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解析
《重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重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登上华山顶峰,向下俯瞰(kn),山河大地雄伟壮丽,美不胜收。B.听见小艳说了这么一句文理不通的话,卡明斯心里又添了几分鄙(b)夷。C.父母的爱像一片天空,我们在它的庇(p)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D.当妈妈即将登机离开我们时,我和父亲的心里顿时怅惘(wn)起来。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
2、项是( )(3分)A.镌刻 脸颊 悔人不倦 不容置疑B.诓骗 缰绳 姹紫嫣红 相得益璋C.凌乱 田垄 重峦叠嶂 噤若寒蝉D.鲁莽 蒙昧 引颈受戮 徇私妄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壮阔的塞北,烟雨的江南,壮美的西藏,祖国秀美的河山让人叹为观止。B.为了考上巴蜀中学,他每天目不窥园,把看小说、玩手机的时间全都利用了起来。C.新繁殖出的养种,既有食草类动物的脉脉温情,又有食肉类动物的胆识和气魄。D.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 )(3分)哪有什么天降好运,不过是通过努力积累了
3、足够的实力。虽然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收获好运,但所有垂青于你的好运气,却一定是因为你足够努力。世间的美好都是相互的。人们总善于为自己找借口,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都归结为“运气”不好。一定记住,好运气是努力出来的,机遇就在眼前,希望你努力向前跑,抓住它。其实,你认为有好运气的那些人,其好运都是用努力、用奋斗去换取的。A. B. C. D.5.参照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4分)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 ; ,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
4、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6.名著阅读(6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请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3分)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水浒传第二十二回)(2)名著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读来使人深受启发,请选择下列名著作品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写出这一人物形象对你的影响。(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7.综合性学习(8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让广大学生铭记这一历史,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将进行一次盛大的文艺会演。(1)组委会将向全体学生征集文艺会演主题语,要求是语言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2)
5、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历史,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想开辟更多的活动途径来进行纪念。如果是你会设计哪些活动形式?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拟几个,要求字数相同,结构相同。(3分)活动形式一:举行文艺会演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10分,毎空1分)(1)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3)满面尘灰烟火色
6、, 。(白居易卖炭翁)(4)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表达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8)古今往来,多少仁人志士感叹“示例: , ”,表达出他们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济世情怀。(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9-12题。(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7、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征于色( )(4)空乏其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结论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怎么说?(3分)12.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
8、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链接材料二】(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注: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
9、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d)春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虞考虑,防范。从同“纵”。罄(qng)用尽,消耗殆尽。干戈不戢(j)战事终年不休。殒(yn)死亡。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成13-17题。(20分)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张抗抗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扬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
10、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别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己怀念巳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陌生城市哈尔滨。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
11、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然而离开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
12、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菜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第
13、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差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
14、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寒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
15、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波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
16、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3.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4分)14.请简要分析第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3分)15.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4分)16.写出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17.文章结尾句意蕴丰
17、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5分)(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2题。(20分)“知识跨年”让观众“涨姿势”“跨年夜”是中国各大卫视的收视争夺战。而2018年跨年晚会呈现出“知识跨年”“文化跨年”的新特色:央视跨年晚会以“长知识”为特色,回顾总结了2017年的大事件;浙江卫视推出了“2018思想全跨年盛典”,邀请高晓松等知名知识分子与年轻人沟通交流;深圳卫视则再次联手罗振宇,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知试演讲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对2005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受访者看好“文化跨年”。对于综艺节目、晚会中文化元素的回归,49.8%的受访者认为是观众审美趣味提升
18、的体现;49.1%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传统“唱跳”的娱乐方式缺少新意,遭遇“瓶颈”;41.5%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感官式娱乐内容泛滥,同质化严重;36.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35.7%的受访者觉得文化跨年赋予了“跨年”新的意义;21.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内容生产中的“价值回归”。“文化跨年”的魅力在哪里?调查中,56.5%的受访者认为是有思想深度,而不只限于感官娱乐;47.0%的受访者认为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45.3%的受访者认为是令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22.4%的受访者借此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综艺节目、晚会如何平衡文化深度和娱乐观赏性之间的关系?调查中,57.5%
19、的受访者建议环节设置、语言风格上更加轻松活泼;53.0%的受访者建议利用舞美、特效等技术手段让文化元素更具视觉震撼力;27.9%的受访者认为应从文化素材中挖掘观众感兴趣的切入点;25.0%的受访者建议请大众熟知的艺人参与。-中国青年报材料二 其实,近年来不仅跨年晚会的文化属性越来越强,其他综艺节目也在逐渐往更有“文化味”上靠栊,中国诗诃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节目都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好评。与以往的枯燥、沉闷的文化类节目不同,如今这些文化类节目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比如,绚丽的舞美特技、明星担纲主讲人,让高大上的知识更接地气。这不仅拉近了节目与年轻人的距离,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
20、市场回报。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文化跨年”深受欢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人们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这也意味着诸如“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統的“干货”知识。人们如果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而不是因为明星而关注知识,还是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广州日报“文化跨年”让知识更接地气材料三相关声音 某传煤公司制片李慕雪分析,文化元素的回归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_,节目制作者们自然会费尽心思寻找新的形式和内容。内因则是
21、_。”某高校研究生张帆说:“文化跨年是一个好趋势,给观众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感受。”他还认为,文化元素回归荧幕的过程中,创新至关重要。“其实文化类节目一直都不少,观众真正喜欢的,是恰当、巧妙、年轻的展现方式。”某大学学生彭振铎指出,也有文化跨年晚会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如果是为了追文化的热点,而强行植入文化元素,就失去了节目创作的初衷,也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我们的文化本身足够有魅力,节目创作者需要充分理解它,再通过节目的设计包装,将这份魅力传递给观众。”中国青年报链接材料 今年,许多媒体采用更广泛的文化表达形式,呼应观众情感,借助“跨年”这一电视仪式,在其中植入“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
22、播,让“跨年”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姿态,既让传统文化有了参与现代娱乐的机会,又让这一场场电视仪式拥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18.比较选文第一自然段和“链接材料”,哪段文字更能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说明理由。(3分)19.结合材料,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多数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综艺节目、晚会请大众熟知的艺人参与的形式来平衡文化深度和娱乐观赏性之间的关系。B.朗读者节目深受好评的原因是其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C.“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可以帮助人们真正摆脱“文化焦虑”。D.“文化跨年”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可以勉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20.结合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地区 2020 年中 语文 模拟 试卷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