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230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3分)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诗句抄写在空格内。似曾相识燕归来2(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洗d (2)络y 不绝(3)遒 劲(4)惟妙惟肖 3(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句还需填写作者。(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2)洛阳亲友如相问,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 ,家书抵万金。( 春望)(4)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5)微动涟漪, 。 (欧阳修采桑子)(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朱敦儒相见欢)(7)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如梦令)

2、(8)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描写梦见天空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分)4(2分)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歌颂,带有强烈的赞叹语气。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这是一个反问句,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是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树”。D“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国”,谓语是“发展”,宾语是“优越”。三、解答

3、题(共1小题,满分7分)5(7分)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萤火虫探察到蜗牛露出软肉时,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

4、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国出版集团)(1)请用平实的语言简要说明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2)罗斯丹评价昆虫记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以上语段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3)班级开展昆虫记的读书交流活动,班长准备邀请李老师给大家开设法布尔与昆虫记的讲座,但活动安排有些变化。请你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对话。班长:小文,明天请你帮我去找一下李老师。我原来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来报告厅给大家做讲座的,现在时间改到后天下午四点了,地点也改到会议室了,麻烦你问问李老师行不行。小文:好的,放心吧。班

5、长:谢谢你!(第二天,小文见到李老师。)小文: 李老师:可以的。谢谢你!二、阅读与理解(44分)6(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浣溪沙(明)陈继儒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注释】棹(zho):船桨。这里指词人的归船。蟪蛄(hu g):蝉科昆虫,初夏开始鸣叫。罾(zng):鱼网。(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的画面。(2)结合整首词分析“笑指吾庐何处是?”的妙处。7(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6、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比死者一洒

7、之:将失败的耻辱一扫而光。易耨(r):及时除草。耨,除草。悌:敬爱兄长。制梃:制作木棒。彼:他们,指秦国、楚国的统治者。陷溺: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敌:抵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衡于虑 征于色 寡人耻之 故曰 (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两处)地 方 百 里 而 可 以 王(3)翻译下列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4)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甲文中孟子认为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国君需有 ;乙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 ,才能使国家天下无敌。8(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背影朱自

8、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

9、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

10、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

11、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

12、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梳理概括,完成下面的填空。第一次:“我”想念父亲,回忆起父亲的背影。第二次: 第三次:“我”看到父亲混入茫茫人群中的背影。第四次: (2)文章第5段两次写到自己“聪明”,有何表达效果?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叙写

13、祖母去世、家中光景惨淡等内容,交代了父子车站惜别的特殊背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B文章略写父亲与脚夫讲价钱、嘱托茶房照应我等几件小事,是因为这几件小事对于塑造父亲的形象作用不大。C本文语言质朴动人,如父亲送我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朴实中包含着父亲的深情。D文末写到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及的“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是触动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4)本文和下面的选段,都写了父亲的背影。两者的主旨有何异同?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父亲,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

14、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目送)9(15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6788.55米。双线铁路在大桥下层,宽14米。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铁路桥和公路桥都由正桥和引桥组成,正桥长1576米,两端与引桥连接处设有

15、桥头建筑。江中的9个桥墩和两岸的桥台稳稳地托住10孔大跨度钢梁,桥下万吨巨轮可以畅通无阻。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地质复杂。岩层埋藏在正桥河床33至47米以下。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为了让桥墩牢固地扎根在岩盘上,设计人员根据各个墩位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九个桥墩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水下桥墩基础结构。这是中国在建造桥梁深水基础中带突破性的技术,为胜利建成大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桥墩基础施工中,1号桥墩重型混凝土沉井,其面积比篮球场还大,高度相当于10多层大楼,混凝土总量达1.7万立方米。为将这个庞然大物下沉到河床面55米以下

16、的砂砾层,建桥人员连续奋战17个半月,终于将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有些桥墩沉井基底在水面以下65米左右,基底清理时的质量检查,都是通过潜水员多次潜入水下62至67米,最深达80米进行探摸。仅在7号桥墩基础施工时就累计潜水207次,一次水底停留作业时间10至20分钟,创造了中国桥梁施工中大规模潜水作业的新纪录。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它的建成,结束了70多年来津浦线与沪宁线客货运过江靠轮渡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有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独立解决重大、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的桥梁建设,在勘测设计、科研试验、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17、选自我国桥梁建设新的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材料二】 人民网伦敦9月5日电 2018年9月4日在伦敦萨默塞特宫开幕的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上,由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策展的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荣获本届组委会破例额外增设的特别荣誉奖。在鲁安东看来: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仅是南京的,全中国的人民都和这座桥产生关系。而大桥的记忆组成部分也非常复杂,既有微小的个体情感的一面,又有宏大的国家情感的那一面。 展览主体是一条10多米长的红色半透明长廊,其间串联起3个空间,分别以声音、影像和立体视角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第一个空间内挂着数台老式收音机,摘下墙上的耳机,参观者会被与大桥有关的声音包围,包括5首为南京长江大桥

18、创作的歌曲,以及采集自大桥周边环境的真实声音。第二个空间展出的是以大桥为背景的人物摄影。这些黑白老照片的拍摄地并非真的大桥,而是当时全国各地的照相馆。第三个空间中央摆放着大桥实体模型,周边墙幕上是装饰镜、首饰盒、日历、杯子等印有大桥经典形象的物品图片,展现了大桥当时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自1968年建成之后,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被写入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其形象也被印在各类物品上广泛传播,成为国家成就和个人福祉的象征,融入几代中国人的生活记忆。 2018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成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南京长江大

19、桥?(2)阅读材料一,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加点词“各”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4)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南京长江大桥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5)班级开展“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南京长江大桥,请你写出两条获得相关资料的不同途径。三、作文(30分)10(30分)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要求:(1)运用

20、适当的描写或抒情。(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6分)1(3分)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诗句抄写在空格内。似曾相识燕归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得体、正确。【解答】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标点符号各占一格。2(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洗d涤(2)络y绎不绝(3)遒qi劲(4)惟妙惟肖xio【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

21、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解答】答案:(1)涤(2)绎(3)qi(4)xio【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3(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句还需填写作者。(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5)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6)金

22、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8)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描写梦见天空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诗句来源和准确书写重点字,应有针对性地识记。【解答】答案为:(1)悠然见南山(重点字:悠)(2)一片冰心在玉壶 (重点字:冰) (3)烽火连三月 杜甫 (重点字:烽)(4)黑云压城城欲摧(重点字:摧) (5)惊起沙禽掠岸飞 (重点字:掠)(6)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重点字:垂)(7)沉醉不知归路 (重点字:醉)(8)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

23、欲转千帆舞(重点字:舞)【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回顾旧知,默写出指定的诗词名句。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分)4(2分)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歌颂,带有强烈的赞叹语气。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这是一个反问句,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是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树”。D“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

24、个句子的主语是“我国”,谓语是“发展”,宾语是“优越”。【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把握,注意句子语气的把握、句子主干的提取、句子成分的划分。【解答】ABC正确;D有误,“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发展”,谓语是“表明”,宾语是“优越”。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首先提取句子主干,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再看修饰成分,划出定语、状语和补语。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5(7分)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萤火虫探察到蜗牛露出软肉时,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

25、能看出来。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国出版集团)(1)请用平实的语言简要说明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2)

26、罗斯丹评价昆虫记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以上语段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3)班级开展昆虫记的读书交流活动,班长准备邀请李老师给大家开设法布尔与昆虫记的讲座,但活动安排有些变化。请你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对话。班长:小文,明天请你帮我去找一下李老师。我原来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来报告厅给大家做讲座的,现在时间改到后天下午四点了,地点也改到会议室了,麻烦你问问李老师行不行。小文:好的,放心吧。班长:谢谢你!(第二天,小文见到李老师。)小文:李老师,您好!我们原定于明天下午两点钟请您到学校科报厅给我们开设讲座的,非常抱歉的是要改到明天下午四点钟了,地点在会议室,不知道您是否

27、方便?李老师:可以的。谢谢你!【分析】(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题干给出的文段属于生动性的说明文,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说明的对象进行形象具体的说明。平实的说明则要求运用十分科学、准确的语言概述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本题作答时,把一些形象化的描写句子用具体客观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如:当蜗牛露出软肉时,萤火虫开始用它勾状的颚反复敲打蜗牛的外膜,经过几次的扭动,再利用带槽的弯钩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让它错迷,然后开始享受美食。这就是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2)本题考查文段说明语言的理解与分析。“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一句,意思是昆虫记的说明语言具有生动性,所以选择文段中的句子

28、,对说明语言的生动性进行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有称谓和问候语;其次叙写需要向老师说明的内容(讲座的时间、地点的改变情况);第三要表达歉意;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解答】答案:(1)当蜗牛露出软肉时,萤火虫开始用它勾状的颚反复敲打蜗牛的外膜,并多次扭动,再利用带槽的弯钩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让它昏迷,然后开始享受美食。(2)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也是文学巨著。如这个语段中写萤火虫捕食蜗牛“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这些带有拟人化的写法,

29、把紧张的捕食过程写得活泼有趣,读起兴味盎然,读者在轻松中了解昆虫习性,又感受到文学的美感。(3)李老师,您好!我们原定于明天下午两点钟请您到学校科报厅给我们开设讲座的,非常抱歉的是要改到明天下午四点钟了,地点在会议室,不知道您是否方便?【点评】语言表达题的答题技巧:1、说话要讲究文明和修养,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2、说话要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3、说话要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对方理解。4、说话要围绕话题,简洁明了。二、阅读与理解(44分)6(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浣溪沙(明)陈继儒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

30、矮,挂鱼罾。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注释】棹(zho):船桨。这里指词人的归船。蟪蛄(hu g):蝉科昆虫,初夏开始鸣叫。罾(zng):鱼网。(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的画面。(2)结合整首词分析“笑指吾庐何处是?”的妙处。【分析】这是一首记游小词。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愈显出夜色静谧柔美。下片以设问句点出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之处。画意浓郁,诗情荡漾,将读者引入优美淡雅、动静谐处的意境。全词清新柔和,流丽

31、自然。【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注意结合句意,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注意抓住“夜晚”“月色”“桐花”“棹歌声”“蟪蛄鸣”的特点。(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笑指吾庐何处是”和后面的“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一问一答,组成设问。“笑指吾庐何处是”引出对自己住所幽雅环境的描写。“笑”流露出作者的愉悦和自得的感情。做题时注意从诗歌手法、内容、表达效果任意两点即可。答案:(1)初夏的夜晚,月色朦胧,桐花飘香。词人乘一叶小舟回家,听蟪蛄鸣叫,船夫的歌声在夜色中飘荡。(2)运用设问,引出对自己住所幽雅环境的描写,一个“笑”字流露出作者的愉悦和自

32、得。译文: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笑着问哪里是自己的茅屋?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之处。【点评】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

33、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7(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

34、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比死者一洒之:将失败的耻辱一扫而光。易耨(r):及时除草。耨,除草。悌:敬爱兄长。制梃:制作木棒。彼:他们,指秦国、楚国的统治者。陷溺: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敌:抵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征于色脸色寡人耻之以为耻故曰所以(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两处)地 方 百 里 而 可 以 王(3)翻译下列

35、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4)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甲文中孟子认为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国君需有忧患意识;乙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国家天下无敌。【分析】参考译文:甲: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

36、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梁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将失败的耻辱一扫而光,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敬重、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敬重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

37、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孩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能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天下无敌的。大王请不要疑虑!”【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不顺句意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色:脸色句意为: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耻:以为耻句意为:所以说。故:所以(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

38、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地/方 百 里/而 可 以 王。(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的重点词有:然后,这样以后;于,在;句子翻译为:这样以后就明白处在忧愁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句中的重点词有:彼,他们;征,征讨;敌,匹敌;句子翻译为:他们(秦国、楚国的统治者)使自己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王您去讨伐他们,谁能和您抵抗呢

39、?(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甲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根据文中的论述,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国君要有忧患的意识;乙文中孟子的话语内容,可以看出他认为国君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国家天下无敌。答案:(1)通“横”,梗塞,不顺 脸色 以为耻 所以(2)地/方 百 里/而 可 以 王(3)这样以后就明白处在忧愁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他们(秦国、楚国的统治者)使自己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王您去讨伐他们,谁能和您抵抗呢?(4)忧患意识 施行仁政(或:“施仁政于民”)【点评】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

40、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8(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背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

41、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

42、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43、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

44、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

45、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梳理概括,完成下面的填空。第一次:“我”想念父亲,回忆起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我”看到父亲为给我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我”看到父亲混入茫茫人群中的背影。第四次:“我”读父亲来信,眼前再现父亲当年的背影(2)文章第5段两次写到自己“聪明”,有何表达效果?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头叙写祖母去世、家中光景惨淡等内容,交代了父子车站惜别的特殊背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B文章略写父亲与脚夫讲价钱、嘱托茶房照应我等几件小事,是因为这几件小事对于塑造父亲的形象作用不大。C本文语言质朴动人,如父亲送我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朴实中包含着父亲的深情。D文末写到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及的“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是触动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4)本文和下面的选段,都写了父亲的背影。两者的主旨有何异同?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父亲,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