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470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1(2分)将下列文字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2(6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zh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 (A嘱托 B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chng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 (A清清楚楚 B真真切切)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

2、拼音写汉字。挑了灯笼 青春尾梢 挣zh chng惘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3(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是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最爱你的永远还是你的父母!B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C不要以为非长篇大论的文章不算好文章。D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我的体质增强了。5(2分)选出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这是为什么呢?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另外,看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ABCD6(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作者本人儿时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B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

4、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C桃花源记是东汉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D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7(2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春风,我将吹绿大地

5、的每个角落; , 。8(2分)根据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相关内容完成填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的频繁、空气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温室 效应加剧。为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践行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 的生活方式。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9(8分)古诗文默写(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4)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6)桃花源记中,能够表现桃花源中老人小孩都快乐幸福地生活的句

6、子是 , 。10(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峙”起,以“白

7、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12分)文言文阅读: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8、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ch) B佁然不动(y)C水尤清洌(li) D悄怆幽邃(qio)(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潭中鱼可百许头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仔细阅读段和段,说说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三、现代文阅读(25分)12(14分)现代文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

9、,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

10、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

11、温柔的一角。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作者:林清玄台湾文章有删节)(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段a、b、c哪个位置?(3)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6)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13(11分)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大

12、自然的语言(选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

13、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

14、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2)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3)选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作简要分析。(4)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四、写作与表达(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14(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黑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

15、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15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以爱的东西,渴望有位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2017-2018学年海南省临高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1(2分)将下列文字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临摹,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16、美观。平时练字过程中,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力争写一首漂亮的钢笔字。【解答】答案: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注意“杵”的写法)【点评】字的大小要合适,太大了有饱胀之感,太小了显得小气,所以应该不大不小;同时要把握好字的间架结构)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小右大。对于自己不会的结构类型,要反复判断联系,反复是提高正确率的法宝。2(6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zh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B(A嘱托 B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chng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

17、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A(A清清楚楚 B真真切切)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挑了灯笼tio青春尾梢sho挣zh扎chng惘怅(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第二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成语。【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挑”读作“tio”,“梢”读作“sho”,“挣zh”的“zh”写作“扎”,“chng惘”写作“怅惘”。(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第一空格:嘱托,托人办事;托付。嘱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语段此处要表

18、现慈母的关爱,所以应使用“吩咐”,故选:B。第二空格:清清楚楚,清晰明白有条理。真真切切,真实,切实。语段此处要表现样子清晰,应使用“清清楚楚”,故选:A。答案:(1)tio sho 扎 怅(2)B A【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加强字词音形义的积累。3(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是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最爱你的永远还是你的父母!B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

19、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BC正确。D有误,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用在此处属用错对象。故选:D。【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2分)

2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C不要以为非长篇大论的文章不算好文章。D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我的体质增强了。【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搭配不当,可修改为:我们一进球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并听到一片欢呼声;B前后不一致,将“能否”改为“能”;C正确;D缺少主语,将“通过”或“使”删去其一;故选:C。【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

21、,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5(2分)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这是为什么呢?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

22、线清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另外,看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ABCD【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该语段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为题,最后得出结论的。故选:A。【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

23、,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6(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作者本人儿时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B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C桃花源记是东汉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D诗经是

24、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陶渊明是东晋的文学家。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7(2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25、如果我是春风,我将吹绿大地的每个角落;如果我是鲜花,我将装扮美丽的大地,如果我是小草,我将献出一抹绿意。【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解答】此题要求仿写句子,然后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仿写时,要弄清被仿句的语意表达,句式特点,修辞运用等各方面的特点。如本句中,句式上采用“如果我将”这样的句式;再结合语意表达上的特点辨析作答。答案示例:如果我是鲜花,我将装扮美丽的大地;如果我是小草,我将献出一抹绿意。【点评】解答此题,主要是弄清被仿句的特点。8(2分)根据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相关内容完成填空。人与自然是

26、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的频繁、空气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温室 效应加剧。为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答案:绿水青山 绿色低碳【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9(8分)古诗文默写(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7、(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6)桃花源记中,能够表现桃花源中老人小孩都快乐幸福地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窈窕淑女(重点字:窕);(2)海内存知己;(3)青青子衿(重点字:衿);(4)波撼岳阳城

28、;(5)白露为霜,在水一方;(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重点字:髫)。【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10(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29、是C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峙”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颈联写俯察所见花

30、草。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A、B、D正确;C理解有误,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早春的盛景,不是晚春。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最爱”一词即可见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答案:(1)C(2)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

31、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1(12分)文言文阅读: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32、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A日光下澈(ch) B佁然不动(y)C水尤清洌(li) D悄怆幽邃(qio)(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

33、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仔细阅读段和段,说说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分析】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

34、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认读的能力,注意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D中的“悄怆幽

35、邃”的悄是“寂静”的意思,应该读“qio”。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句意为: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句意为: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斗,想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见,看见。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

36、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句中重点词有:以,因为;其,那;清,凄清,冷清清;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当时的情景;去,离开。句意为: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于是(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4)本题考查作者游览时心情变化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语句进行分析。文章写道“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到“似与游者相乐”再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里前乐后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

37、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答案:(1)D(2)大约;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3)向小石潭的西南望去,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于是(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4)一二段,写发现小石潭时,“闻水声,心乐之”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答出由快乐转为悲伤的意思即可得分)【点评】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

38、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

39、作动词,玩了。三、现代文阅读(25分)12(14分)现代文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

40、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

41、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作者:林清玄台湾文章有删节)(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段a、b、c哪个位置?(3)

42、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6)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分析】本文讲述了百合用实力证明自己价值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生长在深谷里的百合,坚信自己可以开出美丽的花,并努力地生长着;第二部分()叙述百合在蜂蝶和杂草的嘲笑下,终于开出了花;第三部分(),叙述山谷中怒放的百合得到人们的肯定与关注。小说以百合的成长为线索,表现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只能靠自己的信念、奋斗和成果来证明,主旨深刻。【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

43、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两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突出它的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低调,不张扬的品质。(2)本题考查根据上下文判断句子的位置。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句去确定句子的正确位置。这句话讲述的是百合开花了,所以应放在“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的后面,后句话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故选C。(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形象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出“百合”具有的精神品质。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有:排比、拟人、反复。以此来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的形象。(4)本题考查写作线索的

44、判定。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写作顺序与写作手法的知识。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一般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为线索。这篇文章是以百合的成长过程为线索,或者说是以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为线索。(5)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这里关键要分析“心田”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心田”指的是百合的精神感动人心,留在了人们心中,所以标题可以理解为: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表达了作者对百合的赞美之情。(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与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第一问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

45、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结合第二自然段中野草的对话,可以看出它们认为百合花和自己的价值是一样的,即使开了花也会因无人欣赏而无意义。第二问是一道开放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写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作法。答案:(1)“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2)C(3)排比、拟人、反复。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4)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5)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6)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假如我是百合,我会不理睬它们,努力的开花,用自己美丽的花证明自己。【点评】本阅读第(4)题考查到记叙线索的问题,记叙线索要分清,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