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编岳麓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十课,第十课 变法时代,导入课文战国时期,为了保证在土地和人口的争夺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如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等。其中影响最大、改革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可以说,变法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变法时代。,一、各国的变法运动 1、背景:由于旧的( 制度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各国变法的目的都是( 富国强兵 ),使本国在( 争霸战争 )中获得优势地位。 2、主要变法的国家: 魏国的( 李悝变法 ) 楚国的( 吴起变法 ) 秦国的( 商鞅变法 ) 3、意义:(使它们先后跻身于“战国七雄”之
2、中。),李悝变法,人物:李悝,又名李克,魏文侯任用他为相国。事件:在列国中率先进行变法。 变法内容: 1、废除了传统的贵族世袭官职的制度,根据功劳和才能选拔和任用官员; 2、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充分发挥土地的效力和潜能,使国家富强。 3、他还颁布法经,确立了法律制度。 意义:使魏国经济得到了大发展,使军队战斗力大为增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的头号强国。,吴起变法 国家:楚国任用吴起变法 变法内容: 1、采取多种措施 废除贵族特权;整顿吏治, 革新政治,淘汰无关紧要的 官员。 2、将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 养兵。 3、结果:使楚国的国力增强,初步改变了“贫国弱兵” 的局面。此后南打百越
3、,将疆土扩展到今广西一带,还同赵国一起攻打魏国,饮马黄河,大败魏军。,二、商鞅变法 1、背景:到了战国初年,秦国(国势)变弱。秦孝公继位后,深以秦国(落后)为耻,于是努力招揽人才。(商鞅)闻讯入秦,以其(治国图霸)之术打动了孝公,得到了重用。 2、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 3、变法人物:( 商鞅 ) 4、主要内容: (1)奖励(耕织、垦荒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自身的劳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军功)。,(3)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4)推行县制。 (5)统一(度量衡)。5、意义:商鞅变法是各国中最为(彻底)的改革,它促进了(农业生产),
4、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改革的(举措)对此后秦国以致秦代的影响十分深远。 6、评价: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书影,三、学而时习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对应各项用线连接起来 战国时期推行改革的国家 主持改革者 魏国 李悝 楚国 商鞅 秦国 吴起 2、战国时期,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这个“旧制度”是指(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奴隶制 D、中央集权制 3、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各国变法的目的都是富国强兵的目的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
5、得优势地位都为了“尊王攘夷” A B C、 D,A,C,4、提问: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以极刑“五马分尸”。据此,说明商鞅变法是成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答,商鞅死后,秦国仍然按照商鞅变法的内容实施,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它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5、温故知新: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认识改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答: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民富国强,人民摆脱了贫困,国家摆脱了穷弱,社会进步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才会有光明前途。,6、集思广益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想一想,在这段史料中,哪些话可能比较符合事实?哪些话可能有些夸大? 答:“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这些话比较符合事实。“路不拾遗,山无盗贼”有些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