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449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匀称(chng) 惟妙惟肖(qio) 愚氓(mng) 嶙(ln)峋B尴尬(ji) 草长莺(yng)飞 孕(yn)育 追溯(sh)C踌躇(ch) 如火如荼(t) 萌(mng)发 胚(b)胎D震悚(sng) 喧嚣(xio) 悖(bi)论 龟(jn)裂2(2分)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走进江西婺源,探寻古村落的奥秘。在那,一眼望去房屋鳞次 栉比的排列着,给婺源增添了一份古韵和诗情画意。B六月艳阳天,中考即在前。十年寒窗苦读,希望分宜六中初三学子能摆平心态,从容应

2、考。祝高考大捷,金榜题名。C7级强震让九寨沟景区晃眼成为重灾区,那里到处都是到他的房屋,少数站立的楼房也都有明显的裂痕,所见一片狼藉,让初到当地的专家叹为观止。D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色生香,这是一副沉甸甸的单子,也是一份崇高的责任和使命。3(2分)下列歌剧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集必看。B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检察长的话。C为了防止腐败事件不再发生,汉东省进一步加大了反腐力度。D陈岩石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4(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

3、, , ,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ABCD5(8分)默写(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 , ”,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3)通过春望中的“ , 。”两句,可见杜甫因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4)过零丁洋意识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的诗句是 , 。6(4分)名著

4、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益愧一一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们斗争。”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些在病榻上历时二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并且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 。(2)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列举两种)(3)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

5、题是: ?7(7分)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1)请写出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2)字谜猜猜看十张口,一颗心(打一字)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打一字)全班上大学(打一宋朝发明家)自相矛盾(打一城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二、现代文阅读(28分)8(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

6、“角子”。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

7、“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 、 、 。 (3)第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4)第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5)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9(16分)老王潘木易 前几天,

8、和我弟去仙桃,在新华书店碰到了以前高三班的两个同学,聊天中,我们谈到了老王,听同学说他退休了,我下意识惊了一下,但还是觉得这也许是一件好事,现在的学生这么闹,像老王这把上了年纪的人也管不过来了,退休,对于他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老王,我们班主任,老王是外号,其实他的名字叫王建益,只是我们习惯了这样叫他,久而久之,就改不了口了。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沔城诗联的编委之一。因为沔城诗联和我们学校一直有合作,书上还发表过我们学校学生的作品,当然也少不了他的诗作了。他常常把他发表的诗作拿到班上来展示,还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我们面前显摆。他带过清华班,因为沔城高中一贯的传统,老师和

9、学生是同步的,他还没有教过我,但我却听说过他。听同学说,他在班里的人气一直都不怎么好,当然在我们班也一样。看看我们班级群上写的你就知道了高三六班的精英们是强悍的,老班不可怕,可怕的是再没有像老班那样的人了。我以前也是讨王的一份子,但回过头想他对我还真好 说起他对我的好,还真的挺让我感动的。每次调座位我都坐在前面;要成绩有一点下滑,就会找我谈话;高考前的几次先斩后奏,跑回家,最后都没有请假,他也没对我说什么。我记得最深的一次是我肚子疼,他用自行车推着我去看的医生。因为痛的厉害,所以一直推着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甜甜的。 但要是搁在两年前,事情就180度的大转弯了。印象里,他像足了旧中国时期的老夫子,班

10、上的人都知道,他一发脾气,一拍桌子,我们就会在底下笑。因为都是过不了半盅茶的时间,就隐隐褪去的那种。所以被我们笑侃着称为:“半盅茶的热情”。我们班的同学都不怕他,也许是他管不了班级的主要原因吧。至于其他老师,英语老师被我们气跑了;生物老师仅有的耐心也被我们磨尽了;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倒也无所谓;数学老师是偶尔的抱怨,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班级。老王也算是真的管不住了,高考前夕,也许每个班都有一颗躁动的心吧!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幼稚了,真不知道老王背地里有没有偷偷流过眼泪。但不管几年后,我仍会记得那个老王,那个被我们说成胆小、爱吹牛、好面子却真心诚意为了我们的老王,那个一直只有半盅茶热情的老王,那个总是

11、拿着自己丰功伟绩向我们显摆的老王。不管怎样,谢谢你陪我走过了人生中最青涩的一年,也谢谢那些陪伴我青春年少的三六班的全体同学,因为有你们,人生才有美好的回忆,因为有你们,青春才这样让人回忆(摘自散文网,内容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王对我好的几件事? (2)请根据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变化,完成下表。内容概括(文中原句)情感 变化我以前也是讨王的一份子AB感动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幼稚了CD怀念(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所以被我们笑侃着称为:“半盅茶的情”。那个总是拿着自己丰功伟绩向我们显摆的老王。(4)作者称自己班主任老师为“老王”,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理由。三、古诗文阅读(1

12、5分)10(11分)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 其人自护其短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翻译句子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请简要回答。11(4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

13、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2)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作文(50分)12(50分)“晒”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个义项:(1)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2)日光下吸收光和热。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晒”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展示自己的东西或信息,与分享,如晒靓照,晒读书心得,晒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晒一份美好瞬间的心情请以“晒晒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情感真挚,热爱生活(3)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少于600字;。2017-2018学年河北省林州

14、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匀称(chng) 惟妙惟肖(qio) 愚氓(mng) 嶙(ln)峋B尴尬(ji) 草长莺(yng)飞 孕(yn)育 追溯(sh)C踌躇(ch) 如火如荼(t) 萌(mng)发 胚(b)胎D震悚(sng) 喧嚣(xio) 悖(bi)论 龟(jn)裂【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A有误,“匀称”应读作“yn chn”,“惟妙惟肖”应读作“wi mio wi xio”,“嶙峋”应读作“ln

15、 xn”;B有误,“尴尬”应读作“gn g”,“追溯”应读作“zhu s”;C有误,“胚胎”应读作“pi ti”;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2分)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走进江西婺源,探寻古村落的奥秘。在那,一眼望去房屋鳞次 栉比的排列着,给婺源增添了一份古韵和诗情画意。B六月艳阳天,中考即在前。十年寒窗苦读,希望分宜六中初三学子能摆平心态,从容应考。祝高考大捷,金榜题名。C7级强震让九寨沟景区晃眼成为重灾区,那里到处都是到他的房屋,少数站立的楼房也都有明显的裂痕,所见一片狼藉,让初

16、到当地的专家叹为观止。D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色生香,这是一副沉甸甸的单子,也是一份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正确。B正确。C有误,意为赞叹观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D正确。故选:C。【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

17、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3(2分)下列歌剧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集必看。B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检察长的话。C为了防止腐败事件不再发生,汉东省进一步加大了反腐力度。D陈岩石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改为“我

18、对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很熟悉”;B有误,搭配不当,“目光”与“倾听”不搭配,可改为: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老干部,倾听着他的话;C有误,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4(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 , , ,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那么对于国

19、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ABCD【分析】解答排序题,不仅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解答】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注意本段话“浅阅读”存在的问题,综观各句即可知(2)句紧随文段开头句,引出“浅阅读”存在问

20、题的话题,排除AC两项,再比较(1)(5)两句,显然(5)句是紧承(2)句“缺点和不足”说的,答案为D。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5(8分)默写(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3)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可见杜甫因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4)过零丁洋意识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

21、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注意“贾”的书写)(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重点字:兜、鍪(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意“簪”的书写)(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6(4分)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22、: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益愧一一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们斗争。”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些在病榻上历时二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并且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2)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列举两种)(3)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

23、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等,列举两种即可。(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原文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

24、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当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答案:(1)保尔柯察金(2)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3)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点评】学习名著时,一定要注意表面的内容一定要熟记于心,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另外还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即要知道一些细节、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7(7分)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汉字是世界

25、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1)请写出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2)字谜猜猜看十张口,一颗心(打一字)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打一字)全班上大学(打一宋朝发明家)自相矛盾(打一城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分析】第一题考查造字方法。第二小题考查逻辑思维。【解答】(1)本题考查造字方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本题考查逻辑思维。口里边一个十字,然后下面一个心字,就是“思”字。由谜面可知,这个字里里既人小字,又在大字,小在上,大在下,就是“尖”字。全班就是所有的人,上大学就是升学。所以是毕升。河南有一城市叫做开封,开与封相矛盾。所以是开封。这一组数字没

26、有一和十,取其谐音,是缺衣少食。答案:(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思尖毕升开封缺衣少食【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二、现代文阅读(28分)8(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在新

27、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

28、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饺子,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馄饨、粉角、扁食、煮饽饽。 (3)第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馄饨两个品种。(4)第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5)根据文意,

29、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饺子。文章第一段以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第二段到第五段介绍饺子的发展历史;第六段介绍了人们对饺子的喜爱和赋予它的丰富寓意。【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与顺序的判断。判断说明的对象主要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标题一般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则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明确其说明的内容。本文的说明对象很明显是饺子。说明文采取的顺序有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种,本文第二至五段,主要介绍了饺子的发展历史,文段中出现了大量的时间词,如:“东周”“隋朝”“唐代”“清朝”等,可以看出是时间顺序。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第二

30、段中的“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第四段中的“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第五段中的“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等句子可筛选出答案。(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文段内容来看,不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语段中还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1300年”的数据,来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饺子在我国流传的时间长,而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馄饨两个不同的品种。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31、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答题首先明确观点:不可以删去,“至少”表明最低程度,意思是说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也可能出现的更早;如果去掉则过于绝对化,会产生错误的理解。(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文章在第六段介绍了饺子受到人们的喜爱,以及它所具有的丰富寓意,根据本段中的“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一句,可见其寓意不仅在于一家人的团圆,还有辞旧迎新之意。答案:(1)饺子 时间顺序 (2)馄饨 粉角 扁食 煮饽饽(饼饵、角子)(3)列数字 饺子

32、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馄饨两个品种 (4)不可以,“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显得太绝对,表达不准确(不严密) (5)意寓团圆;意寓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点评】辨析说明顺序的技巧:整体把握内容结构,准确判断说明顺序。区分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正确分析说明顺序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认清说明对象,准确分析说明顺序。对照顺序的特点来判断顺序类型。9(16分)老王潘木易 前几天,和我弟去仙桃,在新华书店碰到了以前高三班的两个同学,聊天中,我们谈到了老王,听同

33、学说他退休了,我下意识惊了一下,但还是觉得这也许是一件好事,现在的学生这么闹,像老王这把上了年纪的人也管不过来了,退休,对于他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老王,我们班主任,老王是外号,其实他的名字叫王建益,只是我们习惯了这样叫他,久而久之,就改不了口了。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沔城诗联的编委之一。因为沔城诗联和我们学校一直有合作,书上还发表过我们学校学生的作品,当然也少不了他的诗作了。他常常把他发表的诗作拿到班上来展示,还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我们面前显摆。他带过清华班,因为沔城高中一贯的传统,老师和学生是同步的,他还没有教过我,但我却听说过他。听同学说,他在班里的人气一直都不怎

34、么好,当然在我们班也一样。看看我们班级群上写的你就知道了高三六班的精英们是强悍的,老班不可怕,可怕的是再没有像老班那样的人了。我以前也是讨王的一份子,但回过头想他对我还真好 说起他对我的好,还真的挺让我感动的。每次调座位我都坐在前面;要成绩有一点下滑,就会找我谈话;高考前的几次先斩后奏,跑回家,最后都没有请假,他也没对我说什么。我记得最深的一次是我肚子疼,他用自行车推着我去看的医生。因为痛的厉害,所以一直推着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甜甜的。 但要是搁在两年前,事情就180度的大转弯了。印象里,他像足了旧中国时期的老夫子,班上的人都知道,他一发脾气,一拍桌子,我们就会在底下笑。因为都是过不了半盅茶的时间

35、,就隐隐褪去的那种。所以被我们笑侃着称为:“半盅茶的热情”。我们班的同学都不怕他,也许是他管不了班级的主要原因吧。至于其他老师,英语老师被我们气跑了;生物老师仅有的耐心也被我们磨尽了;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倒也无所谓;数学老师是偶尔的抱怨,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班级。老王也算是真的管不住了,高考前夕,也许每个班都有一颗躁动的心吧!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幼稚了,真不知道老王背地里有没有偷偷流过眼泪。但不管几年后,我仍会记得那个老王,那个被我们说成胆小、爱吹牛、好面子却真心诚意为了我们的老王,那个一直只有半盅茶热情的老王,那个总是拿着自己丰功伟绩向我们显摆的老王。不管怎样,谢谢你陪我走过了人生中最青涩的一年,

36、也谢谢那些陪伴我青春年少的三六班的全体同学,因为有你们,人生才有美好的回忆,因为有你们,青春才这样让人回忆(摘自散文网,内容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王对我好的几件事?调座位我都坐前面成绩下滑找我谈话没有批评我不请假回家用自行车推我看病(2)请根据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变化,完成下表。内容概括(文中原句)情感 变化我以前也是讨王的一份子AB感动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幼稚了CD怀念(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所以被我们笑侃着称为:“半盅茶的情”。那个总是拿着自己丰功伟绩向我们显摆的老王。(4)作者称自己班主任老师为“老王”,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分析】文章回忆了高中班主任兼语

37、文老师老王的故事,他喜欢写诗并会深情诵读;老王关心“我”,督促我不断进步,并送生病的“我”去就医;热情的老王会在短时间里忘记孩子们的“不好”,最后作者深情感谢陪他走过青涩岁月的老师和同学。【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解答此题,要先锁定问题涉及的文段,然后根据“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本题要紧扣题干“对我好的几件事”回答,锁定文章第3自然段的相关内容,从中提炼关键词句进行概括。(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根据题干的提示信息,围绕“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变化”这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到相关段落,文章第2自然段“我以前也是讨王的一份子”一句直接写出了“我”不喜欢老王,有些讨厌他。第

38、3自然段“说起他对我的好,还真的挺让我感动的”是文段的中心句,表明“我”对老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作者回忆了老王对“我”的种种好,并后悔地说“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幼稚了”。文章最后“不管几年后,我仍会记得那个老王”是情感的升华,写出了对老王的感谢和怀念。(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分析词语时,首先分析词语本身的原意,再将词语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半盅茶”本指喝半盅茶的时间,指时间很短,句子中交代了老王温和的脾气,“过不了半盅茶的时间,就隐隐褪去的那种”。“丰功伟绩”本指伟大而卓著的功绩,这里是大词小用,文章指出“他常常把他发表的诗作拿到班上来展示,还声情并茂地朗读,在我们面前显摆”,故此

39、“丰功伟绩”指他在沔城诗联发表的诗作。(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依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来回答。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回忆了有关老王的种种往事,深深感谢老王,故此“老王”之称体现出对老师的亲切自然,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也可以从老王是老师,是长者的角度来谈,这样的称呼有些不礼貌。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调座位我都坐前面 成绩下滑找我谈话没有批评我不请假回家 用自行车推我看病(2)A 不满(讨厌) B说起他对我的好,还真的挺让我感动的 C后悔(自责) D但不管几年后,我仍会记得那个老王(3)“半盅茶”本指喝半盅茶的时间,指时间很短,文中指老王发脾气的时间很短,突出老王性格温和

40、脾气好。“丰功伟绩”本指伟大而卓著的功绩,这里是大词小用,指老王的工作成绩,指他在沔城诗联发表的诗作。(4)示例:合适。现在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称“老王”显得更亲切,师生关系更融洽。不合适。师道有尊严,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该尊重,称“老王”显得不礼貌。【点评】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分析词语时,首先分析词语本身的原意,再将词语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三、古诗文阅读(15分)10(11分)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41、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仕于南方做官 席上啖菱吃其人自护其短缺点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因为(2)翻译句子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请简要回答。【分析】参考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

42、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在南方做官。仕:做官。句意为:在酒席上吃菱角。啖:吃。句意为: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短:缺点。句意为: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坐:因为。(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知:知道;欲:想要;去:去掉。句意为:我并不是不知道。连

43、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句中重点词有:此坐:这是因为;强:勉强。句意为: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根据文章内容,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却说自己知道菱角,结果闹出了笑话。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道理: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答案:(1)做官;吃;缺点;因为。(2)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3)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

44、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点评】坐:1、坐着(天子坐明堂)2、坐下(起坐而喧哗者)3、犯罪(何坐)4、通“座”(满坐寂然)5、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11(4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2)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1)此题考查诗歌的炼

45、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本首诗是送别诗的名篇,其特别之处在于最后一句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