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1)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四自然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小儿将树桩比作一口泉,“我”觉得小儿的发现很伟大,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分析。(4)文章最后说“谛听”“生命的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分析】略【解答】(1)老槐树上落满了可爱的鸟儿,(2)老槐树给了作者童年生活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遐思;作者同情、可怜老槐树死得很长惨,消失得很惨;老槐树的消失使作者再也不可能有对老槐树慰藉的回忆了。(3)好。月光下树的年轮像泉水的涟漪,所以月光下的树桩很像一口泉;老槐树的生命没有结束,它像泉一样生命永不枯竭,因为嫩枝又长了出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