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090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2分)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凫水(f) 缄默(jin) 妩媚(w) 强词夺理(qing)B奠定(din) 蛮横(hng) 冗杂(rng) 消声匿迹(xio)C龟裂(jn) 追溯(s) 苍劲(jng) 怒不可遏()D虔诚(qin) 瞭望(1io) 脑畔(bn) 接踵而至(zhng)2(2分)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深秋的银杏大街一片辉煌灿烂,如诗如画,各地游人纷至沓来。B只见瀑布从百米高的崖壁上奔涌而下,霎时间排排白浪被摔成飞沫,震耳欲聋的涛声惊心动魄。C口技表演者用极具表现力的声响展

2、现了一场大火灾的情形,当声响戛然而止的时候,听众们还心有余悸D在晚会节目现场,舞蹈演员们的服饰精美华丽、天衣无缝。3(2分)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她极其郑重地说:“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是代词,“地”是助词,“说”是动词。B“雄伟壮丽”“默默地生长”“我们高兴”“看电影”,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C他们都不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们清楚来龙去脉”。D“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旨在以弘扬叶圣陶文学精神为目的,倡导教师文学创作,繁荣校园文化。修改:将“以”和“为目的”去掉。4(2分)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

3、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卖炭翁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都是唐朝的。5(2分)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傅雷经常通过书信对儿子傅聪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他看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B傅雷家书中涉及到了如何劳逸结合,如何理财,如何正确处理婚恋问题等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表现了傅雷的爱子之情。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保尔柯察金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强忍病痛的情况

4、下,历时三年写成的。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6(2分)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就山来说,远山适宜秋天看,色彩斑斓。近山适宜春天看,百花争媚。B王羲之写出了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D“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7(2分)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十三四岁的女子像豆蔻花儿,故称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B农

5、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表现重阳习俗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C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干支纪法”。如“甲午战争”“晋太元中”“辛亥革命”都涉及到了干支纪年法。D“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7分)8(1) ,悠悠我思。 (子衿)(2)气蒸云梦泽,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拣尽寒枝不肯栖,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 ,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

6、记)(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生动地写出村童偷茅而去,诗人心急而又无奈的诗句是: , 。三、阅读理解(34分)9(3分)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注释:陆鸿渐,名羽。著有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他终生不仕,隐居在浙江苕溪。A首联交代陆羽新家的位置,虽离城不远,但很幽僻,要穿过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B颔联中的“篱边菊”“未著花”,点明了初秋的季节特征,同时点明了陆羽的隐士身份。C后两联通过邻居的旁观直陈,呈现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D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接刻画了不

7、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隐士形象。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6分)10文言文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原文有改动)(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B然后能自反

8、也自反:自我反思C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学识水平高的人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甲】文提出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乙】文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什么?11(4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人们结绳记事。后来,要记的事多了,有的还需长久保存,古人就在龟

9、甲兽骨上刻画记事,产生了“甲骨文”。商周时期,随着治铜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出现了“钟鼎文”,也称“铭文”,但甲骨难得,青铜器也只有贵族才有,依然满足不了书写需求,于是,勤劳而智慧的古人又发现竹片可以用于书写,而且竹子很容易获得。这样,由竹片穿连成的竹简就开始使用了,也称“简牍”或“尺”。同时,因为最平发明了养委绿丝,绢帛也在春秋末期开始被达官贵人用来书写信件和文书。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记载了汉朝古人的书信载体一一尺素,即长约一尺的白绢。【材料二】东汉蔡伦在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发现将废弃的树皮、麻头及废弃的破布、破渔网等捣烂或蒸煮成浆状物,在

10、席子上摊成薄片,再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可以制作出表面更为平整的植物纤维纸。于是他就在公元105年上奏皇帝,将这种纸在民间广泛推广,百姓遂称之为“蔡侯纸”。【材料三】18世纪后,古老的中式造纸术走向了衰落。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重农抑商的来缚,我国造纸业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生产阶段,未能实现质的突破。这时西方则正在经历工业荜命浪潮的洗礼,汲取中国造纸术原理和工艺精华,发明了新式杋械打浆杋和长网造纸机,造纸的功效和质量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此,机械纸开始风行。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虽然学习西方,开设了一些机械造纸厂,但造纸设备和纸浆等核心工艺及原材料都依赖进口,造纸质量也很差。直到新中国

11、成立后,我国的造纸业才开始走向复兴。(1)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A竹简开始使用的原因是古人发现竹片可以用于书写,而且竹子易得。B尺素,即长约一尺的白绢,它是最早的书信载体。C18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受重农抑商的束缚。D我国的造纸术历史悠久,曾经领先世界,但明清时期走向衰落,深刻地启示我们科技进步需要创新精神,需要深入的交流和借鉴。(2)“蔡侯纸”在民间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12(12分)记叙文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

12、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

13、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

14、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

15、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原文有改动)(1)结合全文说说“鱼”在文中的作用。(2)第段结尾句“眼前的景象就是他的成就”一句中“成就”的含义是什么?(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的表达效果。(4)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答出两点即可)(5)“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13说明文阅读剪纸剪刀和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通

16、的物品,但是它们却在历史发展中碰撞出了令世人惊异的绚烂火花一一剪纸,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喜乐,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剪纸,是汉代发明造纸术后才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和农耕文化的演进,剪纸艺术也得以飞速发展,宋代时,造纸业十分发达,纸张种类不断丰富,是剪纸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元代时,具有完整艺术构思的剪纸作品不断出现,多有文人为之题咏,明代以后,剪纸艺术的应用更加广说,在形式上也有很多创新之处,清代是剪纸艺术普及、发展乃至鼎盛的时期,此时不但剪纸种类繁多,而且工艺精巧,名家辈出。接照功能和形式的不同,剪纸可分为美化环境类,人生

17、礼仪类、刺绣花样类等类别。一是美化环境头,这是纸接照张贴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窗花、墙花、门笺等几类,窗花是在窗产或门成精上的剪纸,是最能体现剪纸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的品类,是民间剪纸艺水的典型代表,墙花是在室内墙上起装饰作用的剪纸。门笺又称“门彩”“喜笺”“挂笺”“挂钱”等,是农历春节时悬挂在门上的剪纸。二是人生礼仪类剪纸。这类剪纸按照用途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喜花、礼花等,喜花是我国民间婚嫁时用来装饰各种器物的剪纸,色彩多为大红色,用以寄托美好的视桶,喜花在使用时一般不粘贴,只是摆放在器物上。礼花是摆放在糕饼、寿面等礼品上的剪纸这类剪纸色彩鲜艳悦目,图案多吉祥喜气,比如松鹤延年、花团锦簇等,表达了

18、送礼者内心的祝福。三是刺绣花样类剪纸。我国古代的劳动妇女在五六岁时就要开始女红的训练了,刺绣和剪纸是她们必修掌握的技艺。在刺绣之前,一般要先画好图样,剪成相应的形状以作依据,因此也就催生了一种剪纸门类一一刺绣花样。按照应用对象的不同,刺绣花样类剪纸还可以细分为鞋花、帽花、衣袖花、枕头花等。图案亦多带有吉祥寓意,表达绣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民间剪纸的使用面极广,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流派。从整体来看,北方剪纸具有浑厚、粗犷、天真、朴实的特点,而南方剪纸则凸显灵动、纤细、柔美、严谨的特征。具体到不同的省份、城市,又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与审美观念,比如,广东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的灵动佳作

19、,也有浑厚苍劲的粗犷杰作,构图结构严谨,造型精致剔透,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河北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与其他地区不同,多采用“刻”而非“剪”的技艺,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题材广泛,意蕴深长,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现如今,剪纸艺术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在新时期散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辉。这正显示了传统民间技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价值。(原文有改动)(1)选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剪纸的?(2)选文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选文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四、写作:14作文 把在冬夜里歌唱的鱼的第三自然段改写成以母亲为第一人称的文字,注意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20、。字数不超过200字。15作文 读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一文,你一定会深受触动,请就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可以针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或其中一个片段来写;结合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2018-2019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2分)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凫水(f) 缄默(jin) 妩媚(w) 强词夺理(qing)B奠定(din) 蛮横(hng) 冗杂(rng) 消声匿迹(xio)C龟裂(jn) 追溯(s) 苍劲(jng) 怒不可遏()D虔

21、诚(qin) 瞭望(1io) 脑畔(bn) 接踵而至(zhng)【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解答】A有误;“强词夺理”中的“强”应读qingB有误,“消声匿迹”中的“消”应为“销”;C正确;D有误,“脑畔”中的“畔”应读pn。故选:C。【点评】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2(2分)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深秋的银杏

22、大街一片辉煌灿烂,如诗如画,各地游人纷至沓来。B只见瀑布从百米高的崖壁上奔涌而下,霎时间排排白浪被摔成飞沫,震耳欲聋的涛声惊心动魄。C口技表演者用极具表现力的声响展现了一场大火灾的情形,当声响戛然而止的时候,听众们还心有余悸D在晚会节目现场,舞蹈演员们的服饰精美华丽、天衣无缝。【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解答】A使用正确,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B使用正确,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C使用正确,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

23、然终止。D使用有误,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句中指的是演出服非常漂亮,所以该成语不合语境。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3(2分)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她极其郑重地说:“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是代词,“地”是助词,“说”是动词。B“雄伟壮丽”“默默地生长”“我们高兴”“看电影”,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C他们都不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们清楚来龙去脉”。D“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旨在以弘扬叶圣陶文学精神为目的,倡导教师文

24、学创作,繁荣校园文化。修改:将“以”和“为目的”去掉。【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有词性辨析,句子主干的提取方法,短语类型辨析,病句修改等。【解答】ABD表述正确;C表述有误,此句主干中的“不”应该保留,应为“他们不清楚来龙去脉”。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词语分为两大类:一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需掌握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需把握提取句子主干的原则:提取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句中否定副词要保留;需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修

25、改方法。4(2分)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卖炭翁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都是唐朝的。【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积累,根据文学常识作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故选:C。【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

26、,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上,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常网络。5(2分)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傅雷经常通过书信对儿子傅聪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

27、悉心指导,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他看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B傅雷家书中涉及到了如何劳逸结合,如何理财,如何正确处理婚恋问题等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表现了傅雷的爱子之情。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保尔柯察金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强忍病痛的情况下,历时三年写成的。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ABD正确;C有误,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不是这部作

28、品的作者,作者应该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故选:C。【点评】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6(2分)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就山来说,远山适宜秋天看,色彩斑斓。近山适宜春天看,百花争媚。B王羲之写出了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D“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

29、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A有误,“远山”和“近山”为并列的两个方面,中间应用分号,故应把“色彩斑斓”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B正确;C有误,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故应把十七、八中间的顿号去掉;D有误,问号位置错误,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后面,故问号应该放到“同学们”之后;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7(2分)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

30、述有误的一项()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十三四岁的女子像豆蔻花儿,故称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B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表现重阳习俗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C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干支纪法”。如“甲午战争”“晋太元中”“辛亥革命”都涉及到了干支纪年法。D“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积累,根据文化常识作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晋太元中”是年号,没

31、有涉及到干支纪年法。故选:C。【点评】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广泛的积累,对于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历史典故,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应整理成册,时时记诵。二、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7分)8(1)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衿)(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生动地写出村童偷茅而去,诗人心急而又无奈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

32、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解答】答案:(1)青青子佩(重点字:瞻)(2)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3)海内存知己(4)寂寞沙洲冷(重点字:洲)(5)其岸势犬牙差互(6)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重点字:燥)【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三、阅读理解(34分)9(3分)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注释:陆鸿渐,名羽。著有茶经

33、,被后人尊为“茶圣”,他终生不仕,隐居在浙江苕溪。A首联交代陆羽新家的位置,虽离城不远,但很幽僻,要穿过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B颔联中的“篱边菊”“未著花”,点明了初秋的季节特征,同时点明了陆羽的隐士身份。C后两联通过邻居的旁观直陈,呈现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D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接刻画了不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隐士形象。【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

34、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译文: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解答】ABD正确;C有误,“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为,不是邻人。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懂得用心去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6分)10文言文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35、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原文有改动)(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B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C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学识水平高的人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非生

36、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甲】文提出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乙】文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分析】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37、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乙】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

38、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BD正确;C有误,“学者”应是求学的人。故选:C。(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是故:因此。学:学习。困:困惑句意: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重点词有:非:不是。知:懂得。孰:谁。惑:困惑。句意: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断句要注意结合句意和文言

39、标志词来进行断句。“无贵无贱”和“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和“师之所存”是两个并列短语,故在其中间要断开,故正确的断句应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故选:A。(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心和内容的理解。【甲】文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故【甲】文提出的中心观点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乙】文中,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知【乙】文认为的老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答案:(1)C(2)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40、,谁能没有疑惑?(3)A(4)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传道授业解惑。【点评】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11(4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人们结绳记事。后来,要记的事多了,有的还需长久保存,古人就在龟甲兽骨上刻画记事,产生了“甲骨文”。商周时期,随着治铜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出现了“钟鼎文”,也称“铭文”,但甲骨难得,青铜器也只有贵族才有,依然满足不了书写需求,于是,勤劳而智慧的

41、古人又发现竹片可以用于书写,而且竹子很容易获得。这样,由竹片穿连成的竹简就开始使用了,也称“简牍”或“尺”。同时,因为最平发明了养委绿丝,绢帛也在春秋末期开始被达官贵人用来书写信件和文书。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记载了汉朝古人的书信载体一一尺素,即长约一尺的白绢。【材料二】东汉蔡伦在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发现将废弃的树皮、麻头及废弃的破布、破渔网等捣烂或蒸煮成浆状物,在席子上摊成薄片,再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可以制作出表面更为平整的植物纤维纸。于是他就在公元105年上奏皇帝,将这种纸在民间广泛推广,百姓遂称之为“蔡侯纸”。【材料三】18世纪后,古老的中式造纸术走向了衰落

42、。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重农抑商的来缚,我国造纸业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生产阶段,未能实现质的突破。这时西方则正在经历工业荜命浪潮的洗礼,汲取中国造纸术原理和工艺精华,发明了新式杋械打浆杋和长网造纸机,造纸的功效和质量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此,机械纸开始风行。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虽然学习西方,开设了一些机械造纸厂,但造纸设备和纸浆等核心工艺及原材料都依赖进口,造纸质量也很差。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造纸业才开始走向复兴。(1)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BA竹简开始使用的原因是古人发现竹片可以用于书写,而且竹子易得。B尺素,即长约一尺的白绢,它是最早的书信载体。C18世纪

43、后,我国的造纸术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受重农抑商的束缚。D我国的造纸术历史悠久,曾经领先世界,但明清时期走向衰落,深刻地启示我们科技进步需要创新精神,需要深入的交流和借鉴。(2)“蔡侯纸”在民间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本题是材料阅读题,分别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和信息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全面理解材料内容。【解答】(1)ACD正确;B有误,通过阅读材料一可知,尺素是汉朝古人的书信载体,但不是最早出现的书信载体。故选:B。(2)材料二中介绍了“蔡侯纸”的制作方法,“将废弃的树皮、麻头及废弃的破布、破渔网等捣烂或蒸煮成浆状物,在席子上摊成薄片,再在太

44、阳底下晒干后,可以制作出表面更为平整的植物纤维纸”,由此可见,原材料比较容易得到并且十分廉价。制作出了的纸也更为平整,也就是质量比以前有所提高。答案:(1)B。(2)原材料廉价易得,纸的质量有所提高。【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

45、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12(12分)记叙文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