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其实,每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而读者却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
2、找“被压抑的经验”与“意识形态性扭曲”。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就是使宋宁宗技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故南宋地
3、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所沿用,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争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
4、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多“地理”与“地里”为不同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
5、。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中央朝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多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1. 下面对“地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和政治
6、家的深刻作为。B. 地图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两类。C. 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所以地图历来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D. 地图的编制、呈送、使用等,往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使命。解析: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一般有形势图和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的“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只是分别属于这两类。答案:B2. 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的一项是()A. 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思想原则,树立了“普天之下”的理想主义观念。B. 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
7、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莫非王土”这一思想。C. 古人用“地里”一词来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D. 朝廷的主管官员通过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解析:“地里”一词包含的内容不能体现“政教本质”。答案:C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有学者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有些地图不拘细节只求形势,影响了地图内容的准确性。B. 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多都是借地图体现王朝观念。C. 形势图在表现内容时一般不关注实际事项和追求具体细节,实用图在绘制时的追求则与之相反。 D. 作者认为地图
8、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应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解析:莫门尼亚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并非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诩策谋深长,有良、平之奇。李傕、郭汜斗长安中,傕请诩为宣义将军。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
9、,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果以胜还。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诩曰:“不如从曹公。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
10、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营,破之。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百姓,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
11、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选自三国志)4.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煨内恐其见夺见夺:被夺去兵权B. 煨果善视其家 善视:好好地看待C太祖比征之 比征:接连征讨D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归之:回去解析:归之:归附他。答案:D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贾诩“策谋
12、深长”的一组是(3分)()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A. BC. D解析:是间接说明。是曹操对贾诩感谢的话,不是直接表明。是文帝询问贾诩的话。答案:D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诩洞悉人心。他投奔同乡段煨后,虽然深为其部队拥戴,且为段煨礼遇,但感觉到段煨生性多疑,遂心生不安,改投张绣。B. 贾诩善抓战机。在张绣麾下时,在追击曹操兵马的时机上为张绣出谋划策,分析准确,战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C. 贾诩明察时局。袁绍派人来招降
13、张绣,张绣想投靠袁绍,但贾诩主动出面,对使者表达对袁绍的感谢,委婉拒绝,然后劝张绣投靠曹操。D. 贾诩善于自保。他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而又多谋善策,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收敛锋芒,深谙下臣存续之道。解析:贾诩没有表示感谢,也不是委婉地拒绝。答案:C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5分)译文:_(2)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百姓,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5分)译文:_答案:(1)我如果离开,(段煨)一定会高兴,又希望我在外面为他联络强有力的援兵,必定会厚待我的妻子儿女。(“去”、“结大援于外”、“厚”、“妻子”各1分,
14、句意1分)(2)如果凭借旧时楚地的富饶,来犒赏官吏士卒,安抚百姓,就可以不使军队劳苦而江东地区就臣服了。(“乘”、“飨”、“抚”、“稽服”各1分,句意1分)译文: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人。少年时人们不了解他,只有汉阳人阎忠认为他不同寻常。贾诩擅长谋略,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特才能。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城里夺权争斗,李傕请贾诩担任宣义将军。将军段煨驻军在华阴县,与贾诩同在一郡,贾诩于是离开李傕投奔了段煨。贾诩平素有名气,为段煨部队所盼望,段煨内心惧怕贾诩夺了他的兵权,但表面上对待贾诩却礼节周全,贾诩更不能安心。张绣这时在南阳,贾诩暗中和他联系,张绣派人迎接贾诩。贾诩将要出发时,有人对他说:“段煨
15、对您很优厚,您为何要离去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之意,礼节虽然周到,却不可靠,时间一长将被他算计。我如果离开,(段煨)一定会高兴,又希望我在外面为他联络强有力的援兵,必定会厚待我的妻子儿女。”贾诩就前往张绣那里,张绣对他秉持后辈之礼,段煨也果然好生照顾贾诩的家眷。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修好。太祖接连征讨张绣,一天早上领兵退去,张绣要亲自追击。贾诩对张绣说:“不能追,追必败。”张绣不肯听从,进兵追击交战,大败而回。贾诩又对张绣说:“赶快追他们,再战必胜。”张绣推辞说:“没听您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什么又要去追?”贾诩说:“用兵情势有变,急速进军,必定有利。”张绣信了
16、他的话,随即收拢打散的士兵投入追击,果然得胜归还。太祖在官渡抗拒袁绍,袁绍派人拉拢张绣,并给贾诩写信要求结交互援。张绣想答应他,贾诩在张绣面前公开对袁绍的使臣说:“回去替我辞谢袁本初,兄弟之间尚且不能互相容纳,还能容纳天下贤才吗?”张绣惊惧地说:“怎么说出这样的话?”贾诩说:“我们不如去跟从曹公。曹公奉天子之命令行事天下,这是归附曹公的第一个原因。袁绍强盛,我们以这么少的人去归附他,他必然不会看重我们。曹公的队伍弱小,他得到我们必定高兴,这是应该归从曹公的第二个原因。有称王称霸志向的人,本来就会放弃私人恩怨,以向天下显示他的德行,这是原因之三。希望将军您不要再疑虑了!”张绣听从了他,率部归附了
17、太祖。太祖见到他们,十分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在天下人面前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就是您啊!”袁绍在官渡包围太祖,太祖粮食将尽,询问贾诩有何妙计,贾诩说:“您明智胜过袁绍,勇敢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当机立断胜过袁绍,有这四个胜过而半年之久不能平定袁绍的原因,在于只考虑万全之策。必须在关键时刻作出决断,那样片刻就可平定敌人。”太祖说:“好。”随即合兵而出,包围袭击了袁绍的营地,打垮了他。建安十三年,太祖攻破荆州,想顺江东下。贾诩劝告说:“您当初攻破袁氏,现今收复汉南,威名远扬,军事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如果凭借旧时楚地的富饶,来犒赏官吏士卒,安抚百姓,就可以不使军队劳苦而江东地区就臣服了。”太祖
18、没有听从,出兵终于失利。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而又多谋善策,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在家里没有私交,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全国有计谋的人都来归附他。文帝即位,让贾诩做太尉。文帝问贾诩:“我想要讨伐不服从我的人,以统一天下,吴、蜀两国,先打哪一个呢?”贾诩回答说:“致力于攻取敌国的人以军事实力为先,致力于建设根本的人则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合乎时机地即位,占有、统治着全国,如果用文教道德来安抚他们,等待他们的演变,那么平定他们就不难了。臣下以为现在应先文后武。”文帝没有采纳,后来发动江陵战役,士卒死亡很多。贾诩七十七岁时逝世,谥号肃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
19、首词,然后回答89题。鹧鸪天酬孝峙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 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熏风:东南风。8.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5分)答:_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9. 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6分)答:_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
20、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默写填空。(任选三小题)(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2)_,_。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3)_,_。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4)_,_,叶上初阳干宿雨,_,_。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4)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2013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
21、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绝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
22、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
23、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它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它们,还是它们走得太远?它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它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它的退却不仅让百
24、万胡杨流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
25、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 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
26、,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D.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E.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2)文中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答:_(4)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你的思考。(8分)答:_答案:(1)CE(2)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
27、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3)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4)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
28、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 2014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 “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后将剩饭打包,“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以致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B. 根据二十个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私人订制在首日排片54.16%的基础上,票房累计8400万,成为今年贺岁电影票房的执牛耳者。C. 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照在盖内克的身上,盖内克像披了一层金色的羽毛,毕加索
29、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顺手为盖内克画了一幅肖像。D. 新时期以来,诗歌的发展和进步是明显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好作品、精品力作是微不足道的,是少得可怜的。解析:A.“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B.“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居最有权威的地位,用于票房不正确;D.“微不足道”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答案:C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发电涡轮和太阳能板的制造国,今年在绿色能源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投人高达489亿美元,在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域发挥着领导性的作用。B. 教育部近日发文重申,幼儿园不得收取书本费和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
30、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也不得开办所谓的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C. 面对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现实,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质,而不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而取消长跑等项目,任由学生体质继续下降。D. 有媒体报道称,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本铃木在内的日本车企将削减在华产能。原因是由于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民众抵制日货所引起的。解析:A项,主语残缺,在“今年”后加上“中国”。B项,“和”后面应加“与”。D项,“是由于所引起的”句式杂糅。答案:C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序号是(3分)当前,的确有不少人不爱人,不重视人。_。这种爱
31、和重视,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体的。可从同情、关怀一个具体的人,开始你的善良。然而,伟大的社会更有善良、高贵的人,他们必爱人,重视人。如果听任这样的人充斥社会这时代必然是渺小、最没有希望的。如果他们是无辜而遭受不幸的,就更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保护。不厌其烦地为不幸的人去奔走。哪怕一生只为了一个这样的人。解析:在前1分,相连1分,相连l分,序号全对4分。应紧跟引语,是说“不少人不爱人,不重视人”的危害;与前面是转折关系;中指代词“这种”明显承接;阐释句中的“非常具体”,则是阐释如何去“开始你的善良”,中的“更”表示比递进一层。答案:15.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
32、超过25字)(5分)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当前正值候鸟迁徙季节,针对湖南罗霄山脉及新化、新邵、桂东等地“千年鸟道”上大量迁徙的鸟类遭受猎杀的现状,国家林业局22日向湖南省林业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迅速调查候鸟迁徙线路涉及地区猎杀候鸟情况,坚决查处猎杀候鸟违法行为。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已派出由保护司、政法司、森林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赶赴湖南,督促当地做好查处工作。同时,向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迅速开展排查活动,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加强宣传教育,确保候鸟迁徙的安全。答:_答案:国家林业局(1分)紧急制止(或“急令查处”)(1分)湖南等地(1分)猎杀候鸟违法行为(2分)16. 下面
33、的示例是某电视节目的栏目介绍,请仿照这种形式,为“百姓生活”和“读书”栏目各写几句介绍。要求:语言精练,不超过40个字。(6分)示例:【乡土艺术】展示经过岁月洗涤的民间技艺,再现质朴本真的淡墨山水,品味来自乡土的艺术奇葩。【百姓生活】(3分)_【读书】(3分) _答案:示例:【百姓生活】关注平凡人物的真实生活,感受酸甜苦辣的人间百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读书】翻阅穿越时空的经典作品,领略千姿百态的人情“事”故,传承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每题3分)五、写作(60分)17. 2014广州市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校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
34、。有学生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有学生说,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才能尽早融入社会。有学生说,我的精力有限,学习时间很紧张,对我有帮助的社会实践我才参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材料的核心范围是“学生与社会实践”,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表述。讨论的内容应包括两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合理性、方式等;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会实践。这里的“学生”,可以泛指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说明,学生可以在后三段中任选一段内
35、容提取角度,也可以综合两段或三段提取角度,三个角度立意没有高低之分。参考立意如下:(1)学校提供社会实践的角度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育的内涵;平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不要形式主义,要重内容;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2)学生不同意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只有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目前,社会实践不是考试内容,说明它不是对学生的主要要求;社会实践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只是搞形式,不能持久。(3)学生同意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好地服务社会;全面锻炼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从小培养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价值;融入社会前的必
36、修课;拒绝做书呆子。(4)学生选择性地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理性认识实践与学习的关系,均衡调配;服务社会是一种美德,更需要证明;在学生与公民的角度间转换。【佳作欣赏】学习时不应忘社会实践如今许多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只顾学习,忽视实践社会早已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社会现象”。然而学生最缺的便是社会实践。学生在学习之余应多参与社会实践,不能死读书。学生经历了十余年的学习生涯后,便要逐渐步入社会成为劳动力,而社会正是多年学识升华的地方。学生若不在学习的时间里抽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在他真正步入社会时便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应感,难以与社会融合,进而难以自己在世界中立足。大学
37、生就业早已成为当下难题,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因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已经不再是新闻。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提前为进入社会打好底子,没有重视社会实践。有些人看了清华“学霸”马冬晗的采访,也想效仿她“不想步入社会”“想当一辈子学生”,但这无疑是错误且幼稚的。人终要由学生变为社会人,不可能将学习与社会实践分割开来。多参与社会实践,能帮助人变得更成熟,帮助学生体验社会、与社会交融,提前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自立自强。而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与途径有许多,不论选什么,都应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从在小学门口开小摊档卖小吃的哲学系学生夫妻,到开饭馆同时创新菜谱的中草药系在读大学生,他们都是将学习与社会实践抓在
38、一起进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不怕苦不怕累,不论是地铁站导航员还是敬老院志愿者,只要有心,每个学生都能够胜任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关键在于实践,而怎样实践,如何选择实践的方向,则因人而异了。高中生自打高一入学,就死盯着最后的高考,以为那就是结束。只顾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是现今高中生的真实写照。而如今众多高校如中大、复旦大学等在开展自招考试时也更加看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度了。高中生不应死读书,更应多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更应将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日后的工作需要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各所学校在注重升学率之余,也需为广大学生提供众多社会实践的平台,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死读书
39、,不只满足于待在象牙塔中。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忘记社会实践。不实践只学习,将来或许连为社会服务的机会都不懂寻找,何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见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进力。国外大学开学前都有一至两年的自由时间选择供大学生自主实践创业,中国的学生,中国的学府,也该进行自我反思,认清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了。【名师点评】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学生在学习之余应多参与社会实践,不能死读书”,然后联系当下大学毕业就业难的现象进行分析,强调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的重要;紧接着从“怎么做”的角度提出看法,指出参与社会实践“应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最后再次联系学生实际,强调无论高中生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可少。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处处紧扣学生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展开论述,对材料的理解透彻;此外,文章结构安排清晰,议论分析有说服力,语言表达朴实、准确。