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236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jun 刻 y 语 ji 责 酒s 2(10分)古诗默写(1)树树皆秋色, 。(2)月下飞天镜, 。(3) ,烟波江上使人愁。(4) ,志在千里。(5)几处早莺争暖树, 。(6)冰霜正惨凄,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边陲大漠壮阔雄奇景象的诗句是: ,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9) ,猿则百叫无绝。3(4分)课内古文加点字词解释至于夏水襄陵: 晓雾将歇: 盖竹柏影也: 负势竞上: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还

2、是没有找到我喜爱的那本书。B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0月18日在中外演员绘声绘色的文艺演出中拉开序幕。C张伦奖学金捐赠仪式上,同学们每人手里拿着一面五彩斑斓的小国旗,煞是好看。D我正襟危坐,认真听他讲英雄感人的革命故事。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他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C我们要发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D王者荣耀推出的限时网游,真能有效遏制孩子们少上网吗?6(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及时简明,但也可以有丰富的艺术加工和情节虚构。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写的小说藤野先

3、生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D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如回忆我的母亲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等。7(2分)把下面的消息缩写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8个字) 本报讯 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2月13日偕夫人抵达伦敦,我国驻英使馆教育参赞李旺荣前往希斯罗机场迎接。 刚刚到达伦敦的杨福家教授2月14日上午应邀来到驻英使馆教育处,受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执行副校长ColinCampbell爵士一行的迎接。并接受了我国新闻媒体驻英记者及当地华侨媒体的采访。随后,杨福家夫妇出席了我驻英大使马振刚为祝贺杨福家教授荣任诺丁汉大学校长举办的午宴。

4、 2月14日晚,杨福家教授出席了英国女王的私人晚宴。次日出席了英国女王年度颁奖仪式。从2月17日开始,杨福家教授将履行其校长职责。名著阅读(共6分)8(2分)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两个重要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杰出作品。C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和现状。D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华采访的主要

5、地点是战争前线。9(4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A 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又名 。语段中的A 是 (人名)。在作者笔下,A是怎样的一个人?二、阅读与理解(共28分)10(4分)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各题蚕妇吟(南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注】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常常寻欢作乐,歌舞升平。玉人:美人,此

6、处指歌女。,(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10分)阅读下列文言,完成下列各题钱若水断案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狱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

7、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巨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注】鞠:审问。劾:审决。 榜:泛指各种酷刑。狱,案件。诬服:无辜服罪。械:枷锁。微:无,没有。(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钱若水为同州推官 上下皆怪之 若水闭门巨之 其人趋诣若水厅事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留之且旬日B若水闭门拒之C不知所之D若水独疑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14分)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下列各

8、题故乡的芦花李笙清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

9、,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

10、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

11、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

12、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

13、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1)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本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五、六两段,说出不少于两种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3)从标题看,文章应着重写故乡的芦苇,实际上,文章更多地回忆了故乡的人和事。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4)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苇“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三、表达与交流(40分)13(40分)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物、总有一些风景、总有一些书籍让你印象深刻,心怀感动,沉醉其中。他们指引你,陶冶你,感化你,温暖你的心灵,阳光你的生活,提升你的人生请以“你,让我更美

14、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jun镌刻 y呓语 ji诘责 酒s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解答】答案:镌;呓;诘;肆【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

15、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10分)古诗默写(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边陲大漠壮阔雄奇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

16、1)山山唯落晖; (注意“晖”的书写)(2)云生结海楼(3)日暮乡关何处是 (注意“暮”的书写)(4)老骥伏枥;(注意“骥”的书写)(5)谁家新燕啄春泥;(6)终岁常端正;(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蝉则千转不穷【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4分)课内古文加点字词解释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晓雾将歇:消散。盖竹柏影也:大概是。负势竞上:凭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7、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句意是:等到夏天时,河水满上小山,襄,冲上,漫上;句意是: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句意是: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句意是:凭借着山势,争着向高处伸展,负,凭借。答案:冲上,漫上;消散;大概是;凭借。【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还是没有找到我喜爱的那本书。B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0月18日在中外演员绘声

18、绘色的文艺演出中拉开序幕。C张伦奖学金捐赠仪式上,同学们每人手里拿着一面五彩斑斓的小国旗,煞是好看。D我正襟危坐,认真听他讲英雄感人的革命故事。【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解答】A有误,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词语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有误,绘声绘色: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词语用错对象。C有误,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五彩斑斓”用错对象。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

19、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他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C我们要发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D王者荣耀推出的限时网游,真能有效遏制孩子们少上网吗?【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一面对两面,应删去“能否”;B正确;C有误,语序不当,应把“发扬”和“继承”互换位置;D有误

20、,否定失当,应删去“少”。故选:B。【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6(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及时简明,但也可以有丰富

21、的艺术加工和情节虚构。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写的小说藤野先生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D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如回忆我的母亲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根据积累作答。【解答】A有误,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及时简明,在某些细节上容许作恰当地艺术加工,但不可进行丰富的加工和情节虚构;B有误,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C正确;D有误,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是一则消息,不是回忆录。故选:C。【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

22、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上,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常网络。7(2分)把下面的消息缩写为一句

23、话新闻。(不超过18个字) 本报讯 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2月13日偕夫人抵达伦敦,我国驻英使馆教育参赞李旺荣前往希斯罗机场迎接。 刚刚到达伦敦的杨福家教授2月14日上午应邀来到驻英使馆教育处,受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执行副校长ColinCampbell爵士一行的迎接。并接受了我国新闻媒体驻英记者及当地华侨媒体的采访。随后,杨福家夫妇出席了我驻英大使马振刚为祝贺杨福家教授荣任诺丁汉大学校长举办的午宴。 2月14日晚,杨福家教授出席了英国女王的私人晚宴。次日出席了英国女王年度颁奖仪式。从2月17日开始,杨福家教授将履行其校长职责。【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新闻内容写一句话新闻。主要技法有:(1

24、)抓新闻或消息的导语(第一段或第一句话)。(2)提取主要信息(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结果)(3)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关注字数限制,标点也要计算字数)(4)谈看法,主要看结语,或者表明观点立场,或者指出事物发展的趋势。本题根据方法第二条总结即可。2月13日(时);英国伦敦(地);杨福(人);抵达伦敦;履行校长职责。(事情)【解答】参考答案:2月13日,杨福家抵英履行校长职责。【点评】根据新闻内容概括一句话新闻,要提取材料的主要信息,用准确的语言完整地表述出来即可。名著阅读(共6分)8(2分)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两个

25、重要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杰出作品。C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和现状。D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战争前线。【分析】本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

26、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解答】A有误,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是同一事件;B表述正确;C有误,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D有误,斯诺写红星照耀中国的采访地点在西北革命根据地,不是战争前线;故选:B。【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名著的时代背景是我们理解名著主题与内容的钥匙。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因其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真实状况,描述了生活在其中的各类人群的状态,得到了读者的共鸣,以文学的手段解释了一个社会的矛盾和变迁,以及一种文学美感征服了世界。9(4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

27、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A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又名西行漫记。语段中的A 是彭德怀(人名)。在作者笔下,A是怎样的一个人?【分析】本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28、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知识。红星照耀中国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时,更名为西行漫记。“冲到顶上去!”喊这句话的人是鼓德怀。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这个文段看,彭德怀“精力过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写到彭德怀乐观、豁达、机智勇敢、大公无私等精神品质。答案:西行漫记彭德怀乐观、豁达;机智勇敢;大公无私;率真敏捷;精力充沛(旺盛)(不少于2点)【点评】名著阅读中,要注意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常识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

29、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二、阅读与理解(共28分)10(4分)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各题蚕妇吟(南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注】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常常寻欢作乐,歌舞升平。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蚕妇吟是南宋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采用的叙事手法非常新颖,以对比的的手法,将富贵人家的荒淫享乐来与蚕妇的辛勤劳作形成强烈对比,同是夜不成寐,一是歌舞宴乐,一是忧心温饱,悬殊甚巨。这首诗构思巧妙,角度新颖,矛头准稳,因而广为流传。

30、【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人物分析。仔细阅读诗歌,从“蚕稠怕叶稀”即可理解“怕”所表现的蚕妇的生活状态和心情。第二句“起视蚕稠怕叶稀,即解释蚕妇何以彻夜不眠的原因。“蚕稠”并不是真的蚕儿稠稠密密,而是所谓蚕老所食桑叶愈多、愈快,蚕儿挤在一起,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饱,不能很好地生长,一个“怕”字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这首诗采用的叙事手法非常新颖,以对比的的手法,将富贵人家的荒淫享乐来与蚕妇的辛勤劳作形成强烈对比,同是夜不成寐,一是歌舞宴乐,一是忧心温饱,悬殊甚巨,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答案:(1)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

31、饱,不能很好地生长,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2)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译文:杜鹃鸟直啼叫到四更时,起身来看蚕多怕桑叶稀。不相信楼头杨柳挂残月,美人在轻歌曼舞还未归。【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描绘诗歌画面、概括情感等。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11(10分)阅读下列文言,完成下列各题钱若水断案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

32、。奴父母讼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狱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巨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注】鞠:审问。劾:审决。 榜:泛指各种酷刑。

33、狱,案件。诬服:无辜服罪。械:枷锁。微:无,没有。(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钱若水为同州推官做,担任上下皆怪之以为怪,对感到奇怪若水闭门巨之同“拒”,拒绝其人趋诣若水厅事到(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项是CA留之且旬日B若水闭门拒之C不知所之D若水独疑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析】参考译文: 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有个富民家的小女奴逃跑了,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的父母告到州里,知州命录事参军(州里掌管文书的官)审问这件案子。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审决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

34、富民受不了鞭杖拷打的酷刑,自己含冤服罪。录事呈报知州,知州等人复审后认为并无相反或异常的情形,都认为审出了此案的真实情况。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留下了这个案件,好几天都没有决断。留下案子将近十天了,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没有结果,州里大小官员都感到奇怪。有一天,钱若水去见知州,屏去他人后对知州说:“若水拖延此案的原因,是我在秘密派人寻找女奴,现在找到了。”知州于是叫人带来富民父子,全部卸下枷锁释放了他们。富民哭着不肯走,说:“如果没有您的恩赐,我们一家就要全完了。”知州说:“这是钱若水帮的忙,不是我。”那人又赶往钱若水的议事厅,若水关上门不见他,说:“这是知州自己求得实情的,我又参与了什么?”知州因

35、若水替几个被判死罪的洗雪了冤情,想为他上奏请功,钱若水坚决拒绝。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钱若水。【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为:做,担任。句意为:州里大小官员都感到奇怪。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句意为:若水关上门不见他。巨:通假字,同“拒”,拒绝。句意为:那人又赶往钱若水的议事厅。趋:到。(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句意为:留下案子将近十天了;之:代词。B句意为:若水关上门不见他;之:代词。C句意为:不知道

36、逃到哪里去了;之:音节助词。D句意为: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之:代词。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欲,想;固,坚决;称,称赞。句意为:(知州)想为(替,给)他上奏请功,钱若水坚决拒绝。于是远近(的人)都一致称赞钱若水。句中重点词有:虽,即使;乘,骑;奔,飞奔的马;疾,快。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答案:(1)做,担任;以为怪,对感到奇怪;同“拒”,拒绝;到。(2)C(3)(知州)想为(替,给)他上奏请功,钱若水坚决拒

37、绝。于是远近(的人)都一致称赞钱若水。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

38、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12(14分)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故乡的芦花李笙清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

39、王子。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

40、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

41、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

42、,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

43、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1)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本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五、六两段,说出不少于两种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3)从标题看,文章应着重写故乡的芦苇,实际上,文章更多地回忆了故乡的人和事。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4)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苇“牵动着我的一抹乡

44、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分析】本文以芦花象征故乡的女子,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顺序,写了各个季节故乡人们劳动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自然纯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也有对芦苇减少流露出的淡淡忧虑。【解答】(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第段“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的场景可概括为:织网、洗发。第段“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的场景可概括为:采菱。第段

45、“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的场景可概括为:摘莲。第段“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的场景可概括为:编织。(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通常有:象征、对比、烘托、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抑扬结合、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首尾照应等。第段“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这些关于芦花的景物描写有对女子美丽和勤劳的衬托作用,“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男人的笨拙也对女子的灵巧构成衬托。本文还以美丽的芦花赞颂勤劳、美丽的女子,这是借物抒情的手法。可据此回答。(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本文用故乡的芦苇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作为行文线索(“芦苇拔节的季节”、“芦花开始出穗”、“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等语句可见);“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由此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