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240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一、(21分)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A_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tu chng 。书籍,能描绘ho hn 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 B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ch chng 古今,经天纬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的原因。(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2)文中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3)在B处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4)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 2(5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不得与主题相重复)(2)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60字左右)3(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1)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2) ,并怡然自乐。(3)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4)米酒油馍木炭火, 。(5)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6)晋太元中, 。(7)亲人见了亲人面, 。(8) ,革命万里起高潮!二、(44分)4(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竹笋的异名。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1)赏析诗歌的颔联。(2)仔细读诗并思考,说说诗歌的尾联诗人为什么“叹息”。5(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

5、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 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

6、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注释】客僧:外来和尚。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权:权且,暂且。法朗:和尚法号。赍:携带。宁:难道。形骸:形体。事:侍奉,供奉。摈落:剃光头。自:本是。弊:压迫。(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恬 多 使 妇 人 我 等 不 胜 其 弊 逃 窜 至 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渔人甚异之 后遂无问津者 并衣草叶 僧具言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相顾笑曰:“语甚有

7、理。”(4)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5)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6(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望梅”能否止渴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

8、,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

9、的神经元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10、(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1)第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2)“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4)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7(15分)赵三贴刘剑飞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

11、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

12、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

13、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

14、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

15、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 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2)赏析第自然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赵三贴的性格特点。(4)说说第自然段画线句的含义。三、(35分,书写5分)8(35分)作文泰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是鸟已飞过。”有人说:“只要我们心里留下了实质的东西,那我们的痕迹不论是什么,对于我们那

16、便是美丽的痕迹“。 请以“最美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21分)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A_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tu chng推崇。书籍,

17、能描绘ho hn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 B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ch chng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的原因。(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文中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省略号。(3)在B处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4)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将“的原因”删去【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tu chng”写作“推崇”,“ho hn”写作“浩瀚”,“ch chng”写作“驰骋”。(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

18、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由上文“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分析A应是举例的省略,故应填省略号。(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仿写类题目时,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分析前面例句仿写格式应为“能什么的什么和什么”。同时注意以书籍的作用来仿写。(4)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

19、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归功于”和“的原因”重复删去一个。【解答】答案:(1)推崇;浩瀚;驰骋(2)(省略号)(3)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4)将“的原因”删去【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5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20、(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不得与主题相重复)(2)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60字左右)【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目的,标语口号往往用通俗的话语诠释重要的观念,传递最新的信息,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注意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本题围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拟写。如:从低碳做起,向绿色迈进。(2)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

21、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可以介绍“低碳”的意义及作用或提出希望和建议。【解答】(1)示例:排碳低一点,生活美一点。(2)示例:“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最美好的家园。【点评】开场白的基本要求:整个开场白要紧扣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3(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

22、春风(4)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5)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6)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7)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8)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2)黄发垂髫(注意“髫”的书写)(3)一盏盏电灯亮又明(4)团团围定炕上坐(5)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注意“糜”的书写)(6)武陵人捕鱼为业(7)

23、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8)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注意“岭”的书写)【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二、(44分)4(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竹笋的异名。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1)赏析诗歌的颔联。(2)仔细读诗并思考,说说诗歌的尾联诗人为什么“叹息”。【分析】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

24、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描述了闲居时的闲适心境。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绿草丛中,“鸣蛙”处处,一片热闹喧腾,同样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表达了作者对湖边胜景的喜爱之情和悠闲自得的心情。(2)尾联的意思是: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答“壮志难酬”也行);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

25、殆尽,顿感寂寞惆怅。答案:(1)运用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的幽静。(2)诗人一方面因感到旧交零落殆尽,内心寂寞惆怅而叹息,另一方面为自己年老,报国无成而叹息。【译文】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

26、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5(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27、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 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

28、我人也。”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注释】客僧:外来和尚。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权:权且,暂且。法朗:和尚法号。赍:携带。宁:难道。形骸:形体。事:侍奉,供奉。摈落:剃光头。自:本是。弊:压迫。(1)请用“

29、/”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恬 多 使 妇 人 我 等 不 胜 其 弊 逃 窜 至 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后遂无问津者访求、探求并衣草叶名词作动词,穿(衣);僧具言之详细(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4)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5)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分析】参考译文: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

30、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31、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

32、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秦时妇人 唐朝开元年间,代州都督因为五台山客僧多,恐怕妖伪之事发生,就下令把没有度牒的和尚,全部赶走。客僧害怕被驱逐,大多暂时逃避到山谷中去。有个叫法朗的和尚,逃进雁门山深处。雁门山深涧当中有个石洞,能容纳人出进。法朗就多带干粮,想要住在这座山里,于是他就寻找洞口进去了。走了几百步之后,那里渐渐空阔了。到了平地,踏过流水,渡过到另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又走了二里,到一个草屋中,草屋中有女人,穿着草叶,但容颜端庄秀丽。她看见和尚,害怕而又惊讶,就问和尚说:“你是什么人?“和尚说:“

33、我是人啊!“女人笑着说:“难道有这样形骸的人吗?“和尚说:“我侍奉佛,侍奉佛必须剃光头发,所以这样。“她又顺便问:“佛是干什么的?“法朗就详细地说给她听。女人们互相看了看,笑着说:“他的话很有道理。“又问:“佛教的宗旨如何?“法朗就给她们讲解金刚经。她们听了再三再四称赞叫好。法朗就问她们:“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女人说:“我们本来是秦时人,随着蒙恬修筑长城。蒙恬多使用妇女,我们忍受不了那样的折磨,就逃避到这里。当初吃草根,得以不死。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年岁,也没有再到人间。“于是她们就把法朗留下,用草根养活他。草根涩,根本不能吃。法朗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天,就暂时告辞出去,到人间去寻找粮食。等到

34、他到了代州,准备好粮食再去时,却迷失了道路,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儿了。【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本句句意为:蒙恬多使用妇女,我们忍受不了那样的折磨,就逃避到这里。故断句为: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句意为:渔人感到很惊奇。异:对感到惊异;句意为: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问津:访

35、求、探求;句意为:穿着草叶。衣:名词作动词,穿(衣);句意为:法朗就详细地说给她听。具:详细。(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的词有:为,给。具言,详细地说出。(具,通“俱”详细、具体。)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句意:这个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句中重点的词有

36、:相,互相;顾,回头看;甚,很。句意:女人们互相看了看,笑着说:“他的话很有道理。”(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其“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可以知道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从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归纳出相似内容即可。桃花源记从文中“忽逢桃花林”可以看出是渔人偶然发现的;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7、可以看出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富饶;从“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从“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可以看出结果是寻找不到。秦时妇人从文中“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美好;从文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可以看出里面也住着逃难的人;从文中“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可以看出是叫法朗的和尚无意中发现的;从文中“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可以看出故事里美好的地方是找不到的。答案:(1)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2)对感到惊异 访求、探求 穿

38、(衣) 详细。(3)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女人们互相看了看,笑着说:“他的话很有道理。”(4)前者是“避秦时乱”,后者是“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5)都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里面住着一群为避难而来的人;无意间被外人发现;结果是再寻而不得,极为神秘。(至少答出三点)【点评】1、舍:(1)便舍(sh)船。舍:离开。(2)屋舍(sh)俨然。舍:名词,房屋,客舍。2、中:(1)中无杂树。中:“中间”。(2)晋太元中。中:“年间”。(3)其中往来种作。中:“里面”。6(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望梅”能否止渴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

39、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

40、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

41、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1)第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2)“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

42、感。(4)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第一段首先引出说明的内容,接着第二至七段,介绍人感知渴的原因;最后第八段,由人对渴的感知,得出“望梅”是不能止渴的结论。【解答】(1)本题考查说文明开头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运用某种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

43、种特点。结合这四大作用来具体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依据最后一段,可概括得出。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3)本题考查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研究显示”和平时经常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据考证”“据科学家实验”“据统计”等等短语的作用一样,都能增强后面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使文章更有权威性,使读者更易接受,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解答此题,根据文中介绍的知识,运用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解释现象即可。如:王老

44、师在比赛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神经元群监测到细胞脱水现象,于是产生渴感;喝水之后,体液得到稀释,口渴的感受也就会随之而消失。答案:(1)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说明对象:口渴的原因。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题等作用。(意思对即可)(2)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意思对即可)(3)因为“有研究显示”强调“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有科学根据的(或交代“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5、,也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4)王老师在比赛中大量出汗,体液的容量、浓度发生变化(或“体液不平衡”),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或“神经元群”)实时监测到细胞脱水(或“体液不平衡”)现象,产生渴感;口渴是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能使人体免于脱水;喝水之后,体液得到稀释(或“体液恢复平衡”),渴感消失。(意思对即可)【点评】本阅读第(1)题是说明文阅读的典型题,说明文语段作用分析法:对说明文语段的作用的分析,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1)从结构方面考虑: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中间段:承上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2)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来谈;(3)结合说明方法来谈。特

46、别提示:说明文若在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还可以使说明文更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7(15分)赵三贴刘剑飞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