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237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ng) 枯燥 风雪载途(zi) 不修边辐B驰骋(chng) 缅怀 挑拨离间(jin) 漫不经心C缄默(jin) 帷幕 强词夺理(qing) 轻歌慢舞D蓦然(m) 喧腾 怒不可遏() 振耳欲聋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师一走进教室,嘈杂的讲话声戛然而止。B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无力还击。C面对禁止酒驾的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D近几年,各大城市的房价一涨再涨,

2、令市民叹为观止。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5倍,生产成本比原来减少了2倍。B流浪地球上映时,电影院里坐满了人,只有一个座位空着。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记叙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展示了苏联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D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吉祥物是传统吉祥观念的物化形态。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不同的吉祥物可以任意组合,借以表达不同的寓意。另外,作为传统吉祥物的变异形式,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民众

3、表达吉祥观念的重要载体。呈现于外的形态也不一样,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影像的。传统吉祥物种类繁多,有动物的,有植物的,也有器物的。画三只羊是“三阳开泰”,寓意好运接踵而来;画喜鹊和古钱,则是“喜在眼前”。ABCD5(2分)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对国家交响乐团来说,“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不仅要把自己扎下,还要让音乐也扎下去,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但是,来自西洋的乐器,会不会“水土不服”?种下的音乐梦,能不能开花结果?A种下的音乐梦,怎么不开花结果呢?B种下的音乐梦,肯定能开花结果。C种下的音乐梦,不知能否开花结果。D种下的音乐梦,怎能开花结果呢?二、古诗文阅读

4、与积累(24分)6(4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送别的地点、环境,虽未见“送别”二字,却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B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面对此景,诗人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意更浓。C尾联没有直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内心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更增无限深情。D这首送别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感人肺腑。(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

5、中“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B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C颈联不仅写景,而且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限关切之意。D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7(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B伐竹/取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乐 澈 清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作者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理解这种变化?一、(二)古诗文积累(8分)8(8分)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1) ,在河之洲。(2)海内存知己, 。(3) ,

7、波撼岳阳城。(4)安得广厦千万间, !(5)可怜身上衣正单, 。(6) ,禅房花木深。(7)拣尽寒枝不肯栖, 。(8) ,只有香如故。三、现代文阅读(30分)9(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节选)马丽华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8、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

9、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吃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上推。“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0、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

11、纹是否就是年轮。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见我再也没有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拿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

12、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1)选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根据作者第一天在冰塔林的所见,完成下列表格。立足点观察视角景物特点 远望 晶莹连绵、平坦辽阔沿冰河接近冰山 冰的天地 细看冰体、冰山 (2)选文中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3)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品味加点词语)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没不经心地切割着

13、,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赏析修辞手法)(4)从选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中国人何时开始用筷子徐风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拔、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的两根东西,却巧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温,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究竟是谁发明了筷子?我们早已无

14、从考证。礼记郑玄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说的是先民把谷子用树叶包好,糊上泥再放入火中烤熟。更简单的方法是把谷粒放进火灰中,不时地用树枝拨动,让谷物得到均匀的受热后再食用。也许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一根树枝逐渐变成了两根,树枝又被竹木代替,最原始的筷子就出现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却为

15、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用筷子的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间推广普及。有专家认为,筷子的发明与面条有关。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实物距今4000年的面条,或许让筷子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考古学家发现的这些古老面条保存完好,长而细,呈黄色,盛在一个倒扣的密封的碗中。科学家确定这种面条是用小米制成的,小米是中国的本土谷物,在7000年前便被广泛种植。而现代北美和欧洲的面条则通常是用小麦面粉制作。这个发现将面条的发明权交到了中国人的手上,从制作水平来看,面条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食品。但

16、使用匙匕吃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早已放弃了手抓习惯的先民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骨箸食用面条。面条的出现,或许是筷子出现的最大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同时使用匕和著进餐,但箸的地位渐渐取代匕,却是在汉代开始的。而以汤饼为前身的面条,也是在汉代开始普遍流行的,到了宋代,面条已经发展出炒鸡面、笋辣面、卷鱼面等不同品种。或许,正是面条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筷子曾经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等,形成东亚地区使用筷子进餐的传统。这些国家使用筷子的习惯延续至今。然而,东亚地区之外的外国人见到筷子的第一感觉多半是新奇并且惊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

17、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录了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内,而不必借助于手指。食物在被送到桌上时已切成小块,除非是很软的东西,例如煮鸡蛋或鱼等,那些用筷子是很容易夹开的。”到了全球化的今天,使用筷子吃饭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或者东亚人的专利,美国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数千万双竹筷子,法国甚至还设立了“金筷奖”来表彰中餐及其他亚洲风味餐的出色经营者。如今,有3000年历史的筷子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饮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发挥着它的作用。(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筷子进行

18、介绍?请简要概括。(2)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第段中加点词“目前”删去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为什么专家认为筷子的发明与面条有关?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一)综合性学习(6分)11(6分)班上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段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材料二】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綜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海伦凯勒【材料三】司马迁潜心写史一忍辱负重,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王羲之临池学书

19、潜心练功,勤学苦练,矢志求成;司马光“警枕”戒己发奋自励,严于律己,持之以恒;霍金探索宇宙奥秘珍惜生命,身残志坚,创造奇迹。(二)写作(50分)12(50分)请以“做最 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ng) 枯燥 风雪载途(zi) 不修边辐B驰骋(chng) 缅怀 挑拨离间(jin) 漫不经心C缄默(

20、jin) 帷幕 强词夺理(qing) 轻歌慢舞D蓦然(m) 喧腾 怒不可遏() 振耳欲聋【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答】A有误,“风雪载途”的“载”应读作“zi”,“不修边辐”应写作“不修边幅”;B正确;C有误,“强词夺理”的“强”应读作“qing”,“轻歌慢舞”应写作“轻歌曼舞”;D有误,“蓦然”的“蓦”应读作“m”,“振耳欲聋”应写作“震耳欲聋”。故选:B。【点评】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

21、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师一走进教室,嘈杂的讲话声戛然而止。B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无力还击。C面对禁止酒驾的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D近几年,各大城市的房价一涨再涨,令市民叹为观止。【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解答】A使用正确,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B使用正确,天衣无缝:神话传

22、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C使用正确,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D使用有误,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的意思是市民见到房价涨而惊讶,并不是一种赞美。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5倍,生产成本比原来减少了2倍。B流浪地球上映时,电影院里坐满了人,只有一个座位空着。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记叙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展示了苏联革

23、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D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有误,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二分之一”。B有误,语义表述前后矛盾,应去掉“只有一个座位空着”。C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精神风貌”。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

24、列正确的项是()吉祥物是传统吉祥观念的物化形态。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不同的吉祥物可以任意组合,借以表达不同的寓意。另外,作为传统吉祥物的变异形式,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民众表达吉祥观念的重要载体。呈现于外的形态也不一样,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影像的。传统吉祥物种类繁多,有动物的,有植物的,也有器物的。画三只羊是“三阳开泰”,寓意好运接踵而来;画喜鹊和古钱,则是“喜在眼前”。ABC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

25、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首先是,引出话题的对象“吉祥物”。接着是,介绍吉祥物的种类。然后是,继续补充说明外在的形态。再接着是,进一步说明外在形态之外的变异形式吉祥图案。接下来是,写吉祥图案可以组合出不同意义。最后是,举例说明吉祥物组合产生的意义。故选:A。【点评】排列句子顺序技巧: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一个中心。找对了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和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2、层次词法:善于捕捉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对语序调整有很大帮助。3、关系疏密法

26、:句与句的关系。也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方面的几句话之间来得“密”,几方面之间相对来说就来得“疏”。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冒号、分号等,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住住采用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因到果、层层递进、先外形后功用、先主后次、由总到分等。5(2分)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对国家交响乐团来说,“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不仅要把自己扎下,还要让音乐也扎下去,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但是,来自西洋的乐器,会

27、不会“水土不服”?种下的音乐梦,能不能开花结果?A种下的音乐梦,怎么不开花结果呢?B种下的音乐梦,肯定能开花结果。C种下的音乐梦,不知能否开花结果。D种下的音乐梦,怎能开花结果呢?【分析】本题考查句子内涵理解。首先要熟读语句,找到句子所在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其内涵。【解答】“能不能开花结果?”实际上是一种不确定的口吻。“能不能”实际上就是“不知能否”,而不是肯定的语气,故最相近的是“种下的音乐梦,不知能否开花结果”。故选:C。【点评】这类题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欣赏能力,培养语感。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6(4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28、小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交代送别的地点、环境,虽未见“送别”二字,却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B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面对此景,诗人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意更浓。C尾联没有直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内心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更增无限深情。D这首送别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感人肺腑。(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A首联中“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29、,用词准确而传神。B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C颈联不仅写景,而且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限关切之意。D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分析】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这是一

30、首送别诗,“思乡之意更浓”说法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颔联运用比喻,没有对偶。故选:B。答案:(1)B(2)B参考译文:青山横对着北面边疆的外城,水绕行至东边的城池。你我在此地即刻辞别之后,你将要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嘶鸣声!【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对友人有依依不舍之意。7(12分)阅读下面文

31、言文,完成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潭中鱼/可百许头B伐竹/取道C其岸势

32、/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澈穿透清凄清(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作者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分析】【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33、,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

34、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故句子断为:以/其境过清,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我)心里感到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

35、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蒙,覆盖。络,缠绕。缀,连结。句意: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重点词: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灭,暗,看不见。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

36、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里“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答案:(1)D;(2)以为乐,对感到快乐;穿透;凄清;(3)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

37、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4)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点评】文言句的朗读停顿的划分: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句子的停顿,其“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两个原则”是:(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五个规律”是:(一)主谓之间要停顿。(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三)修饰语

38、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四)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五)古今异义之间要停顿。一、(二)古诗文积累(8分)8(8分)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关关雎鸠(重点字:雎鸠)(2)天涯若比邻(3)气蒸云梦泽(重点字:蒸)(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39、)(5)心忧炭贱愿天寒(重点字:炭)(6)曲径通幽处(7)寂寞沙洲冷(重点字:寞)(8)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点评】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三、现代文阅读(30分)9(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节选)马丽华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40、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

41、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吃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上推。“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

42、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

43、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见我再也没有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拿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

44、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1)选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根据作者第一天在冰塔林的所见,完成下列表格。立足点观察视角景物特点砾石堆远望冰峰、冰河晶莹连绵、平坦辽阔沿冰河接近冰山近观冰山冰的天地置身冰窟细看冰体、冰山晶莹洁白(2)选文中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3)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

45、的创造力。(品味加点词语)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没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赏析修辞手法)(4)从选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分别站在砾石堆愿望冰峰和冰河,站在冰河边近观冰山,置身冰窟仔细观察冰体,虽然整个历程十分艰苦,出现了缺氧反应并且外伤剧痛,但是却看到了如此美丽的风景,体现作者坚强乐观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表格提示,从文中依次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的词语或句子。第一空根据段“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可知立足点在砾石堆;根据“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可知看到的景物是冰峰、冰河;由“沿冰河接近冰山”的“接近”可知是“近观”,“这一壁冰山像屏风”可知近观看到的景物是冰山;段“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可知细看是在冰窟,特点是“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