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惶惑(hung) 积攒(zn) 怦然心动 一张一翕B吝惜(ln) 俨然(yn) 举世瞩目 络绎不绝C羞赧(nn) 酵母(xio) 别出新裁 一筹莫展D馈赠(ku) 冗繁(rmg) 流光溢彩 囫囵吞枣2(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南泥湾有一个泉,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 着一座烈士纪念碑。(2)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 那一大叠画片。(3)叶子一顺儿朝下,齐齐整整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 起波
2、纹,好看得很。A掩盖 饱览 溢B掩映 浏览 溢C掩盖 浏览 漾D掩映 饱览 漾3(3分)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27日在北斗宣传研究与传播中心成立仪式上表示,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新时空体系。B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排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在徐州大剧院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为当地群众再现了这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剧目。C湖北典籍博物馆在省图书馆落成并对公众开放,“荆楚宝典珍贵古籍展”同步展出,60部珍贵古籍“走出深闺”和大众零距离。D游客张聪建议可在东湖绿道沿线的景点增加诗词文墨,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品位。4(3分)下列语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创造中,我们
3、成长;在创造中,我们享受乐趣。B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的民族。C明年我市将重点构筑人才“金字塔”,深入推进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把发展转为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的发展。D我市试点推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审批模式,努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城市。二、阅读理解。5(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年味淡了吗?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
4、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又如春节食品,原来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做好之后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现在一方面人们无暇制作,另一方面商店都有销售,于是自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也就淡化了,其制作技艺也逐渐消亡。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
5、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诚然,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但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鞭炮的制作工艺,使其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够做到。“一禁了之”则弱化了春节的氛围。“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
6、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春节的重视,许多仪式活动得到恢复,“年味”一年比一年浓,也就更加吸引人们返乡过年的愿望。之所以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
7、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如今,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但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现在,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
8、是 A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了。 B“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C“拜年”是重要的习俗活动。 D“一禁了之”弱化了春节氛围。(2)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年味淡了”的一项是 A扫房、守夜等春节特有的仪式活动逐渐淡出活动。B煤气、天然气的普及,使祭灶的习俗逐渐消失。C方便购买和无暇制作,使各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淡化。D过年燃放鞭炮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意外伤害或引发火灾。(3)根据文意,对“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份是伴随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B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C春节期间,我们仍然有互相“拜年”的习俗。D时至今日,各种新兴的拜年方式不断出
9、现。6(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选自后汉书,有删节)(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尝行尝:曾经B叩头谢曰谢:道谢C乃徐言曰徐:缓缓地D其性度如此度:气量(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A物有
10、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B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C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D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个丢了牛的人,认为刘宽驾车的牛是自己的。B认牛者觉得自己愧对刘宽,愿意到刘宽住处领受刑罚。C州里的人都很佩服刘宽不跟认牛者计较。D刘宽的夫人故意让婢女弄脏了刘宽的朝服。(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宽无所言,下驾步归。7(6分)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关诗文。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8(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
11、列各题。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时候很多课文后面,都有这么一句。每天早晨,老师让全班齐读课文的时候,我常常偷偷脱离,小声地自己读。对我而言,朗读一直是一件美好而私密的事情。那些文字沉入心里,再通过自己的声音,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联接。那时候,我不喜欢朗诵活动,即便表演者字字珠玑、情深意切。当我看到那人站在诺大的舞台上,面对台下的人群,只觉得孤独情感喷薄而出却无处可依、会当凌绝顶却孑然一身的孤独。今年央视的朗读者播出后,我才明白了这种“孤独感”的由来。当一件私密的事情成为了一场人群前的表演,朗读者的情感、写作者的思想以及观众的理解,是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状态的。而由此生发出的孤独
12、感,是朗读者独自狂欢的孤独,是写作者思想悬而未达的孤独,是观众不知为何而动的孤独。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它让一种私密的体验合理化为一次故事分享会,让更多地人参与进来。朗读成为依托,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成了节目的核心。当故事的情境被建构而成,故事的情绪被抬升到一个点时,朗读的文本顺势而出,意义便最大化地实现了。我接受朗读者,是因为麦家。朗读者的第三期,麦家来到节目里,讲述了三代父子间充满了挣扎与隔阂的故事。镜头里的麦家,不是作家而是一个父亲,眼眶红了一次又一次,惆怅的神情藏也藏不住。他说起自己与父亲的疏离,说起儿子与自己的对峙。青春反叛中的愤怒、残酷一览无余。“我非常地讨厌自己曾经有那么叛逆的时
13、期。”因为经历过这种青春期的父子隔阂,麦家在遭遇儿子与自己相似的痛苦青春的时候,给予了无限的包容和坚持。麦家站在舞台的中央,读起写给儿子的信。那一刻我意识到,他是读给自己的儿子也好,或者读给他所说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代人也好,朗读者所试图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实现真正的共情,一切的前期准备都是为抵达这种共情而设置。若朗读者是公众人物,那就将它返璞归真,借以他们更为直接精准的情感表露,让观众意识到生活平凡部分的意义所在。若朗读者是普通百姓,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所为之奋斗的理想则是闪闪发光地藏匿在世间的角落。这不是一个朗读大赛,稚嫩的,苍老的,紧张的,从容的,沁人肺腑的,带有乡音的这些声音环绕于舞台
14、之上,共情于普罗大众。到目前为止,朗读者一共播出了三期。三期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每一期节目,董卿都会对着镜头,说出大段对于这一期主题的解答。词句诚诚恳恳,就像主题词的选择一样,简练而抽象,是背驰于互联网时代标题党的风格。这三期节目里,19个故事,19段文字,19种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朗读者中,有投身农村建设的大学生们,也有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的企业家,有光鲜亮丽的明星演员,也有言语羞涩、不善交流的普通人。有终生厮守、相互搀扶的亲情爱情,也有父子之间漫长的、难以填补的隔阂。不可否认,这些人物被贴上了标签,或者他们本身的资历和学识,就足够支撑起“典型人物”的身份。这些故事,没有脱口秀里面的
15、风趣幽默,也没有网络上故事的千奇百转,更未曾囊括年轻人所推崇的小清新、毒鸡汤、神转折这些元素。科技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传统认知的一部分被撞得粉碎,时间碎了,时间观也碎了;美丑碎了,审美观也碎了。但我坚信,总有一些东西,比如说善、情感、奉献、热忱,这些是不会被瓦解的。因为这些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一般,恒久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也从中汲取着能量,用以抵抗人类社会那荒诞、残忍、无从预知的部分。(1)读段,简要概括“我”不喜欢朗诵活动的原因。(2)作者认为朗读者有哪些成功之处?(3)请结合段文本内容,说说“共情”的含义。(4)作者以“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这个问句为
16、题,读完全文后,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请写出你的理解。9(8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为引导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寒假,班级组织了“我的寒假我做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许多同学们准备利用难得的寒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苦于没有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请你向他们推荐三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用简明的语言写在下面。(2)每年过年,妈妈都以“你还小”为由“没收”了你的压岁钱。今年,你想用自己的压岁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你准备怎样说服妈妈,让你自主管理压岁钱呢?(100120字)三、作文(50分)10(50分)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从中国最成功的篮球运动员转身,
17、以37岁的年龄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篮协主席,姚明开启了自带高光的下半场人生,但在最忙碌的这段时间,他决定放下一切公务,在“宋庆龄讲坛”和一群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成功。他说,这么多年从事篮球相关工作,最重要的体会是“让兴趣引导你的选择,一定不会后悔”。你的兴趣是什么?它引导你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请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惶惑(hung) 积攒(zn)
18、 怦然心动 一张一翕B吝惜(ln) 俨然(yn) 举世瞩目 络绎不绝C羞赧(nn) 酵母(xio) 别出新裁 一筹莫展D馈赠(ku) 冗繁(rmg) 流光溢彩 囫囵吞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答】ABD正确;C“酵母”的“酵”读作jio,“别出新裁”写作“别出心裁”;故选:C。【点评】字音字形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2(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南泥湾有一个泉,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 着一
19、座烈士纪念碑。(2)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 那一大叠画片。(3)叶子一顺儿朝下,齐齐整整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 起波纹,好看得很。A掩盖 饱览 溢B掩映 浏览 溢C掩盖 浏览 漾D掩映 饱览 漾【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可采用带入法,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解答】(1)句供选择的词语中,掩映意思是彼此遮掩、互相衬托,掩盖是隐瞒、遮盖的意思,根据句意,应该用“掩映”;(2)句中浏览是指粗略地看一遍,饱览的意思是尽情地看,充
20、分地看,尽兴地看,联系句子内容“卖力的呐喊助威”,目的应该是“尽情地看,充分地看,尽兴地看”那些画片,故用“饱览”合适;(3)溢是充满而流出来的意思,漾是水面动荡的意思,结合语境,是说一墙的叶子就如水一般荡起波纹,故用“漾”。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应选D。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两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3(3分)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27日在北斗宣传研究与传播中心成立仪式上表示,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新时空体系。B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排演的歌剧洪湖赤
21、卫队在徐州大剧院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为当地群众再现了这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剧目。C湖北典籍博物馆在省图书馆落成并对公众开放,“荆楚宝典珍贵古籍展”同步展出,60部珍贵古籍“走出深闺”和大众零距离。D游客张聪建议可在东湖绿道沿线的景点增加诗词文墨,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品位。【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BD正确;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接触”;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
22、练习加以巩固。4(3分)下列语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创造中,我们成长;在创造中,我们享受乐趣。B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的民族。C明年我市将重点构筑人才“金字塔”,深入推进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把发展转为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的发展。D我市试点推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审批模式,努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城市。【分析】本题考查标点使用正误的判断。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各标点的作用,结合句子意思具体分析判断。【解答】ABD正确;C“把发展转为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的发展”中的两个逗号都改为顿号;故选:C。【点
23、评】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的用法是解题的关键,平时写作时要养成良好的运用习惯。二、阅读理解。5(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年味淡了吗?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
24、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又如春节食品,原来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做好之后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现在一方面人们无暇制作,另一方面商店都有销售,于是自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也就淡化了,其制作技艺也逐渐消亡。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
25、吉祥的愿望。诚然,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但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鞭炮的制作工艺,使其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够做到。“一禁了之”则弱化了春节的氛围。“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春节的重视,许多仪式活动得到恢复,“年味”一年比一年浓,也就更加吸引人们返乡过年的愿望。之所以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26、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如今,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
27、的人群。但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现在,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BA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了。 B“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C“拜年”是重要的习俗活动。 D“一禁了之”弱化了春节氛围。(2)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年味淡了”的一项是DA扫房、守夜等春节特有的仪式活动逐渐淡出活动。B煤气、天然气的普及,使祭灶的
28、习俗逐渐消失。C方便购买和无暇制作,使各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淡化。D过年燃放鞭炮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意外伤害或引发火灾。(3)根据文意,对“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年份是伴随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B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C春节期间,我们仍然有互相“拜年”的习俗。D时至今日,各种新兴的拜年方式不断出现。【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人们发出的年味淡了的感叹引出作者对年味淡了的原因的探究,接着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和对民俗的误解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然后阐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最后指出现在的年俗依旧有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29、【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判断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阅读文章,可以判断,第一段结尾提出中心论点:“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一段“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可以判断出“过年燃放鞭炮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意外伤害或引发火灾”不能证明“年味淡了”。故选:D。(3)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理解和的把握,阅读全文,可知,年已经有了新的形式,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年味并没有淡或者说根本无所谓
30、年味淡了的问题,所以“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理解不正确。故选:B。答案:(1)B (2)D (3)B【点评】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进行提取、概括。6(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31、”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选自后汉书,有删节)(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宽尝行尝:曾经B叩头谢曰谢:道谢C乃徐言曰徐:缓缓地D其性度如此度:气量(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A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B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C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D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
32、一项是BA有一个丢了牛的人,认为刘宽驾车的牛是自己的。B认牛者觉得自己愧对刘宽,愿意到刘宽住处领受刑罚。C州里的人都很佩服刘宽不跟认牛者计较。D刘宽的夫人故意让婢女弄脏了刘宽的朝服。(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宽无所言,下驾步归。【分析】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指认牛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
33、计较。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他的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温和慈爱。国内的人都称他是忠厚的长者。【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第二项中谢的意思是道歉,而不是道谢,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故停顿应为: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故选:。(
34、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CD正确。B有误,根据“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可知认牛者觉得刘宽是一个忠厚长者,愿意到刘宽住处领受刑罚。故选:B。(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无,没有。步,步行。句意:刘宽没有说话,下车步行回家。答案:(1)B (2)D (3)B(4)刘宽没有说话,下车步行回家。【点评】
35、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7(6分)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关诗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只恐双
36、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蜡);只恐双溪舴艋舟(重点字:舴艋);男儿何不带吴钩;【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
37、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8(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时候很多课文后面,都有这么一句。每天早晨,老师让全班齐读课文的时候,我常常偷偷脱离,小声地自己读。对我而言,朗读一直是一件美好而私密的事情。那些文字沉入心里,再通过自己的声音,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联接。那时候,我不喜欢朗诵活动,即便表演者字字珠玑、情深意切。当我看到那人站在诺大的舞台上,面对台下的人群,只觉得孤独情感喷薄而出却无处可依、会当凌绝顶却孑然一身的孤独。今年央视的朗读者播出后,我才明白了这种“孤独
38、感”的由来。当一件私密的事情成为了一场人群前的表演,朗读者的情感、写作者的思想以及观众的理解,是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状态的。而由此生发出的孤独感,是朗读者独自狂欢的孤独,是写作者思想悬而未达的孤独,是观众不知为何而动的孤独。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它让一种私密的体验合理化为一次故事分享会,让更多地人参与进来。朗读成为依托,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成了节目的核心。当故事的情境被建构而成,故事的情绪被抬升到一个点时,朗读的文本顺势而出,意义便最大化地实现了。我接受朗读者,是因为麦家。朗读者的第三期,麦家来到节目里,讲述了三代父子间充满了挣扎与隔阂的故事。镜头里的麦家,不是作家而是一个父亲,眼眶红了一次又一次
39、,惆怅的神情藏也藏不住。他说起自己与父亲的疏离,说起儿子与自己的对峙。青春反叛中的愤怒、残酷一览无余。“我非常地讨厌自己曾经有那么叛逆的时期。”因为经历过这种青春期的父子隔阂,麦家在遭遇儿子与自己相似的痛苦青春的时候,给予了无限的包容和坚持。麦家站在舞台的中央,读起写给儿子的信。那一刻我意识到,他是读给自己的儿子也好,或者读给他所说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代人也好,朗读者所试图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实现真正的共情,一切的前期准备都是为抵达这种共情而设置。若朗读者是公众人物,那就将它返璞归真,借以他们更为直接精准的情感表露,让观众意识到生活平凡部分的意义所在。若朗读者是普通百姓,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所
40、为之奋斗的理想则是闪闪发光地藏匿在世间的角落。这不是一个朗读大赛,稚嫩的,苍老的,紧张的,从容的,沁人肺腑的,带有乡音的这些声音环绕于舞台之上,共情于普罗大众。到目前为止,朗读者一共播出了三期。三期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每一期节目,董卿都会对着镜头,说出大段对于这一期主题的解答。词句诚诚恳恳,就像主题词的选择一样,简练而抽象,是背驰于互联网时代标题党的风格。这三期节目里,19个故事,19段文字,19种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朗读者中,有投身农村建设的大学生们,也有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的企业家,有光鲜亮丽的明星演员,也有言语羞涩、不善交流的普通人。有终生厮守、相互搀扶的亲情爱情,也有父子之间漫
41、长的、难以填补的隔阂。不可否认,这些人物被贴上了标签,或者他们本身的资历和学识,就足够支撑起“典型人物”的身份。这些故事,没有脱口秀里面的风趣幽默,也没有网络上故事的千奇百转,更未曾囊括年轻人所推崇的小清新、毒鸡汤、神转折这些元素。科技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传统认知的一部分被撞得粉碎,时间碎了,时间观也碎了;美丑碎了,审美观也碎了。但我坚信,总有一些东西,比如说善、情感、奉献、热忱,这些是不会被瓦解的。因为这些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一般,恒久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也从中汲取着能量,用以抵抗人类社会那荒诞、残忍、无从预知的部分。(1)读段,简要概括“我”不喜欢朗诵活
42、动的原因。(2)作者认为朗读者有哪些成功之处?(3)请结合段文本内容,说说“共情”的含义。(4)作者以“谁是朗读者,为谁而朗读”这个问句为题,读完全文后,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请写出你的理解。【分析】这篇文章作者阐发了自己观看央视朗读者节目的感受,表达自己对朗读的看法。文章开篇先表述自己对朗诵活动的不喜爱,因为朗读是一件私密的事情,朗诵时,朗读者、作者和观众之间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后来因为朗读者的观看,改变了自己对朗读的看法,认为朗读者是那些有能激起广大观众“共情”故事的人,他们是为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鸣而朗读。【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第二、三段表述的是自己对朗诵活动
43、的不喜爱,第四段分析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根据其中的“朗读者的情感、写作者的思想以及观众的理解,是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状态的。而由此生发出的孤独感,是朗读者独自狂欢的孤独,是写作者思想悬而未达的孤独,是观众不知为何而动的孤独”可知,原因在于我认为朗读是一件私密的事情,朗诵时,朗读者、作者和观众之间是无法达到情感共鸣的。(2)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根据第五段的“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它让一种私密的体验合理化为一次故事分享会,让更多地人参与进来”提炼出本题的答案。(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注意理解麦家的事例,“他说起自己与父亲的疏离,说起儿子与自己的对峙”“因为经历过这种青春期的父子隔阂,
44、麦家在遭遇儿子与自己相似的痛苦青春的时候,给予了无限的包容和坚持”,可以看了他的朗读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有他作为青少年的真实感受,有他作为父母的真切感受,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情感感受都用言语表达出来,打动了不同年龄段的听众。所以这里的“共情”指的就是共同的情感,情感的共鸣。(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的标题是一个问句,意在引起读者的思考。根据作者具体表述的麦家的朗读,以及第九、十三段的是议论抒情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朗读就是“借以他们(朗读者)更为直接精准的情感表露,让观众意识到生活平凡部分的意义所在”,以朗读者动情的朗读引起听众的共鸣。答案:(1)朗读是一件私密的事情,朗诵时,朗读者、作者和
45、观众之间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2)通过分享故事的形式引出朗读的文本,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参与。(3)麦家因为有了自己青春期与父亲疏离的经历,从而理解了儿子青春期的叛逆,朗读者通过选择、呈现具有典型性的故事,从而引起众多观众情感上的共鸣。(4)朗读者是那些有能激起广大观众“共情”故事的人,为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鸣而朗读。【点评】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合理地概括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9(8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为引导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寒假,班级组织了“我的寒假我做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许多同学们准备利用难得的寒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苦于没有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请你向他们推荐三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用简明的语言写在下面。(2)每年过年,妈妈都以“你还小”为由“没收”了你的压岁钱。今年,你想用自己的压岁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你准备怎样说服妈妈,让你自主管理压岁钱呢?(100120字)【分析】第一题考查设计活动。第二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设计三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